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欽,孟憲剛,李武陽,羅光宏
(1.蘭州交通大學生物與制藥工程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2.河西學院甘肅省微藻工程技術(shù)研究中心,甘肅 張掖 734000)
鹽脅迫是植物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經(jīng)常遭遇的主要非生物脅迫之一。當植物遭遇鹽脅迫,自身會啟動保護機制,閉合氣孔以減少水分散失,而氣孔的閉合會導致葉片CO2濃度(Ci)下降,從而抑制暗反應(yīng)[1]。同時,高濃度的離子還會造成光類囊體解離,使葉綠體結(jié)構(gòu)遭到嚴重破壞,進而導致光反應(yīng)受到抑制[2]。因此,鹽脅迫會使作物光合效率降低,從而抑制其生長,最終導致產(chǎn)量降低[3]。此外,在鹽脅迫下,高等植物的水分運輸和抗氧化系統(tǒng)也會受到一定干擾,進而導致其產(chǎn)量和品質(zhì)降低[4]。據(jù)報道,我國耕地鹽漬化面積占總耕地面積的6.62%,達到了920.9 萬hm2[5]。加強鹽堿化土壤的綜合開發(fā)與運用,將對我國糧食安全起到重要作用[6]。
微藻是一類光合利用度高的低等自養(yǎng)生物,其分布廣泛,種類繁多,具有固碳、固氮等特性[7]。研究發(fā)現(xiàn),微藻可以促進植物生長,提升植物抗逆性[8-11]。BABU 等[8]研究發(fā)現(xiàn),與不接種固氮藍藻的對照相比,接種固氮藍藻處理小麥在處理后14 d 鮮質(zhì)量增加30%~60%,干質(zhì)量增加14%~40%。鐘國民等[9]研究發(fā)現(xiàn),應(yīng)用藻類活性細胞生物肥能促進水稻分蘗,提高成穗率、有效穗數(shù)、結(jié)實率和實粒數(shù),進而提高水稻產(chǎn)量。XU 等[10]研究發(fā)現(xiàn),纖細席藻產(chǎn)生的多糖可以提高植株的K+、Ca2+、Mg2+含量及光合活性;增強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活性氧含量,減少氧化損傷;還可以促進檸條、錦雞兒的種子萌發(fā)和幼苗新陳代謝。杜氏鹽藻和其β-胡蘿卜素提取物可以提升中度鹽脅迫下南瓜總生物量、產(chǎn)量、光合色素含量以及抗氧化物質(zhì)含量等,進而提升南瓜抗中度鹽脅迫的能力[11]。
衣藻是綠藻門衣藻科的單細胞藻類,其產(chǎn)生的孢子具有極強的耐受性,且藻株對環(huán)境無污染,對人畜沒有致病性[12]。衣藻具有作為生物肥料的潛能,在鹽脅迫環(huán)境下可以積累大量海藻糖,而海藻糖具有優(yōu)良的滲透調(diào)節(jié)作用[13-14]。目前,衣藻在植物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提升土壤肥力[15]、促進植物生長[16]方面,在鹽脅迫下植物上的應(yīng)用研究鮮見報道,且衣藻對植物光合作用的影響尚不明確。為此,采用德巴衣藻(Chlamydomonas debaryana)藻粉作為試驗材料,研究其對鹽脅迫下小麥幼苗光合生理指標的影響,為衣藻粉在鹽脅迫下小麥上的應(yīng)用提供理論依據(jù)。
供試小麥品種為長豐2112,購自張掖當?shù)剞r(nóng)貿(mào)市場;衣藻藻粉由甘肅凱源微藻工程技術(shù)中心生產(chǎn)的微藻(德巴衣藻)干燥制成。
采用20% 過氧化氫對小麥種子表面消毒15 min,然后用無菌水沖洗3 次,最后置于溫度為25 ℃的培養(yǎng)箱內(nèi)黑暗培養(yǎng)24 h。待種子發(fā)芽后,挑選萌發(fā)一致的種子放入清洗滅菌后的砂土盆中,并將其置于25 ℃、12 h 光照[300 μmol/(m2·s)]/12 h 黑暗的培養(yǎng)箱內(nèi)進行培養(yǎng)。培養(yǎng)期間,向砂土盆內(nèi)繼續(xù)添加清水保持砂土濕潤,用于催發(fā)小麥種子。待小麥長至兩心一葉時,進行鹽脅迫處理,共設(shè)6個處理,CK:每天施加50 mL 無菌水;T0—T4:連續(xù)5 d每天施加50 mL 150 mmol/L 的NaCl 溶液,從添加NaCl 溶液當日開始,T1—T4 處理分別每3 d 添加50 mL 0.25、0.5、1.0、2.0 g/L 的衣藻藻液,T0 處理同時添加50 mL 無菌水,共添加5 次。然后測定各生理指標。
1.3.1 光合色素含量 處理后12 d,取0.1 g 小麥葉片,將其研磨搗碎后加入5 mL 80%丙酮溶液,低溫超聲處理20 min,于4 ℃放置24 h,離心后,取上清液,利用DR 600 紫外分光光度計分別在波長663、646、470 nm 處測定吸光值,以80%丙酮為空白對照。按下列公式計算葉綠素a、b和類胡蘿卜素的質(zhì)量濃度。
式中,Ca、Cb和Cxc分別代表葉綠素a、b和類胡蘿卜素的質(zhì)量濃度。
1.3.2 光合氣體交換參數(shù) 分別于處理后3、6、9、12 d,選取生長健壯、一致的小麥10 株,選取受光方向一致的旗葉,測定其凈光合速率(Pn)、蒸騰速率(Tr)、氣孔導度(Gs)和Ci,重復測量3次。
1.3.3 葉綠素熒光參數(shù) 分別于處理后3、6、9、12 d,選取生長健壯、一致的小麥10 株,在環(huán)境溫度為25 ℃的情況下,于9:00 選取受光方向一致的旗葉,所選葉片暗適應(yīng)30 min后,在距葉尖3 cm 處,利用Handy PEA 植物效率儀測定葉綠素熒光參數(shù)光系統(tǒng)Ⅱ(PSⅡ)最大光化學效率(Fv/Fm),恢復光照后測定光化學淬滅系數(shù)(qP)、非光化學淬滅系數(shù)(qN)、PSⅡ?qū)嶋H光量子產(chǎn)量[(Y(Ⅱ)]和電子傳遞速率(ETR)。
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Excel 2013 進行整理,用SPSS 21.0軟件進行方差分析,用OriginPro 8.5軟件制圖。
由表1 可知,與CK 相比,T0 處理小麥幼苗葉片葉綠素a、葉綠素b、類胡蘿卜素和總?cè)~綠素含量分別降低48.1%、25.0%、43.8%和43.4%。添加不同質(zhì)量濃度的衣藻藻液后,除葉綠素b含量外,其他色素含量總體均較T0處理顯著提高。添加衣藻藻液后,對于葉綠素a 含量,各處理均較T0 處理顯著提高,表現(xiàn)為T4>T3>T2>T1>T0,僅T3和T4處理間差異不顯著;對于葉綠素b 含量,總體上有所升高,但各處理間差異不顯著;對于類胡蘿卜素含量,各處理均顯著提高,表現(xiàn)為T4>T3>T2>T1>T0,T4 處理最高,接近CK,較T0 處理提高71.1%;對于總?cè)~綠素含量,各處理總體上均顯著提高,表現(xiàn)為T4>T3>T2>T1>T0,僅T1處理與T0處理差異不顯著。
表1 衣藻質(zhì)量濃度對鹽脅迫下小麥幼苗葉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響Tab.1 Effect of concentration of Chlamydomonas debaryana on photosynthetic pigment content in wheat seedling leaves under salt stressng/g
2.2.1 Pn 如圖1 所示,處理后3~12 d,T0—T4 處理小麥幼苗葉片Pn 均低于CK;隨著處理后時間的推進,CK Pn 稍有降低,變化不明顯,T0—T1 處理Pn逐漸降低,T2—T4 處理Pn 逐漸升高。在處理后3 d,T0—T4處理間Pn無明顯差異;處理后6 d,T0—T4 處理間Pn 開始出現(xiàn)明顯差異,表現(xiàn)為T3>T4>T3>T1>T0;處理后9 d,Pn 仍表現(xiàn)為T3>T4>T3>T1>T0,T3 處理較T0 處理提高37.5%,T2—T4 處理較處理后6 d 提高,與CK 間的差距較處理后6 d 縮小,而T0—T1處理較處理后6 d降低;處理后12 d,T2—T4處理Pn 繼續(xù)提高,尤其是T3 處理,與CK 間的差距進一步縮小,T0—T1處理Pn繼續(xù)降低。
圖1 衣藻質(zhì)量濃度對鹽脅迫下小麥幼苗葉片Pn的影響Fig.1 Effect of Chlamydomonas debaryana concentration on Pn of leaves of wheat seedlings under salt stress
2.2.2 Tr 如圖2所示,處理后3~12 d,T0—T4處理小麥幼苗葉片Tr 均低于CK;隨著處理后時間的推進,T0—T4 處理Tr 明顯降低,CK 總體上稍微降低,T0—T4 處理與CK 間的差距逐漸變大。處理后3 d,Tr表現(xiàn)為CK>T4>T3>T1>T2>T0;處理后6 d,Tr表現(xiàn)為CK>T2>T4>T3>T1>T0,T0—T4 處理與CK 間的差距較處理后3 d 加大;處理后9 d,Tr 表現(xiàn)為CK>T3>T4>T2>T1>T0,T0—T4 處理與CK 間的差距較處理后6 d 加大;處理后12 d,Tr 表現(xiàn)與處理后9 d 一致,T0—T4處理與CK間的差距達到最大,T0處理較CK降低37.8%,T3 和T4 處理分別較CK 降低21.8%和22.9%。
圖2 衣藻質(zhì)量濃度對鹽脅迫下小麥幼苗葉片Tr的影響Fig.2 Effect of Chlamydomonas debaryana concentration on Tr of leaves of wheat seedlings under salt stress
2.2.3 Gs 如圖3所示,處理后3~12 d,隨著處理后時間的推進,T0—T4 處理小麥幼苗葉片Gs 逐漸降低,CK 先降低后升高;隨著衣藻質(zhì)量濃度增加,Tr總體上先升高后降低,處理后3 d、9 d 和10 d 均以T3 處理最高,處理后6 d 以T2 處理最高,總體以T0處理最低;T0—T4 處理Tr 均明顯低于CK,T0—T4處理Tr 與CK 間的差距在處理后12 d 最大,且T3 和T4 處理與T0 處理間的差距也在處理后12 d 最大,分別較T0處理提高25.24%和22.33%。
圖3 衣藻質(zhì)量濃度對鹽脅迫下小麥幼苗葉片Gs的影響Fig.3 Effect of Chlamydomonas debaryana concentration on Gs of leaves of wheat seedlings under salt stress
2.2.4 Ci 如圖4 所示,處理后3~12 d,隨著處理后時間的推進,CK 小麥幼苗葉片Ci無明顯變化,T0—T1 處理先降低后趨于平穩(wěn),T2—T4 處理先降低后升高;T0—T4 處理間Ci 在處理后3 d 和6 d 差異均不明顯,在處理后9 d 和12 d 差異變大,尤其是處理后12 d,處理后9 d 和12 d Ci 均表現(xiàn)為T3>T4>T2>T1>T0,在處理后12 d T3處理較T0處理提高62.4%。
圖4 衣藻質(zhì)量濃度對鹽脅迫下小麥幼苗葉片Ci的影響Fig.4 Effect of Chlamydomonas debaryana concentration on Ci of leaves of wheat seedlings under salt stress
2.3.1 Fv/Fm 如圖5 所示,處理后3~12 d,隨著處理后時間的推進,CK 小麥幼苗葉片F(xiàn)v/Fm 變化不大,維持在0.825~0.850,高于T0—T4 處理;T0—T4處理Fv/Fm 變化均較大,T0 和T2 處理均呈下降趨勢,T3和T4處理均呈先下降后增加的趨勢,T1處理呈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趨勢;T0—T4處理間Fv/Fm差異總體上逐漸增大。處理后9 d 和12 d,F(xiàn)v/Fm 均表現(xiàn)為CK>T3>T4>T2>T1>T0;處理后12 d,T0 處理與CK間的差距達到最大,較CK降低7.3%。
圖5 衣藻質(zhì)量濃度對鹽脅迫下小麥幼苗葉片F(xiàn)v/Fm的影響Fig.5 Effect of Chlamydomonas debaryana concentration on Fv/Fm of leaves of wheat seedlings under salt stress
2.3.2 qP 如圖6所示,處理后3~12 d,隨著處理后時間的推進,CK 小麥幼苗葉片qP變化不明顯,均遠高于T0—T4 處理;T0—T4 處理qP 變化均較大,T0處理呈下降趨勢,T1處理呈先下降后趨于平穩(wěn)的趨勢,T2—T4 處理均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趨勢;T0—T4處理間qP差異總體上逐漸增大。處理后12 d,qP表現(xiàn)為CK>T3>T4>T2>T1>T0,T3 和T4 處理間差異較小,兩者與T0處理間的差距均達到最大。
圖6 衣藻質(zhì)量濃度對鹽脅迫下小麥幼苗葉片qP的影響Fig.6 Effect of Chlamydomonas debaryana concentration on qP of leaves of wheat seedlings under salt stress
2.3.3 qN 如圖7所示,處理后3~12 d,隨著處理后時間的推進,CK小麥幼苗葉片qN先下降后升高,以處理后6 d 最低;T0 處理qN 先升高后趨于平穩(wěn);T1—T4 處理qN 先升高后降低。在處理后6、9 d,T1—T4 處理qN 均高于CK、低于T0 處理;在處理后12 d,T1—T2 處理均高于CK,T3—T4 處理均低于CK,T1—T4處理均低于T0處理。
圖7 衣藻質(zhì)量濃度對鹽脅迫下小麥幼苗葉片qN的影響Fig.7 Effect of Chlamydomonas debaryana concentration on qN of leaves of wheat seedlings under salt stress
2.3.4 Y(Ⅱ) 如圖8 所示,處理后3~12 d,隨著處理后時間的推進,CK 小麥幼苗葉片Y(Ⅱ)略有波動,高于T0—T4 處理;T0 處理小麥幼苗葉片Y(Ⅱ)一直下降,T1—T4 處理Y(Ⅱ)均先下降后升高最后趨于平緩,以處理后9 d 最高。處理后6、9、12 d,T1—T4 處理Y(Ⅱ)均高于T0 處理,T2—T4 處理Y(Ⅱ)均高于T1 處理,且T2—T4 處理間差異很小。處理后12 d,T3 和T4 處理Y(Ⅱ)分別較T0 處理提高31.35%和31.59%。
圖8 衣藻質(zhì)量濃度對鹽脅迫下小麥幼苗葉片Y(Ⅱ)的影響Fig.8 Effect of Chlamydomonas debaryana concentration on Y(Ⅱ)of leaves of wheat seedlings under salt stress
2.3.5 ETR 如圖9 所示,處理后3~12 d,隨著處理后時間的推進,CK 小麥幼苗葉片ETR 輕微波動,高于T0—T4 處理;而T0 處理在處理后3~9 d 急速下降,并在12 d 時達到最小,在處理后6~12 d,明顯低于T1—T4 處理;T1 處理ETR 下降;T2 處理ETR 先下降后緩慢升高;T3—T4 處理ETR 均變化不大,在處理后6~12 d,高于T0—T2處理。
圖9 衣藻質(zhì)量濃度對鹽脅迫下小麥幼苗葉片ETR的影響Fig.9 Effect of Chlamydomonas debaryana concentration on ETR of leaves of wheat seedlings under salt stress
光合色素分子參與光合作用的原初反應(yīng)且是類囊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光合色素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征植物光合作用的強弱,反映植物的健康程度[17]。有研究發(fā)現(xiàn),鹽脅迫條件下植物葉片的光合色素含量顯著下降[18-19],葉綠素a/b 出現(xiàn)嚴重失調(diào),從而導致光合作用減弱[20]。本研究發(fā)現(xiàn),在鹽脅迫條件下,小麥葉片的葉綠素含量和葉綠素a/b 均明顯下降,這與朱玉雪等[21]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而施加藻液的各處理(T1—T4)小麥葉片的葉綠素a和總?cè)~綠素含量及類胡蘿卜素含量均高于T0處理,尤其是T3、T4處理,兩者葉綠素a和葉綠素b含量無明顯差異。這是因為微藻分泌的胞外多糖等物質(zhì)可增強植物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植物葉綠體內(nèi)的活性氧含量,從而抑制光合色素分子的降解,提高小麥各種光合色素含量,改善葉綠素a/b,進而提升光合速率[22-23]。
當植物受到鹽脅迫時,氣體交換參數(shù)會發(fā)生顯著變化,凈光合速率下降,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是氣孔或者非氣孔因素,它們的區(qū)別在于Pn、Ci、Gs三者的變化趨勢。當高等植物的Gs、Ci、Pn 同時上升或下降時,氣孔因素占主導作用;當Pn 與Gs、Ci 變化趨勢相反時,非氣孔因素占主導作用[24]。在本研究中,在處理后3~12 d,各衣藻藻液處理(T1—T4)小麥葉片Pn 總體上均高于T0 處理,說明衣藻能改善鹽脅迫下小麥葉片Pn。T0 處理小麥幼苗的Pn、Gs 和Ci 在處理后3~12 d 明顯低于CK,說明在鹽脅迫條件下,小麥葉片Pn 下降的主導因素是氣孔因素。此外,施加衣藻藻液的各處理(T1—T4)在處理后6~12 d,小麥葉片Gs、Ci 均高于T0 處理,說明衣藻影響鹽脅迫下小麥葉片Pn 的因素主要是氣孔因素。本研究中,T2—T4 處理在處理后6~12 d Pn 明顯高于T0處理,以T3處理效果最佳。
原初反應(yīng)后所固定的光能主要有3 個去向,主要部分流向PSⅡ,另外兩部分用于熱耗散和以熒光的形式散發(fā)出去。葉綠素熒光檢測技術(shù)正是基于此原理,通過檢測植物發(fā)出的熒光信號來表征葉片光系統(tǒng)對光能的吸收、傳遞、耗散和分配的內(nèi)在特征[25-26]。其中,F(xiàn)v/Fm 在高等植物中一般維持在0.80~0.85,而在植物受到外部脅迫時會迅速下降;此外,qP、ETR、Y(Ⅱ)也會下降,而qN 因光合機構(gòu)產(chǎn)生更多過剩光能而增加。因此,F(xiàn)v/Fm、qP、ETR、Y(Ⅱ)和qN 可以體現(xiàn)小麥受鹽脅迫的程度和葉片吸收、轉(zhuǎn)化光能的能力[27]。本研究中,T0 處理小麥葉片F(xiàn)v/Fm、qP、ETR、Y(Ⅱ)在處理后3~12 d均低于CK;而qN 高于CK。處理后12 d T0 處理Fv/Fm、qP、ETR、Y(Ⅱ)較處理后3 d 均降低,這與其他人對鹽脅迫下小麥[28]和桑樹[27]的研究結(jié)果類似。這些結(jié)果說明小麥的光合生理過程對鹽脅迫響應(yīng)明顯,鹽脅迫導致小麥葉片對光能的吸收和轉(zhuǎn)換能力變?nèi)?,PSⅡ反應(yīng)中心開放程度降低,產(chǎn)生的過剩光能增加。本研究中,施加衣藻藻液處理(T1—T4)Fv/Fm、ETR、Y(Ⅱ)、qP總體上在處理后6、9、12 d均高于T0處理,而qN低于T0處理,這與其他促生長物質(zhì)或肥料[29-32]對小麥葉綠素熒光參數(shù)的影響類似。在處理后9、12 d,T3 處理Fv/Fm、qP、ETR、Y(Ⅱ)和qN 與T4 處理差異不大,而T4 處理衣藻藻液的用量是T3處理的2 倍,從效果和經(jīng)濟性兩方面評估,添加1.0 g/L 衣藻藻液為宜。說明衣藻能夠有效改善鹽脅迫下小麥葉片對光能的吸收和轉(zhuǎn)換能力,維持PSⅡ反應(yīng)中心的開放程度和PSⅡ的功能,增加對過剩光能的熱耗散以提高對光合機構(gòu)的保護作用,從而提升小麥葉片整體的光合作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