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本文系2022年度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資助項目、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項目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專項“勞動教育視域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研究”(項目編號:22E40)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印敏惠(1976—),女,碩士,常德職業(yè)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教學。
摘? 要:勞動教育與思政教育的內在契合為探究“四結合四融入”的實施路徑提供了可行性與必然性。文章從思政教材中蘊含的勞動知識點出發(fā),分析思政各門課程的特性,結合各專業(yè)職業(yè)核心能力要求,并梳理各項實訓基地的有關勞動項目建設,在思政教學中整合融入勞動元素、勞動文化、勞動價值及勞動技能,建立起思政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的“點—線—面—體”結構模式,形成“四結合四融入”的實施路徑。并在具體實施及推廣應用中注意體系建構、主次分明及總結經(jīng)驗,落實好人力、物力、資源等全方位保障措施,確保實施成效。旨在幫助學生全面了解勞動教育內容,逐步提高勞動教育科學化水平。
關鍵詞:勞動教育;教學體系;“四結合四融入”;實施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4)14-0073-04
勞動教育與思政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決定了“以勞育人”與“以德樹人”具有內在契合點,在“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中形成的“大思政”育人框架下推動勞動教育與思政教學的融合,既符合學科多融合發(fā)展趨勢,也符合“五育”并舉的育人目標。
一、“四結合四融入”實施路徑的可行性與必然性
(一)屬性同源與作用同質為實施路徑提供可行
在學科多融合發(fā)展大背景下,各門專業(yè)課程要挖掘思政元素強化職業(yè)素養(yǎng),思政課程應服務專業(yè)技能體現(xiàn)價值引領,勞動教育兼具二者職業(yè)中“勞”的技能性與品德中“育”的涵養(yǎng)性。充分挖掘思政課程中的勞育元素與專業(yè)課程中的職業(yè)特性,為思政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的“四結合四融入”的實施路徑提供了可行性。
二者屬性同源,思政育人重在德育,勞動育人重在勞育,二者均屬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在內容上思政教育與勞動教育均強調外化行動與內在品質有機結合的協(xié)調性,在家校社會多元主體的合力之下,通過理論分析與實踐感知認識世界和涵養(yǎng)品德。二者作用同質,勞育踐行中蘊含著德育元素,德育提升中又涵養(yǎng)著勞育價值,在勞動教育和勞動實踐中可以形成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和勞動習慣,其中內含著思政育人的要求和目的,二者統(tǒng)一于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擔當。
二者屬性同源,作用同質,勞動教育融入思政教學是踐行立德樹人任務的基本要求,基于思政教學中關于勞動教育內容的分析和思政教師對二者融入的現(xiàn)狀思考,從內容與實踐出發(fā)分析出“四結合”,按勞育內容側重點的不同整合成“四融入”,尋找勞動教育融入思政教學的結合點,設計融入勞動教育的“點—線—面—體”的思政教學體系,優(yōu)化勞動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整體定位和設計。
(二)發(fā)展之要與時代之需推動實施路徑的必然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從不同的主體來看,對人民滿意的教育有不同的側重理解,從受教育者主體來看,要能實現(xiàn)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從教育者來看,要能真正落實立德樹人的任務,從家庭來看,要能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從社會來看,要成人成才服務國家與人民。
教育的初心使命是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創(chuàng)新型復合人才是寶貴資源,而在人才“五育”培養(yǎng)中,勞動教育“直接決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1]學校應通過思政教育加強學生的思想引領,通過勞動教育強化學生實踐,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教學體系。只有將兩者有效結合與融入,才能在塑造健全人格、磨煉頑強意志、促進全面發(fā)展的基礎上實現(xiàn)立德樹人,促進學生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進而以人才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推動社會發(fā)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chuàng)造,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引導廣大人才愛黨報國、敬業(yè)奉獻、服務人民。”[2]要使學生成長為服務人民的人才就必須發(fā)揮德育與勞育協(xié)同育人功能,既通過勞動教育鍛煉學生的勞動本領和基本技能,又通過思政教育培養(yǎng)道德情操和愛國情懷,才能擔當起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大任。
發(fā)展之要,時代之需,呼喚新時代思政教學改革,研判在思政教育教學中勞動教育融入力度不夠的現(xiàn)狀,分析勞動教育的多面主題,橫向切入思政教學內容,開展“四結合四融入”的實踐路徑探索,在思政內容體系中系統(tǒng)性地呈現(xiàn)不同維度的勞動教育。
二、“四結合四融入”實施路徑的具體舉措
(一)結合思政教學內容特質,整合融入勞動元素
思政教育重在培德,在德中蘊勞。思政教師應攜手多師齊發(fā)力,在整體分析章節(jié)關聯(lián)、專題教學內容知識點邏輯的基礎上找準德育和勞育的契合點,整理思政教材內容的章、節(jié)、目,創(chuàng)造性地結合時政要聞、新聞簡介和熱點評論等有關動態(tài),深入系統(tǒng)挖掘思政專題中較為零散和隱晦的勞育元素,對其歸納概括、提煉總結及精細加工,開發(fā)思政模塊化教學中各專題教學內容中的普識性勞育元素,以喚醒和激活思政教學內容中不活躍的勞育知識點,促成勞動教育與思政教育的內容相融共生。
如在“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理想信念精神”模塊教學中,思政教師、勞育教師與本地勞模代表可共同挖掘其中蘊含的勞動元素,在“中國精神”專題教學中以不同時代下的勞模代表為切入點,結合其理想信念觀,運用當時的事件報道、評論等素材全方面挖掘勞動內容,形成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時期的典型勞模精神,幫助學生形成中國精神的孕育之源來自勞動的知識認知,并在此知識點構建中培育勞動偉大的情感。
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中講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知識點時,基于本門課程中的黨史與改革開放史的內容特質,將教材內容整合成兩大專題教學內容“解放思想找發(fā)展之路”與“鄧小平理論回答發(fā)展靠‘闖”,強調勞動元素中“闖”的要素。在分析具體內容時,即使一個微觀的子知識點,如結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原文選段分析實事求是融入勞動元素時,從“干革命”和“搞建設”兩個角度探討實事求是的重要性,既強調“干”的精神狀態(tài),又強調“搞”的動作過程,并且結合“身邊的實干家”的本地新聞報道具體看為誰干、如何干、如何干好的分析側重點,將實事求是的思政內容與勞育培養(yǎng)的動作要素結合起來,推導出“勞動須實干”,在整個挖掘中立足思政教學內容的實事求是,在勞動元素的縱深剖析中呈現(xiàn)實事求是的原理分析、具體運用,讓勞育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建立在每一個微觀知識點的基礎上挖掘勞動元素,形成“勞動孕育精神—勞動德法可依—革命改革育勞動—強國復興弘勞動”的思政勞育知識點。
(二)結合思政教育課程特性,整合融入勞動文化
鑒于每門思政課程德育中的側重點有所差異,其契合的勞育元素也略有不同,需將貫穿于思政課程中的中心線同馬克思主義勞動理論串聯(lián)起來,根據(jù)新時代“以勞育人”要求,收集、擴展和延伸思政課程中的勞動文化。整理出不同類型的思政課程中有關馬克思主義勞動理論內容的內在關聯(lián)與每門思政課程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如在“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提煉出馬克思主義勞動觀與社會主義道德及法治的關系和實質,以勞動人物及其英勇事跡增強勞動感染力,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勞動觀立德修身。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中,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主線,提煉出馬克思主義勞動觀與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相結合的表現(xiàn)及規(guī)律,以“近代—現(xiàn)代—當代”為歷史脈絡,貫穿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fā)展史,闡明中國人民“以勞動求生存、以勞動謀發(fā)展、以勞動促繁榮”的百年奮斗史,用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凝心聚力形成“勞動意識—勞動觀念—勞動精神—勞動創(chuàng)新”的教學線,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更好開展勞動教育提供科學全面系統(tǒng)的教學藍本。在實施中,應注意每門思政課中的勞育內容存在一定重合,在集體備課時要把不同課程中發(fā)掘的勞育元素串聯(lián)、融合,探尋其共性,擺脫以往分散設計的桎梏,重構思政課程中關于勞動教育的相關內容,達到課程內部結構優(yōu)化的目的,增強思政課程內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化解勞育在思政課程中“邊緣化”現(xiàn)狀,推進“思政+勞育”協(xié)同育人。
(三)結合專業(yè)核心能力要求,整合融入勞動價值
思政教師在發(fā)揮思政核心價值引領上,應打破局限于用思政課教材蘊含的勞育元素進行勞動教育的狹隘界限,按照精準設計的“醫(yī)學藥學護理專業(yè)的奉獻勞動價值—經(jīng)濟財務管理專業(yè)的誠信勞動價值—農(nóng)業(yè)機電建筑專業(yè)的創(chuàng)造勞動價值”的內容面推進。比如在挖掘“勞動須實干”的知識點時,教師可引導學生聽語錄及誦讀原文中理解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相互關系,分析這一思想路線對“三農(nóng)”發(fā)展的誠信勞動價值的指導作用,具體表現(xiàn)為對自然界講“誠”——尊重自然,對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要用“誠”——尊重規(guī)律,對農(nóng)民應用“誠”——尊重市場,將誠信勞動價值觀貫穿其中。
由于價值不是一時一地一事就能夠呈現(xiàn)出的特質,所以在整合融入勞動價值時應注意選取具有鮮明專業(yè)特征和時代特色的典型案例,融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尊重勞動的典型案例于課堂教學的講授之中,開展“同桌交流—小組討論—全班發(fā)言”的流程,集思廣益,挖掘勞動模范人物身上的精神品質,碰撞思維火花,在相互思辨中汲取與所學專業(yè)在職業(yè)服務社會中的創(chuàng)新經(jīng)驗,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將有限課堂變成人人參與的無限空間,使勞動教育能更溫情、有血有肉地融入思政課。也可邀請勞模工匠線上對話,線下進課堂,走上思政講臺,宣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勞動觀。《關于在全面加強新時代勞動教育中充分發(fā)揮工會組織作用的指導意見》指出,“深化勞模和大國工匠進校園活動,推動將‘勞模進校園‘大國工匠進校園活動作為大中小學生的勞動教育課程。發(fā)揮勞模和工匠人才創(chuàng)新工作室、工人文化宮等陣地作用,加大對社會各方面開放交流力度,積極探索勞模和工匠人才創(chuàng)新工作室參與勞動教育實踐的方式,推動工人文化宮成為大中小學開展勞動教育的重要場所”。[3]充分發(fā)揮社會人力資源優(yōu)勢,構建勞動教育“朋輩圈”,讓來自不同行業(yè)或身份的人才,都成為思政課堂的勞育教育者,形成“一個思政教師和一個勞模工匠,共同完成一個專題教學”的生動局面。
(四)結合實訓基地項目建設,整合融入勞動技能
將勞動技能內容引入思政教學,是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的應有之義。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重視實踐育人,堅持教育同生產(chǎn)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4]實訓實踐基地的各項勞動項目是建成“勞動教育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承載體的重要平臺,隨著勞動教育內涵外延的不斷拓展,在傳授勞育知識時,不僅可以將勞動教育“請進來”,還可以讓思政課堂“走出去”,充分利用社會實踐資源帶領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在諸如社區(qū)志愿服務中心、鄉(xiāng)村振興產(chǎn)業(yè)基地等場所實施有關現(xiàn)場教學,豐富以各類實踐活動為主的第二課堂,在第二課堂中走、聽、看、思、議、悟、行,通過身臨其境的感受與體驗將抽象的理論形象化、生動化,讓勞動教育融入思政課程的學習不僅只停留于小課堂,而是擴展至勞動實踐基地,讓學生在做中悟、悟中知,充分調動學生“學思悟行”的多感官細胞,促進感性認識的形成和由知向行的轉化,這既能以別具一格的授課形式為課中勞動內容的傳道授業(yè)奠定實踐基礎,又能在實踐活動中培育學生熱愛勞動、崇尚勞動的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觀,使學生在實踐中提升勞動技能與本領。
三、轉化實施中應把握的關鍵點及保障條件
(一)轉化實施中應把握的關鍵點
思路是方向,應注重體系構建。在挖掘勞育元素、形成勞育主線、梳理融入面及構建知識體系時要用好思維導圖,將勞育與思政融入一明一暗地交織進行,將勞動元素、勞動文化、勞動價值及勞動技能點在思政教學專題內容中標注,在思政課實踐手冊撰寫的過程中標記所運用的勞育知識點,保障思政教學中沿著立德樹人、以勞育人的方向邁進。
邏輯是重點,主次分明要把握。轉化后的內容設計仍是服務于思政課堂教學所用,在“大思政”理念下主要為思政教師提供新的教學設計范本,該范本包括思政課教案、思政課實踐手冊(含勞育專項內容)、配套的PPT設計。思政教學內容是主,勞育融入是輔,主次分明,不是替代關系,也不是互補關系,不可將思政課上成勞動課,也不可將勞動課上成思政課,在顯性、隱性結合的教育中二者相輔相成,德中育勞,勞中有德。
反思是動力,實踐經(jīng)驗要總結?!八慕Y合四融入”的路徑探索是一邊實施一邊總結,在調研學生反饋及反觀教學效果中微調教學策略,反思勞育元素是否充分挖掘,勞動文化主線是否與思政專題教學內容相契合,與專業(yè)相結合的勞動價值是否全方位滲透,專業(yè)課程實踐實訓中的勞動技能是否在思政教學中得以體現(xiàn),在反思對比中如果發(fā)現(xiàn)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教研室應再次邀請專業(yè)教師、學生代表、實踐基地指導教師等開展集體備課,對癥整改,提高教學效率。[5]
(二)轉化實施過程中的保障條件
“四結合四融入”的實施路徑能夠得到成功轉化及有效實施,應內外協(xié)調、左右聯(lián)動予以充分保障。思政各教研室與勞動課教研室應發(fā)揮師資、信息、技術等各方面的優(yōu)勢,提供人力保障。教務處及學生處應提供組織保障,推動“大思政”,構建“大課堂”、搭建“大平臺”、建好“大師資”,為勞育內容融入思政教學體系提供實踐場所,選配同構課堂的多師,召集各專業(yè)系部備課討論等。各專業(yè)系部對在實習實訓中涉及的勞動技能教育項目、項目具體實施的過程及擬達到的要求都應分專業(yè)分小組分勞動技能具體內容列出明細清單,為落實“大思政”中勞動教育融入思政教育提供資源保障。后勤部門、電教中心、基建處對實施過程中的各項硬件設施配備提供物力保障。
各項保障及時統(tǒng)一配備到位是實施與推廣“四結合四融入”實施路徑的助推器,其核心是學校黨委堅持從嚴管理和科學治理,全院一盤棋,學校宣傳、人事、教務、財務、學生處、資基等部門和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學科研機構各負其責,相互配合,全面落實思政教育教學、學科建設、人才培養(yǎng)、社會實踐、經(jīng)費保障等各方面的政策和措施。
綜上所述,“四結合四融入”實施路徑的創(chuàng)新可以系統(tǒng)挖掘統(tǒng)編教材中的勞動教育素材,多師同構融入勞動知識及勞動價值的思政課堂使新時代勞動教育更有針對性,轉化后的教學體系設計使教師在滲透勞動教育的過程中有據(jù)可依,有助于幫助學生全面了解勞動教育內容,逐步提高勞動教育科學化水平。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EB/OL]. (2020-03-26). https://www.gov.cn/zhengce/2020-03/ 26/content_5495977.htm.
[2] 習近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 (2022-10-26). http://cpc.people.com.cn/n1/2022/1026/c64094-32551700.html.
[3] 關于在全面加強新時代勞動教育中充分發(fā)揮工會組織作用的指導意見[EB/OL]. (2020-07-17). https://jtyst.henan.govcn/2020/ 07-17/1809343.html.
[4]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習近平關于青少年和共青團工作論述摘編[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5] 李偉. 高校思政課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的依據(jù)、路徑及標準[J]. 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9):66-68.
(責任編輯:楊毅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