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新興
[摘要]目的 識別和分析核醫(yī)學治療產生的職業(yè)病危害因素,采取相應的防護設施和措施,保障人員安全。方法 采取定性分析、定量計算及現(xiàn)場檢測等方法。結果 核醫(yī)學治療存在的職業(yè)病危害因素:輻射源、注藥患者產生的γ射線輻射及放射性廢物。結論 對上述危害因素采取防護設施和措施后,其危害程度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同一病房患者之間的防護值得關注。
[關鍵詞]核醫(yī)學病房;職業(yè)病危害因素;控制
[中圖分類號]R1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4-8650(2009)10-019-03
隨著核醫(yī)學臨床應用的不斷發(fā)展以及放射防護知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醫(yī)院在應用放射性核素131I對甲亢、甲狀腺癌手術后和甲狀腺癌病灶轉移的患者進行治療時,建立了專門的核醫(yī)學病房,通過規(guī)范性的放射防護措施,減少此醫(yī)療活動所產生的職業(yè)病危害因素對醫(yī)務人員、患者及周圍的公眾人員造成的危害,確保醫(yī)療安全。本文主要探討核醫(yī)學治療職業(yè)病危害控制措施及需要關注的問題。
1 核醫(yī)學病房職業(yè)危害因素分析
1.1 核醫(yī)學治療簡介
目前臨床上主要使用放射性核素131I對甲亢、甲狀腺癌手術后和甲狀腺癌病灶轉移的患者進行治療。甲狀腺疾病的患者治療過程大致如下:患者已被臨床確診甲狀腺疾病而且適合放射性治療→對患者甲狀腺吸碘率進行測定→確定治療劑量→核素分裝→活度計復核→患者口服核素→患者住院一周→做全身ECT顯像檢查。
在操作過程中,131I處在開放狀態(tài),除了形成外照射外,它還極易經胃腸道、呼吸道、傷口及完整的皮膚進入人體體內,形成內照射?;颊叻幒?在一定時間內也是一個放射源。因此有必要對服藥患者進行統(tǒng)一管理,并對該場所設立必要的放射防護措施。而且,整個放射防護過程涉及到對131I的管理和對服藥患者的管理,涉及到對醫(yī)務人員的防護和對服藥患者相互間的防護,涉及到對環(huán)境污染的處理。
1.2 職業(yè)病危害因素識別
1.2.1 輻射源:
131I是一個β、γ輻射源,半衰期為8.04天,發(fā)射出4組β粒子,其能量分別為0.812、0.605、0.333、0.257 MeV,還釋放出5組γ射線,其能量分別為0.723、0.637、0.364、0.284和0.080 MeV。
1.2.2注藥患者
放射性藥物注入患者體內后,該患者就是一個流動的放射源,會對其附近的醫(yī)護人員或陪護人員造成一定的外照射,其排泄物會對環(huán)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一般來說,對于甲亢患者的131I治療量為7.40×107-1.85×108Bq(2-5mCi),對甲狀腺癌手術后的患者131I治療量為1.85×109-3.70×109Bq(50-100mCi),對于甲狀腺癌病灶轉移的患者131I治療量為3.70×109-5.55×109Bq(100-150mCi)。
若不考慮131I在患者體內的衰減,給患者口服3.70×109Bq(100mCi)的131I后,依據(jù)點源公式可以計算出距患者不同距離處的γ射線輻射水平(見表1)。
1.2.3 放射性廢物
放射性廢物是指在應用放射性核素的醫(yī)學實踐中產生的放射性比活度或放射性濃度超過國家規(guī)定值的液體、固體和氣載廢物。
液體廢物:治療用的各種放射性藥物產生的廢液及污水;注射放射性藥物后,病人的排泄物。
固體廢物:污染的針頭、注射器、破碎的玻璃器皿;注射放射性藥物后用于壓迫血管止血的污染棉棒;患者服藥的器皿等。
氣載廢物:放射性藥物的揮發(fā)物及病人接受放射性藥物檢查后呼出的氣體。
1.2.4 異常和事故狀態(tài)產生的危害因素異?;蚴鹿薁顟B(tài)指的是給患者注射或服用的放射性藥物劑量過大;放射性藥物丟失;放射藥物存放容器破碎導致藥物濺出;人員操作失誤,導致地面、臺面污染等。其危害可導致人員受到內照射,也可導致受到外照射。
2 職業(yè)病危害因素控制方法與措施
2.1 輻射場所分區(qū)
根據(jù)國家《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GB18871-2002)和《臨床核醫(yī)學放射衛(wèi)生防護標準》(GBZ120-2006)的要求,放射工作場所應分為控制區(qū)和監(jiān)督區(qū)??刂茀^(qū):需要和可能需要專門防護手段或安全措施的區(qū)域。監(jiān)督區(qū):通常不需要專門的防護手段或安全措施,但需要經常對職業(yè)照射條件進行監(jiān)督和評價的區(qū)域。一般來說,控制區(qū)與監(jiān)督區(qū)之間要設置防護門,防護門以內的區(qū)域,包括分裝治療室、病房、患者衛(wèi)生間及內走廊為控制區(qū);醫(yī)生操作室、值班室和護士站劃為監(jiān)督區(qū)。
2.2 輻射防護屏蔽設計
2.2.1分裝治療室的防護措施 通常在分裝治療室安裝核素分藥儀,核素分藥儀是一種在診斷、治療甲狀腺疾病的過程中,為了避免131I口服液給醫(yī)務人員帶來的危害,實現(xiàn)自動配藥的專用儀器。其特點是:通過計算機遠程控制,在密封情況下完成131I口服液源藥的稀釋、分裝和發(fā)藥工作。分藥儀放在分裝治療室內,醫(yī)生則在操作室內進行控制并通過攝像裝置監(jiān)控整個分裝及病人服藥過程。
核素分藥儀的應用使得分裝治療室的墻和門窗屏蔽相對容易,但要用光滑材料鋪設地面和墻面(離地1.5m高)。由于131I是密封操作,所以分裝室內可以不設置通風櫥,但室內應設抽風機,排風口高出本建筑物屋脊3m即可。
2.2.2服藥患者病房
根據(jù)甲狀腺患者131I的治療用量,居留患者病房的墻壁、頂棚、地板和門窗應有3mm鉛當量的防護厚度。
由于一個病房通常設有多個床位,病房內病床之間應采用隔墻,隔墻采用泰柏板+鉛板或相同鉛當量的鋇水泥,隔墻長2m(與病床同長),高1.8m(相當于人體高度)即可。用于甲狀腺癌患者治療的隔墻采用4mm鉛當量,用于甲亢患者治療的隔墻采用2mm鉛當量[1]。
2.3 安全措施
為防止異?;蚴鹿薁顟B(tài)造成的危害,需要設置一系列的安全措施。
2.3.1放射性物質的貯存
貯存室: 貯存室應設在核醫(yī)學科內。
貯存容器:貯存放射性物質的容器(鉛罐或鉛箱)應有足夠的屏蔽并進行編號,容器表面應有明顯的標簽,表明容器編號,放射性物質的名稱、容量(或重量)、活度、存放日期等。貯存容器放在固定支架上,放置合理有序,易于取放。
登記制度:貯存的放射性物質應及時登記,登記內容包括容器編號、生產單位、到貨日期、核素種類、理化性質、活度和容器表面擦抹試驗結果等。取出放射性物質亦應及時登記:取出的容器編號、放射性物質名稱、容量、活度、取出時間和取用人簽字等。
2.3.2 防護器具配置
鉛罐:根據(jù)用途和盛裝放射性核素的類型與最大活度可設計制造不同規(guī)格和形狀的鉛罐。
放射性廢物貯存箱:一般具備兩個以上、能貯存十個半衰期的廢物貯存箱,以便交替使用。廢物箱一般有4-5mmPb當量即可達到防護要求。
個人防護用品:防護帽、防護頸套、防護眼鏡、防護面罩、防護手套等。
2.4 三廢處理過程中的防護措施
2.4.1 液體放射性廢物的處理
為住院治療患者提供有防護標志的專用廁所,患者的排泄物經專用的排污管道排進衰變池,衰變池采用一池兩隔,待放射性核素貯存時間超過10個半衰期以后,再排入一般下水道管網。為醫(yī)務人員設置淋洗間,產生的廢液也排入衰變池。
2.4.2 固體放射性廢物的處理
廢物收集:放射性廢物與非放射性廢物嚴格分開收集,確保不擴大污染,避免交叉污染,短壽命核素污染的廢物與長壽命核素污染的廢物應分別收集以便分別處理??扇寂c不可燃、有無病原體毒性的放射性廢物應分開收集。
廢物處理:對短半衰期核素污染的放射性廢物,貯存十個半衰期以上其比活度降低到7.4×104Bq/kg以下時,即可作為非放射性廢物處理。為此需要在廢物儲存地設置2個廢物儲存衰變桶,桶頂蓋應有足夠的屏蔽防護,兩個桶交替使用,桶的容積根據(jù)廢物的積存量決定。同時污染有病原體的固體廢物,必須先消毒、滅菌,然后按上述固體放射性廢物處理。
2.4.3 氣載放射性廢物的處理
131I有氣載放射性廢物產生,通過抽風的方式將室內廢氣排出室外。排風管道末端高出本建筑物屋脊3m。
3 職業(yè)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與分析
對放射工作人員的職業(yè)照射水平及公眾所受照射水平進行控制,在符合國家標準《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GB18871-2002)規(guī)定劑量限值的基礎上,應同時滿足劑量約束值:放射工作人員受到的年有效劑量當量小于20mSv,劑量約束值2mSv;周圍公眾成員受到的年有效劑量當量小于1mSv,劑量約束值0.1-0.3mSv。
根據(jù)我們對所評價的 3 個核醫(yī)學病房建設項目的監(jiān)測結果(患者服藥3.70×109Bq),在采取了本文第二部分所述的屏蔽設施和其他安全防護措施后,核醫(yī)學病房控制區(qū)內的γ輻射外照射水平50-100 μSv/h之間,β表面污染水平在 1-10 Bq/cm2之間,監(jiān)督區(qū)的γ輻射外照射水平0.5-2.5 μSv/h之間,β表面污染水平在 0.3-3.0Bq/cm2之間,該值控制在國家標準限值及約束值之內,安全措施符合冗余性、多元性和獨立性的原則,可以防止工作人員及公眾受到超劑量的照射,避免確定性效應的發(fā)生。
4 對患者之間受照防護的關注 患者服用一定劑量的放射性藥物,達到治療的目的,但是由于條件所限,各醫(yī)院都不可能設立病人單間,同一核醫(yī)學病房往往會居留2-4個服藥患者,雖然病房內病床之間采用隔墻,并采取2-4mm鉛當量厚度,但是由于患者的活動等原因,不可能完全隔絕,每個患者作為單個的輻射源,對別的患者都可能造成外照射。因此,為了減少和避免患者接受額外的外照射,要加強對服藥患者防護知識的宣傳和告知,保障患者的安全。
參考文獻:
[1] 張丹楓,趙蘭才.輻射防護技術與管理[M].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2003:361.
(收稿日期2009-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