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晗
(上海社會科學院 文學研究所,上海 200235)
明中期以來,婦女觀發(fā)生重大變化,具體包括:肯定婦女見識、對世情之偏加以糾正、肯定婦女之剛等(1)陳寶良:《中國婦女通史· 明代卷》,杭州:杭州出版社,2010年版,第42-43頁。。這一改變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與政治經(jīng)濟發(fā)展及哲學思潮、文學思潮密切相關。在明初程朱理學統(tǒng)攝下,中央政府設置了針對女性的諸多規(guī)訓條目,特別是強化了三綱五常及“三從四德”等觀念,其時以傳統(tǒng)的男尊女卑思想為主導。隨著社會與經(jīng)濟的發(fā)展,女性成為棉紡織生產(chǎn)的主要勞動力,勞動生產(chǎn)率和勞動報酬較男性的農(nóng)耕工作更高,經(jīng)濟地位和社會地位也隨之提升(2)李伯重:《“男耕女織”與“婦女半邊天”角色的形成——明清江南農(nóng)家婦女勞動問題探討之二》,《中國經(jīng)濟史研究》,1997年第3期。。特別是江南婦女,除了收入、嫁妝等對家庭具有重要作用外,受教育程度也更高,能在持家和社會活動中為丈夫提供重大助力(3)張江:《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會與社會生活》,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6年版,第23頁。。由此,女性的生存狀態(tài)也發(fā)生重大變化,不但其婚戀選擇更為自由,社交和活動范圍亦更為廣泛(4)陳寶良:《中國婦女通史· 明代卷》,第60-95頁。。
心學的興起反撥了程朱理學陳腐之論,人們的思想逐步解放。從“致良知”到“百姓日用即道”,體現(xiàn)了個體生命意識的覺醒,并進一步促成李贄、湯顯祖、袁宏道等人對個體情感和欲望的強調(diào),生成了尊情適性觀念?!巴砻骺〔胖拷允恰星槿恕?多為尊情論者?!痹趥鹘y(tǒng)社會,“還沒有任何一個時代哪怕是魏晉,像晚明人那樣普遍地熱烈地放肆地贊頌情的崇高,情的偉大,情的魅力,情的神奇,情的無所不在?!麄兊挠钪嬗^、人生觀、美學觀、文藝觀乃至教育觀、政治觀,都閃耀著尊情的異彩”(5)夏咸淳:《明代學術思潮與文學流變》,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9年版,第230頁。。這一“肯定人的欲望,要求個性自由”之觀念,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則表現(xiàn)為“勇敢地,不受束縛地抒寫個人的思想感情”(6)章培恒:《李夢陽與晚明文學思潮》,《安徽師范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1986年第3期。。而馮夢龍是其中的代表。他提出“情教說”,將情看作萬物起源,“天地若無情,不生一切物,一切物無情,不能環(huán)相生。生生而不滅,由情不滅故”(7)(明)馮夢龍:《情史》,南京:鳳凰出版社,2010年版,第1頁。,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情欲的合理性。在女性觀念上,則體現(xiàn)以情為本,提倡女性表達自我,勇敢追求幸福,包括追求婚姻自由和尊重個體情感等;重新闡釋貞潔觀念,淡化“從一而終”的倫理束縛;尊重女性,贊美女性的才識。在這一觀念指引下,其小說創(chuàng)作以女性描寫為重,全面勾勒了她們的生存狀態(tài),展示了其獨有的個性與風貌,并加以熱情歌頌。有關馮夢龍女性書寫及其觀念的相關研究,主要涉及對“三言”中女性形象的刻畫和背后婦女觀念的呈現(xiàn)(8)參見黃瑞珍:《從“三言”中的女性看馮夢龍的女性觀》,載張宏生:《明清文學與性別研究》,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10-223頁;費鵬:《“三言”小說中的女性形象分析》,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第2-20頁;余璐:《至情·尚欲·適禮:馮夢龍作品中的女性觀念研究》,蘇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第1-65頁。,以及對“情教”觀的論述(9)參見方勝:《論馮夢龍的“情教”觀》,《文學遺產(chǎn)》,1985年第4期;趙維國:《論心學思潮與馮夢龍的情教思想》,《華東師范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1期;傅承洲:《“情教”新解》,《明清小說研究》,2003年第1期;何悅玲:《馮夢龍“情教”思想建構語境探微——兼談其在先秦至晚明“情”、“理”關系認知發(fā)展中的歷史地位》,《陜西師范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2期。。本文在前人基礎上,以《情史》與“三言”中的女性形象描畫為中心,分析其對“妒婦”“蕩婦”等形象的重新理解與評價,以及對風塵女子、商女和世家貴女等多種女性人物的深入刻畫。其所構建的多元女性群像與前代女性書寫截然有別,其融入了理解、關愛、憐惜與尊重。概括而言,馮夢龍的婦女觀念具有進步意義,他尊重女性的獨立與自主性,提倡更為融通的貞潔觀念,并重視對情感的書寫,強調(diào)婚姻自由,反對程朱理學中的“三從四德”及“女子無才便是德”等言論。
無論是淫婦、妖婦還是妒婦這類形象,在前代小說中多被批判。比如《水滸傳》中的潘巧云、潘金蓮以及《封神演義》中的妲己,抑或《會真記》中所謂“不妖(其)于身,必妖(其)于人”的尤物之論,皆妖魔化了女性。這或許并非作者對女性的否定,但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男權社會的一種普遍觀念,認為國家離亂、家庭破敗的原因來自女性。這一書寫,亦與傳統(tǒng)婦女觀念中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論斷相應和。而馮夢龍等人的作品,則打破了這一模式化書寫,重新評價這類女性形象,展現(xiàn)她們的鮮活和多樣性,體現(xiàn)其個性色彩,并為女性所受的苛責抱不平。在《王氏婦》中,他感慨前代對女性多有污名化,“況月娥星女,帝妃洛神,種種污蔑,當?shù)煤巫铩?10)(明)馮夢龍:《情史》,第12頁。。更通過小說將前代小說中符號化的“妒婦”“妖婦”“淫婦”的形象,轉(zhuǎn)寫為有個體情感并具溫情的豐富面貌。在他筆下,妒婦對待丈夫深情,對待他人的孩子具有母性;“蕩婦”亦有苦衷,她們是充滿感情的鮮活個體。
首先,其在書寫妒婦時以克制的筆觸,少有批判,而更多關注她們的行為舉止和心理。盡管其戲曲《萬事足》中以諷刺手法、夸張式描述批判了妒婦高氏,但他也指出妒婦有其可憐之處,并認為根源問題在于男性?!岸省蹦巳酥煨?不應將其妖魔化,“形妒者十之八,心妒者十之二,不妒者千百而一二耳”。并將女子之妒歸因于男人之懼:“所以然者,非漸于愛,卻數(shù)于弱。愛則養(yǎng)嬌,弱則過讓。而結之以一字,曰:懼。懼者,妒之招也?!?11)(明)馮夢龍:《馮夢龍全集》第十二卷,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578頁。并且認為,女性的妒,是出于她對丈夫的愛?!坝韫瘫∮裰疄槿恕裰詰z才死,以鐘情死,以結恨死,而猶不忘李郎也?!浜拗畼O,妒之極,正其愛之極也?!?12)(明)馮夢龍:《情史》,第417頁。《盧夫人》中,先是描寫了她對丈夫的深情。房玄齡重病而讓夫人改嫁時,夫人愿“剔一目示玄齡,明無他念”。其后,作者敘述了盧夫人的“至妒”,不愿丈夫納妾,即便唐太宗賜毒酒,也不畏懼,“一舉便盡,無所留難”,連太宗都“畏見”(13)(明)馮夢龍:《情史》,第6頁。。從毫不改色喝下所謂鴆酒,可見她的妒是出于對丈夫的深情,連帝王與死亡都不懼。由此,可窺見其愛之深,妒之極。文本敘寫了她的深情和為愛甘愿赴死的勇氣,從而消解了妒婦所帶來的不良影響。
盧夫人的妒是出于愛,而另一位戚夫人,同樣因愛而妒,且并未因妒而異化,依舊保持善念與母性。作者描述戚繼光妻事,盡管點出戚夫人的“妒亦天性”,在得知戚繼光有外室時杖打戚與諸姬,但并未將其塑造成一位令人厭惡、形貌丑陋的妒婦,而是寫出了她的有勇有謀、善惡分明且兼具母性的一面。
戚夫人熟知軍務,協(xié)助丈夫征戰(zhàn)沙場,“夫人威猛,曉暢軍機,常分麾佐公成功”。在得知丈夫在外有妾室時便果斷出手,運用謀略,抓捕諸姬妾及其子,“納兵往攻之,而一卒不令出,恐有泄者”。最令人欽佩的是,她善惡分明,并不亂傷無辜,理智分析,認為最終根源在男性,“首禍是老奴”。令人動容的是,作為一名征戰(zhàn)沙場的謀士,其子因違反軍令被斬,無法解救;而作為母親,內(nèi)心“不無少恚”,“念無子,涕出”。即便如此,她并未遷怒姬妾的孩子,而是照顧他們長大成人。從這點來看,她具有母性光輝,有大愛,而不局限于自我之好惡。小說還通過戚繼光的反應,側面寫出戚夫人實則外剛內(nèi)柔,十分心善。當?shù)弥獤|窗事發(fā),戚繼光詢問下屬該如何處理時,有的說直接正面對抗,有的說逃避不管,用兵法應對戚夫人,可見其之聰慧。而戚繼光則服軟,讓妾室并小孩謝罪,請求懲罰。從他的舉動不難看出,戚將軍理解夫人是一個心軟且愛護小孩的人。果如其言,戚夫人杖責罪魁禍首后,依舊恪守主母職責。至此,一位立體而富有人性的妒婦形象躍然紙上。妒是天性,但并未泯滅她的善念和母性,因此,即便是妒婦,作者也將之歸為“情貞”類,認為其妒展露了節(jié)義的一面。馮夢龍以贊美的口吻寫道:“能夫其夫,竟克子其子,節(jié)義亦何負于人哉?!?14)(明)馮夢龍:《情史》,第19頁。文本通過戚夫人之口,指出嫉妒的根源在男性,并通過對女性多元立體面貌的描摹,展現(xiàn)了妒婦依舊具有美好的品質(zhì)。這不但是為妒婦翻案,更是寫出了古代婦女的復雜人性和心理,呈現(xiàn)了她們脆弱而又強大的一面。
其次,作者為所謂的“妖婦”“蕩婦”翻案,表達同情之意。最為典型的案例是唐傳奇中的人物崔鶯鶯,其被稱為“妖物”“尤物”,并借此批判女性是禍國殃民的根源?!按蠓蔡熘任镆?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貴,乘寵嬌,不為云為雨,則為蛟為螭,吾不知其所變化矣。昔殷之辛,周之幽,據(jù)百萬之國,其勢甚厚。然而一女子敗之,潰其眾,屠其身,至今為天下僇笑。余之德不足以勝妖孽,是用忍情?!瘪T夢龍一方面批評張生用情不專,膽小怯懦,反駁所謂“張為善補過者”完全是無稽之談,是為“天下負心薄幸、食言背盟之徒”尋找的借口。另一方面,他高度贊美鶯鶯,“女子鐘情之深,無如崔者”,并為她能夠有強大的內(nèi)心,不被外界惡語所累,重新尋找幸福而感到欣慰(15)(明)馮夢龍:《情史》,第351頁。。不難看出,作者理解女性的弱點,對其表達包容與同情。追逐私情固然有錯,但她們情感堅定,熱愛生活,堅守本心,值得稱賞。另外,前代文本多以負面態(tài)度評價婚內(nèi)出軌女性,而馮夢龍則在小說中還原其犯錯經(jīng)歷,剖析情感變化,尋找行為邏輯的合理性,并放大她們的良善,表達對她們的憐憫之意。以《蔣興哥重會珍珠衫》為例,其通過小懲大誡,貶妻為妾的方式,讓夫妻團圓,并弱化“果報”,而重在寫二人的情感發(fā)展與“人報”(16)韓南:《中國白話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01頁。,給予女性美好結局。
作者以充滿同情的筆觸,描述了美貌卻被誘奸的女性王三巧,“改寫者最大的貢獻是使讀者理解和同情那個妻子的處境”“極力在同情的天平上給妻子一邊增加砝碼”(17)韓南:《中國白話小說史》,第102頁。。文本書寫了以下內(nèi)容:王三巧的美貌,“嬌姿艷質(zhì)”;蔣、王二人恩愛無比,“分明是一對玉人,良工琢就,男歡女愛,比別個夫妻更勝十分”;丈夫決心離家經(jīng)商,偷偷準備,“瞞過了渾家,在外面暗暗收拾行李”,三巧十分不舍,“淚下如雨”;在春節(jié)時,“觸景傷情,思想丈夫,這一夜好生凄楚”;其后算命,得到丈夫會近期歸家的預示,但蔣興哥并未如期歸家,這令她期望落空,倍感失意。作者塑造了一位長相不俗、與丈夫十分恩愛的商人婦,因丈夫重利輕別離而傷心難過。這一形象引發(fā)了讀者的憐愛之情。因思念久未歸家的興哥,誤將陳商看成丈夫,“目不轉(zhuǎn)睛”,進而引發(fā)陳商的色心,他伙同薛婆,利用年輕女性喜好首飾的習性、對老人的善心及其丈夫多時不歸的失落,步步為營,騙奸了這位被眾人認為擁有“貞潔”的女性。在被騙的過程中,三巧依舊展現(xiàn)出憐惜弱小、誠實守信、對丈夫深情的美好品質(zhì)。被騙后,她以為陳商對其情深,遂也以真心相對,“兩下恩深義重,各不相舍。婦人倒情愿收拾了些細軟,跟隨漢子逃走,去做長久夫妻”。雖起于情欲,但愛上出軌對象,希望成為名正言順的夫妻,以深情還報深情,并關心情人的安危。在這里,女性形象復雜化,可悲可嘆,她雖是受害者,但因為欲望和對方營造出來的深情,使三巧愛上奸騙者,并準備拋夫私奔。三巧情感熱烈,卻未遵守道德規(guī)范。這是一位對夫婿充滿感情的妻子,即便有了與陳商短暫的婚外戀情,仍依舊無法抹除她對丈夫的情感。其后三巧被休歸家,嫁與縣令為妾后,她依舊對前夫難以忘懷。蔣興哥被誣,她向縣令再三陳情,“若哥哥無救,賤妾亦當自盡,不能相見了”(18)(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北京:中華書局,2021年版,第1-35頁。,愿與前夫同生共死,并使其得到解救。
此篇作者寫出了市井男女間的脈脈溫情,揭示了“人性的溫馨和熱情”(19)夏志清:《中國古典小說導論》,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4年版,第309頁。,對王三巧的書寫充滿同情與憐憫。這位私德有虧的女性在作者筆下被塑造成“自然和純潔無瑕”(20)夏志清:《中國古典小說導論》,第308頁。之人,可見作者對女性的包容與憐憫之心。在傳統(tǒng)倫理道德規(guī)訓下,重視個體欲望的女性會被視作“淫婦”,但作者并未進行模式化的批評,給她們安排諸如死于非命等結局,而是探索她們的行為邏輯,尋找女性犯錯的深層原因——丈夫的冷落與忽視以及奸夫的誘騙。文本尊重個體欲望,以寬容的態(tài)度對待女性違背道德及改嫁他適等行為,淡化貞潔觀念,并以小懲大誡的方式,最終以同情的筆調(diào)給予在傳統(tǒng)男權視野中被視為妒婦、蕩婦的女子以更為圓滿的結局。文本在描寫中將責任歸咎于男性的錯誤,為女性正名,甚至贊美其品行。小說對女性的描述已不再是一種符號化的表述,她們有自我的情感與表達,成為有血有肉的個體。馮夢龍為女性翻案的舉措,某種程度上體現(xiàn)了其尊重女性的態(tài)度,也是對“男尊女卑”思想的反撥。
有關妓女的討論,前代學者從社會史的角度揭示了妓女與文士情感書寫的歷史背景?!爸袊信谡椒蚱揲g獲得愛情的不多,即使有愛情的夫妻,在禮法、家規(guī)的約束下也不敢大膽肆意地享受愛情,而熱烈的愛情、奔放的愛情行為,卻常須訴之于擺脫了禮法約束的場合。因此,自由的愛情只有求之于婚外戀……而婚外戀最方便的途徑就是嫖妓。妓院的存在具有一定限度內(nèi)的合法性,男子嫖妓在一定限度內(nèi)也不受輿論、道德的譴責。……而妓女這一邊為了掙脫苦海,也只有從嫖客中選擇可靠的男人從良,她們的擇配反而要比未出閣的家庭女性更自由、更自主些,于是便有嫖男和妓女發(fā)生愛情的較多可能?!?21)王書奴:《中國娼妓史》,北京:團結出版社,2004年版,第77-78頁。林語堂進一步提及妓女的才智以及她們的生存狀態(tài):“青樓妓女不同于一般普通放蕩的賣淫婦也。她須得受人的獻媚報效。這樣在中國等同于尊重婦女之道?!薄凹伺戎彝D女則比較上反覺得所受教育為高,她們較能獨立生活,更較為熟習于男子社會。其實在古代中國社會中,她們才可算是惟一的自由女性?!?22)林語堂:《妓女與妾》,轉(zhuǎn)引自王書奴:《中國娼妓史》,第17頁。由此,文本中對妓女執(zhí)著愛情的浪漫情懷刻畫也顯得更為合理。而馮夢龍“少時從狎邪游”,過著“逍遙艷冶場,游戲煙花里”的生活,對娼女生存狀態(tài)也有更深刻的理解。
馮夢龍贊美妓女對情感的追求及忠誠,并表達了對她們的尊重、理解之情。在《情史》第一部分“情貞”類中,作者稱頌女性情感的純粹,四十八則中有二十則以娼女為主角,并引弇州山人語,高贊她們的貞潔之舉?!芭殉既鑻D,每出于名門世族。而伶工賤女,乃有潔白堅貞之行。豈非秉彝之良,有不間邪!……若是者,誠出天性之所安,固非激以干名也。至于娃之守志不亂,卒相其夫以抵于榮美,則尤人所難?!?23)(明)馮夢龍:《情史》,第404頁。也正是因為名妓的身份,文本才能夠呈現(xiàn)“一段類似西方戀愛類型的羅曼史”,表達“對彼此深情厚誼、相親相愛的愛情關系的喜愛”(24)夏志清:《中國古典小說導論》,第351頁。。
最為代表性的風塵人物形象,則是《賣油郎獨占花魁》(25)參見(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31-67頁。中的花魁莘瑤琴。文本不但呈現(xiàn)了其主體意志,更展現(xiàn)了女性成長和自覺之軌跡,以及追求自由幸福的坎坷歷程。與《單符郎全州佳偶》中一直保持大家閨秀風范的花魁邢春娘相比,莘瑤琴的經(jīng)歷和形象則更為復雜立體。她同樣經(jīng)歷了戰(zhàn)亂并被發(fā)賣,最終得到救贖,其間其心理發(fā)生重大變化且被詳細地刻畫出來。
首先,作者詳細寫出了莘瑤琴的成長歷程,從其開始進入妓院的抗爭,不惜以死保全貞潔;后在各種勸解下茍全性命,并慢慢屈服甚至麻木,以至于習慣了紙醉金迷甚至是精神被折辱的生活;最終,在秦重的真情感召之下,她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希望,把握機會脫離了妓院,回歸正常生活。作者通過細致描寫這樣一位出身良家,因戰(zhàn)亂飽受磨難的女性的成長歷程,特別是對其心理和動作語言變化的詳細描摹,還原了她的成長細節(jié)。莘瑤琴天生伶俐,“到十二歲,琴、棋、書、畫,無所不通”,因戰(zhàn)亂和爹娘失散,被鄰居卜喬賣與煙花王九媽家。當莘瑤琴得知被賣后,“放聲大哭”,但后來她接受了這一命運的安排,改名王美娘,學習吹彈歌舞。其十五歲時,命運又發(fā)生轉(zhuǎn)變,王九媽收得金二員外錢財,用計破美娘身。此時瑤琴想一死保全清白?!叭粢乙虚T獻笑,送舊迎新,寧甘一死,決不情愿?!眳s被劉四娘以從良之名勸回,最終還是“俯從人愿,憑著做娘的接客”。此時,未直接寫瑤琴的想法,而是描寫她的表情,“微笑而不言”,借劉四媽視角,“已知美娘心中活動了”,寫出莘瑤琴內(nèi)心的轉(zhuǎn)變過程。此后,“有客求見,欣然相接。覆帳之后,賓客如市,挨三頂五,不得空閑,聲價愈重”。后詳述美娘對秦重態(tài)度的一系列改變。莘瑤琴對秦重的第一印象非常好,他的體貼和善意以及癡情打動了美娘,但因為出身,令其有些遲疑,“難得這好人,又忠厚,又老實,又且知情識趣,隱惡揚善,千百中難遇此一人??上鞘芯?若是衣冠子弟,情愿委身事之”。在他離去后,她又“把秦重整整的想了一日”。
文本的高潮是對莘瑤琴內(nèi)心深刻苦悶的描寫。她陷入火坑,飽受各類折辱,而在與富商貴客逐酒言歡、通宵達旦的生活中,內(nèi)心對貞潔、純善等美好品質(zhì)以及從良的堅守也逐漸失去,變得麻木,同時又帶著屈辱與痛苦及對身世和未來的迷茫,整個人陷入苦痛而無法自拔。而這些摧折集中體現(xiàn)在她被惡少吳八公子欺凌之上。她被吳家惡仆拖上船,強陪吳八公子賞玩,后又被脫鞋扔到僻靜之處,寸步難行,飽受輕賤。 此處恰被秦重救起,美娘由此下定決心,主動提及要嫁與秦重為妻。“只有你是個志誠君子,況聞你尚未娶親,若不嫌我煙花賤質(zhì),情愿舉案齊眉,白頭奉侍。你若不允之時,我就將三尺白羅,死于君前,表白我一片誠心?!陛番幥賵远?、誠心的表白,也是她對生活重燃希望,敢于反抗命運、追求幸福的表達。她安排自贖之事,并為兩人的未來準備好后路。與文言相比,花魁的前半生經(jīng)歷是作者新增的內(nèi)容,他以細膩而滿懷憐憫的筆觸,描寫了這位因戰(zhàn)亂和丑陋人心而陷入泥沼的女性,并給予其美好結局。
其次,故事結構設置巧妙,先寫花魁莘瑤琴的出身和坎坷經(jīng)歷,后宕開一筆,轉(zhuǎn)入對賣油郎秦重的書寫。作者介紹了賣油郎與花魁相似的人生經(jīng)歷,經(jīng)歷戰(zhàn)亂,后又被養(yǎng)父嫌棄,但對花魁一見鐘情,花費一年多的辛苦攢十兩銀錢以求一晚。文中寫出他對風塵女子的癡情、體貼與愛重。他對莘瑤琴的妓女出身并無鄙薄之意,反倒是同情并慶幸自己得以見美人,“世間有這樣美貌的女子,落于娼家,豈不可惜!”又自家暗笑道:“若不落于娼家,我賣油的怎生得見!”后又反反復復思量,“越發(fā)癡起來了”(26)(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北京:中華書局,2021年版,第31-67頁。。秦重對花魁一見傾心,自愧出身,并無任何負面評價。這段從他者視角對花魁形象的描寫充滿感情,由此,進一步引發(fā)讀者對花魁的憐惜。全文以花魁為主角,種種情節(jié)寫出亂離之下普通女性的心酸過往。她所面臨的抉擇,忠貞或是生存,真實呈現(xiàn)了女性的現(xiàn)實生活。而秦重照顧醉酒的花魁并解救被凌辱的她,讓她原本麻木的心回轉(zhuǎn),再次對生活抱有希望,主動去追求幸福,安排贖身和未來事,這正體現(xiàn)了其女性意識的自覺。從莘瑤琴的聰慧、沉淪到麻木再到被救和自救,人物形象和心理層次更為多元,女性思想和心理復雜細微的轉(zhuǎn)變過程也一一被呈現(xiàn),人格也更為完整獨立。她伴隨著社會變遷,展現(xiàn)出了追求幸福的勇氣和努力實現(xiàn)目標的執(zhí)行力,體現(xiàn)了其自我意識的覺醒。
與上述喜劇結尾相異,作者還書寫了一位情感激烈的妓女形象——杜十娘,她為情而生,為無情而亡,鮮明體現(xiàn)了“至情”思想。杜十娘有風骨、有智慧而性情剛烈,她寧愿為愛情的消亡而殉,也不愿茍活于這個無情的世界。作者以沉痛和惋惜的筆觸描寫這位內(nèi)心高貴純凈的女性,她自小聰慧貌美,結交無數(shù)貴公子,卻將一顆真心投諸俊秀的李甲身上。她不斷籌謀,想要獲得自由之身和李甲永遠在一起?!八幮姆e慮地給自己也給所愛者營謀,……把自己的一切交給了所愛者?!蹦魏卫罴自谄溱H身后,卻猶豫如何帶其歸家,并被鹽商孫富誘騙,賣了杜十娘?!八桓兑孕牡倪@個男人,卻將以孤注擲于他的,具有真誠善良、崇高靈魂的女人叛賣了?!倍攀鲜殖镣吹厝拥袅税賹毾?以己之身,悼念被埋葬的愛情?!斑@個女人積壓了多年的人生苦難和屈辱,她對生活的渴望,她的愛情,就這樣輕易地被糟蹋了。……所追求的只是一顆同生共死、哀樂與共的心,而這顆心卻是沒有血的心。她的夢想成了一個真正的噩夢,一個泡影。這比死更痛苦的失望,逼使她除了毀滅生命之外別無出路。”(27)何滿子:《中國愛情小說中的兩性關系》,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9年版,第116頁。她曾出賣過身體和愛情,受到過各種傷害,本以為找到良人能夠托付終身,卻不料又被這個自己生命、人格、命運所系的最愛的人傷害;她渴望愛情,卻被愛人拋棄。她最渴求的東西一一被打破,最終為情而死。杜十娘的死,對抗不合理的禮法制度,反抗這個女性無法獲得愛情與自由的社會,抗爭這個道貌岸然而無真心的世界。她具有個體的自由意志,追求至情與純粹的愛,而這個世界卻沒有與之相匹配的人,于是她為情而殉。她壯烈、剛直、純粹,她以生命的燃燒譜寫了一曲女性的贊歌。由此,其妓女形象更為立體豐滿,成為“情貞”“情緣”的代表。
《情史》和“三言”中幾乎1/4的篇目涉及對風塵女性的描述,她們有情有義,重視感情超過性命,聰慧善良,呈現(xiàn)了復雜的心理活動,具有獨特的個性氣質(zhì)。作為妓女,莘瑤琴及杜十娘具有一定的經(jīng)濟能力,因而也擁有相對的自由性。她們有著不屈的靈魂,敢于和命運抗爭,并試圖反抗男性的掌控,體現(xiàn)了剛烈的性格特質(zhì),與當時新興的“肯定婦女之剛”的婦女觀念相契合。與傳統(tǒng)男權視野下女性依從三綱五常的慣性思維不同,她們擁有獨立的思想,精神世界十分豐富,為追求愛情的純粹不惜拋卻生命。這一超越物質(zhì)與性命的對情感的極致推崇,正是馮夢龍試圖傳達的“情教”之論。作者淡化了貞潔觀念,凸顯了妓女的有情,著重描摹了她們個體的思想。莘瑤琴與杜十娘作為馮氏塑造出的理想人物,展現(xiàn)了女性思想的高度以及獨立人格,表達了其對女性的尊重和贊美,一定程度上對禮教觀念有所沖擊。
馮夢龍駁斥“女子無才便是德”之言論,在《情史》和“三言”中多次凸顯女性的聰明才智。《情史》“情憾”類中記載了朱淑真、朱靜安等人,嘆息她們所嫁非偶,紅顏命薄,并借蘇小妹之事,為這些抑郁不得志的聰慧女性續(xù)上一段美滿姻緣。他在入話中說:“這都是山川秀氣,偶然不鐘于男而鐘于女?!椭袉伪硪粋€叫作李易安,一個叫作朱淑真。他兩個都是閨閣文章之伯,女流翰苑之才?!瓲幠卧孪吕襄e注了婚籍,都嫁了無才無學之人,每每怨恨之情,形于筆札。……只為如今說一個聰明女子,嫁著一個聰明的丈夫,一唱一和,遂變出若干的話文?!?28)夏志清:《中國古典小說導論》,第202-215頁??梢娮髡邔ε月斆鞑胖堑耐瞥缫约霸谒齻兩砩霞耐械拿篮米8!4送?他還擴寫了黃善聰?shù)墓适?對士族女性和市井女子進行了不同層面的刻畫,展現(xiàn)了多才女子的豐富特性。
作者花費大量筆墨描述了蘇小妹這位聰慧狡黠、極富才情的女性。通過續(xù)詩、批點功課、詩文選夫、岳廟對答、三難新郎等故事,突出了蘇小妹之“才”,將女性的聰慧大氣、才華橫溢、見識不凡、詼諧灑脫以及完全不輸男性的能力全面展現(xiàn)出來。并且,文中提倡男女平等的觀念,設計了女性能夠如男子一般,學習詩文,參與社交,根據(jù)自身的喜好選擇夫婿,并能夠在才華上與丈夫平分秋色等情節(jié),同時發(fā)出感慨,“聰明男子做公卿,女子聰明不出身。若許裙釵應科舉,女兒那見遜公卿”(29)(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02-215頁。。他試圖為女性打開閨閣的大門,讓她們和男性一樣能夠享受更為廣闊的天地。這是對世家大族女性詩文才華和氣度的刻畫,而作者并不局限于對大家閨秀的書寫,而更加重視對市井女性的描摹,著重筆墨刻畫她們的能力與智慧。小說為平民婦女發(fā)聲,挖掘其精神品格,并大力贊揚,“世胄讀書知禮義者之所不能為也”(30)(明)馮夢龍:《情史》,第10頁。。
書中描寫了兩位真實存在的女扮男裝、能夠繼承家業(yè)的當代女性——劉小官和黃貞女(31)參見(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84-201頁;馮夢龍:《喻世明言》,第433-444頁。。按本事考證,在當時確實存在類似黃善聰?shù)恼鎸嵃咐?32)譚正璧:《三言兩拍資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50-156頁。?!懊髦腥~以后逐漸發(fā)展壯大的市民階層生發(fā)出新的審美趣味和強烈的文化需求,與禮教禁欲的要求發(fā)生沖突”(33)鮑震培:《真實與想象——中國古代易裝文化的嬗變與文學表現(xiàn)》,《南開學報》,2001年第2期。,馮夢龍對易裝、經(jīng)商、歷險等情節(jié)進行擴充,描摹市井英豪,認為她們“可欽可愛,可笑可歌”。以黃貞女的形象塑造為例,展現(xiàn)了市井女性的機智與多才。黃老漢帶女外出,本是無奈之舉,沒想到善聰“目不妄視,足不亂移”,引得眾人歡喜,寫出了黃貞女的聰慧及膽識超出一般人。后父親不幸亡故,黃氏巧識李英,看他為人老實而與其結拜,“合伙生理,彼此有靠”。她與李英的交往并非為找個依靠,而是相互合作,雙方處于平等地位。她善于理財,賬目清晰?!袄钣⑹O碌呢浳锖湍菐つ?也交付與張勝。但是兩邊買賣,毫厘不欺。”在兩人同宿期間,黃貞女不但保持清白,也機智應對李英的懷疑,七年間絲毫不露破綻。后在李英知其為女子并上門求親時,拒絕了該婚事。她有其考量,“嫌疑之際,不可不謹。今日若與配合,無私有私,把七年貞節(jié)一旦付之東流,豈不惹人嘲笑”。她深知世人心態(tài),不愿被懷疑,因而拒絕以全貞潔。從易裝、協(xié)助父親、在父親病逝后迅速接管家業(yè)并與人合作,再到七年間保持貞潔,與李秀卿合伙經(jīng)商、找姐姐自證清白、拒絕會遭來嫌疑的婚事等情節(jié),塑造出一位能力不輸男性、有智慧、有執(zhí)行力、深諳人情世故且有主見的女性形象。她雖是市井女性,卻能夠獨立經(jīng)商并應對各類困難,作者慨嘆道:“從來幾個男兒,履危臨難有神機,不被他人算計?男子盡多慌錯,婦人反有權奇”。認為她“智量勝蛾眉”。與黃貞女相似,劉小官也是女扮男裝,并和兄弟繼承了養(yǎng)父家業(yè),“節(jié)孝兼全”。并且,她敢于救助陌生人,也勇于表達對愛情的向往,與男權敘事話語下無法掌控人生的女性不同,她能夠主動選取自己的道路,才智不輸男性。
黃貞女和劉小官女扮男裝,有勇有謀、自立自強,令作者發(fā)出“有智婦人,賽過男子”的感慨。黃貞女故事之前,作者用花木蘭、祝英臺、黃崇嘏的故事正向類比,夸獎女性的獨立自強,而劉小官故事中,作者用桑茂男扮女裝、敗壞風化的情節(jié),反襯劉小官的高潔與忠義,并得出女子未必不如男的結論。劉小官主動表達情感,追求愛情與幸福;黃貞女敢于繼承家業(yè)、拒絕求婚,自主選擇命運。作品中不斷強調(diào)女性的聰慧,凸出對女性的贊美。女性通過成才,才能“真正確立自己作為獨立的社會主體的存在,并獲得與男性平等的身份參與各項社會事務和支配自己的權利”(34)羅萍:《新女性學》,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1989年版,第118頁。。蘇小妹、劉小官等人有詩才和經(jīng)商之才,能夠獨立思考并作出判斷,決定自己的人生道路,體現(xiàn)了其鮮明的主體性。特別是講述其不亞于男性的德行才智的故事,肯定婦女之見識,將其描繪成能夠自主選擇婚姻對象、繼承家業(yè)的獨立女性,讓其與男性共同參與社會性事務的背后,展現(xiàn)出馮夢龍對女性的尊重之意。盡管作為封建士大夫,馮夢龍無法超脫當時的思想束縛,但對女性活動能力、獨立個性的肯定,所謂“巾幗不讓須眉”,一定程度上呈現(xiàn)出了馮夢龍男女平等的觀念。
妓女、世家之女、富家女、佃戶之女,不同階層女性在作者筆下皆形象鮮活,有血有肉,她們已經(jīng)不是符號化和模式化的存在,而是有了個性意識,具有主動性和思考能力。馮夢龍在小說中為歷代受詆毀的女性翻案,熱情歌頌各階層婦女,稱贊其才智。特別是對妓女的書寫,以充滿同情與贊美的筆觸,體現(xiàn)了對女性的關注與尊重。這些作品皆反映了晚明女性觀念的開放與包容?!霸谌魏紊鐣?婦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35)[德]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fā)展》,博古譯,北京:新華書店,1949年版,第71頁。晚明的社會生活及思潮共同展現(xiàn)了進步性,“從傳統(tǒng)思想文化體系內(nèi)部孕育出近代意識萌芽”(36)陳伯海:《自傳統(tǒng)至現(xiàn)代(上)——近四百年中國文學思潮變遷論》,《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96年第4期。。馮夢龍文本中的女性人物呈現(xiàn)了善良多情、聰慧多智、貞烈等多元特征,以更為融通的態(tài)度反撥了前代小說中對女性的模式化書寫。這些形象特質(zhì)又進一步反映了作者對女性的重新理解,包括對貞潔觀念以及女性獨立性的話題討論。他重新解讀歷史上的女性角色,不再以負面評價為主,而是肯定她們身上的動人之處,包括塑造其重情、聰穎、貞烈等品質(zhì)。更為重要的是,他不以男性視角來凝視女性,而是發(fā)掘女性的獨立價值,凸顯她們的才干與能力,將其從三從四德、程朱理學的規(guī)范中解放出來。
文化觀念變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非突變。對女性的重新理解,也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新文化的產(chǎn)生。馮夢龍的小說帶來文學書寫的新氣象,婦女形象發(fā)生重大轉(zhuǎn)變。他重新解讀歷史上的女性形象,將貌美而禍國殃民、嫉妒、兇狠、丑陋等刻板印象書寫轉(zhuǎn)變?yōu)樨S滿的、有自我情感的鮮活個體。她們有缺陷,會追逐情欲,有私情,但無法掩蓋她們聰慧、善良、具有母性、對愛情忠誠與執(zhí)著的品質(zhì)。并且,作者注意描寫不同階層的女性,無論是對世家大族、軍官家庭,還是對商賈、農(nóng)婦等市井細民,其都抱有關愛與憐憫之心,記錄她們豐富的生活、情感和個性化面目。由此,婦女形象不再是扁平化、模式化,而是具有了個體色彩。
他高舉“情學”旗幟,反撥程朱理學,將“情”與“存天理,滅人欲”中的“理”相抗衡,展現(xiàn)了人的主體性和個性意識。在壽寧縣任上,其特撰《禁溺女告示》,嚴禁溺棄女嬰之行為,厲加懲處,并獎償收養(yǎng)棄嬰者,挽救女性生命。該行為有利于打破重男輕女之積弊。此外,作者認識到無論是程朱理學還是正統(tǒng)倫理觀念,都是男權的體現(xiàn),在《嚴蕊 薛希濤》中,其點明女性被迫害是因為“道學之權”與“宰相之權”(37)(明)馮夢龍:《情史》,第97頁。。他進一步批判程朱理學“存天理,滅人欲”觀念,認為“萬物生于情,死于情”(38)(明)馮夢龍:《情史》,第67頁。。情能超越生死,“惟情不然,墓不能封,櫬不能固,門戶不能隔,世代不能老。鬼盡然耶?情使之耳。人情鬼情,相投而入,如狂如夢,不識不知,……伉儷相得,風月無恙,此與仙家逍遙奚讓!”(39)(明)馮夢龍:《情史》,第598頁。他試圖調(diào)和情和理的矛盾,其所提出的 “情之正者”“理為情之范”“情為理之維”(40)(明)馮夢龍:《情史》,第478頁。,有“對傳統(tǒng)道德妥協(xié)的一面”。“三言”等作品中體現(xiàn)了“對愛情和對道德的態(tài)度兩下分離”,“他在寫風流事的故事中總是無可避免地要把自己和讀者在性放縱的邊緣拉住,以維持法律和秩序的重要性”(41)夏志清:《中國古典小說導論》,第341-354頁。。但這并不意味著作者的保守,其中或許體現(xiàn)了“嚴肅的對于生活的責任”,展現(xiàn)了主人公的“個人信念”,并對人物“寄予極大的同情”,“更加坦白地欣賞性本能,更加直率地肯定沖動和瘋狂熱情的神圣性”,從某些角度上看,作者身上帶著“中國傳統(tǒng)道德家和哲學家身上所看不到的徹底精神”(42)夏志清:《中國古典小說導論》,第341-347頁。。這類作品不僅塑造了豐富多樣的女性,展現(xiàn)了包容與開放的態(tài)度,一定意義上也體現(xiàn)了尊重女性及男女平等的思想,于思想解放有著重要的意義。
情與理的關系是中國歷史上討論未休的話題,而有明一代于政治、思想及文學創(chuàng)作上不斷回應這一問題。晚明以馮夢龍為代表的文人,其小說創(chuàng)作及評點,顯露出鮮明的重情精神與市民色彩,表現(xiàn)了女性對情感的強烈渴求,這在以往的作品中較為少見。而晚明思想觀念又與五四新文化運動中的婦女解放活動有著歷史的關聯(lián)性。近代學者關注婦女的自覺,并從晚明尋找其源頭?!吨袊郊耸贰分袑懕本?、金陵等地風月之盛,義娼之高義,以及崇禎田皇后之“瘦馬”出身(43)王叔奴:《中國娼妓史》,第198-206頁。;而陳寅恪更是以柳如是為主角,贊其氣節(jié)?!胺蛉龖敉銮刂?九章哀郢之辭,即發(fā)自當日之士大夫,猶應珍惜引申,以表彰我民族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何況出于婉孌倚門之少女,綢繆鼓瑟之小婦,而又為當時迂腐者所深詆,后世輕薄者所厚誣之人哉!”(44)陳寅恪:《柳如是別傳》,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1年版,第4頁。晚明開放包容、尊重婦女等觀點為五四運動時期追求婚姻的自由及女性意識的自覺,提供了一定的文化資源。在其基礎上,近現(xiàn)代學人深發(fā)對女性的贊歌,并引發(fā)文化思潮。值得一提的是,作為蘇州代表文人,具有“風流才子”特質(zhì)的馮夢龍對女性的書寫,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后世地方小說對女性角色刻畫的重視?!敖K作家筆下塑造最成功的形象也大多為女性,……既然深得傳統(tǒng)文人才子氣的熏陶,自然對于紅顏薄命之類的主題和情調(diào)寫得最富韻味,其表現(xiàn)女人細膩心理之擅長,連許多女同胞都是自嘆弗如?!?45)張光芒:《文化認同與江蘇小說的審美選擇》,《小說評論》,2003年第7期。這一雅好文學、重視情欲、尊重女性的人文思想一定程度上觸發(fā)了江蘇作家在文本中關注女性個體,并在書寫時運用獨特筆調(diào),對當代地方小說的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