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荀子·解蔽》篇“昔賓孟之蔽者”段新釋

2023-12-24 13:48:03廖名春
管子學刊 2023年3期
關鍵詞:謂之荀子

廖名春

(曲阜師范大學 孔子文化研究院,山東 曲阜 273100)

《解蔽》篇是《荀子》的名篇。筆者以前曾就其“虛壹而靜”說、“人心之危,道心之微”說、“周而成”章、“空石之中”章等做過探討(1)參見廖名春:《荀子“虛壹而靜”說新釋》,《孔子研究》2009年第1期,第34-40頁;廖名春:《〈荀子·解蔽〉篇“周而成”章新釋》,《東岳論叢》2018年第7期,第6-11頁;廖名春:《“人心之危,道心之微”本義考——兼論〈大禹謨〉“虞廷十六字”的真?zhèn)巍?《社會科學》2019年第1期,第147-154頁;廖名春:《〈荀子·解蔽〉篇“空石之中”章釋讀及其意義》,《中國史研究》2020年第4期,第23-31頁等。,今續(xù)就其“昔賓孟之蔽者”段的釋讀問題做一討論。不妥之處,敬請方家批評。

《荀子·解蔽》篇的“昔賓孟之蔽者”段南宋浙北刻本、《古逸叢書》影刻南宋臺州本、清抱經堂叢書本等皆無太大的異文。王先謙(1842—1917)《集解》本點作:“昔賓孟之蔽者,亂家是也。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宋子蔽于欲而不知得,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賢,申子蔽于勢而不知知,惠子蔽于辭而不知實,莊子蔽于天而不知人。故由用謂之道,盡利矣;由俗謂之道,盡嗛矣;由法謂之道,盡數矣;由勢謂之道,盡便矣;由辭謂之道,盡論矣;由天謂之道,盡因矣:此數具者,皆道之一隅也?!?2)王先謙:《荀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版,第391-394頁。這一段文字,與先秦學術史關涉甚大,頗有幾處值得商榷。下面分別予以探討。

一、“昔賓孟之蔽者,亂家是也”

“賓孟”一句,過去頗有誤解。

唐人楊倞注:“賓孟,周景王之佞臣,欲立王子朝者。亂家,謂亂周之家事,使庶孽爭位也?!?3)王先謙:《荀子集解》,第391頁。

日儒久保愛(1759—1832)《增注》也說:“孟,賓起字也。案《左氏》昭公二十二年《傳》賓孟終以黨子朝見殺,故曰‘亂家’。蓋亂己家也?!?4)王天海:《荀子校釋》(修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第841頁。都以“賓孟”為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即東周王子朝之傅,魯昭公二十三年被單穆公、劉文公所殺的賓孟,其為賓氏,名起,排行孟。

清末俞樾(1821—1907)《平議》始發(fā)其覆:“楊注……殊誤。‘孟之蔽’句正與上文‘人君之蔽’、‘人臣之蔽’相對。所云‘賓孟’,殆非周之賓孟,且非人名也?!稀?當讀為‘萌’,‘孟’與‘明’古音相近,故‘孟’可為‘萌’?!秴问洗呵铩じ吡x》篇載……比于賓萌,未敢求仕,高注曰:‘賓,客也。萌,民也。’所謂‘賓萌’者,蓋當時有此稱。戰(zhàn)國時游士往來諸侯之國,謂之‘賓萌’,若下文所列墨子、宋子、慎子、申子、惠子、莊子,皆其人矣?!e萌之蔽則所舉人多,不可并列,故曰‘亂家是也’?!畞y家’包下文諸子而言?!?5)俞樾:《諸子平議》,北京:中華書局,1954年版,第276-277頁。其引高誘《呂氏春秋》注,讀“賓萌”為“客民”,可謂的論。

俞氏之說,后人多以為是。比如陶鴻慶(1859—1918)《札記》就云:“俞氏讀‘賓孟’為‘賓萌’是也?!畞y家’,猶言雜家,謂雜家之說也。俞氏引上文‘亂國之君’、‘亂家之人’為證,是讀為‘治亂之亂’,文義均未安?!?6)王天海:《荀子校釋》(修訂本),第841頁。

劉師培(1884—1919)《補釋》也說:“戰(zhàn)國之時,諸子多自稱為‘氓’,故許行至滕‘愿受一廛而為氓’是也?!ァ取磐?則‘賓萌’猶今俗稱之‘客民’矣。尊之則曰‘客卿’,如齊稷下之士是也。戰(zhàn)國以前,越國而仕者甚鮮。及戰(zhàn)國而國界盡破,其學士大夫多往來列國,無復定居,此‘賓萌’之名所由起也。”(7)劉師培:《劉申叔遺書》,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970頁。

王天?!缎a尅芬虼丝偨Y道:“‘賓孟’,猶賓氓,客民也。俞、劉說是;‘亂家’,雜家也,陶說是。楊注皆非。”(8)王天海:《荀子校釋》(修訂本),第841-842頁。案:梁啟雄還有以“賓萌”為“賢士”的意見、魏代富亦讀“賓萌”為“編民”,皆見董治安、鄭杰文、魏代富:《荀子匯校匯注附考說》,南京:鳳凰出版社,2018年版,第1085頁。皆為筆者所不取。

案:楊倞、俞樾以“亂”為“治亂之亂”不誤。上文云:“今諸侯異政,百家異說,則必或是或非,或治或亂。亂國之君,亂家之人,此其誠心莫不求正而以自為也,妬繆于道而人誘其所迨也。”又云:“德道之人,亂國之君非之上,亂家之人非之下,豈不哀哉?”此“家”與“國”并稱,本指“大夫有家”之“家”,即大夫的采邑封邦。但此“亂家”與“亂國”也屬互文?!皝y家之人”,當指搞亂國家的百家諸子,不僅僅指搞亂大夫采邑的游士客民。“昔賓孟之蔽者,亂家是也”之“亂家”即上文與“亂國之君”并稱的“亂家之人”?!皝y家之人”可稱之為“亂家者”。由此看“昔賓孟之蔽者,亂家是也”句,“亂家”后當脫“者”字或“之人”二字。疑“亂家”后原有合文符號“-”,在流傳過程中,抄手脫落合文符號“-”,“亂家者”就變成了“亂家”,遂脫“者”字。以“亂家”為“雜家”,殊不可取。

二、“宋子蔽于欲而不知得”與“由俗謂之道,盡嗛矣”

“宋子蔽于欲而不知得”句,楊倞注:“宋子以人之情,欲寡不欲多,但任其所欲則自治也,蔽于此說而不知得欲之道也?!?9)王先謙:《荀子集解》,第392頁。將“欲”釋為“人之情,欲寡不欲多,但任其所欲則自治也”,將“得”釋為“得欲之道”,增字為訓,晦澀難懂。

清末張之純《評注》:“宋子欲人之寡欲,以為寡欲則任所欲而自治,而不知天子得貢賦,百官得詔糈之義?!?10)張之純:《評注荀子菁華錄》,臺中:文聽閣圖書有限公司,2010年版,第116頁。將“欲”解為“寡欲”,同樣犯了增字為訓的毛病。

劉師培《補釋》:“宋子之說與任欲相反,‘蔽于欲’者,言所倡之說不脫論欲之范圍也?!?11)劉師培:《劉申叔遺書》,第970頁。也還是在“欲”字上做文章。

俞樾《平議》則換了一種思路,說:“古‘得’、‘德’字通用?!斡谟恢隆?正與下句‘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賢’一律,注……失之。”(12)俞樾:《諸子平議》,第277頁。魏代富《考說》引以為同調,曰:“‘得’通‘德’。儒家尚德,以此制人之欲;宋子則無見于此?!?13)董治安、鄭杰文、魏代富:《荀子匯校匯注附考說》,第1086頁。

不過,鍾泰(1887—1979)《訂補》并不認可此說,云:“‘得’不得訓‘德’。宋子曰‘人之情欲寡’,是宋子本主寡,欲非貪欲之徒,豈得以‘欲’‘德’相對而曰‘不知德’乎?《正論》篇駁宋子‘見侮不辱’‘使民不斗’之說,曰‘斗在惡而不在辱’。此意蓋云:人之所求亦在得而不僅在欲,彼以‘惡’字破‘辱’字,此以‘得’字破‘欲’字,一也。又案《正名》篇曰‘欲不待可得而求者,從所可’,又曰‘欲雖不可去,所求不得,慮者欲節(jié)求也’,然則‘欲’是一字,‘得’又是一字。‘欲’但在心而‘得’者涉于物,涉于物者有可求不可求,可得不可得。人之所爭者,亦在得之合義與否,不在欲之多寡也。彼亦辨正宋子之說者,以彼此合觀之,作‘得’不作‘德’明矣?!?14)鍾泰:《荀注訂補》,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版,第134頁。這一論證應該是很有說服力的。

此句“得”字的訓詁還是梁啟超(1873—1929)說得好。梁啟雄(1900—1965)《簡釋》引梁啟超曰:“‘得’,即《論語》‘戒之在得’之‘得’。宋子言人之情有欲寡的一面,而不知其更有貪得的一面。即‘有見于少,無見于多’之義?!?15)梁啟雄:《荀子簡釋》,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290頁。是訓“得”為“貪得”。案《論語·季氏》:“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何晏(195—249)《集解》引孔安國(前156年—前74年)曰:“得,貪得。”邢昺(932—1010)《疏》:“老謂五十以上。得謂貪得。血氣既衰,多好聚斂,故戒之。”(16)邢昺:《論語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2007年版,第149頁。《老子》第四十六章:“咎莫大于欲得?!薄俄n非子·解老》篇“得”作 “利”,顧千里(1766—1835)《識誤》以為涉上文“欲利”而訛,謂仍當作“得”,朱謙之(1899—1972)《校釋》以為是(17)朱謙之:《老子校釋》,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版,第187頁。?!坝谩睆驮~同義,“欲”是貪欲,“得”是貪得,故《韓非子·解老》篇作“利”,同義換讀,舊說均誤。因此,這里的所謂“不知得”即“不知貪”,指不知人心的貪婪?!盾髯印ぬ煺摗菲?“宋子有見于少,無見于多?!?18)王先謙:《荀子集解》,第319頁?!盁o見于多”,看不見人心的多欲,也就是“不知”人心的貪得。

由此看“宋子蔽于欲”之“欲”,做“寡欲”或“欲寡”解,是增字為訓;做“欲望”解,做“任欲”解,則與提倡“人之情欲寡”的宋钘思想相反。以“欲”的本字為解,無論如何都不合適。因此,得另辟蹊徑才行。

筆者認為,這里的“欲”字當讀為“榖”。《說文·欠部》:“欲,貪欲也。從欠,谷聲?!?19)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411頁。清朱駿聲(1788—1858)《說文通訓定聲·需部》:“谷,叚借為‘榖’?!?20)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版,第378頁。《爾雅·釋天》:“東風謂谷風?!?21)邢昺:《爾雅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2007年版,第96頁?!对娊洝す蕊L》孔穎達(574—648)《正義》引孫炎曰:“谷之言榖。榖,生也。谷風者,生長之風。”(22)孔穎達:《毛詩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2007年版,第90頁。“谷風”,生長五榖之風也。陸賈(公元前240年—公元前170年)《新語·慎微》:“棄六親,捐骨肉,絕五谷,廢《詩》《書》,背天地之寶,求不死之道?!?23)王利器:《新語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版,第93頁?!拔骞取奔础拔鍢b”。

而“榖”有善義。《爾雅·釋詁上》:“榖,善也?!?24)邢昺:《爾雅注疏》,第8頁。《詩·陳風·東門之枌》:“榖旦于差,南方之原?!泵秱鳌?“榖,善也?!?25)孔穎達:《毛詩正義》,第379頁?!对姟ば⊙拧S鳥》:“黃鳥黃鳥,無集于榖,無啄我粟。此邦之人,不我肯榖?!泵秱鳌?“榖,善也?!编嵭?127—200)《箋》:“云不肯以善道與我?!?26)邢昺:《論語注疏》,第72頁。《論語·泰伯》:“子曰:三年學不至于榖,不易得也。”何晏(?—249)《集解》:“孔曰:榖,善也。言人三歲學不至于善,不可得言必無也?!?27)邢昺:《論語注疏》,第149頁?!豆茏印そ亍?“氣情不營,則耳目榖,衣食足?!币?669—718)《注》:“榖,善也。”(28)黎翔鳳:《管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17年版,第1013頁。

更有意思的是《詩·大雅·桑柔》:“人亦有言,進退維谷。”阮元(1764—1849)認為:“谷”乃“榖”之假借字,本字為“榖”。進退維榖,榖,善也?!蛾套哟呵铩?“叔向問晏子曰:‘齊國之德衰矣,今子何若?’晏子對曰:‘嬰聞事明君者,竭心力以沒其身,行不逮則退,不以誣持祿;事惰君者,優(yōu)游其身以沒其世,力不能則去,不以諛持危。且嬰聞君子之事君也,進不失忠,退不失行。不茍合以隱忠,可謂不失忠;不持利以傷廉,可謂不失行?!逑蛟?‘善哉!《詩》有之曰:“進退維谷?!逼浯酥^歟!’”《韓詩外傳》:“田常弒簡公,乃盟于國人曰:‘不盟者,死及家?!?‘古之事君者,死其君之事。舍君以全親,非忠也。舍親以死君之事,非孝也。他則不能。然不盟,是殺吾親也,從人而盟,是背吾君也。嗚呼!生乎亂世不得正行,劫乎暴人,不得全義。悲夫!’乃進盟,以免父母。退,伏劍以死其君,聞之者曰:‘君子哉!安之命矣。《詩》曰:人亦有言,進退惟谷。’”石先生之謂也。此二書,一則叔向之言,一則魯哀公時齊人之言。曲體二人引《詩》之意,皆謂處兩難善全之事而處之皆善也,嘆其善,非嗟其窮也。且叔向曰“善哉”,“善”字即明訓“谷”字也(29)阮元:《揅經室集》(上冊),臺北:世界書局,1982年版,第104-105頁。。

與此相應的是上海博物館藏楚簡《孔子詩論》簡七、簡二:“‘懷爾明德’,何?誠謂之也?!忻蕴?命此文王’,誠命之也。信矣!孔子曰:‘此命也夫。文王唯谷已,得乎此命也?!薄八乱?文王受命矣?!眴沃軋?1947—)《楚簡〈詩論〉“文王唯谷”說》一文中認為:“‘文王唯谷’之‘谷’亦訓‘善’?!对娬摗泛喥唛_首即強調‘懷爾明德’,隨即強調天命。其下引孔子語,也是強調這兩點?!耐跷ü取取枴啤?正好與‘懷爾明德’相呼應。”(30)單周堯:《勉齋小學論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254-256頁。其說與阮元說相印證,“谷”讀為“榖”,訓為善,更無疑義。

由此可知,“宋子蔽于欲”當讀為“宋子蔽于谷(榖)”,也就是“宋子蔽于善”,此“榖(善)”就是“以人之情欲寡”。反過來說,就是“不知得”,過于天真,不知人性中還有貪得的一面。

這一釋讀從下文相關的“由俗謂之道,盡嗛矣”句也可得到支持。

楊倞注:“‘俗’,當為‘欲’?!畣椤c‘慊’同,快也。言若從人所欲,不為節(jié)限,則天下之道盡于快意也。”(31)王先謙:《荀子集解》,第393頁。張之純《評注》:“從宋子之道,天下欲求快意而不循其分?!?32)張之純:《評注荀子菁華錄》,第116頁。梁啟雄《簡釋》引梁啟超曰:“以欲言道,則道限于適意而已。啟雄按:‘俗’通‘欲’,說詳《王制》篇末。”(33)梁啟雄:《荀子簡釋》,第291頁。這種解讀,剛好把宋钘的思想講反了。

因此,鍾泰《訂補》批評:“楊注解‘嗛’為‘快’,曰‘從人所欲,不為節(jié)限,則天下之道,盡于快意也’,此絕非《荀子》難宋子之意,宋子方以情欲為寡淺,豈有從其道而及‘從人所欲,不為節(jié)限,盡于快意’者哉?《正論》篇荀子之難宋子曰:目欲綦色,耳欲綦聲,口欲綦味,鼻欲綦臭,形欲綦佚,則盡于快意云云,無寧為《荀子》之所主,而豈以此罪宋子哉?”由此,他提出了自己的新解:“嗛,足也?!辣M嗛’者,謂足欲可以盡道也。”“《漢志》有《宋子》十八篇,曰‘其言黃、老意’。然則《宋子》之‘嗛’,猶《老子》之‘知足’云爾。訓‘嗛’為足,不獨訓詁無逮,亦于兩家之說為合?!?34)鍾泰:《荀注訂補》,第134頁。王天海《校釋》進而提出:“俗,通足。俗、足,一聲之轉。宋子之言‘有見于少無見于多’,且專以‘情欲寡’為教,‘見少’‘欲寡’,皆為滿足也。故宋子因人易滿足而謂之道,則道盡為滿足也。嗛,通慊,滿足?!都崱ぬ崱?‘慊,足也,或從口?!R說近是,楊注非?!?35)王天海:《荀子校釋》(修訂本),第843-844頁。

其實,上述兩種釋讀都不能成立?!墩f文·人部》:“俗,習也。從人,谷聲?!?36)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第376頁。“俗”字從“谷聲”,也同樣可視為“谷”字的假借,而“谷”通“榖”,可訓為善?!坝伤字^之道”即“由(榖)谷謂之道”,只從善、只從好的一面來定義道。其義與上文“宋子蔽于欲(谷-榖)而不知得(貪得)”同。此句“由俗謂之道”的“俗”與上文“宋子蔽于欲而不知得”的“欲”都從“谷聲”,都當讀為“谷(榖)”而訓為善。

“嗛”字從音而言,可讀為“慊”。但從語義而言,卻頗為不辭。筆者認為,“嗛”最好讀為“歉”,訓為減少、減損?!稄V雅·釋詁三》:“歉,少也。”(37)徐復主編:《廣雅詁林》,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64頁?!都崱ゃ庙崱?“歉,不足貌?!?38)丁度等編:《宋刻集韻》,北京:中華書局,2015年版,第130頁。段玉裁(1735—1815)《說文解字注·欠部》:“歉,引申為凡未滿之稱?!?39)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第413頁。王筠(1784—1854)《說文解字句讀》卷十六:“其物本少謂之歉,少其物亦謂之歉。”(40)王筠:《說文解字句讀》,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327頁。所謂“盡嗛矣”即“盡歉矣”,也就是“盡少矣”。宋钘“以人之情欲寡”,“寡”就是“少”,“人之情欲寡”即“人之情欲”“盡嗛(歉)矣”,“人之情欲”“盡少矣”。如果“俗”讀為“足”或訓為“足”,說宋钘“以人之情欲寡”為“以人之情欲足”,不但誤讀了荀子,也歪曲了宋钘的思想。

三、“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賢,申子蔽于勢而不知知”

楊倞注:“慎子本黃老,歸刑名,多明不尚賢不使能之道,故其說曰‘多賢不可以多君,無賢不可以無君’。其意但明得其法,雖無賢亦可為治,而不知法待賢而后舉也?!庇衷?“申子,名不害,河南京縣人,韓昭侯相也。其說但賢得權勢,以刑法馭下,而不知權勢待才智然后治。亦與慎子意同?!?41)董治安、鄭杰文、魏代富:《荀子匯校匯注附考說》,第1086-1087頁。

梁啟雄《簡釋》引梁啟超曰:“《莊子·天下》述慎子之學曰:‘至于若無知之物而已,無用圣賢?!w絕對主張法治主義,排斥人治主義,不知‘徒法不能以自行’也。”(42)梁啟雄:《荀子簡釋》,第290頁。又云:“申子蓋主張勢治者,韓非所難,疑即難申派也。下‘知’字疑‘和’字之訛。蔽于勢而不知和者,謂徒見夫勢力之足以箝制天下,而不知人和之足貴也?!?43)王天海:《荀子校釋》(修訂本),第842頁。都是認可了“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賢,申子蔽于勢而不知知”之說,認為《荀子·解蔽》篇此段是說慎子重法而申子重勢。

但梁啟超也看到了“《韓非子》又有《難勢》篇。蓋勢治主義與法治主義不同道,申子蓋主張勢治者”(44)梁啟雄:《荀子簡釋》,第290頁。的一面,如何解決《韓非子·難勢》篇的記載與《荀子·解蔽》篇“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賢,申子蔽于勢而不知知”的矛盾呢?

熊公哲(1894—1990)《今注今譯》提出:“勢,亦法也。惟韓非謂商君為法,申不害用術,故申子為術治主義,至于勢治,則系慎子之主張。韓非書有《難勢》一篇,專攻難慎子勢治之說,據此,則此‘蔽于勢’之‘勢’,似當作‘術’?!?45)熊公哲:《荀子今注今譯》,重慶:重慶出版社,2009年版,第454頁。

王蘧常(1900—1989)《要詮》則認為:“慎子雖言法而特重勢,故《韓子·難勢》《呂覽·慎勢》皆論其說。疑下‘申子蔽于勢’與此誤易。申子固任法而不言勢者也?!?46)王蘧常:《諸子學派要詮》,上海:中華書局,1936年版,第118頁。如此,就不是要將“勢”改為“術”的問題了,而是要將“慎子”“申子”互易,將“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賢,申子蔽于勢而不知知”改為“申子蔽于法而不知賢,慎子蔽于勢而不知知”。

筆者認為,王蘧常的這一意見雖罕有人注意,卻無疑是有道理的。首先,從《韓非子·難勢》篇和《呂氏春秋·慎勢》篇來看,重勢的確實是慎子而非申子。

《韓非子·難勢》篇記“慎子曰” :“賢人而詘于不肖者,則權輕位卑也;不肖而能服于賢者,則權重位尊也。堯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為天子,能亂天下。吾以此知勢位之足恃,而賢智之不足慕也?!t智未足以服眾,而勢位足以缶賢者也。”(47)王先慎:《韓非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版,第388頁。這是說賢能者屈服于不肖之徒,是因為權勢輕職位低;不肖之徒能讓賢能者屈服,是因為權勢重職位高。堯做個普通人,那就連三個人都管不了;夏桀做天子,就能攪亂天下:由此可知權勢地位值得依靠而賢能才智不值得羨慕。賢能才智不能夠用來制服民眾,而權勢地位卻完全可以讓賢能的人屈服。

又曰:“夫堯、舜生而在上位,雖有十桀、紂不能亂者,則勢治也。桀、紂亦生而在上位,雖有十堯、舜而亦不能治者,則勢亂也。故曰:勢治者則不可亂,而勢亂者則不可治也?!?48)王先慎:《韓非子集解》,第391頁。堯、舜活著而且處在君位,即便有十個夏桀、商紂也不能擾亂天下,那就是勢導致的治;夏桀、商紂活著而且處在君位,即便有十個堯、舜也不能去治理,那就是勢導致的亂。所以說,用勢導致的治就不可能擾亂,而用勢導致的亂就不可能得到治理。這是韓非認為慎子重勢的明證。

《呂氏春秋·慎勢》篇的“慎勢”就是“重勢”。其曰:“水用舟,陸用車,涂用車盾,沙用鳩,山用樏,因其勢也。因勢者令行。位尊者其教受,威立者其奸止,此畜人之道也。故以萬乘令乎千乘易,以千乘令乎一家易,以一家令乎一人易。嘗識及此,雖堯、舜不能。諸侯不欲臣于人而不得已,其勢不便,則奚以易臣?權輕重,審大小,多建封,所以便其勢也。王也者勢也,王也者勢無敵也。勢有敵則王者廢矣?!辈⒁?“慎子曰:今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一兔足為百人分也,由未定。由未定,堯且屈力,而況眾人乎?積兔滿市,行者不顧。非不欲兔也,分已定矣。分已定,人雖鄙不爭。故治天下及國,在乎定分而已矣?!?49)陳奇猷:《呂氏春秋校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1120頁。所以,慎子重勢是韓非子和呂不韋為代表的諸子的共識。

其次,“申”“慎”古音同屬真部,且又在同一段話里,極易搞混。宋李昉(925—996)《太平御覽》卷第六百七學部一:“慎子曰:孔子曰:丘少而好學,晚而聞道。此以博矣?!?50)李昉編纂:《太平御覽》(第五卷),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774頁。孫星衍(1753—1818)按:“薛據《孔子集語》、馬馬肅《繹史》八十六、曹廷棟《孔子逸語》皆引作‘申子’,誤?!?51)孫星衍:《孔子集語》卷一,清嘉慶刻本。阮廷焯(1936—1993)曰:“其說是也。馬國瀚《申子》輯本即據薛據誤輯,而不知其謬?!?52)許富宏:《慎子集校集注》,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版,第75頁。

但《荀子·非十二子》篇又有“尚法而無法,下修而好作;上則取聽于上,下則取從于俗;終日言成文典,反纟川察之,則倜然無所歸宿,不可以經國定分。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眾,是慎到、田駢也”的記載,其“尚法而無法”句,似乎正呼應“慎子蔽于法”說,因此不少人都援引之來證明慎子重法。筆者認為,《非十二子》篇的“尚法而無法”句,不但不能支持“慎子蔽于法”說,而且還是其反證。所謂“尚法而無法”,不是說慎到、田駢重法,而是說他們表面上“尚法”,也就是重法,實質上卻是“無法”,不講法制,不用法治。決定事物性質的是實質而非表象,所以慎到、田駢“尚法而無法”,根本就不是肯定他們“尚法”,而是批評他們“無法”。所以,從《非十二子》篇“尚法而無法”的批評來看,《解蔽》篇的“慎子蔽于法”說也是有問題的。如果換成“申子蔽于法”而“慎子蔽于勢”,就好解釋了。申子雖然以重“術”聞名,但“術”也可訓為“法”。《廣雅·釋詁一》:“術,法也?!?53)徐復主編:《廣雅詁林》,第16頁。《商君書·算地》:“故君子操權一政以立術?!?54)周立昇等:《商子匯校匯注》,南京:鳳凰出版社,2017年版,第276頁?!抖Y記·文王世子》:“公族之罪,雖親不以犯有司,正術也?!编嵭?“術,法也?!?55)孔穎達:《禮記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2007年版,第403頁。因此,申子重“術”,也可謂之“申子蔽于法”。

猜你喜歡
謂之荀子
Using Contemporary Logic to Analyze Pre-Qin Logic*
邏輯學研究(2021年6期)2021-02-12 10:51:04
荀子“道心”思想初探
荀子天人觀研究述論
《荀子》的數學成就初探
荀子知性思想初探
荀子的“王道”觀念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ao” and “Implement” in Translation
和諧
錢本草
海燕(2016年2期)2016-12-13 01:10:33
論王念孫的生成類比法
称多县| 顺义区| 炉霍县| 互助| 理塘县| 保德县| 会宁县| 江油市| 新乐市| 于田县| 鹿邑县| 丰都县| 黄大仙区| 东阳市| 班戈县| 乌审旗| 鄱阳县| 寿光市| 隆安县| 民乐县| 玉林市| 蓬莱市| 平湖市| 平凉市| 沾化县| 张北县| 龙山县| 广平县| 遂平县| 玉田县| 平武县| 梅河口市| 西畴县| 依兰县| 新昌县| 汝南县| 梓潼县| 麻江县| 锦屏县| 炉霍县| 平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