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寓言是《莊子》外在表現(xiàn)和內(nèi)在屬性不可忽略的血肉組成,也向來是《莊子》選文教學的重點內(nèi)容,但只理解寓言并不能真正理解作為道家經(jīng)典的《莊子》和作為思想家的莊周。在《莊子》選文的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讀懂教材,遵循教材編選原則和教學目標對學生進行相應(yīng)的口語訓練和寫作訓練,服務(wù)于“聽說讀寫”能力和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教學方法探索上,應(yīng)借助對“物之寓意”和“人物形象”的分析深入《莊子》的文學世界,藉由對說理特征與思辨哲學的剖析深入《莊子》的精神世界,張揚其作為“諸子散文”的思想魅力。由“節(jié)選”回溯“全文”,則是準確把握《莊子》選文教學主旨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
關(guān)鍵詞:《莊子》;口語教學;寫作教學;取象設(shè)喻;說理散文
《莊子》是先秦諸子散文的經(jīng)典作品,《莊子·天下》篇自言“以卮言為曼衍,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1],中學語文教材也有諸如“善于運用寓言故事說理,想象雄奇瑰麗,是《莊子》特色”[2]的結(jié)論性文字。將“寓言”作為《莊子》選文的教學重點,可以說十分準確地把握了其寫作技法和思想表達的“重中之重”。但如果將“寓言”作為《莊子》選文教學的全部,恐怕未能準確把握中學語文教材的編選標準的。唯有疊加“寓言”之外的教學思考,學生才能在教師的引領(lǐng)下真正讀懂《莊子》。
一、確認教學目標:從編選原則識《莊子》之“用”
眾所周知,中學語文教學的關(guān)鍵在于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和養(yǎng)成語文學科基本素養(yǎng)。學科素養(yǎng)的形成既是教學目標達成的標志,也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xiàn),更要依賴于課文編選及其教學側(cè)重與教學設(shè)定才能得以實現(xiàn)。就寓言文體而言,早在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就有相對獨立的“寓言四則”。該單元四則寓言分別出自《伊索寓言》《呂氏春秋》和《列子》。課前“預(yù)習”環(huán)節(jié)交代說:“寓言一般比較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動植物或其他事物。閱讀課文,聯(lián)系以往的閱讀經(jīng)驗,體會寓言這種文體的特點。”[3]
《北冥有魚》《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在八年級下冊的第六單元,該單元由《莊子》二則、《禮記》二則、韓愈《馬說》和“唐詩三首”(杜甫的《石壕吏》《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白居易的《賣炭翁》)組成。從編選初衷上看,教材明言:“本單元所選課文,都是傳統(tǒng)的名家名篇。其中有對精神自由的渴望,有對學習生活、理想社會的期望,有‘不平則鳴’的吶喊,有對民生疾苦的同情。這些詩文有情趣、有理趣,表現(xiàn)了古人的哲思和情懷?!盵4]若一定具體到特定篇目上,《莊子》二則的教學當著重落實在“對精神自由的渴望”與對情趣、理趣、哲思、情懷的體味上,并不在于寓言。
而“學習本單元,要在反復(fù)誦讀的基礎(chǔ)上,培養(yǎng)文言語感;注意積累常用文言詞語和句式,欣賞課文中精彩的語句;還要學習古人論事說理的技巧,體會他們的人生感悟,從中得到思想啟迪和情感陶冶”[5],也是十分明確且超越了寓言文體的學習提示。如果再加上課后“思考探究”明確要求的“熟讀《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復(fù)述這則故事,并回答下列問題”[6],我們則可以看到包括“誦讀”“復(fù)述”“回答問題”在內(nèi)的口語教學要求?!皢栴}”設(shè)計中關(guān)于“莊子與惠子的論辯十分巧妙”[7]的斷語,也在不知不覺中融入了“論辯”教學的元素。由是可見,八年級的《莊子》選文既延續(xù)和深化了“寓言”教學,又有關(guān)于口語教學的拓展性要求。
見于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一單元的《庖丁解?!?,與《論語》中的《侍坐章》、《孟子》中的《齊桓晉文之事》、《左傳》中的《燭之武退秦師》和《史記》中的《鴻門宴(節(jié)選)》處在同一個單元。5篇文章均為先秦兩漢時期的散文,前3篇為諸子散文,后2篇為史傳散文?!皢卧獙W習任務(wù)”中說:“先秦諸子學說是中國古代思想的第一個高峰,影響深遠,值得我們深入理解。閱讀諸子的著作,要把握他們的主要觀點和思路,從中吸取思想養(yǎng)分”,“古代文化經(jīng)典,包含著先賢對社會、人生、歷史的深刻思考。要充分理解先賢的思想,也要立足現(xiàn)實,自主思考”。[8]單元學習任務(wù)中的寫作設(shè)計是“如何闡述自己的觀點”,與之匹配的訓練題目則是:“經(jīng)典寓言的寓意是豐富的。有人認為庖丁解牛表達了莊子順應(yīng)自然的思想,有人則認為主要是強調(diào)人要保全天性。你怎么理解這則寓言的寓意?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闡述你的觀點?!盵9]這種設(shè)計,一是將寫作訓練與《莊子》選文教學相結(jié)合,二是將《庖丁解牛》一文視作“諸子散文”之一種,讓學生學習的是它的議論文寫作技巧,而非寓言寫作技巧。
《五石之瓠》所在的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第二單元更是極其明顯的“子書”合集:“本單元選擇了先秦諸子的一些經(jīng)典論說,包括儒家的《論語》十二章、《大學》一章、《孟子》一章,道家的《老子》四章、《莊子》一章,以及墨家的《墨子·兼愛》篇?!盵10]中國古代散文向來以先秦兩漢散文為標桿,先秦諸子又以說理論證為最重要的表達方式。該單元在針對《老子》與《莊子》的“學習提示”中格外強調(diào)“學習本課,要注意在比較中品味二者不同的論述風格和語言韻味”[11],在單元研習任務(wù)中則要求“反復(fù)誦讀本單元課文,總結(jié)概括其各自的風格特點”[12]。
綜上所述,中學語文教材在《莊子》選文的基礎(chǔ)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有分有合地將“聽說讀寫”的全方位訓練融于其中,并在多個層次強調(diào)其作為諸子散文的說理特征與精神意味。
二、把握文學特性:從取象設(shè)喻鑒《莊子》之“形”
《莊子》是先秦散文中最具文學性的著作,其文學性又以“取象設(shè)喻”為最重要的表達基礎(chǔ)與外在形態(tài)。就中學語文教材中的《莊子》選文而言,所取之“象”主要有兩類,一類為以“鯤”“鵬”“魚”“牛”“瓠”等為代表的“物”,一類為以莊子、惠子與庖丁、梁惠王為代表的“人”。
“鵬”是《莊子》之中最為人熟知的意象,也是莊子自由精神最突出的象征物?!侗壁び恤~》的預(yù)習直指“形象”二字說:“莊子筆下的‘鵬’這一形象對后世影響深遠?!盵13]課后的“思考探究”也在要求背誦、理解的基礎(chǔ)上十分具體地提問:“作者筆下的‘鵬’是個什么樣的形象?!盵14]之所以看重形象,無非是因為由“形”及“意”可以更為便捷地洞悉《莊子》的思想實質(zhì)。
莊子筆下的“鵬”其實是北冥之魚,在水為鯤,出水為鵬。從“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到“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見其變化之奇、形體之大;“海運則將徙于南冥”,見其志向之遠;“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則益發(fā)見其力量之強、氣勢之壯。與“鵬”相伴的意象一為浩淼之“水”、一為扶搖之“風”,此中關(guān)聯(lián)更可見“鵬”充滿智慧的“借力”之“智”,也即荀子所言的“善假于物”。鵬程萬里既要“自強”也要“假物”,唐代李白的詩“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和宋代李清照的詞“九萬里風鵬正舉”傳達的都是此中之意。
千古名對“東魯春風吾與點,南華秋水我知魚”,上聯(lián)出自《論語·侍坐章》,下聯(lián)即出于《秋水》篇的節(jié)選《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與惠子所觀濠水中的“鯈魚”是一種白色的小魚,是水中之魚而非“涸澤之鮒”,且能“出游從容”,故而莊子有“魚樂”之語。一個“樂”字,足見此“魚”在莊子的眼中亦是自由自在、自得其樂的象征。
“五石之瓠”是讓惠子發(fā)出“無用”感慨的巨物,莊子卻說只是因為惠子“拙于用大”,并以此闡明欲使“物”盡其用,就須為它提供合適的使用場景?!垛叶〗馀!分校叶≡趦?yōu)美的身姿與節(jié)奏中將“?!狈纸獬尚K,但其所解之“?!笔紫仁莾?nèi)藏“技經(jīng)肯綮”與“大軱”的龐然大物。此外,“有間之節(jié)”與“無厚之刃”,甚至庖丁一語帶過的具有工具屬性的“刀”與“铏”,都是“解?!苯Y(jié)果形成的相關(guān)意象,也是“假于物”哲學內(nèi)涵的具象傳達。
如上《莊子》選文中所見之“人”,有直接參與故事的人,也有故事中所敘的人。對莊子與惠子、庖丁與梁惠王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進行考察,于窺見《莊子》行文之深意十分有利。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和《五石之瓠》均以莊子和惠子對話展開。前一則以“是否知魚樂”為核心問題,在輕松詼諧的氣氛中樹立起了睿智跳脫的莊子和懵懂敦厚的惠子形象;后一則以“五石之瓠是否有用”為核心問題,在鄭重正式的場景下描繪了一個滿心苦惱卻又下手果決“掊之”的惠子和一個心性沉穩(wěn)、耐心啟悟他人的莊子。若以言語交鋒之勝負論、以智慧思考之通達論,自然是莊子優(yōu)于惠子。但如果就此得出惠子為人呆笨甚至蠢鈍的結(jié)論,則不夠客觀。
“子”為中國古代對有德行者的尊稱,孔子、孟子、老子、莊子之稱均源于此?;葑幽芎颓f子一樣被尊稱為“子”,就說明我們不能簡單看待這一人物?;葑釉菔菓?zhàn)國中期著名的政治家、哲學家,曾擔任魏國之相,是合縱抗秦的最主要的組織人和支持者,也是以哲學言辯著稱的名家學派的開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學富五車”的典故即出于莊子對他的夸贊。惠子是莊子的至交,在《莊子》中出場頻率極高,也是許多故事、寓言的主人公。在《莊子·徐無鬼》中,莊子說“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zhì)矣,吾無與言之矣”[15],痛失好友的傷嘆與惋惜溢于言表。只有客觀理解惠子的人物形象,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莊子的高妙卓然。欣賞教材為“濠梁之辯”所配的插畫,引導學生從形象氣質(zhì)等方面辨別孰為惠子孰為莊子,也是教師教學意識中應(yīng)有的以“人物”為重要參照理解該文題旨的教學方法。
《庖丁解?!肥?篇選文中最長的一篇,也是敘事性最強的一篇。從題目的句法以及記述文字與言談多寡上看,此文主角似乎都應(yīng)該是庖丁。庖丁是廚師而不是屠夫,“解”是分割而不是殺死。庖丁“解?!钡男袨橹杏诠?jié)奏、嫻于進退,其“游刃有余”更像是一場藝術(shù)表演;“釋刀對曰”中的“釋刀”細節(jié),可見其恭謹有禮;用以反駁梁惠王的“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既有直面王上申說己見之“膽”,又有自我判斷精準認知之“識”。但實際上,將梁惠王視為主角似乎更貼近莊子的本意和故事的真諦。畢竟見過庖丁解牛的人當不只有梁惠王,但能從中有所穎悟的卻僅有一個梁惠王。從人物形象上看,他不僅是興趣廣泛、不恥下問的君主,還是能夠頓然悟道的智者。
梁惠王與莊子、惠子、孟子為同時代人,惠子曾做過他的相。梁惠王問孟子說“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時,孟子耐心教之以“仁義”。[16]而孟子見梁惠王之子梁襄王時則態(tài)度不屑,并有“望之不似人君”[17]的評價??梢娏夯萃跏敲献诱J為“孺子可教”的君主。但同期的孟子又有“君子遠庖廚”[18]之論,這也使得梁惠王觀賞庖丁解牛成為一個值得玩味的文化景觀,并啟發(fā)我們深入探索儒家文化與道家文化的根本差異。
三、回歸“諸子”本質(zhì):從言語哲學入《莊子》之“境”
《莊子》是《老子》之后最重要的道家代表作,既是道家思想的匯總,也是先秦散文的典范。學習《莊子》固然離不開寓言,但《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西方寓言是作為獨立文體而存在的,而包括《莊子》在內(nèi)的諸子散文中的寓言則不是獨立的文體,而是作為論據(jù)來使用的。以寓言為依托的形象論證、事理論證、類比論證、對比論證,乃至于歸謬法、反證法等,都可以在《莊子》中找到例證。確切地講,《庖丁解?!芬晃闹兄挥锈叶∷霾攀窃⒀?,梁惠王所言“得養(yǎng)生焉”已經(jīng)是“寓意”了,至少是所“寓”之“意”的一種?!垛叶〗馀!放c諸子和史傳散文同為一個單元,單元學習任務(wù)中的寫作設(shè)計也是與諸子說理相匹配的議論文寫作,可見其是被作為散文而非寓言來對待的。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家競作,九流并起”,為了宣揚各自的思想傾向、政治主張和哲學觀點,各個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競相著書立說,諸子散文就此應(yīng)運而生。中學語文教材大抵強調(diào)帶領(lǐng)學生“感受先秦時期百家爭鳴的盛況”,“集中學習先秦諸子散文,以加深對傳統(tǒng)文化之根的理解”,“領(lǐng)會先秦諸子對社會人生的洞察,思考其思想學說對立德樹人、修身養(yǎng)性的現(xiàn)實意義;感受先秦諸子或雍容或犀利或雄奇或樸拙的論說風格,理解各家論說的方法,領(lǐng)悟其妙處”。[19]
蕭統(tǒng)在《文選·序》中說:“老莊之作,管孟之流,蓋以立意為宗,不以能文為本?!盵20]百家爭鳴的背景決定了諸子散文“以立意為宗”的說理特性,也使更方便說理的“對話體”成為諸子散文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中學語文教材4篇《莊子》選文中的《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庖丁解?!贰段迨范际堑湫偷膶υ掦w,而這一形式也直接影響和啟發(fā)了漢大賦“主客問答”的結(jié)構(gòu)方式。
《莊子》在中國文學史、思想史、哲學史上都占據(jù)重要地位,其深奧玄妙使得這一經(jīng)典著作本就具有一定的理解難度,更何況教材所見《莊子》選文均是“節(jié)選”。雖然這些“節(jié)選”之文都能夠獨立成章,但難免會有因“斷章取義”而產(chǎn)生理解偏差的可能。為更好地把握文意并客觀評析“節(jié)選”部分,教師就應(yīng)該在備課時熟讀“全文”。只有以“全文”輔助課堂教學,才能更好地避免走入教學誤區(qū),才不會使教學有管中窺豹、坐井觀天或是盲人摸象之嫌。
《北冥有魚》節(jié)選自《逍遙游》,從鯤鵬的自由變化和振翅奮飛、由北冥徙于南冥的舉動中,我們比較容易理解文中的“逍遙”之意?!段迨吠瑯映鲎浴跺羞b游》,教材“學習提示”說:“莊子也善于從常人認為沒有價值的事物中發(fā)現(xiàn)價值。在《五石之瓠》中,惠子僅從日常使用的層面上考慮大葫蘆的功用,而莊子則超越了世俗經(jīng)驗的束縛,指出了大葫蘆的獨特價值。這個寓意深刻的小故事,表現(xiàn)出莊子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閱讀時應(yīng)注意體會?!盵21]莊子長于借助寓言婉曲達意,以增強說理的趣味和效果,作為寓言的《五石之瓠》本身不難理解,但其與《逍遙游》整體精神表達的契合度與一致性就非閱讀全文而不能知。同樣的道理,要想讀懂《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就不能不回到《秋水》篇看它的題旨與思想。
《庖丁解?!饭?jié)選自《養(yǎng)生主》,其中說到的“養(yǎng)生”是莊子思想的重要組成,甚至可以關(guān)聯(lián)到莊子哲學的整個體系?!娥B(yǎng)生主》全篇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開篇,以“指窮于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為末句,“庖丁解?!敝皇俏闹泄适轮弧Gf子所代表的道家學派十分強調(diào)“自然”,“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是指導思想也是外在表現(xiàn)。唯有遵循此道,順應(yīng)自然規(guī)律,避開“技經(jīng)肯綮”與“大軱”之類是非和矛盾的糾纏,方能實現(xiàn)“養(yǎng)生”。但《莊子》所言“養(yǎng)生”,必然不僅在于個體生命的“外養(yǎng)其身,內(nèi)養(yǎng)其心”,梁惠王由“觀技”而至于“明道”才是文中的重點——由“養(yǎng)身養(yǎng)命”而至于“養(yǎng)心養(yǎng)性”,由“養(yǎng)私養(yǎng)己”而至于“養(yǎng)人養(yǎng)民”,進而至于人之壽、君之明、國之運、民之昌。
《莊子》之文是文學也是哲學,越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越是要求人在認知中抓住規(guī)律,進而以“薪火相傳”的方式抵達無所窮盡之境。風之于鵬,水之于魚,瓠之于人,铏之于刀,刀之于庖,均可使人由“外物”而至于“物外”。庖丁所言“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既是“普遍聯(lián)系”也是“相對論”,甚至“技”“道”之間的庖丁與梁惠王,都將《莊子》的哲學深思直送于讀者的眉睫之前,時刻彰顯著《莊子》作為“諸子散文”的思辨之力。
寓言固然是《莊子》外在表現(xiàn)和內(nèi)在屬性不可忽略的血肉組成,但只著眼于寓言并不能真正理解作為道家經(jīng)典的《莊子》和作為思想家的莊周?!肚f子》選文的教學只有大于“寓言”,納入“寓言”之外的內(nèi)容,才能更好地帶領(lǐng)學生回到“諸子散文”的文學世界和思想世界,進而識別出《莊子》有別于“諸子”的獨特風貌。
注釋:
[1][15]陳鼓應(yīng)注譯.莊子今注今譯[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6:1016,740.
[2][4][5][6][7][13][14]教育部組織編寫.義務(wù)教育教科書·八年級·下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116,115,115,118,118,116,118.
[3]教育部組織編寫.義務(wù)教育教科書·七年級·上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124.
[8][9]教育部組織編寫.普通高中教科書·必修·下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8,18.
[10][11][12][19][21]教育部組織編寫.普通高中教科書·選擇性必修·上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1,48,51,41,48.
[16][17][18]萬麗華,藍旭澤注.孟子[M].北京:中華書局,2006:2,10,13.
[20]蕭統(tǒng).昭明文選[M].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內(nèi)蒙古大學出版社,2000:30.
[基金項目:玉林師范學院引進人才科研啟動項目“中國文學的抒情傳統(tǒng)與詩性品格”(編號:G2022SK12)階段性研究成果。]
高方,玉林師范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