閆媛媛
摘要:國家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實施,為我國高中數學課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本文從創(chuàng)設學生熟知情境、體現數學的文化性教學和倡導勇于探索的學習方式三個方面。探討了趣味性在高中數學新課程改革中的體現。
關鍵詞:趣味性情境文化性探索
數學是公認的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廣泛的應用性和結構的系統(tǒng)性的學科。這使得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感到枯燥乏味,并缺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導致數學課程在學習之初就處于一種被動的接受地位。
那么,如何在日常數學教學中迎合學生心理,將生活實例引人到數學教學當中,使學生以積極的心態(tài)學習數學,感受數學學習和數學知識的趣味性,對抽象的數學知識產生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成為我們數學教學工作者重要的研究課題。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進而提高學習效率,提高學生學習成績。而本次國家數學新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新標準)的實施,正是提倡“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增加數學教材的趣味性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的切實體現。
在高中階段,不少高中學生數學基礎較差、學習習慣不好、缺乏學習興趣。對數學學習具有恐懼和抗拒心理。那么教師如何通過日常教學消除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恐懼和抗拒的心理呢?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要想消除學生的這種心理,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消除“數學是枯燥無味”這一觀念,讓他們體會到數學的趣味和數學的美,最好的方法是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遺憾的是,我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很少向學生展示數學的美,教學內容抽掉了數學發(fā)展過程中人文的、歷史的事實,僅留下枯燥的計算和的推理過程,這使數學失去其本來的面目。那么,如何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減少數學學習的挫敗感,從根本上改變學習狀況呢?筆者就此問題發(fā)表一些看法。
一、創(chuàng)設學生熟知的情境
建構主義教學論的觀點認為學生學習知識是以不同的方式把攝入知識納入到自己的知識結構中?,F在的高中數學教學已經變成了純粹的“數學”教學,缺乏學生所熟悉的情境,不能讓新的知識輕松地納入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去。
因此,數學教師應改變學生學習的外部條件,即在日常教學中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情境。那么要想創(chuàng)設學生們熟悉的情境,就必須要經常和學生溝通交流,了解高中學生的思想和生活狀況,注意從身邊實際中提煉數學問題和從媒體中獲取生產生活的信息。在此基礎上提煉出數學問題和從相關學科中尋找提煉的與數學相關的問題所創(chuàng)設的數學情境,包含了豐富的數學思想,體現了數學教學的本質,反映了數學教學的特點。這樣就能以學生熟悉的、容易產生好奇心的事情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數學問題。在這樣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要特別注意激發(fā)學生,加深學生對數學理解程度。
二、體現數學的文化性教學
新標準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數學的文化性,其文化目的是用數學傳遞人類文化。數學學科是在人類文明發(fā)展過程中因人們需要而發(fā)展起來的。數學的發(fā)展,不僅依賴于數學體系自身的發(fā)展,還隨著現實生活的客觀需要而改變:
現階段,我們的數學教學已經完全忽略了數學發(fā)展史上其被發(fā)現、被創(chuàng)造的過程,只是以往的結論和事實的堆砌,課堂上所講述、學生所學習到的永遠是那么完美的、精確的、靜止的數學符號,而沒有數學當中歷史的、人文的一面,省略了數學教學中這極其重要的內容。這樣的數學教學使學生們對它敬而遠之,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把數學知識發(fā)展過程中相關的史實、故事滲透在日常教學中,有助于學生領會到數學的美、數學真諦,從而激發(fā)學習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
三、倡導勇于探索的學習方式
毛澤東曾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國家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形成勇于探索的學習方式,因此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除接受、記憶、模仿和練習外,還應開展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等自學方式。這是現代的學習方式的體現。
現代學習方式的基本特征之一即為“體驗性”,它強調身體性參與,并重視直接經驗。運用這種學習方式,學生們可以體會到數學的發(fā)展過程。體會數學發(fā)展中的嘗試、失敗、成功的過程,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倡導勇于探索的學習方式的數學方法,能夠直接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也有助于學生形成堅強的意志品質。這種模式在高中階段應成為重要的形式加以推廣。
新標準的實施給數學教學工作者以新的教學方法,給我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與此同時,擺在我們面前的也是全新的挑戰(zhàn)。因此,數學教學工作者應在數學教學中,增加趣味性教學內容,立足趣味性,加強對高中數學課程的改革與課堂教學的研究,努力施行新標準,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的探索與嘗試,為教育事業(yè)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