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位于楚文化腹地的荊門沙洋地區(qū)民間童謠題材廣泛,蘊藏量豐厚。其寓故事、游戲、歌聲為一體,呈現(xiàn)出音韻的和諧與語言的節(jié)奏感,能真實地進入孩子們的內(nèi)心世界,影響孩子身心。沙洋童謠具有民俗性、階段性和律動性特征,展現(xiàn)了荊楚方音及楚風遺韻。新時期沙洋童謠可通過社會媒體宣傳、學校教育和家庭游戲引導等方式進行傳承。
關鍵詞:沙洋童謠;親子;審美;傳承
中圖分類號:G613.5?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008-4657(2023)05-0033-07
童謠是兒時媽媽懷里輕聲的淺唱,是伙伴之間玩耍時的表演唱,是見證成長的載體,是告知事理的音樂語言。湖北荊門沙洋地區(qū)的童謠富有荊門方言的獨特韻味,且蘊含著生動的趣味性,有著不可替代的教育意義。其對幼兒身心的發(fā)展,人格的健全培養(yǎng),以及未來的生活方式都能產(chǎn)生深遠影響。
一、沙洋童謠的審美特性
(一)沙洋童謠的民俗性
沙洋童謠是沙洋地區(qū)一代代人口口相傳、衍生并傳錄的生活語言,是極具生命的人類文明。其內(nèi)容豐富多彩,民間諺語、謎語、緘言等均被匯于其中。其表現(xiàn)手法有比喻、擬人、夸張、比興、反復、問答等多種形式。
沙洋童謠,不同于其它歌謠,它蘊含著祖祖輩輩對后代深沉的期許與憐愛。童謠在社會中存在,也最終為社會所受益。兒童在傳唱的過程中,不斷感知童謠所呈現(xiàn)的美麗畫卷以及美好意義,并在日后的生活中被其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所以童謠有著“潤物細無聲”的特點。同時,沙洋童謠,富有濃厚的地方特色:音節(jié)和諧,詞語簡短,貼近生活,易懂好記。童謠大多篇幅不長,有三言、七言、雜言不等,最短的只有兩三句?;揪涫街粸槊枥L一事或一物,向兒童傳遞一個淺顯的常識,注重兒童對生活情境的感知,并增強兒童的判斷與表達。
沙洋童謠蘊含豐富的沙洋地域文化,即沙洋民俗文化和沙洋方言文化。沙洋民俗文化展現(xiàn)著沙洋勞動人民的“生活面貌”“民風民俗”“地方習慣”等豐富的地域特征。而沙洋方言文化多彩多樣,記錄著沙洋勞動人民生活語言的方式。“童謠的傳誦正是用方言的形式將我國傳統(tǒng)而獨特的地域文化進行保存和發(fā)揚?!保?1 ]對沙洋童謠進行研究,能夠讓我們?nèi)缗R現(xiàn)場,從而更深入地探索沙洋文化的美妙多姿。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童謠的律動都是隨著哼唱進行編創(chuàng)的。對于這些童謠,也可嘗試運用不同的節(jié)奏,進行不同的演繹。這便是沙洋童謠的特點——朗朗上口,易傳頌,變通性極高。
(二)沙洋童謠的階段性
沙洋童謠按照兒童傳唱的時間先后順序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母親為哄嬌嬌的吟唱及親人對兒童親撫時唱的歌謠?!皨胗變菏且陨眢w的方式直接感知周遭世界,并通過身體來直接回應?!保?2 ]故第一階段的歌謠是伴隨著與幼兒親密的身體接觸和交流而產(chǎn)生的;第二階段,是對較小孩童訴說自然界中的物類或現(xiàn)象,以豐富兒童的認知。兒童在吟唱童謠時表現(xiàn)出同情、驚喜、向往的情緒,以娛樂見長;第三階段,是對稍大兒童灌輸怎樣做人,怎樣鑒別善惡真?zhèn)晤惖耐{,以促進兒童的理性認知見長。下面分別一一來舉例:
在第一階段中的《搖窩歌》(圖1),是大人抱著幼兒輕聲地訴說淺唱,引導其在美好的意境中入睡。童謠中的“荷花橋”,便是被賦予了美好的寓意。
《哄嬌嬌》(圖2)則是模仿幼兒咿呀學語時的狀態(tài),更貼近幼兒的生活情景。在與幼兒身體互動的同時,培養(yǎng)了幼兒身體的協(xié)調(diào)性和靈動性。
到了第二階段,沙洋童謠充當了“百科全書”的角色。在給幼兒唱出一幅幅鮮活生動場景的同時,伴隨著歌聲和律動,幼兒的同理心也隨之萌芽。如《轉磨磨》(圖3),這首童謠站在幼兒的角度,描繪了在秋收時節(jié)曬糧食時驅趕麻雀的場景,刻畫了幼兒與爹爹之間的美好情誼。
《蟲蟲飛》(圖4)展現(xiàn)的是大人食指與幼兒食指相互碰撞互動的兒歌,通過身體的韻律,讓幼兒感受到大人與幼兒之間滿滿的愛。
而《背背馱》(圖5)是將幼兒背在后背晃動身體時唱的歌謠,歌謠機智風趣,似開了一個小玩笑,最終并沒有將寶貝換酒喝,而是舍不得“我的背背馱”。
第三階段,是在此前的基礎上,將歌謠賦予更深層的意義,即在潛移默化中給兒童灌輸正確的世界觀及審美價值觀?!短そ睢罚▓D6)是稍大一點的孩童在跳皮筋時唱的歌謠。歌中提到了梁山伯與祝英臺,賦予了美好的想象,讓兒童充分感受生活的美。
《推磨歌之一》(圖7),是大人與小孩身體互動時唱的歌。將小孩相向抱坐在腿上,隨著歌律,搖擺身體。在歌聲中傳達了對孩童上學長出息的希冀和愿望。
《擤鼻涕》(圖8)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鼻涕喻為“白狗”;“兩個獵人,抓到了就走”,告訴小孩:鼻涕揩完了,手指就走,要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事實上,童謠分類的三個階段并不是截然區(qū)分的,與其說是三個階段,不如說是三種主要類型。然而,將沙洋童謠分為三個階段的用意在于,說明童謠接受的時間段可從幼兒出生持續(xù)到逐漸通曉事理的整個成長過程。但其中也會存在類型上的交叉,比如說多數(shù)童謠存在于親子間的游戲中,在介紹某類物象的同時,也會自然而然地滲入真善美思想于其中。
(三)沙洋童謠的律動性
沙洋童謠體現(xiàn)了如下主要特征:
1.身體性特征
沙洋童謠大多具有身體性的特征,其目的在于培養(yǎng)兒童身體與大腦的靈動能力。例如:在《拍手歌》(圖9)里,大人和幼兒面對面坐著,先合手拍,然后與小兒兩手交替拍打,一邊頌唱一邊拍手。
《打摸歌》(圖10),小兒一手摸,一手打,左手摸左腿,右手打右腿。無論是摸還是打,都在大腿上方,符合音律,充分訓練了孩子左右手的協(xié)調(diào)能力。
而《搖擺手》(圖11)中,大人雙手拉著小兒的雙手,做搖擺的動作。
前述的《推磨歌之一》和下面的《推磨歌之二》(圖12)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將孩童放于雙膝上,面對大人坐著,大人護住幼兒肩頭,向前推至幼兒仰面,接著將其推回正面坐姿。一邊唱,一邊推拉,引幼兒發(fā)笑。
此外,像《猜中兒歌》和《跧腳游戲歌》,也是將大人與小孩的手指與腳指互動,通過身體關節(jié)的互動,達到娛樂與開心的效果。
通過上述,可以明確的是,沙洋童謠具有“愉悅身心,啟迪心智”的特點?!皟和杂螒虻姆绞阶杂傻拇蜷_自我生命,獲得多樣而充實的生命體驗?!保?3 ] 146不可否認,兒童在這些童謠中游戲著,其本身是開心的,通過身體的愉悅體驗,身心得到發(fā)展。
2.音樂性特征
童謠適用于親子之間進行傳唱,也適用于兒童游戲玩耍時傳唱,但無論是哪一方面都有其獨特的音韻和諧以及語言節(jié)奏感的特征。
整體來看,沙洋童謠節(jié)奏簡單,富有較強的韻律感。這與平時老百姓說話的頓挫和聲調(diào)息息相關。它們大多以? ? ? ,? ? ?,這樣的方正節(jié)奏為主。如前述的《拍手歌》《打摸歌》《搖窩歌》《哄嬌嬌》《猜中兒歌》《跧腳游戲歌》《蟲蟲飛》《背背馱》《轉磨磨》《擤鼻涕》等。這些童謠節(jié)奏大致相同,韻律簡單和諧,易于兒童誦讀傳唱,更貼近兒童簡單的生活世界。
但其中也有打破傳統(tǒng)韻律的其它童謠,增加了? ? ? ? ?,? ? ? ? ,? ? ? ? ? 等節(jié)奏韻律的。如《滑頭商人》(圖13)、《市場奇態(tài)》(圖14),這兩首童謠主要是前八后十六以及八分音符的節(jié)奏型,方正又不死板,耐人尋味。
在《推磨歌之一》中,第二句多了一個附點節(jié)奏,打破靜如死水的節(jié)奏。《推磨歌之二》則是前十六后八與前八后十六的節(jié)奏相結合,節(jié)奏韻律符合幼兒來回拉扯的動作。兩者不盡相同,卻富有韻味兒?!短そ睢纷鳛橛螒驎r的童謠,歡快、節(jié)奏跳躍、情緒激昂。兒童在傳唱童謠的過程中,借以身體的協(xié)同掌握了最初的音律,并為日后接受復雜的音樂藝術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交互性特征
沙洋童謠里藏著沙洋人民對幼兒健康成長的期盼。幼兒通過童謠游戲的互動,感受到成年人的關愛呵護,由此拉近親子之間的距離。這一點在上述例子中能夠證實。
諸如《搖擺手》《背背馱》《蟲蟲飛》等童謠,皆是大人哄孩子玩耍時傳唱吟誦的。大人在吟唱的過程中,給與幼兒歡笑,并站在幼兒的角度,模仿幼兒說話方式和動作姿態(tài),讓彼此更加親密無間。幼兒在親人的陪伴中,也能感受到家庭帶來的溫暖。而像《好哭》(圖15)、《望月歌》(圖16)、《擤鼻涕》等童謠,則是大人哄幼兒哭鬧時所唱的童謠。幼兒在哭泣時,內(nèi)心產(chǎn)生委屈、慌亂等情緒,大人的貼心安慰,會讓幼兒有更深的依賴心理,從而拉近彼此的關系。
除此之外,像《搖窩歌》與《哄嬌嬌》這種搖籃曲似的童謠,更能體現(xiàn)童謠交互性的意義。將小兒的頭部枕于手臂臂彎處,另一只手托著幼兒的身體,形成一個舒適的橫抱姿勢。大人輕輕哼唱,小兒在懷抱中漸漸睡去。歌詞中,無論是“荷花橋呀,白米飯呀”,亦或是“糖餅子吃,鹽餅子揣”,都是單純的幼兒世界中最美好的事物。大人們在輕聲吟唱中,引導幼兒舒適地入睡,幼兒在睡夢中,也會把大人歸為美好的一類。當幼兒感知到這個世界的善意時,他自然而然地也會更親近這個世界。
二、沙洋童謠的審美蘊含
沙洋童謠蘊含著豐富的地域文化,將沙洋童謠中的方言與民俗文化結合,能更深入地探索其特有的韻味。
(一)童謠里的荊楚方音
沙洋方言是沙洋文化的載體,它代表著荊門地區(qū)的地域傳統(tǒng)文化,是荊門地區(qū)獨特的標識。荊門沙洋地區(qū)的童謠與方言相輔相成,共同承載著區(qū)域文化。荊門屬于“荊楚顫音區(qū)”,其主要特征是顫音分布較廣[ 4 ]。荊門方言中,并沒有兒化音使用,普通話中用兒化音的地方,荊門方言多用[dr](顫音)代替。
與此同時,很多語音都各有特色。如在《拍手歌》中,“抓住”讀“zuó dōu”;在《打摸歌》里,“下”讀“h?!?,而“嘎嘎”則是“外婆”的意思。在《推磨歌之一》里,“哥哥”讀“guō guō”、“學堂”讀“xuó táng”、“讀了”讀“tú dǎ”、“中了”讀“zòng dá”。在《推磨歌之二》中,“克兒打呵”,在荊門地區(qū)的方言中是“死了”的意思?!跋渥咏?,籠子角”中的“子”讀“der”,并有彈舌的意味。(這里就是上文所說,荊門方言多用[dr]代替。)“角”讀“guó”,“腦殼”的“殼”讀“kuó”,“藥”讀“yué”。在《搖窩歌》中,“吃了”讀“qī dá”。《猜中兒歌》里,老鼠是充滿了貶義的詞語,這里的老鼠也并非是真正的老鼠,而是代指像老鼠一樣的人。“夾”讀“gá”,“起”讀“qí”。在《跧腳游戲歌》中,“菩羅北”的“北”讀“bó”。在《蟲蟲飛》里,“間”讀“gān”,“在”同“采”的讀音。《背背馱》里,“背背”讀“bēi bèi”,“喝”讀“huó”,“因自”是“還是”的意思。在《轉磨磨》中,“達斗”即是摔跤的意思,“麻雀”讀“má quo”。在《望月歌》中,“孩兒”讀“eá zi”,要打顫音。
綜上,可以看出荊門方言有“山路十八彎”的特點,在這些荊門方言中,“e”“ue”的讀音多被“uo”代替,每一字起始音較輕,尾音較重。且當一句話結束時,多以陽平,即由低到高的聲調(diào)終止,顯示了沙洋地區(qū)方言的獨特之處。而這些童謠也正因為用了方言土語來吟誦,更增加了童謠的韻味,使得大人和小孩都樂于其中。
(二)童謠里的楚風遺韻
“荊楚人民是能歌善吟的楚族后裔,他們繼承了楚歌的傳統(tǒng),世世代代創(chuàng)造了浩如煙海的民間歌謠?!保?5 ] 741沙洋童謠雖只是其中的一扇小窗,卻可以從中窺視到江漢歷史文化的遺跡。如在《跧腳游戲歌》里,“菩羅南上種蕎麥,蕎麥花開籽接籽?!笨梢钥吹竭^去江漢地區(qū)遍地蕎麥花開的場景。而《度饑荒》里,“大麥出來了甩窩坨,小麥出來了做蒸饃”,則是表現(xiàn)了江漢地區(qū)人民不被現(xiàn)實生活壓垮,有積極向上的思想意識。到了七八十年代,江漢地區(qū)交通樞紐較為發(fā)達,沙洋的糧食與棉花廣為人知,這些從《下?lián)P州》中“揚州愛我的好白米”可見一斑。沙洋童謠,無一不在為世人展現(xiàn)江漢人民生活的畫卷。
江漢地區(qū)的人們善用童謠來抒發(fā)自己的愛憎和愿望?!锻颇ジ柚弧繁磉_了大人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美好期盼,并給懵懵懂懂的孩童灌輸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要有爹娘為上,不忘記養(yǎng)育之恩的思想?!恫轮袃焊琛放c《欠賬》是諷刺意味濃重的童謠,它教導幼兒千萬不要做像“老鼠”一樣欠賬、欠人情不還的人。沙洋童謠富有楚歌的斗爭精神和戰(zhàn)斗情懷,這一點在《拍手歌》里能夠有所體會。“抓住強盜倒剮皮”,人們滿腔義憤,發(fā)出嚴懲盜賊的心聲,同時也把江漢人民獨特的“狠勁”生動地刻畫出來。總之,沙洋童謠在藝術特征上有許多獨到之處:浪漫的色彩、幽默的情調(diào)、俏皮的語言[ 5 ] 744-746,充分體現(xiàn)了江漢人民的性格潑辣直爽。
沒有思想的作品是殘缺的,只有透過真正的藝術作品,才能窺見人類共同的心里結構。沙洋童謠“繼承了楚歌的遺風,飽孕著醇厚質樸的鄉(xiāng)土水味之情”[ 6 ],充滿頑強的藝術生命力,灌溉滋潤著荊楚大地。
三、沙洋童謠的傳承策略
沙洋童謠為兒童的審美教育開啟了第一扇門。蔡皋說,人的感覺和趣味是童年就給了的,童年第一本書、第一首兒歌、第一首搖籃曲……人生的第一筆,第一本書嶄新的一頁,你給它什么顏色,那個顏色就是人生的底色。有人說,“真正的教育乃是立足于個體生命自然之中的可完滿性(perfectability),指向文化世界中包蘊的個體發(fā)展之完滿(perfection),這意味著真正的教育乃是個體生命自然與文化理想的積極互動?!保?3 ] 158而沙洋童謠存在的意義,就是將兒童置身于天地萬物中,以與親人共唱童謠的形式促成個體自然而有序的成長,以此激活它們成長的精神密碼,為愉悅地接受世間萬象提供可能。在此過程中培養(yǎng)兒童樹立正確的審美價值觀,使之成為“健全的人”,并使江漢平原文化得以繼續(xù)傳承。
沙洋童謠既是江漢平原文化的代表,也是一種教育的手段,可將其中良好的規(guī)則意識和美好的品德融入到教育之中,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6 ]。而實現(xiàn)沙洋童謠教育傳承的途徑需要社會、學校和家庭共同協(xié)力完成。
(一)社會媒體的宣傳
社會媒體的宣傳,可分為網(wǎng)絡媒體宣傳與線下宣傳。網(wǎng)絡媒體宣傳,需善用網(wǎng)絡平臺?,F(xiàn)如今科技信息發(fā)展迅猛,各大公眾平臺相繼涌現(xiàn)??衫枚桃曨l及公眾號來實行沙洋童謠文章推送,或在線上平臺舉行一些“沙洋童謠文化”的活動,使江漢平原文化免于在時間的長河中逝去。線下宣傳可簡單明了。如在一些社區(qū)板報上,建設獨立的“沙洋童謠板塊”,引起人們的共鳴。也可以發(fā)行并出版一些有意義的童謠,使“沙洋童謠文化”不再是傳統(tǒng)中的口傳文化。與此同時,還要努力推進“沙洋童謠文化”的市場化進程,賦予“沙洋童謠文化”行進時源源不斷的動力。
出版社可以將童謠做成繪本,并附上一些生動有趣的插畫,吸引兒童主動閱讀,讓承載著沙洋文化的字符鮮活起來。也可以將有教育意義的沙洋童謠譜曲,把玩的方言轉換為唱的方言,讓兒童“成于樂”,在音樂中獲得審美認知。這樣,兒童所接受的童謠不再是過去的口傳心授,而是摸得到、看得到、聽得到的時代印記。
同時,還可探索利用人工智能(AI)、增強現(xiàn)實(AR)、虛擬現(xiàn)實(VR)等前沿技術,搭建“交互—沉浸”式童謠體驗平臺,推動數(shù)字科技為童謠傳承助力。
(二)學校課堂的教育
學校里,讓童謠走進課堂,則是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審美觀的重要手段。沙洋童謠具有多重教育價值,要以課程開發(fā)為起點,觀察分析童謠游戲的核心經(jīng)驗,圍繞“動態(tài)生成性”與“雙向構建性”,一步一步構建童謠課程[ 7 ]。課堂上,只有利用學生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感受到自由與尊重,才會激發(fā)學習的興趣。而沙洋童謠正是在潛移默化中賦予學生健全的人格,在老師引導下,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價值觀、世界觀。
校園里,努力將童謠與新時代主題緊密聯(lián)系,用讀童謠書籍、唱童謠歌曲、掛童謠標語、玩童謠游戲、演童謠短劇及語文拓展的形式,詮釋中國傳統(tǒng)文化,詮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朗誦童謠詩歌、童謠伴唱、童謠伴舞、童謠編改地方劇、童謠情景劇等多種表現(xiàn)形式,講述身邊多姿多彩的生活,贊美祖國的巨大發(fā)展變化等。也可將優(yōu)秀作品進行傳唱展演,引導廣大學生通過寫童謠、畫童謠、唱童謠的方式,努力成為有愛心、有擔當?shù)臅r代新人。
(三)家庭游戲的引導
家庭中,大人與兒童通過親密無間的童謠游戲,拉近親子關系。在家庭和諧的氛圍中,兒童說唱著荊門沙洋地區(qū)的方言,了解了本土文化習俗,并促進了兒童民族文化認同感的形成。
家長要意識到利用童謠游戲培養(yǎng)兒童審美觀的重要性。因為孩子們是在游戲和活動中學習知識和成長的。幼齡階段的孩子會依賴和大人一起玩,當孩子在和家長或其他小朋友游戲玩耍時,他們會在交際與情感發(fā)展方面越來越好。另外,本身唱歌、講故事和讀書也是孩子們在這個年齡的樂趣所在。
沙洋童謠作為一種傳統(tǒng)文化,其“最具有延續(xù)性的,是來自于家庭的世襲傳承;最具有教育性的,是來自于學校的教育;最具有傳播性的是來自于社會媒體的宣傳?!保?8 ]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四、結語
沙洋童謠在玩中唱,唱中樂,賦予了兒童真善美的情感體驗。透過沙洋童謠,展現(xiàn)了荊門沙洋地區(qū)的獨特語言魅力,探尋到荊門沙洋人民的性格豪邁奔放、不拘一格。沙洋童謠見證著沙洋人民祖祖輩輩的成長,對兒童的審美教育意義深刻,是兒童德性成長不可或缺的重要輔助手段。在新時期,應加大傳統(tǒng)歌謠文化宣傳力度,讓歌謠文化為少年兒童的成長增添色彩,讓少年兒童能帶著一片音符走向未來。
參考文獻:
[1]王芳娟.地域文化傳承視域下的幼兒園童謠閱讀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9.
[2]劉鐵芳.個體成人的開端:兒童教育的哲學闡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0:4.
[3]劉鐵芳.追尋生命的整全:個體成人的教育哲學闡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4]湯佳佳.湖北荊門方言圖形化的設計探究[D].廣州:廣州大學,2018.
[5]荊州地區(qū)民間文學集成領導小組,荊州地區(qū)群眾藝術館.荊州地區(qū)歌謠集[M].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90.
[6]張馨允.兒童歌曲教學實踐初探[D].蘇州:蘇州大學,2019.
[7]何珍.湘西民間童謠游戲在幼兒園的開發(fā)與利用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7.
[8]鄭薏苡.民間童謠在當代兒童教育中的傳承策略研究[J].教育科學,2011,27(1):10-13.
Exploring the Aesthetic Connotation and Inheritance
Strategy of Nursery Rhymes in Shayang of Jingmen
ZHANG? Yuqin
Abstract:The Nursery rhymes in the Shayang area of Jingmen,located in the hinterland of Chu culture,have a wide range of themes and rich reserves.Shayang nursery rhymes integrate stories,games,and singing,presenting a harmony of phonology and a rhythm of language,which can truly enter childrens inner world and affect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Shayang nursery rhymes have nationalism,gradualismand rhythmic characteristics,showcasing the Jingchu dialect and the charm of Chu style.In the new era,Shayang nursery rhymes can be passed down through social media promotion,school education,and family game guidance.
Key words:Shayang nursery rhymes;Offspring;Esthetic;Inherit
[責任編輯:陳麗華]
收稿日期:2023-03-09
基金項目:荊門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課題“荊楚民間歌謠傳承的實踐研究”(JMG2022012);湖北高校省級教學研究項目“高校中國音樂史論‘深度教學改革研究”(2022448);荊楚理工學院教育科學研究重點項目“高校中國音樂史論‘深度教學改革研究”(JX2022-005);荊楚理工學院2023年校級科研項目“江漢平原民間歌謠文化傳承研究”(ZD202309)
作者簡介:張玉琴(1980-),女,湖北荊門人,荊楚理工學院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美育改革與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