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誠信是社會的共同價值取向,也是青少年的行動指針。然而,青少年在培養(yǎng)誠信品質(zhì)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挑戰(zhàn)和困難。對此,教師應該發(fā)揮道德與法治課堂的積極作用,善于挖掘和使用時政材料,讓課堂綻放誠信之花。
【關鍵詞】誠信;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
作者簡介:林昭君(1986—),女,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寧市第十四中學教育集團瑯東校區(qū)。
正所謂“人無信不立,業(yè)無信不興,國無信則衰”,誠信是全體社會成員都應具備的價值觀。現(xiàn)如今,手機、電腦等多種媒介的使用讓青少年能夠快速、便捷地獲取與了解多元信息與文化,但也使青少年成長的社會環(huán)境變得日趨復雜。道德與法治課堂是培養(yǎng)學生誠信品質(zhì)的一個重要陣地,教師需要發(fā)揮其積極作用。下面筆者將結(jié)合統(tǒng)編版初中道德與法治“誠實守信”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談談讓課堂綻放誠信之花的做法。
一、設計理念及思路
在進行本課的教學設計時,教師遵循“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教育理念,采用合作探究、案例分析等方法,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勇于探究、勤于反思,進行理性思維,從而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教師在教學中采用學生播報自己感興趣的或者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時政新聞的方式進行導入,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將誠信的種子播撒在學生的心中,同時為學生開展新知學習做好鋪墊。對于新知的教學,教師設置了三個環(huán)節(jié):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開展合作探究,引發(fā)思維碰撞,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暢所欲言,盡情表達,探討誠信的意義;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設置兩難情境,引發(fā)深度思考,通過深入分析視頻中的兩難問題,消除學生的認知誤區(qū),讓學生結(jié)合生活實際,理解誠信不代表絕對不能撒謊,如當心理承受能力較弱的老人失去某些重要的東西時,對這位老人說一個善意的謊言并不違背誠信的原則;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結(jié)合生活事例,增強實踐體驗,通過時政新聞和生活實際中的情境,讓學生判斷哪些做法是誠信的表現(xiàn),領悟誠信的真諦,培養(yǎng)學生主動踐行誠信的意識,讓誠信之花在學生心中綻放。
二、教材分析
“誠實守信”是統(tǒng)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第四課“社會生活講道德”的第三框。“社會生活講道德”一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讓學生形成尊重他人、以禮待人、誠實守信等意識?!罢\實守信”這一框有兩目:第一目需要引導學生充分認識誠信對個人、企業(yè)、社會和國家的重要意義;第二目主要闡述的是如何做一個誠信的人,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誠信意識,讓學生形成誠信做人、誠信做事的能力。
三、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大都已經(jīng)對關于誠信的基本知識有了初步了解,也懂得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誠實守信。但是有的學生對于誠信的意義,在誠信兩難情境中如何遵守誠信的原則等,所形成的認識還不夠深刻。對于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因為做出的行為不誠信而獲得短期利益的現(xiàn)象,仍有個別學生不能正確運用誠信的相關知識去分析。
此外,八年級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個別學生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或?qū)Α盀槿颂幨酪卣\信”持消極態(tài)度,甚至不遵守道德規(guī)范以獲得他人的關注。面對學生的這些特征,教師需要加強引導,幫助學生解決和克服他們成長過程中的問題和困難,讓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做誠信之人。
四、教學過程
(一)利用時政新聞進行導入,激發(fā)學生興趣
一個高效的導入,會將道德與法治課從“引人入睡”變?yōu)椤耙巳雱佟保?讓學生積極、主動、愉快地投入教學活動中,進而達到良好的藝術效果,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效落實核心素養(yǎng)[1]。在課堂上,教師讓學生進行時政新聞播報。
如學生甲播報的時政新聞是:有一位老奶奶已經(jīng)92歲高齡了,她用自己的行動生動詮釋了誠信的含義,她就是陳金英老奶奶。陳金英老奶奶退休之后并沒有閑下來,而選擇自主創(chuàng)業(yè),開辦了一家羽絨服生產(chǎn)廠。后來因市場變化、國家政策調(diào)整、經(jīng)營不善,陳金英老奶奶欠下了高達2000多萬元的巨額債務。但是,陳金英老奶奶并沒有因為要保全自己選擇破產(chǎn)這一處理方法,而信守承諾、踐行誠信,勇敢地承擔起巨額債務。她通過擺攤賣羽絨服的方式,用了10年時間,終于還清了全部債務。因此,她被大家尊稱為“誠信奶奶”。
學生甲的話音剛落,教室里便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這陣掌聲既是送給認真準備播報的學生甲的,也是送給令人敬佩的陳金英老奶奶的。在熱烈的課堂氣氛中,教師又隨機選擇了一些學生,讓他們分享自己所了解的關于誠信的時政新聞。
如學生乙分享的時政新聞是:在國慶黃金周期間,河南老君山風景區(qū)推出了“無人值守的一元午餐”,午餐包括土豆、雞蛋、紅薯等特色美食。有需要的游客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自助取餐,并主動支付相應的價格。不過景區(qū)的負責人發(fā)現(xiàn),每天的收入都大于食物銷售的實際價格。這體現(xiàn)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普遍具備誠信意識,能夠誠信做人。
又如,學生丙分享的時政新聞是:廣西南寧“信用+智慧”電子誠信卡場景應用為全國首創(chuàng),并以電子卡的形式加載至城市公共服務平臺使用。申領電子誠信卡,需要考慮申請者的“信用評價+誠信貢獻”。這有利于更多的人為申請到屬于自己的電子誠信卡而珍惜自己的誠信記錄,成為講誠信的人,從而弘揚誠信精神。
有的學生播報的時政新聞具有濃厚的地域色彩,如學生丙就選擇了本地的新聞,這樣能夠使其他學生更深切地感受到誠信就在自己身邊。在課堂上由學生分享時政新聞,既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也容易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對新知形成期待、感到好奇。同時,采用時政新聞播報的方式也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調(diào)動學生預習的積極性。進行時政新聞分享的學生在做好預習的前提下才能選擇合適的新聞,并對新聞內(nèi)容進行客觀且較有深度的評價;而其他學生在預習之后才能有效參與到課堂討論中。討論的主題既可以是新聞本身,也可以針對進行播報的學生。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而且實現(xiàn)了有效的生生對話、師生對話。
(二)開展合作探究,引發(fā)思維碰撞
合作探究是學生與學生進行對話的一種重要方式。開展合作探究,有利于激活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的意識,讓學生獲取新知,提升技能,并且勤于思考,在小組內(nèi)勇于表達看法,在思維碰撞后對自己的觀點進行反思、完善。學生在探究中能加強彼此之間的交流,在對話中能進行切磋,交流情感。
為了增強學生的誠信意識,讓學生感悟誠信的重要意義,教師采用了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在課堂上,教師展示了提前編寫的貼近學生生活的故事,具體如下。
李想自主創(chuàng)業(yè),開了一家“美味情緣”餐館。餐館由于堅持“誠信經(jīng)營、用心服務”的理念,加上菜品豐富、食材新鮮、價格公道,因此生意很紅火。因為李想為人誠信,所以在向供應商購買食材時,供應商經(jīng)常減免他的運送費,讓他以最優(yōu)惠的價格買到最新鮮的食材,有時還會允許他分期付款。漸漸地,餐館口碑越來越好,生意越來越興旺,餐館發(fā)展成了一家公司,同時,李想的個人財富也得到了增長。2022年,“美味情緣”公司參加了第十九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李想在博覽會上見到了菲律賓的老朋友薩爾瓦多。薩爾瓦多向他說:“中國政府真是一個守信用的政府!中國政府承諾提供給我們國家的援助資金能夠及時到位,這促進了我們國家的發(fā)展。我和我的朋友們都很感謝中國?!?/p>
教師將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小組,讓學生按照要求、結(jié)合故事分別探討誠信對個人、企業(yè)、國家的意義。合作探究結(jié)束后,每組派代表發(fā)言并展示本組的探究結(jié)果,其他小組成員可以進行補充。在所有小組都進行了發(fā)言之后,教師引導全班學生對誠信的意義進行歸納總結(jié),構(gòu)建出新知的體系圖。
要想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其中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就是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包含科學精神、學會學習等六個方面。其中,科學精神包括理性思維、勇于探究等要點,學會學習包括樂學善學、勤于反思等要點。教師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通過開展合作探究的方式,既能引導學生勇于探究、樂學善學、勤于反思,有效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又能讓學生增強合作意識,懂得主動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學會對多種觀點進行客觀、辯證的思考,從而讓誠信的意義入腦入心。
(三)設置兩難情境,引發(fā)深度思考
兩難情境是指讓人感到左右為難的情境。在兩難情境中,個體無法簡單地做出“對”或“錯”的判斷,需要進行深入思考再做出選擇。在課堂中,教師播放了一段關于兩難情境的視頻。在這段視頻中,“父親”在讀“女兒”寫給他的信?!芭畠骸痹谛胖锌滟潯案赣H”是最英俊、最有魅力、最聰明、最好的父親。學生們在輕松的音樂聲中、從溫馨的畫面中,感受到了“父親”對“女兒”濃濃的愛意以及“女兒”對“父親”的崇拜??伞芭畠骸痹谛胖泄P鋒一轉(zhuǎn),寫道:“父親撒謊了—你說你是有工作的、是有錢的,說你一點也不累……”與之相對應的畫面是“父親”緊張地進行工作面試、在做苦力活、癱坐在地上休息。對此,學生們和“女兒”感同身受,知道“女兒”既心疼“父親”,又不希望“父親”對自己撒謊。之后,視頻的字幕上出現(xiàn)“父親都是為了我”這行字,緊接著,展現(xiàn)了這對父女之間的美好回憶,如:在陽光下,“父親”讓“女兒”騎在自己的肩頭、帶著她旋轉(zhuǎn);“父親”在“女兒”的額頭上印下甜蜜一吻……在視頻的結(jié)尾,“父親”看到“女兒”在信里寫的“我愛你”之后,與“女兒”相擁而泣,讓人動容。
高質(zhì)量的問題與相關活動應該指向核心素養(yǎng)培育,凸顯價值引領作用,將知識建構(gòu)、能力發(fā)展、價值觀培育融為一體[2]。在學生觀看完視頻后,教師提出了以下兩個高質(zhì)量的問題,并鼓勵不同見解的形成:“‘父親為什么要對‘女兒撒謊?”“‘父親的謊言是不是他不講誠信的表現(xiàn)?”對于這兩個問題,學生需要結(jié)合真實感人的事例進行分析,引發(fā)深度思考,進而運用理性思維解決問題,判斷出“父親”運用了誠信的智慧。基于學生的回答,教師繼續(xù)提出高質(zhì)量的問題:“現(xiàn)實生活中,誠信的智慧還有什么表現(xiàn)?”這個問題主要考查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這個問題的解決需要學生調(diào)動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對以往的生活經(jīng)歷進行回憶與反思,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判斷力和思維能力,幫助學生解決日常生活中的誠信兩難問題,促進學生誠信品質(zhì)的形成。
教學生成是課堂教學的精彩之處,也是教學案例設置的重要目標。在觀看視頻時,很多學生流下了感動的淚水,視頻中的父女最后緊緊相擁的場景更是讓學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這是一種教學生成。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設置這個具有真實性、具有較強的感染力且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關聯(lián)的兩難情境,能夠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通過對教學生成的巧妙利用,進行情感教育,可以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感恩父母的付出,體諒父母,孝順父母。教師因勢利導,結(jié)合兩難情境設計層層遞進的問題,既能引發(fā)學生深度思考,又能讓學生將情感體驗轉(zhuǎn)化為對誠信的認知并不斷豐富認知,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四)結(jié)合生活事例,增強實踐體驗
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公民個人層面的要求。在課堂中,教師展示了一些生活事例,如“一個小男孩騎車時,自行車剮蹭到了一輛小汽車,小男孩主動留下紙條,向司機道歉并告訴司機自己愿意承擔維修費用”“芳芳在爺爺做手術前,向爺爺隱瞞了他的病情并寬慰爺爺”“黃奕答應課后輔導同學寫作業(yè),即使下雨她也會準時赴約”“田田答應同桌不會將她患病的事情告訴其他同學,第二天卻告訴了自己的朋友”“小明遲到后在登記本上寫的是其他人的名字”“小羽偷看同桌的試卷,改掉了自己的答案”,來增強學生的實踐體驗,讓學生體悟誠信的魅力,得到情感的升華,讓誠信的價值入耳、入腦、入心。
結(jié)合生活事例,教師利用希沃白板自帶的程序,開展了雙人PK的限時小游戲。教師讓學生到講臺上進行比拼,對游戲中的生活事例做出自己的判斷,即哪些是踐行誠信的做法,哪些是沒有踐行誠信的做法。設置比拼類小游戲,可以使課堂氣氛得到有效調(diào)動,使學生的參與熱情得到有效激發(fā),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游戲結(jié)束后,教師讓學生們針對游戲中的生活事例展開進一步討論。學生們踴躍回答,從踐行誠信的重要意義、沒有踐行誠信的危害及改正方法等方面進行了探討。通過生生對話、師生對話,教師消除了個別學生的認知誤區(qū)。課堂游戲不但能使學生的實踐體驗得到增強,而且能使學生的參與和表達欲望得到激發(fā),有利于學生把誠信的品質(zhì)真正融入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讓誠信的種子在學生心中生根發(fā)芽。
【參考文獻】
[1]王旭琴.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yǎng):以“行為與后果關聯(lián)”為例[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9(2):22-24.
[2]許貴珍.基于主題情境探究的法治意識培育:以統(tǒng)編版初中《道德與法治》“依法行使權利”為例[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9(12):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