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模因論的角度解析“潛規(guī)則”一詞

2024-10-15 00:00:00孫萍
校園英語·下旬 2024年2期

摘 要:“潛規(guī)則”一詞在當今社會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使用,但現有的研究大都是運用“潛規(guī)則”一詞來闡釋社會各個領域所發(fā)生的一些現象,并未就“潛規(guī)則”一詞本身的流行進行語言學方面的分析。本文欲借用文化進化和傳播的模因論對“潛規(guī)則”一詞進行剖析,著重分析其作為模因所經歷的生命周期的四個階段,認為其流行的本質是作為一種強勢模因與社會各領域內的現象廣泛結合,從而能夠轉化成為成功模因,得到更多的使用,來揭示和解釋更多的社會現象,引人深思。

關鍵詞:模因;強勢模因;潛規(guī)則;流行語

作者簡介:孫萍(1981-),陜西安康人,陜西省建筑職工大學公共基礎教學科,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

一、引言

流行語涉及當代社會的重大事件、現象與時弊,以及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有著時代性強、傳播面廣的特點,并反映了當代社會時局與人們心態(tài)的變化?!皾撘?guī)則”一詞一經吳思先生提出便和社會各個領域的一些現象相結合,并迅速流行開來,一時間“潛規(guī)則”一詞無處不在。“潛規(guī)則”一詞的流行已經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然而人們卻并未對“潛規(guī)則”一詞本身緣何流行作出相關的語言學方面的研究。本文將結合語言學新理論之模因論對“潛規(guī)則”一詞的流行進行分析,從而促進社會對該詞的流行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何謂“潛規(guī)則”

著名作家吳思在他的兩本著作《潛規(guī)則:中國歷史中的真實游戲》《血酬定律》中提出,“潛規(guī)則”是相對于法律法規(guī)等“明規(guī)則”而言的,指看不見、沒有明文規(guī)定,卻又是廣泛認同、實際起作用的一種規(guī)則。

三、關于模因和模因論

(一)模因論的起源與發(fā)展

模因論(Memetics)起源于對基因論的模仿,其基本概念最早在1976年由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他的著作《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中提出。道金斯用模因來描述文化傳播的單位,他認為模因與基因一樣,都是復制因子,是文化傳播的基本單位。

模因是模因論的核心概念,而模因概念的核心是模仿。模仿是人獲得知識、生活和藝術產生的根源,人類社會在模仿中不斷進步。因此對模因論的理解基于模仿概念的確切含義的把握,“在模仿的過程中,必然有某種東西被拷貝、復制了”。

道金斯的學生Susan Blackmore在其《謎米機器》(The Meme Machine)一書中對模因這個概念進行了進一步的闡述。Blackmore認為模仿出自人的天性(to imitate is human),是區(qū)別于動物的重要標志。

模因可分為基因型和表現型,可以是單個模因,也可以是模因復合體。按照生命周期,模因可劃分為同化(assimilation)、記憶(retention)、表達(expression)和傳輸(transmission)四個階段。這四個階段是模因不斷進化傳播的必要過程,模因在選擇中或被淘汰,或被認可。

而今,模因論已在各個學科領域被廣泛應用。

(二)語言模因論

模因論在語言學研究領域應用廣泛,涉及語言教學、翻譯和文化等方面。模因論是解釋文化進化規(guī)律的理論,語言又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模因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語言本身就可以視為是一種模因,同時也可作為模因載體(meme vehicle)被有效模仿并傳播。何自然教授認為模因論在語言研究中意義非凡,Distin 等外國學者也明確指出模因論能夠能幫助理解語言及思想的進化發(fā)展。

語言模因論主要是從模因論的角度審視語言及其相關現象。很多中外學者從模因論的角度對各種語言現象及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為我們研究各種語言現象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和思路。本文正是基于此對“潛規(guī)則”進行模因角度的詮釋分析。

四、“潛規(guī)則”與模因生命周期

(一)同化階段

同化(assimilation):成功的模因必須能感染新的個體,進入他的記憶。同化有兩個條件:第一,個體必須和模因載體進行接觸,或經過觀察外部現象,并通過思考,對已有的認知因子進行重組,發(fā)現模因;第二,所呈現出的模因必須受到關注,同時被宿主理解和接受。因此,模因載體的特征就是具有顯著性,表現為顯眼突出。

同化階段對于一個模因來說作用非同小可,是模因開始生命的最初階段。在語言學中,同化階段表現為語言模因的傳播和影響,例如一個新詞匯、新表達方式或新語用習慣在社會中被普及和接受。“潛規(guī)則”這個詞來源于吳思先生的《潛規(guī)則:中國歷史中的真實游戲》這本書,是由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當時出版社并不看好這本書,首印5000冊,但僅兩個月就全部售出,一年內加印了3萬冊。隨著吳思先生這本書的出版發(fā)行以及銷量大增,一本本作為模因載體的書就將“潛規(guī)則”帶入到各位讀者面前,也稱作是各位宿主的視野之中?!稘撘?guī)則:中國歷史中的真實游戲》出版后也沒做什么宣傳,只發(fā)表了一篇評論。在2001年年底,《南方周末》評選“十大好書”,富有戲劇性的是,這本不在候選名單中的書得到評委的一致推薦,成為2001年“十大好書”的最后一名??梢?,這本書作為模因載體的成功之處了:

(1)發(fā)行量之大決定了閱讀人群的數量,也決定了感染宿主數量之大之廣;

(2)被評選為2001年“十大好書”更是對模因借助于載體成功地感染宿主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被《南方周末》這一極具影響力的刊物所推薦,極大地激發(fā)了沒有接觸過該書的人的閱讀興趣,也使已經閱讀過該書的人對自己的選擇作出肯定,而得到肯定的已經閱讀過該書的人又會從模因宿主轉化為新的模因載體,去推薦他人閱讀該書,或者傳播該模因,去感染新的宿主。

在書中,作者利用讀者所熟悉的且與讀者息息相關的實例對其進行同化,讓讀者也就是所謂的宿主慢慢接受“潛規(guī)則”這個概念,即模因,讓同化階段順利進行。

(二)記憶階段

記憶(retention):模因在宿主的大腦里停留的時間越長,傳播和影響其他個體的可能性越大。但記憶是具有很強選擇性的,在這個過程中,大多數模因會被自然淘汰,只有少數模因能夠被記憶、保存下來。

吳思先生選擇使用“潛規(guī)則”這個詞的時候,可能只是覺得比起其他那些例如灰色規(guī)則、內部章程、非正式制度等詞語來說更貼切,而從模因論的角度來看,“潛規(guī)則”一詞更利于人們的記憶,這恰恰是模因生命周期的第二個階段。由于模因在宿主的記憶里停留的時間越長,其影響力就越大,而“潛規(guī)則”一詞無論是從本身的用字、構、以及符合人的認知架構來說都符合這個特性。

我們先來看“潛規(guī)則”中的“潛”字,“潛”有動詞、形容詞、副詞三種詞性,它的本意是“沒入水中,而且在水下活動”,也有很多引申義,如“隱藏”“深隱、隱居”“埋葬”“暗流”等??傊皾摗弊值囊馑挤浅V髁?,其本意與引申義都是指暗藏,就是一切行動都是在水中進行,不會浮出水面的?!耙?guī)則”這個詞中的“規(guī)”字,本意是“畫圓的器具”被引申為“法度”“準則”“標準”“法則”的意思?!皠t”的本意就是“標準、準則”的意思。根據漢語詞典,“規(guī)則”二字合在一起,分別有三個義項:(1)被規(guī)定后,由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游戲規(guī)則、借書規(guī)則、工廠管理規(guī)則;(2)規(guī)律;法則:自然規(guī)則、造字規(guī)則;(3)在形狀、結構或分布上合乎一定的方式;整齊:規(guī)則四邊形、這條河流的水道原來很不規(guī)則。以上三個義項雖有差別,但總的意思都是相似的,也就是“需要遵守的規(guī)律、法則”。

大家都知道,語言作為人類交流的基本工具,承載著豐富的文化信息。它是文化的載體,通過語言,我們可以洞察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二者相互影響、共生共進。語言模因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它不僅傳遞著信息,還承載著人們的思維模式、行為習慣和價值觀念。語言模因在傳遞過程中會經歷復制和變異,這種復制和變異受到文化背景的影響。社會文化環(huán)境決定了語言模因的傳播和發(fā)展,而語言模因也反映了社會文化的變遷。語言與文化一樣都是在一脈相承中相互影響,不斷更新進步。

記憶階段表現為詞匯、表達方式或語用習慣等語言模因在人們的長期記憶中留存,并得到重復使用。這些語言模因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成為習慣用語或固定表達方式,從而在語言演變中留下印記。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在孟子的《離婁上》中有句名言“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也就是今天大家會經常提到的“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中國人做事情都有遵照規(guī)則辦事的習慣或說是傳統(tǒng),“規(guī)則”在人們的心目中舉足輕重?!皾摗弊值氖褂玫故欠狭酥袊吮容^含蓄的特點,既然符合了含蓄的特點就很容易被大家記在心中了。由于這個詞符合宿主認知架構,所以被牢牢留存在宿主的記憶中自然順理成章。

(三)表達階段

表達(expression):它指的是在與其他個體交流時,模因必須從記憶儲存模因中出來,進入能被他人感知的物質外形這一過程。最突出的表達手段就是話語,其他常見手段有文本、圖片、行為等。

由于記憶階段的幫助,“潛規(guī)則”一詞已經深深扎根于國人的腦海中,順應了國人的認知結構。中國人性格含蓄的特點決定了其偏愛含蓄表達的方式,“潛規(guī)則”中“潛”字的使用要比灰色,乃至黑色或是隱藏的、暗中的更易于讓人脫口而出而無需顧忌,因此當宿主愿意將模因傳達給其他人的時候并不需要再刻意的調動腦細胞費盡想出這個詞,于是順利地表達出來便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而能夠順利將模因從記憶中提取并不是宿主一個人的事情,在其將模因表達出來之前,能否順利地被他人感知也在宿主的考慮之內。正是源于宿主自身認知的幫助,包括宿主所了解的他所表達的模因有易記憶、易感知的特性,更加激發(fā)了宿主的表達。在這一階段,宿主不僅是單純意義上對模因地表達了。由于有了同化階段和記憶階段的幫助,宿主會采取捆綁策略對模因進行表達,捆綁策略指新模因依附在成功的強勢模因上以增強感染力。一時間人們會發(fā)現大量的復合模因,這些復合模因甚至可以說是囊括了方方面面的社會現象,如大家所熟悉的“娛樂圈潛規(guī)則”,“官場潛規(guī)則”“足壇潛規(guī)則”“教育潛規(guī)則”“職場潛規(guī)則”等,舉不勝舉。表達力度的增強使得模因更加強勢,傳播勢不可擋。

(四)傳輸階段

傳輸(transmission):模因表達需要有形載體或媒體,它們應該具有很強的穩(wěn)定性,防止信息流失或變形。模因載體可以是書本、照片、各種制品、光碟等。在信息時代,媒體是文化模因傳播的主要渠道,如新聞報道、社交媒體討論等方式。模因自下而上成功與否與傳播是否成功關系巨大。因此,傳輸階段在四階段中意義尤為重大。

當今社會,信息傳播的手段多種多樣,不再局限于書籍等文字傳播方式,越來越多的人愿意接受更加快捷,更加直觀的傳播媒體,比如電視及互聯網。中央電視臺3·15晚會曾播出一個消費者維權案例:很多酒店不允許自帶酒水,如果攜帶會收取一定的開瓶費。開瓶費成了餐飲行業(yè)的潛規(guī)則,消費者只能被動接受這項霸王條款。然而,一位王先生因為酒店收取了其100元的開瓶費,將這家酒店告上了法庭并勝訴。開瓶費的潛規(guī)則終于被打開了冰山一角。“潛規(guī)則”一詞被中央電視臺這一權威媒體使用更加速了該模因的傳播?,F如今,當人們在互聯網上使用百度搜索引擎,敲出“潛規(guī)則”一詞時,顯示相關搜尋結果是1億個。有這么強大的傳輸媒體,模因自然會成功傳播。

從同化到記憶到表達再到傳輸這四個階段是一個良性的循環(huán)過程。每一個階段都會為下個階段作鋪墊,模因能否成功,四個階段缺一不可。

(五)結語

“潛規(guī)則”一詞作為一種文化模因,其復制和傳播的能力來自它對一種社會現象的精準描述以及大眾媒體的推動。同時,我們也應意識到這個詞可能帶來的爭議和負面影響。對于這種現象,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指責和批判的層面,更應該思考如何通過制度建設和道德引導來遏制“潛規(guī)則”的發(fā)生,努力建立一個更加公平、公正的社會環(huán)境。

模因論在各個學科的廣泛應用為我們在科學研究之路上打開了一扇又一扇明亮的窗戶,特別是模因論應用于語言學領域,為我們探究語言現象提供了新的思路?!皾撘?guī)則”一詞或說這個概念在模因論的詮釋下,以更清晰的形象展示在我們面前,畢竟文字是社會現象及文化的再現,在此基礎上我們也期待有更好的辦法去應對“潛規(guī)則”。隨著各方面的不斷完善,會有新的模因出現,讓“規(guī)則”不再是“潛”,而是“陽光”。

參考文獻:

[1]Blackmore S. The Meme Machine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2]Brodie R. Virus of the Mind[M]. Seattle: Integral Press, 1996.

[3]Dawkins R. The Selfish Gene[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6.

[4]Lynch A. Thought Contagion: How Belief Spreads Through Sociey[M]. New York: Basic Books, 1996.

[5]Marsden P. Forefathers of Memetics: Gabriel Tarde and the Laws of Imitation [J]. Journal of Memetics-Evolutionary Models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2000.

[6]郭菁.文化進化的meme理論及其難題[J].哲學動態(tài),2005(1):54-56.

[7]韓江洪.切斯特曼翻譯規(guī)范論介紹[J].外語研究,2004(2):44-47,56-58.

[8]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論與社會語用[J].現代外語,2003(2):200-209.

[9]勁松.流行語新探[J].語文建設,1999(3):22-26.

[10]吳思.潛規(guī)則:中國歷史中的真實游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11]吳思.血酬定律[M].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3.

米脂县| 灌云县| 彰化市| 金坛市| 于都县| 峨山| 娄底市| 抚州市| 河东区| 玉林市| 苗栗市| 故城县| 永德县| 连南| 黔南| 赫章县| 墨玉县| 南通市| 偃师市| 兴仁县| 德江县| 怀集县| 岳阳县| 肥东县| 厦门市| 万荣县| 蒙自县| 赣州市| 余江县| 嘉荫县| 屯留县| 巴中市| 全南县| 锦屏县| 华安县| 吉林市| 札达县| 台北市| 慈溪市| 公主岭市| 平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