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英語教師應根據(jù)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建立以學生為中心、任務為驅(qū)動的教學體系。研究課前任務、課中任務、課后任務如何設計,兼具知識性、趣味性和易操作性。結合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的特點,對教學評價進行改革,實行學生、家長和教師共同評價的多元評價機制,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內(nèi)因”,從而提高小學英語的教學質(zhì)量。
關鍵詞:小學英語;學生為中心;任務驅(qū)動;多元評價
作者簡介:樊曉英,揚州市育才小學。
小學生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小,自覺自律的學習習慣尚未養(yǎng)成,普遍存在注意力較難集中、容易遺忘等問題。小學英語學習,由于缺乏語言環(huán)境,學習難度較大,再加上學生的學習目的、興趣、能力和家長的配合程度各不相同,往往導致學習效果差距較大。對此,教師應注意小學低年級英語教學方法的設計,明確目標、激發(fā)興趣、多元評價,以此促進低年級學生英語學習能力和水平的提升,為中高年級及以后的英語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所謂“任務驅(qū)動”,就是在課前、課中和課后都以“任務”為載體驅(qū)動相應的教學活動。在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應以學生為中心,并根據(jù)學生的特點來設計相應的任務,教師是任務的設計者、引領者,家長課后也應積極配合,多元化評價學生學習的效果,從而構成一套完整的教學體系。
一、明確課前預習任務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課前的預習任務主要是聽錄音,看視頻,跟讀課文等。任務驅(qū)動型教學,要把任務設計得有趣,可操作性強,每個學生能身臨其境參與其中,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Hello!”為例,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nèi)容是打招呼、問好、介紹自己的名字??梢圆贾萌缦抡n前任務:
1.給自己起一個英文名字。可以和父母一起探討,為什么起這個名字,這個名字在英文中有什么含義等。
2.聽錄音,會說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并和父母說說。
這樣的設計任務,因為不再是以往那種枯燥的聽、讀的方式,所以學生的參與感十足,容易激發(fā)學習興趣。由于起了一個特別的英文名,很多學生會迫不及待地想和同學分享,從而更加期待課堂教學。
為便于操作,教師可以設計任務清單,表1是第一單元某同學完成的任務清單:
以“Would you like a pie”為例,本單元學習的是幾種食物名稱以及想吃這些食物的說法,可以布置如下課前任務:
1.你喜歡吃什么,把自己喜歡吃的食物英文查出來,寫下來,會讀,以便在課堂上與同學交流;
2.把你今天一日三餐吃的食物英文記錄下來;
3.可以選擇一個胡蘿卜、一個蘋果、一瓣西蘭花等,貼上英文,帶到課堂,與同學們一起交流;
學生可以在家長的協(xié)助下完成查單詞,并寫下來,會讀。因為是自己喜歡或者所吃的食物,所以更容易記住相關單詞,且將英語的學習融入生活,營造更適合的語言環(huán)境。
總之,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特點,課前的任務設計要有趣,能激發(fā)學習興趣,切忌煩瑣不易完成。比如做手抄報等,因為要花費大量時間,學生和家長頗有微詞,往往糊弄了事,反而達不到很好的學習效果。
二、把控課堂教學任務
低年級學生容易分散注意力,因為想了一個好名字急于分享給同桌,因為帶了一個胡羅卜想拿出來看看……這些都是正?,F(xiàn)象,教師應注意到這個特點,并加以引導和控制,要善于掌控課堂,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
以學生為中心,應讓學生先展示、先表達,等他們想說的說完了,想展示的展示結束了,教師再進行總結和講解知識點。比如,各種食物英文名稱會了, “我想吃……?” “我喜歡吃什么?” 英文怎么表達呢?這時候再引出課文的知識點,語法學習就能水到渠成。
把控課堂的關鍵要素可以從下面三點入手:
1.新的知識點讓學生反復操練,互相問答,開火車輪流回答……用好課堂每一分鐘。
2.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開口說?;ハ鄦柡谩⒆晕医榻B,你問我答……形式和方式多樣,讓學生覺得學習英語很有趣。
3.重點句型和詞匯拼一拼,寫一寫。在課堂多練習,減輕課后負擔。
把控課堂任務是教學的關鍵,課堂利用得好,學生會說了、會讀了,也會寫了,課堂如果利用不好,效果將大打折扣。教師應好好設計課堂的任務,在相應的情境中把控好課堂的節(jié)奏和氣氛。合適的情景,適度活躍的氣氛有利于學習,而沉悶和太過活躍都不利于學習。
教師應注意把控課堂教學節(jié)奏和時間,具體的教學方法,還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和改善。
三、緊抓課后復習任務
課后的復習任務對于低年級學生學習英語至關重要,課后及時復習,能夠鞏固課堂知識,能夠解決容易遺忘和混淆的問題。復習任務既是給學生的,也是給家長的,因為英語學習過程需要互動和傾聽,復習的結果需要檢查,所以課后任務應分為給學生和家長。
(一)設計有趣的任務給學生
教師應明確每天課后的復習任務,任務應具體、易操作、有趣,而不能單一、枯燥、煩瑣。
比如“抄寫并背誦本單元單詞”是教師經(jīng)常布置的作業(yè),如果僅僅是抄寫幾遍和背誦幾遍,學生往往在完成過程中得不到學習的快樂,很難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教師在設計這個任務時,可以加入一些有趣的設計,讓學生的抄寫和背誦不那么枯燥。比如在抄寫顏色類的單詞時,可以用不同顏色的水彩筆寫下相應的單詞;在學習“My family”這個單元時,要求學生分別對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說出grandpa、grandma、father、mother……這樣的課后任務既明確又有趣,學生樂在其中,在輕松愉悅中完成了課后作業(yè)。
(二)設計好檢查的任務給家長
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家長的參與也非常重要。家長的檢查對孩子來說是一種督促,因為有檢查,所以完成得更認真。
(三)課后任務要盡可能“量化”
比如聽讀音頻三遍、抄寫單詞兩英一中、做一篇閱讀理解等。這樣“量化”的任務方便家長檢查,學生容易完成。不管家長的知識水平如何,家長都可以把單元的視頻、音頻放給學生看和聽,檢查學生的任務是否完成,要求學生說一說,唱一唱,寫一寫……
家長的檢查既是引導也是陪伴,能及時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增進親子溝通,與孩子一起進步、一起成長。家校合力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長。
(四)課后任務還應多元化
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能力和家長的水平設置不同層次的任務。通過“闖關游戲”等方式,將課后任務分為三個層次:基礎層、進階層、達人層。還可以設置積分、積花等獎勵措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圖1,是課后分層任務示意圖,分層任務由教師根據(jù)課堂教學情況設置,學生在課后完成之后,首先自我評價,然后家長檢查評價,完成一個層次之后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選擇是否繼續(xù)完成下一層次?;A層次要求必須完成,這樣可以保證學生掌握學校的基本教學要求,其他層次的設定,能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畢竟學生的學習能力存在差異性,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學生,個體間差異較大,分層任務更加適合實際情況。
(五)課后任務不應成為家長的負擔
家長的主要任務是檢查和陪伴,課后任務并不是把學習壓力交給家長,也不會因為家長的知識水平不同而影響孩子的正常學習。
比如,英文水平低的家長,可以跟著孩子一起讀,可以讓孩子擔任“小老師”教家長讀,可以把學到的知識“教”給不會英文的長輩;英文水平較高的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拓展,共讀英文繪本,共同完成思維導圖等,激發(fā)其學習興趣。
總之,好的教育是學校和家庭共同努力的結果,家長應抽出時間多陪伴孩子,有問題及時和教師溝通,共同促進孩子的成長。
四、改革學習任務評價機制
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應該多元化,不能簡單地以分數(shù)來評價,也不能只由教師一人評價,而應該建立學生、家長、教師共同評價的機制。
(一)學生自我評價
現(xiàn)在很多地方小學一二年級期中、期末不采用書面考試,導致學習效果的評價不能以分數(shù)來評價。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其首先知道自己學得怎么樣,每天的任務是否都完成了,課后任務完成到什么層次了。所以,首先讓學生自我評價,自我評價的過程是一次思考,可能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nèi)動力。實際教學中經(jīng)常采用積分制,學生用記錄本記錄下每天的完成情況,包括課堂回答問題、作業(yè)等所有情況,達到的就積一分,每周表揚和獎勵積分高的幾位學生,每月再表揚積分高的幾位學生,每學期再一次統(tǒng)計和表揚獎勵……這樣可以使學生從被動完成任務轉(zhuǎn)變?yōu)椤爸鲃油瓿扇蝿铡保踔劣袑W生會主動“創(chuàng)造任務”,把自己在家里看了什么英文繪本、報紙、雜志拿過來講給教師聽,以便能得到積分。如此,班級的學習氛圍會大大提升,學生會搶答問題,從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家長日常評價
家長的評價是每日的課后任務是否完成,完成得是否認真……每學期期中、期末可以請家長評價學生是否比以前更努力,重在找出其閃光點進行鼓勵和表揚,而不評價學習的效果。
小學低年級的家長應放平心態(tài),根據(jù)自家孩子的特點制訂學習目標,不盲目攀比,也不要平時不陪伴、不管理,僅關注考試成績。
(三)教師全面評價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全面,且多從學生努力和進步的角度考慮,要結合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很多學生的心智還不成熟,教師的表揚和肯定往往會對他們產(chǎn)生較大的影響。教師經(jīng)常會評出“進步之星”,只要比自己之前有進步,就可以受到表揚和獎勵,這種方法在實際應用中效果很好。
學生的教育因人而異,因時而異,教師應不斷總結和調(diào)整自己的方式方法,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五、“以學生為中心”任務驅(qū)動教學體制的建立
經(jīng)過長期的教學實踐,教師可以建立一套“以學生為中心”任務驅(qū)動小學英語教學體系,在該教學體系中,學生是主體和關鍵。課前、課后任務的完成,課堂教學措施的開展,都要根據(jù)hwZ5Rdmj4nJbSCcE1ZtJnOS4PKepUzaZKke/2GRQxTc=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調(diào)整。學習效果的評價也要學生參與其中,首先是自我評價,每一次的自我評價都是一次反思和總結,這也能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家長是學生學習的堅強后盾,要盡可能地參與其中,積極與教師溝通,共同促進學生的學習成長。
教師可多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中,通過音頻、視頻、游戲等營造良好的學英語、說英語的氛圍,多創(chuàng)造語言環(huán)境。還可通過QQ、微信等現(xiàn)代通訊工具與家長交流,可以讓家長把孩子與家人說英語的視頻、音頻發(fā)給教師,還可以發(fā)親子共讀英文繪本,看英文電影紀錄片的照片……通過這樣的方式,一方面讓孩子知道教師在關注課后學習,另一方面也可以作為正面教材展示給其他孩子,激勵其他孩子的學習。
綜上所述,小學英語的學習引導者是教師,教師應重視課程設計的多樣性、創(chuàng)新性、趣味性,調(diào)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家長是孩子學習的陪伴者和鼓勵者,是孩子堅強的后盾,家長積極配合教師,家校共育是成功的關鍵。尤其重要的是要時刻牢記學習的主體是學生,一切的設計和陪伴都是以學生為中心,以能調(diào)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內(nèi)因為出發(fā)點。
各項任務和措施應在實際教學中根據(jù)實際情況不斷調(diào)整,相信在教師、家長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小學英語的教學質(zhì)量一定能夠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盧吉莉.小學英語課外作業(yè)設計及多元評價探究[J].數(shù)碼設計,2017(10):272.
[2]馬新榮.任務型教學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數(shù)碼設計,2017(11):144.
[3]李守兵.淺議互動教學模式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運用策略[J].名師在線,2022(14):10-12.
[4]錢希潔.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非模式化的實踐研究[J].江蘇教育研究,2017(25):51-55.
[5]孫敬陶.具身認知視角下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設計[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1(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