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的群體差異促使分層教學日益重要,而面對語文學習興趣與素養(yǎng)都尚有提升空間且基數(shù)巨大的中等層級學生,采取恰當?shù)慕虒W方法,引導他們學有所得顯得尤為關鍵。新課標所提倡的在真實情境中設置學習任務的理念,對于分層教學設計有一定啟發(fā)。以《〈論語〉十二章》為例,在經(jīng)過課前調(diào)研、創(chuàng)設情境任務、組織小組活動和教師引導后,學生學習效果顯著,可作為教學嘗試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課標;分層教學;任務驅(qū)動;真實情境;《論語》十二章
自《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頒布以來,如何依據(jù)新課標的新理念打磨更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新教學成為語文教育界關注的重點。事實上,學生在任何學科的學習中都會存在群體性差異,適應學生發(fā)展的語文教學必然需要為不同群體提供分層教學。筆者所在學校為應對生源差異已開展分層教學工作多年。在閱讀學習“新課標”的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其中很多理念能給予分層教學啟發(fā)。新課標所提倡的理念在分層教學背景下若能夠針對學情進行“量身定制”的設計,會更有利于各個層次學生學有所得。下面以《〈論語〉十二章》教學為例進行教學嘗試,可供參考。
一、不可忽視的課前調(diào)研——分層教學的立足點
備課中老生常談的是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資料搜集和文獻調(diào)研也是不可或缺的。這些課前準備是語文教師備課的基本要求,但想做到有針對性,需要時刻把握學生的主體地位,始終與學生的適切性匹配起來考慮,綜合調(diào)研。
《〈論語〉十二章》在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這十二章選取的是《論語》中精悍簡潔的語錄,不涉及對話體,同時緊密圍繞著為學和修身這兩個主題展開,探討關于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和修身立志方面的問題,相關主題在課后習題中已有提示,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學生理解。但教材并未明確按照主題分類編排,這種選篇類的文章容易陷入逐句講解的機械模式,對于首次接觸選篇類文言文的七年級學生來說,更需要有一個集中的主題作為學習線索,統(tǒng)領這些選篇。
就以往的教法經(jīng)驗而言,目前大多是由教師進行分類后幫助學生分類型、分層次解讀,從立足于學習主題,關注修身之道,逐漸轉(zhuǎn)向以孔子不同層次的“樂”作為線索,從中體會《論語》中為學、交友、為人的智慧,條理更為清晰。但這樣依然是以教師的指導為核心,是否能夠有一個學生更感興趣的線索來統(tǒng)領教學,筆者在閱讀教師教學用書和文獻時有了一點啟發(fā)。本課教學目標重在“幫助學生了解《論語》的基本內(nèi)容,感受古代思想家和古代典籍的魅力”[1],教師要從深奧中抽身出來,遵循化難為易、由淺入深的原則,不要刻意研討《論語》思想之博大精深。[2]七年級學生對深奧思想和人生道理的敏感度遠遠不足,能否有別的線索來匹配學生學習特點?帶著這種疑問,筆者開始了學情調(diào)研。
學生本身的特點決定了他們對怎樣的情境任務更感興趣。“新課標”也指出,語文課程資源“既包括語文學習過程中生成的重要問題、學業(yè)成果等顯性資源,也包括師生在語文學習方面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等隱形資源”[3]。本校的分層教學背景是根據(jù)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分為ABC三層(A層素養(yǎng)最為突出,B層次之),筆者授課的B層學生大多能落實基礎知識,但在語文學習興趣和高階思維能力上尚需培養(yǎng)。就本課而言,通過第一輪課前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他們對于《論語》學習的興致不高,甚至對這類先秦文言文有一種抵觸,但對孔子形象卻有著天然的好奇。筆者就這一現(xiàn)狀進行思考,其實《論語》每章簡短的文字背后,蘊含的是孔子豐沛的情感和為人處世的準則,當陌生的古文字被賦予了鮮活的價值,作為探究孔子人生的密碼時,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有可能被點燃。由此筆者實施了第二輪學情調(diào)研,通過調(diào)查學生對孔子的初印象和喜愛度,了解到班上有四分之一的同學“不喜歡”或“不是很喜歡”孔子,四分之三的同學表示“喜歡孔子”,但談到喜歡孔子的原因,大多是空泛的標簽——學識淵博,道德高尚……在私下溝通時,更是發(fā)現(xiàn)他們對于孔子的印象更多是來源于歷史課、旅游和電影,很少有從《論語》中認識孔子的。觀其言,識其人,從《論語》的篇章中認識孔子是可以為學生提供的一條路徑。
由此,筆者根據(jù)課前調(diào)研,從教材、教法和學生的角度確定了本課的基本主題?;诮滩闹羞x文的特點、現(xiàn)有教法與學生學習的適配性,明確學生的真實問題,才能讓后續(xù)設置的情境任務真正助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而不是空有形式上的熱鬧,因此我們需要明確,課前調(diào)研不可忽視,是分層教學的立足點。
二、真實參與的情境任務——分層教學的主線索
明確學生的真實問題和興趣點后,就要由此創(chuàng)設情境任務了。筆者認為,能夠讓學生貫穿始終、真實參與的情境任務,應該能夠成為整堂課的主線索,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與此息息相關。怎樣的情境任務是好的呢?首先,情境應當至少屬于“新課標”中提到的文學體驗、日常生活、跨學科學習等三類情境中的一類,“建立語文學習、社會生活和學生經(jīng)驗之間的關聯(lián),符合學生認知水平”[4];其次,各項任務要對語文學習過程進行統(tǒng)籌關照,兼顧整體感知、信息整合、理解闡釋、推斷探究、賞析評價能力的發(fā)展,任務與任務之間要相互關聯(lián),以教材中的選文為支點,撬動學生多項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最后,要利用問題鏈、任務鏈來融通情境,讓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任務都成為情境的有機組成部分,不能彼此割裂。
基于此,筆者思考符合學生文學體驗和日常生活的情境任務,聯(lián)系自己初中階段的學習經(jīng)驗,學生應該喜歡具體、有趣的情境任務,針對人物形象具體化設計了“走近孔子——孔子形象拼圖”任務。課堂引入階段,從課前對于孔子的初印象調(diào)研結(jié)果引入,很多學生不好意思地笑了,因為他們發(fā)現(xiàn)真的幾乎沒有通過語文了解過孔子,所謂的喜歡與不喜歡也只是表面的。但這種調(diào)研結(jié)果同時也消解了學生對孔子的距離感,既然大家都不是真的了解,那正好可以共同學習,引發(fā)學生對于孔子形象的探究興趣。
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后,以司馬遷的“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引導學生要以細讀《論語》選章為依托,真正走近孔子其人。接下來便是整體情境任務的分配。如下圖所示,將課文中選取孔子言論的九章作為拼圖組成部分,在拼圖背面設置進階式的小組任務,讓學生明確我們最終的任務是通過各組的細讀感悟、分享交流完成一個完整的孔子形象拼圖,在拼圖的四周對應概括出這些《論語》選章能反映出的孔子形象。
“孔子拼圖”是分層教學背景下對情境任務的一種嘗試,對于B層學生而言,一個具體可感、能夠最終呈現(xiàn)出作品、讓人感受到成就的情境任務在學習有挑戰(zhàn)的文言文時能夠起到不小的助力作用。整堂課圍繞這一情境任務展開,融通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特點,讓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貫穿整個任務過程。
三、難度適宜的小組合作——分層教學的核心環(huán)節(jié)
情境任務得以落地,關鍵在于核心環(huán)節(jié)的逐層展開。不同的課型在核心環(huán)節(jié)適合各自的活動,需要結(jié)合文本及學生特點確定?!丁凑撜Z〉十二章》全篇通讀對學生個體而言挑戰(zhàn)較大,但在掃清字詞障礙,弄懂詞義的基礎上,學生完全可以有單章自主閱讀的空間。如果對單句進行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的解讀再進行小組合作分享,會讓學生對孔子形象的認識更為完整和深入。因此第一課時僅解決基本字音詞義問題,但不做過多的解讀,為學生留足自主思考的空間。
由情境任務引入到小組合作時,為了保證小組討論的有效性,需要以個體深度閱讀為基礎。首先筆者從課文選取的第一章“學而時習之”解讀孔子形象,作為學生解讀分析的范例,提示學生可以“關注孔子說話的方式”“聯(lián)系孔子的經(jīng)歷”“結(jié)合你的個人體驗”來細讀《論語》,走近孔子。
接下來,各小組抽取一張孔子拼圖,每組拿到的拼圖塊背面其實就是抽取到的《論語》選章,除了確定每個小組對應哪章之外,更重要的根據(jù)任務提示完成循序漸進的關卡。第一個小任務,要求每位組員先認真對照書下注釋,明確句意,對應要求寫出“從中能夠看出孔子是個怎樣的人”,將印象具體化,要求有據(jù)可循。這其實是對每一塊拼圖的個性解讀。第二個小任務,小組交流討論,要求結(jié)合原文文意和個人體驗完成組內(nèi)的形象拼圖,對單章的解讀能夠互相借鑒。最后各小組進行班級展示,共同完成孔子拼圖,由一章深入理解的鮮明特點拓展為多角度多層面的特點總結(jié)。給予學生足夠的展示時間,學生可以在課堂上互相生成,不再局限于各小組自己討論的過程,也關涉到學生在聆聽其他組分享時思維的碰撞。最終全班通過細讀,有理有據(jù)地概括出孔子形象的以下特點:和藹、質(zhì)樸、正直、節(jié)儉、熱愛學習、高尚、謙虛、善于賞識他人、樂于交友、志向堅定、循循善誘……最終完成了豐富立體的孔子形象拼圖,在小組活動的支撐下使情境任務圓滿落地。
以《論語》單章制作的孔子拼圖,搭配上“開盲盒”式的小組合作,分解了解讀全課的任務難度,每個小組只針對一兩章,能夠較為仔細地梳理文意,適應B層的學習水平,同時給了學生深入學習的可能和更多的展示空間。小組合作過程中,不同任務勾連起的是學生的思維過程,由易到難逐漸深化。最后的呈現(xiàn)方式,把學生的學習成果可視化,賦予學生習得成就感。學生既完成了解讀《論語》選章的基本目標,也對孔子形象有了深入認識。通過這樣難度適宜的小組合作,全班形成合力,有效地解決了情境任務。
四、簡約關鍵的教師點撥——分層教學的助推器
在情境任務教學中,教師逐漸轉(zhuǎn)變原來的主導作用,更多的是在關鍵節(jié)點起到引導助推、深化拓展的作用。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完成任務設計后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上“置身事外”了,尤其是在分層教學的背景之下,教師在導入、小組討論前、討論中和最后的總結(jié)拓展中要進行簡約關鍵的點撥,才能推動分層教學背景下的情境任務教學達成效果。
就本課而言,“孔子形象拼圖”實際上是師生需要共同完成的任務。備課階段的學情調(diào)研和課上的導入,是師生共同確定情境任務的過程。情境任務發(fā)布后,基于學情,教師需要進行舉例引導示范,以“我這一塊拼圖”切入。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地走進學生中間,完成分層個性化的指導點撥,以解決各組內(nèi)和組間存在水平差異的問題,避免知識性錯誤。同時還可以明確各組的認識深淺,進而結(jié)合選篇內(nèi)容安排發(fā)言順序,為學生搭設逐層漸進的學習階梯,有助于形成螺旋上升式的思維進階,體現(xiàn)學習任務的關聯(lián)性和序列化。在最后的總結(jié)部分,筆者以“小夫子寫給孔夫子的一封信”作結(jié),從自身的角度總結(jié)課堂所得,陪伴學生共同在學習《〈論語〉十二章》的過程中成長、發(fā)展。由教師激發(fā)學生對本課的認識進行全面深入的總結(jié),也為課后作業(yè)做好鋪墊和示例,引導學生讀寫結(jié)合。在師生互動中延伸課堂,最后巧設作業(yè)實現(xiàn)多元評價,以“1.畫出你心中孔子的樣子,畫技不佳可以上網(wǎng)搜索圖片,并說明突出了孔子哪個特點。2.給孔子寫一封信,說說你對他的認識變化。(200字左右)”兩個選做作業(yè)為收束,檢驗學生對于孔子的認識改變和細讀的成果。
綜上所述,教師點撥在情境任務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推動作用,應在備課過程中明確職責,同時在任務推動過程中及時根據(jù)學生情況進行調(diào)整,幫助學生自主完成任務。另外還要注意點撥的簡約性,切不可喧賓奪主,影響學生自然發(fā)展的思維過程。
總的來說,在情境任務的引導下,分層教學背景下的B層學生在《〈論語〉十二章》的學習中以孔子形象為線索,通過難度適宜的小組討論和簡約關鍵的教師點撥,在真實情境中獲得了語文素養(yǎng)的一定提升。日后在設計其他教學內(nèi)容時,我們也可多參照這種設計理念與思路,幫助學生學有所得。
注釋:
[1]溫儒敏,王本華主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七年級上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161-168.
[2]肖培東.教讀也是為自讀——《〈論語〉十二章》教學思考[J].語文建設,2018(25):29-33.
[3][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45,54.
王思方,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分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