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完善評價體系、增強中國科技期刊文化自信

2024-07-05 03:42:24梁祥鳳李玉紅
關鍵詞:文化軟實力評價指標體系文化自信

梁祥鳳 李玉紅

摘 要:立足于黨的二十大關于“增強文化自信”“激發(fā)全民族文化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活力”“到2035年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進入創(chuàng)新型國家前列”“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要求,通過現狀分析查找國內科技期刊存在的問題成因、厘清科技期刊文化自信的制約因素,發(fā)現目前制約中國科技期刊文化自信的因素主要源自3個方面:(1)現有科技期刊評價指標體系不合理;(2)學者慣性思維導致高水平稿件偏向國外期刊;(3)中文科技期刊的語言特點使其難以被國際知名數據庫收錄。由此提出,建設中國高水平科技期刊,踐行文化自信,應著力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科技期刊多元評價指標體系,以提升文化軟實力、影響力,彰顯社會發(fā)展文化動力。

關鍵詞:文化自信;文化軟實力;文化動力;科技期刊;評價指標體系

中圖分類號:G2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2-1101(2024)03-0082-08

Improv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 and Enhancing the Cultural Confidence of? Chinese Sci-tech Periodicals

LIANG Xiangfeng1, LI Yuhong2

(1.School of Marxism,Anhu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efei? 230012,China;2.Journal Publishing Center,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Hefei? 230026,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arty′s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n “enhancing cultural confidence”,“stimulating the vitality of cultural innovation and creation of the whole nation”,“achieving high-leve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elf-reliance by 2035,entering the forefront of innovative countries”,and “significantly enhancing the soft power of national culture”,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this paper finds out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domestic sci-tech? periodicals? and clears out the constraints on the cultural confidence of sci-tech? periodicals.It is found that the current constraints on the cultural confidence of Chinese sci-tech? periodicals? mainly come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1) the exist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sci-tech? periodicals? is unreasonable;(2) the inertia of scholars′ thinking leads to the tendency of high-level manuscripts to be submitted to foreign journals;(3) the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riodicals? make it difficult for them to be included in internationally renowned databases.Therefore,in order to build high-leve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riodicals? in China and practice cultural confidence,the focus should be on constructing a multi-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riodicals that conforms to our national conditions to enhance cultural soft power and influence and highlight the cultural impetus of soc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cultural confidence;cultural soft power;cultural impetus;sci-tech? periodicals;evaluation index system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對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分兩步走”的戰(zhàn)略安排,明確了到2035年和本世紀中葉我國發(fā)展的總體目標,擘畫了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美好圖景。為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方針,致力于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發(fā)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激發(fā)全民族的文化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活力,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1]43。堅定文化自信對于國家命運、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獨立性具有重要意義[2]。

科技期刊不僅僅是科研人員展示科技成果的窗口和開展學術交流的園地,作為科技信息的載體和傳播平臺,擔負著傳播科學知識、促進科技發(fā)展重要責任的科技期刊,還是社會發(fā)展不可或缺的傳播媒介,體現的是國家科技競爭力與文化軟實力。為推動中國科技期刊高質量發(fā)展,服務科技強國建設,中國科協(xié)、財政部、教育部等七部委于2019年11月啟動實施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實施4年多來,中國科技期刊發(fā)展呈現出量質齊升的良好局面,一批優(yōu)秀期刊躋身世界一流陣營,國際學術影響力顯著增強,集群化辦刊改革取得實效,品牌建設成效突出,發(fā)展生態(tài)明顯改善,文化自信空前提升,為我國經濟社會騰飛注入了強大文化動能。在文化軟實力組成要素里,科技期刊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建設中國高水平科技期刊既是展現我國科研人員科研水平、彰顯中國文化自信的重要舉措,也是推動中國經濟社會進步的不竭動力。

一、我國科技期刊的發(fā)展現狀、面臨的挑戰(zhàn)與應對舉措

為推進我國科技期刊文化自信自強,提升我國科技期刊的文化動能作用,制定科學合理、符合中國國情的科技期刊提升策略,有必要對我國科研成果(本文僅指科研論文)和科技期刊的現狀進行深入了解。

(一) 統(tǒng)計數據顯示的嚴峻現實

截至2020年底,我國科技期刊總數達到4 963種,其中中文科技期刊占比高達88.74%;英文科技期刊375種,中英文科技期刊184種。根據《科技期刊世界影響力指數(WJCI)報告(2022)》(以下簡稱WJCI報告2022),WJCI以《世界引文庫》收錄的1.5萬余種全球優(yōu)秀科技期刊為統(tǒng)計來源,中國期刊共有1 634種被收錄,其中中文科技期刊有1 122種。從2022年8月第十七屆中國科技期刊發(fā)展論壇發(fā)布的《中國科技期刊發(fā)展藍皮書(2021)》來看,中國作者發(fā)表的科技論文數量較多,高被引論文數量在全球處于前列。2020年,中國作者發(fā)表了7 920篇高被引論文,占同期全球高被引論文數(21 264篇)的37.25%;中國SCI期刊發(fā)表了444篇高被引論文,僅占同期全球高被引論文數的2.09%;中國SCI期刊發(fā)表論文數占全球SCI論文總數的1.45%,而同期中國作者發(fā)表的SCI論文數占全球SCI論文總數的比例達到25.85%。這一年,中國作者共發(fā)表SCI論文549 845篇,其中發(fā)表在中國SCI期刊上的只有25 766篇,僅占4.69%[3]。

以上數據客觀反映出我國有大量中文科技期刊未能進入WJCI統(tǒng)計,絕大多數國內作者的高被引論文發(fā)表在國外期刊,極少數發(fā)表在國內英文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未得到國內學術界的重視和認可。

(二) 我國科技期刊的國際影響力

《中國科技期刊發(fā)展藍皮書(2021)》數據顯示,我國科技期刊2020年在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方面取得了高質量發(fā)展,國際影響力排名整體提升,部分學科領域進入國際前列。其中,中文科技TOP期刊2015—2019年刊均他引影響因子呈上升趨勢,年均增幅為20.14%;5年刊均即年指標呈上升趨勢,年均增幅為26.63%[4]。

根據WJCI報告2022,中國期刊的WJCI指數均值為1.378,位列世界第9名(前8名分別為荷蘭、英國、美國、瑞士、德國、澳大利亞、法國、加拿大);中國有98種期刊WJCI指數、總被引頻次和影響因子學科排名位居全球前5%或學科排名前3。報告還顯示,全球Q1區(qū)期刊共有3 853種,其中美國1 330種、英國1 151種、荷蘭459種、德國230種、中國229種(位列第5),進入Q1區(qū)的中國期刊占全球Q1期刊總數的5.94%。另有395種中國期刊進入Q2區(qū),占全球Q2期刊總數的8.95%。而進入Q1區(qū)的中文期刊僅有85種,占中文科技期刊總量的7.58%[5]。

由此可見,中國科技期刊近年來進步明顯,但與科技期刊強國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

(三)面臨的挑戰(zhàn)與應對舉措

近年來,中國科技期刊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成效顯著,但仍面臨諸多問題,或者說是挑戰(zhàn)。首先,國際上諸多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學術聲譽都是經過長期的時間積累與實踐積累方才形成的。中國科技期刊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起步晚,要想實現“彎道超車”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其次,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刊文對原創(chuàng)性或創(chuàng)新性研究要求較高,并且吸引能力強大。因此,中國科技期刊需要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進一步提升刊物吸引力,刊登更具競爭力和引領力的研究成果。再次,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注重國際化編輯團隊建設,全球范圍吸引、遴選優(yōu)秀學者參與刊物建設,而中國科技期刊在國際化編輯隊伍建設方面還存在一定挑戰(zhàn)。最后,世界一流科技期刊通常倡導開放獲取和國際合作,以促進學術交流和知識共享,中國科技期刊在開放獲取和國際合作方面還有進步發(fā)展的空間。

為了提升中國科技期刊的國際影響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要提升刊文質量。要多策助力,鼓勵科研人員開展高水平的原創(chuàng)性、獨創(chuàng)性科學研究,加強科研倫理和學術規(guī)范培養(yǎng),提高科研成果質量,并引導“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yè)中”參見彭飛《人民論壇: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http://theory.people.com.cn/GB/n1/2019/0531/c40531-31112427.html。,以提高中文科技期刊刊文質量,進而全面提升國際影響力。二要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要積極推動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一方面在國際范圍內遴選優(yōu)秀學者參與我國科技期刊的編輯和論文質量評審工作,另一方面吸引國外優(yōu)秀學者與中國作者開展科研合作,并把獨著或合著科研論文發(fā)表在中國期刊上,增加國際論文的發(fā)表比例。三要提升編輯隊伍素質。要培養(yǎng)一支高水平的國際化編輯隊伍,提高編輯人員的學術素養(yǎng)和專業(yè)水平,提升稿件學術質量控制水平。四要推動開放獲取。要鼓勵科技期刊向開放獲取模式轉變,搭建更廣泛的知識共享平臺,增加科研成果的可見性和影響力。五要進一步改革評價機制。要提高科技期刊評價機制的科學性和公正性,充分考量期刊的學術質量和國際影響力,并為優(yōu)秀科技期刊提供更多的扶持激勵政策。

中國科技期刊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不是個別期刊或少數期刊步入世界一流行列,而是要更多期刊躍居國際前列,通過在整體規(guī)模上逐步縮小與世界科技期刊強國之間的差距,增強中國科技期刊的文化自信,更好地展現我國的科技文化軟實力,并逐漸發(fā)展成為科技期刊強國。若要順利實現這個建設目標,中國科技期刊則必須在期刊建設(特別是評價體系)、人才培養(yǎng)等多方面開展系統(tǒng)性工作。

二、制約我國科技期刊文化自信的因素

大國之爭,文化先行[6]。在堅定文化自信、增強科技文化軟實力的進程中,中國科技期刊的發(fā)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深入了解科技期刊發(fā)揮影響力的機制,并客觀分析制約中國科技期刊發(fā)展的因素。已有學者從運營和出版平臺等多個角度對科技期刊進行了相關研究和分析。本文認為,科技期刊的初衷和使命在于成為學術交流的平臺,決定中文科技期刊影響力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現有的科技期刊評價體系對中文科技期刊發(fā)展不利,導致高水平科研論文更傾向于選擇在國外期刊發(fā)表;二是國內學者,尤其是具有國外學習經歷的學者,通常更傾向于選擇國外科技期刊,這是因為他們對期刊的認知受到慣性思維的影響;三是中文科技期刊難以被國外知名數據庫收錄,不利于其在國內學界獲得廣泛認可。上述三個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制約了中國科技期刊的發(fā)展。

(一) 評價指標體系不合理

科研論文的價值和影響力,往往是通過評價指標來實現的。科技期刊評價指標最早源于加菲爾德(E·Garfield)的專著《引文索引:在科學、技術和人文科學中的理論與應用》[7]。加菲爾德曾先后創(chuàng)建了《科學引文索引》(SCI,1963年)、《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1973年)以及《藝術與人文科學引文索引》(AHCI,1978年),并建立了引文索引數據庫

。他認為,影響因子是一個相對統(tǒng)計量,可公平地評價和處理各類期刊,是代表期刊影響力大小的一項定量指標,期刊影響因子越大,它的學術影響力和作用也越大?;谄淝捌诠ぷ鞯姆e累,加菲爾德將科技期刊評價指標細化為影響因子、即年指標、他引率、引用刊數等18項指標,并以此為標準開展衡量和評價工作。

據了解,國際上采用的科技期刊評價指標體系均源自西方學者,盡管最初秉承科學、客觀和公正的理念,但經過演進和修訂,逐漸摻雜了某些人為傾向,其中存在許多不合理之處,違背公允原則,因此探索并建立適合中國科技期刊的評價體系變得尤為必要。而國內建立的科技期刊評價體系以及各機構對科技期刊進行評價評級所采用的指標,基本上都源于對西方學者提出的評價指標的增刪或修訂,如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的期刊評價指標雖多達20余種,但這些指標均來源于國外各類數據庫。西方學者在制定這些評價指標時最初并未考慮中文期刊,且國外數據庫收錄的中文科技期刊數量較少,所以盡管后來有一定的調整,但還是遠不能全面反映中文科技期刊的價值。

目前,國內學界和期刊編輯工作者普遍認可最具影響力的評價指標包括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基金論文比、參考文獻量、平均引文數、引用半衰期和平均作者數。但對平均引文數、平均作者數、地區(qū)分布數、機構分布數、海外論文比和文獻選出率等指標的合理性存在爭議,這些指標忽略了學科的特點,存在偏頗之處。單一期刊評價指標的合理性對期刊評價具有重要意義,但建立在有失公允的指標來源數據庫上的評價體系則具有誤導性。對單一評價指標的質疑表明,國內已有學者和編輯開始獨立思考如何建立更科學、合理的科技期刊評價體系。

科技期刊評價指標體系的科學合理性對于期刊的文化傳播具有重要影響。為確保評價的科學性、公平性和公正性,科技期刊的評價指標體系需要進行全面考量和盡可能完善。在建設高水平科技期刊的過程中,我國應將其置于國際科學共同體的大環(huán)境中進行比較,準確把握和認知我國科技期刊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力,尋找我國科技期刊存在的不足之處,并探索科技期刊的發(fā)展方向[8],以更好地推動中國科技期刊的成長。

(二) 科研工作者慣性思維影響

科研人員對于期刊的認知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國近代科技落后西方的影響。近現代以來,西方發(fā)達國家在自然科學領域處于領先和主導地位,包括發(fā)展中國家在內的國家在發(fā)展科學技術時往往采用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模式,因此科研人員也習慣性地接受西方的科技期刊評價體系??蒲腥藛T對科技期刊的認知習慣決定了他們對科研成果重要性和價值的心理取向,從而客觀上影響了科技期刊評價指標的表現,進而限制了國內科技期刊的價值提升。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在經濟、科技等方面相對西方存在落后情況,學界亦面臨著這一現實。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我國通過派遣大批留學生的方式正式開啟了對外合作與交流的新征途。隨后,許多學者學成回國,成為我國各領域的領軍人才。他們帶回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科學理念,推動了我國的科技進步和科研發(fā)展。然而,他們也習慣性地將西方的評價標準視為理所當然,并將其在學習階段對期刊的認知帶回國內。缺乏遵循中國傳統(tǒng)文化規(guī)范和國家標準的意識,盲目追隨西方文化,不加思考地沿用西方的規(guī)范[9]。這種情況對于中國科技期刊特別是中文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的提升形成了阻礙。

此外,當前國內知名科研機構(包括高校)在人才引進時,特別強調海外留學經歷條件,當這批被引進的、具有海外留學經歷的人走上領導崗位或成為學科帶頭人,且在各單位獨立建立科技期刊分級目錄時,受慣性思維影響,他們很容易會將主觀印象轉化為客觀現實,并通過梯隊建設維持期刊評價分級的持續(xù)性。這對于提升中國科技期刊,尤其是中文科技期刊的國際影響力也形成了阻礙。

(三)中文科技期刊受限于語種

較早時,國際知名數據庫收錄的期刊主要來自歐美地區(qū),不包括中文科技期刊。隨著中國的科技發(fā)展和中國國內開始引進國外的期刊評價體系,少量中文科技期刊陸續(xù)被國外知名數據庫收錄,但與中文科技期刊的總量相比,被收錄的比例仍然遠遠不夠。

而過分強調是否被國外數據庫收錄,并將其作為期刊價值評價標準,也阻礙了中文科技期刊的健康發(fā)展。20世紀90年代,中國引入SCI作為科技期刊評價指標,一方面導致大量高水平科技論文流失,中文科技期刊甚至出現了“稿荒”現象,另一方面中國的科研工作者還不得不支付高昂的費用才能閱讀這些由中國作者撰寫的本應發(fā)表在中文科技期刊上面的科研論文。為實現被國外數據庫收錄的目的,有些國內英文科技期刊竟然免費向對方提供自家期刊電子數據,并采取多種手段主動繞過國家間的互聯(lián)網防火墻傳遞資料或獲取對方要求接收的信息。參考這種經驗做法,一些國內期刊采取借船出海、創(chuàng)辦英文期刊等方式,通過國外知名出版平臺實現國際化,對于建設中國高質量科技期刊作出了一定貢獻,但這不僅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科技期刊的現狀,甚至某種角度上說還惡化了中文科技期刊的發(fā)展環(huán)境。

科技期刊評價指標體系建立以來,相當長的時間內,英文一直是通用語種,因此英文科技期刊備受重視。國內科研工作者,尤其是從歐美學成回國的科研人員,往往習慣性地使用英文撰寫科研論文并投稿到國外的目標期刊,較少考慮中文科技期刊的發(fā)展需求。然而,國內無論是學術界還是編輯界,都不能坦然接受國外將中文科技期刊排除在一流期刊之外的觀點[10]。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了增強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的重要性。增強文化自信,要求學者與科技期刊界迫切轉變思想,確立正確的文化觀。作為文化軟實力的一部分,科技期刊要提升影響力,就必須建立適應中國國情的科學的科技期刊評價標準,這是影響力提升的關鍵所在。

三、我國科技期刊增強文化自信的基礎與條件

為提升中國科技期刊的影響力并增強文化自信,需要基于當前國際和國內實際環(huán)境,充分考慮國內科技進步速度和提升科技文化軟實力的現實性。

(一)科研產出奠定科技期刊發(fā)展的基礎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創(chuàng)新已被“擺在國家發(fā)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成為我國五大發(fā)展理念之首。我國在科技進步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尤其在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和戰(zhàn)略性產業(yè)方面取得了突破,大大縮小了與西方發(fā)達國家的差距,甚至在某些領域開始嶄露頭角。隨著中國科技的迅猛發(fā)展,科學研究從“跟跑”轉變?yōu)椤邦I跑”已成為必然趨勢。作為創(chuàng)新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國科技論文的統(tǒng)計數據有了顯著提高,為中國科技期刊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詳見表1、表2及圖1。其中,表1為我國2021年的創(chuàng)新環(huán)境、創(chuàng)新投入、創(chuàng)新產出和創(chuàng)新成效情況數據來源于國家統(tǒng)計局、科學技術部、財政部聯(lián)合發(fā)布的《2021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tǒng)計公報》。,表2與圖1分別展示了2022年全球創(chuàng)新指數排名前30位的經濟體數據來源于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fā)布的《2022年全球創(chuàng)新指數報告》。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公布的全球創(chuàng)新指數(GII),2022年中國排名上升至第11位,是GII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以及我國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創(chuàng)新指數的全球排名情況數據來源于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fā)布的2012—2022年《全球創(chuàng)新指數報告》。。此外,黨的二十大首次對科技、教育和人才進行系統(tǒng)部署,提出未來5年我國全社會研發(fā)經費將增加到2.8萬億元,以加強基礎研究,實現更多原始創(chuàng)新的突破,這為更多優(yōu)秀科技論文的產生奠定了堅實基礎。

根據表2、圖1,可以觀察到我國的創(chuàng)新指數呈現快速增長趨勢,創(chuàng)新發(fā)展水平正處于加速提升階段,全球創(chuàng)新指數排名持續(xù)上升??萍颊撐氖莿?chuàng)新成果產出的重要表現形式,科研工作者堅定文化自信,將更多以科技論文形式呈現的創(chuàng)新成果發(fā)表在祖國大地上,必然會對中國的科技期刊特別是中文科技期刊的繁榮發(fā)展產生重大推動作用。若想實現此種情景,不僅科研工作者要增強文化自信,打破陳舊思維慣性,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學研究價值評價思維模式,中國科技期刊界也應群策群力,努力構建符合中國國情的適應上述模式的科技期刊多元評價體系。

(二)政策導向利好科技期刊的發(fā)展

統(tǒng)計數據①顯示,我國學者在國外高水平期刊上發(fā)表的科研論文數量僅次于美國,具備較高的學術影響力。相比之下,國內科技期刊表現不佳,無法與我國的科技實力相匹配,在文化軟實力建設方面與國際科技期刊強國還有較大差距。為應對上述問題,國家陸續(xù)出臺了一系列促進中國科技期刊發(fā)展的相關政策。

2019年,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科學技術部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要實施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旨在優(yōu)化科技期刊和出版結構布局、提升科技期刊的專業(yè)管理能力、加強科技期刊在出版市場的運營能力,以及提高科技期刊的國際競爭力?!兑庖姟吩敿氄f明了如何全力推進我國科技期刊的數字化、專業(yè)化、集團化和國際化進程,構建一個開放創(chuàng)新、協(xié)同融合、世界一流的中國科技期刊體系[11],打造一批高水平科技期刊,擴大我國科技期刊的國際影響力。

2020年,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發(fā)布《關于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試行)》等一系列文件,持續(xù)改善中國英文科技期刊高質量稿源獲取環(huán)境,提升中國英文科技期刊學術影響力。在政策引導下,國家新聞出版署2020年批準了15種中英文科技期刊的CN號。與此同時,卓越行動計劃繼2019年批準支持創(chuàng)辦30種英文版新刊后,2020年又再次選擇30種高起點新刊[12]予以支持,2023年則選擇支持50種高起點新刊。

這些政策對中國高水平科技期刊建設起到了積極引導作用,并將在未來繼續(xù)發(fā)揮引領作用。盡管上述文件或政策是基于現有期刊評價指標體系產生的,但不可否認,《意見》作為一項指導性文件,已經為中國科技期刊工作指明了方向。

四、我國科技期刊增強文化自信的現實路徑

高水平科技期刊建設過程中面臨的核心問題是如何建立一個合理的評價體系。借鑒經濟領域采用雙軌制和多元并存的做法,可采用多種機制體制并行的方式對期刊進行分類,并建立相應的評價體系。一方面,尊重既有客觀事實,對現有科技期刊評價標準進行適當修訂,使其更符合中國國情;破除“唯論文”和“SCI至上”,破“四唯”“五唯”立新標,提升借船出海和新建英文期刊地位。另一方面,中國科技期刊絕大多數是中文科技期刊,要提高中國科技期刊的科技文化軟實力,必須提升中文期刊在評價體系建設中的地位。

(一)優(yōu)化借船/造船出海英文期刊評價體系

20世紀90年代,中國引進SCI作為科技期刊的評價指標后,大量優(yōu)質稿源流向國外,給中國科技期刊造成了巨大沖擊。為了建設高水平的科技期刊,國內部分學者提出了借船出海和造船出海的舉措。

借船出海是指通過與國外大型出版商合作創(chuàng)辦期刊,如與Nature、Science的子刊合作,采用國內外雙主編和國際化編委會的方式,先申請國際刊號(ISSN),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后再申請國內刊號(CN)。借船出海的中國英文科技期刊起點高、發(fā)展快,具有較大學術影響力,因而促使多家科研單位效仿,創(chuàng)辦了一批具有較高學術影響力的中國英文科技期刊。但這類期刊在數字化版權方面存在嚴重的流失問題。

造船出海是指在一定條件下,由國內學者創(chuàng)辦高起點的英文期刊,同時申請國內和國際刊號(CN和ISSN)。在編委會建設方面,部分期刊聘請了高水平的國外學者組成國際編委會;在平臺建設方面,有些期刊選擇與國際大型出版商合作,如Elsevier、Wiley、Springer等。造船出海策略旨在將國內創(chuàng)辦的期刊推向國際學術界,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造船出海的期刊發(fā)展參差不齊,總體影響力稍遜于前一類期刊,并且也存在類似的數字化版權流失問題,因此有必要進行適當轉變,以滿足中國國家整體發(fā)展需求。

以上兩種類型的中國英文期刊,在當前的期刊評價體系下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梢栽诒A羝鋮⑴c現有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進行適度修訂,并參考中文期刊的評價標準,根據自愿自覺的原則對其進行評價。

(二)構建符合國情的中文科技期刊評價指標體系

語言不應成為全球科研交流的障礙。2020年9月,魏均民總編輯在談到科技期刊高質量發(fā)展的實踐方向時表示:“很多人認為語言是影響我國科技期刊傳播的一個決定性因素,其實我覺得只要內容吸引人,語言就不是一個重要的傳播障礙?!盵13]中文科技期刊可以積極參考國際通用的評價指標,但應根據我國的具體國情和增強文化軟實力的需求建立全新的評價指標體系,以提升中文科技期刊的科技影響力。

中文科技期刊應服務于我國科技創(chuàng)新,服務于中國經濟建設與社會發(fā)展需求[14]。提升中文科技期刊的影響力是增強文化自信、踐行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具體體現之一,需要建立新的科技成果評價理念、方法和機制。2020年9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對科學家和廣大科技工作者明確提出了“四個面向”的要求,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zhàn)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希望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承擔起歷史責任[15]。提升中文科技期刊的影響力應以“四個面向”為標準,從科學、技術、經濟、社會和文化5個維度全面準確地評估科研成果的創(chuàng)新水平及其對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貢獻度。這有助于提升中文科技期刊在華語科學界的影響力,推動中文科技期刊繁榮發(fā)展,講述好中國科學故事,并逐步吸引國際優(yōu)秀科研成果刊登在中國的科技期刊上,提升中文科技期刊在國際學術界的影響力。值得注意的是,構建中文學術期刊的評價指標體系,并不是簡單地拋棄當前通用的評價標準。

目前,國內的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已經開始探索構建符合國情的中文科技期刊評價指標體系,所采取的創(chuàng)新做法有選取他引影響因子等指標,同時考慮交叉引用、學科特點分布等因素,適度加入專家評定等,利用這些指標對國內的自然科學期刊進行評判,且取得了一些效果。但由于其基準數據來源于CSCD,評價的客觀性、準確性尚存有爭議。在全面準確衡量科學、技術、經濟、社會和文化5個維度方面,需要進行量化和細化,以提高可操作性。這種量化可以參考影響因子等評價方法,不同類型的期刊可以采用差異化的指標,并建立共享的專家?guī)?,與各類學術性群體(如學會、研究會)等合作,在統(tǒng)一指導下使用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確保中文科技期刊評價公平、公正。

五、結束語

黨的二十大提出了堅定文化自信和增強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指導原則,這對于建設高質量的中國科技期刊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創(chuàng)辦科技期刊的初衷是傳播人類科技成果,推動人類文明不斷進步至新的高度,促使其文化動力作用得到進一步彰顯。然而,隨著社會發(fā)展,在科技發(fā)展較早的西方國家,科技期刊逐漸承擔了更多社會功能,既是傳播科學技術的平臺,也成為一種追求利益的手段,偏離了創(chuàng)建科技期刊的最初目標。因此,需要在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之間建立一種平衡,才能有效發(fā)揮文化動能。

近年來,我國科學技術與西方發(fā)達國家的差距逐漸縮小,在某些領域甚至實現了超越,這為中國科技期刊高質量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文基于中國科技期刊(包括英文刊和中文刊)的現狀分析,在重構科技期刊評價體系方面提出了建議,以供決策參考。后續(xù)工作將論證如何選定中文科技期刊合理的評價指標,進一步落實中文科技期刊評價體系,有效發(fā)揮其促進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文化動力作用。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49.

[3] 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中國科技期刊發(fā)展藍皮書(2021)》速覽——第十七屆中國科技期刊發(fā)展論壇[EB/OL].(2022-08-31) [2023-10-11] https://stm.castscs.org.cn/ty/40643.jhtml.

[4] 中國科技期刊發(fā)展藍皮書(2021)編寫組.《中國科技期刊發(fā)展藍皮書(2021):開放科學環(huán)境下的學術出版專題》內容簡介[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21,32(12):1 477-1 480.

[5] 中國知網評價中心.2022年“科技期刊世界影響力指數”發(fā)布[EB/OL].(2022-12-20)[2023-10-28].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MTI4NTE0OA%3D%3D&mid=2247536321&idx=1&sn=5718a59d9d5d7d5cbaa2306f0ff6e9ff&scene=45#wechat_redirect.

[6] 高福.肩負使命,文化先行[J].科學通報,2021,66(1):3-4.

[7] GARFIELD E.Citation Index: Its Theory and Application in Science,Technology and Humanities[M].Oxford:Wiley,1979.

[8] 王婧,張芳英,劉志強,等.以“文化自信”堅定科技期刊的使命擔當[J].科技與出版,2018(2):38-44.

[9] 唐淑臣,陳浩元,張蕊,等.對中國人名音譯“西化”亂象的反思及糾正對策[J].編輯學報,2022,34(3):237-243.

[10] 陳浩元.中國特色科技期刊強國之路的若干思考[J].編輯學報,2021,33(2): 229-230,236.

[11] 任勝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背景下我國學術期刊國際競爭力的提升[J].科學通報,2019,64(33):3 393-3 398.

[12] 寧筆,杜耀文,任勝利,等.2020年我國英文科技期刊發(fā)展回顧[J].中國期刊年鑒,2021(1):302-307.

[13] 光明網.專家:提升集約化 助推中國科技期刊“造船出海”[EB/OL].(2020-9-23)[2022-12-28].https://m.gmw.cn/baijia/2020-09/23/34215471.html.

[14] 周紅利,冷懷明.增強期刊人文化自信 推進科技期刊高質量發(fā)展[J].編輯學報,2021,33(6): 610-614.

[15] 央視新聞.關于科技和創(chuàng)新,習近平說了四個“面向”和兩個“更加”[EB/OL].(2020-09-11) [2023-10-28].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 7544221218359126&wfr=spider&for=pc.

[編輯:洪夢綺]

猜你喜歡
文化軟實力評價指標體系文化自信
民辦高職院校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職教論壇(2016年22期)2016-11-19 09:09:04
工程咨詢企業(yè)可持續(xù)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38期)2016-11-15 00:23:34
新常態(tài)下大型煤炭企業(yè)生態(tài)競爭力實證分析
價值工程(2016年29期)2016-11-14 03:05:32
人文城市應成為新型城鎮(zhèn)化的發(fā)展目標
人間(2016年27期)2016-11-11 15:38:02
新聞媒體堅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聲屏世界(2016年9期)2016-11-10 22:23:12
文化軟實力發(fā)展與我國意識形態(tài)安全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1:28:18
淺析當代形式下中國文化在德國的影響及滲透
師之大愛—————三尺講臺鑄輝煌
關于三江源生態(tài)移民創(chuàng)業(yè)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研究
如何讓西方文化帝國主義“退場”
人民論壇(2016年27期)2016-10-14 13:35:36
翼城县| 家居| 当阳市| 云林县| 桐梓县| 陆河县| 滁州市| 石屏县| 建始县| 招远市| 科尔| 正定县| 武陟县| 九龙城区| 莱芜市| 安宁市| 咸阳市| 宜兰市| 彰化县| 阿拉尔市| 临安市| 化德县| 南郑县| 陆河县| 安吉县| 曲麻莱县| 石棉县| 高安市| 体育| 韶关市| 扎赉特旗| 五原县| 犍为县| 克山县| 祥云县| 武夷山市| 阳原县| 洪湖市| 永仁县| 华亭县| 改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