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外閱讀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家長可以與教師進行即時、有效的互動,了解學生課外閱讀情況,并以此為依據,開展多樣的課外閱讀活動。基于此,文章指出,教師和家長要把握教育信息化時機,
以信息技術為橋梁,著力開展家校共讀活動,促使學生在課外閱讀中獲得良好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信息技術;家校共讀;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43?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3)26-0071-03
曾幾何時,過重的課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讓學生苦不堪言。大部分學生每天伏案到深夜,很少有閱讀機會。“雙減”政策落地后,搬走了壓在學生身上的重重大山,學生因此獲得充裕的課外閱讀時間?!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依據不同學段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不同的課外閱讀要求,如第一學段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第二學段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第三學段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1]。
同時,《課程標準》還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掌握閱讀方法,鍛煉閱讀能力。小學語文教師要把握“雙減”機遇,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達成預期目標。課外閱讀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延伸,是學生利用課外時間自主體驗的閱讀活動[2]。大部分小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和能力不強,很少參與課外閱讀活動。由此可見,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離不開家長的監(jiān)督和指導。然而大部分學生家長缺乏親子共讀經驗,需要教師給予幫助。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術成為家校溝通的“橋梁”。因此,教師和家長要利用信息技術搭建溝通的橋梁,開展家校共讀活動,促使學生在閱讀中獲得良好發(fā)展。
一、基于信息技術的家校共讀的概述
(一)基于信息技術的家校共讀的內涵
1.家校共讀
本文所說的“家校共讀”,是指教師和家長在協(xié)同育人理念的指引下,秉持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相互幫助的原則,一起監(jiān)督、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活動。
2.基于信息技術的家校共讀
基于信息技術的家校共讀是指教師和家長將現(xiàn)代信息技術(各種現(xiàn)代通信技術和網絡平臺)作為“工具”,利用共享、討論、活動等多樣形式,共同開展課外閱讀活動,促使學生獲得良好發(fā)展。
(二)基于信息技術的家校共讀的意義
傳統(tǒng)的家校共讀以單向溝通(教師向家長講述課外閱讀理念,提出課外閱讀要求)為主,缺乏互動性[3]。
傳統(tǒng)的家校共讀難以使教師及時、有效地了解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很難開展課堂教學,也很難給予課外閱讀指導,而學生的閱讀情況自然不盡如人意。基于信息技術的家校共讀可以很好地解決此問題。
首先,信息技術為教師和家長開通了互動通道。簡言之,教師和家長在信息技術的助力下,可以進行密切互動。如教師可以利用多樣的方式進行課外閱讀指導,促使家長端正態(tài)度,重視課外閱讀。教師也可以向家長傳授多樣的課外閱讀方法,促使家長彌補自身課外閱讀指導能力的不足。家長在與教師互動的過程中,能夠有效獲取良好的課外閱讀認知和課外閱讀經驗。之后,家長可以規(guī)劃家庭生活時間,遷移應用認知、經驗,組織多樣的課外閱讀活動,促使孩子獲得課外閱讀機會。
其次,在學生體驗課外閱讀時,家長細心觀察,依據孩子的表現(xiàn),了解他們的課外閱讀態(tài)度、閱讀方法、閱讀水平。之后,家長以信息技術為平臺,主動向教師反饋具體情況。教師在了解學生課外閱讀情況的基礎上,發(fā)揮專業(yè)能力,和家長一起分析問題成因,總結解決問題的方法。家長因此豐富了課外閱讀指導經驗,繼續(xù)組織課外閱讀活動,并耐心且有針對性地給予孩子指導,促使孩子解決現(xiàn)有問題,逐步獲得良好的閱讀體驗。同時,教師要根據具體情況,調整課外閱讀計劃,確保課外閱讀契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要精心實施課堂教學,助力學生掌握閱讀方法,鍛煉閱讀能力,繼而更好地體驗課外閱讀活動,循序漸進地形成良好的閱讀態(tài)度和閱讀習慣。在閱讀態(tài)度和習慣的支持下,學生會堅持不懈地體驗課堂和課外閱讀活動,獲得多元發(fā)展。
二、基于信息技術的家校共讀的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術,私人訂制課外閱讀內容
課外閱讀內容是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基礎[4]。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不同學生能接受的課外閱讀內容不盡相同。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借助課堂教學、語文作業(yè)等,了解每個學生的閱讀情況。在課外閱讀過程中,家長應認真觀察孩子表現(xiàn),了解其閱讀情況。接著,家長搭建在線平臺,主動向教師分享了解情況。在在線平臺上,教師和家長依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合作制訂課外閱讀內容,確保課外閱讀內容契合學生的實際情況。
例如,在在線溝通的過程中,一名低年級學生家長提到自己的孩子喜歡讀繪本。實際上,在與該學生互動的過程中,教師也發(fā)現(xiàn)該學生讀圖能力較強。于是,教師和家長通力合作,為該學生訂制個性化的課外閱讀內容。教師聯(lián)系語文課堂閱讀內容,為該學生推薦繪本《中華上下五千年:彩色插圖版》《了不起的中國文化:孩子應該知道的國家寶藏》《中國神話故事:全四冊》等。家長主動為孩子選購其他繪本,如《哇!故宮的二十四節(jié)氣》《大鬧天宮》《歡樂中國年》等。這樣的課外閱讀內容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在興趣的保障下,學生不斷進行課外閱讀,激發(fā)閱讀興趣,拓展閱讀廣度,鍛煉讀圖、識字等能力。
在學生體驗課外閱讀活動的過程中,家長認真觀察,了解具體情況,繼而主動利用在線平臺與教師進行溝通。教師和家長一起分析學生的課外閱讀現(xiàn)狀,由此制訂其他的課外閱讀內容。如此做法能夠始終確保課外閱讀內容與學生實際情況相契合。學生真正地獲得課外閱讀機會,并因此獲得良好的發(fā)展。
(二)利用信息技術,靈活制訂課外閱讀計劃
《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讀整本書,課外閱讀正是學生讀整本書的途徑。與單篇相比,整本書閱讀內容較多,用時較長,需要有明確的閱讀計劃[5]。課外閱讀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學生應自主制訂閱讀計劃。但是,大部分學生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無法制訂出切實可行的課外閱讀計劃。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的課外閱讀受阻。家長要閱讀孩子的課外閱讀計劃,發(fā)現(xiàn)問題,利用在線方式向教師反饋。教師則在專業(yè)素養(yǎng)的支撐下,助力學生發(fā)現(xiàn)計劃中的問題,調整計劃。家長要把握日常家庭生活時間,依據課外閱讀計劃進行監(jiān)督、指導。
例如,教師借助在線平臺,了解了一名學生的《魯賓遜漂流記》整本書閱讀計劃。該學生準備利用半個月時間初讀《魯濱遜漂流記》,了解基本情況(魯濱遜的個人信息、故事大致內容等)。在了解情況后,教師和家長進行在線溝通,明確該學生的計劃漏洞——缺少對背景內容的了解,沒有詳細的閱讀時間及相應計劃,缺少閱讀效果檢驗。對此,家長在教師的指導下,
利用家庭生活時間,幫助孩子完善閱讀計劃。在家長的幫助下,該學生制訂了較為完善的《魯濱遜漂流記》整本書閱讀計劃(見表1):
表1
周一 閱讀計劃:在家長的幫助下,利用信息技術收集背景信息,了解作者的生平經歷以及《魯濱遜漂流記》的創(chuàng)作背景
思考問題:《魯濱遜的作者》是誰?是哪個國家的人?在什么時候、根據什么寫出了該著作?
周二 閱讀計劃:閱讀《魯濱遜漂流記》的目錄,分析每一章的小標題,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思考問題:作品一共有多少章節(jié)?每個章節(jié)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周三、周四 閱讀計劃:翻閱《魯濱遜漂流記》,了解主要人物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
思考問題:每個章節(jié)出現(xiàn)了哪些人物?這些人物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在他們身上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周五 從今天開始,利用兩周時間,每天讀一章,概述基本內容
思考問題:(略)
在如此計劃的推動下,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整本書閱讀,使用不同的方法認知閱讀內容。家長借助思考問題,了解孩子的課外閱讀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閱讀指導,促使孩子完善閱讀認知。之后,家長秉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向教師反饋孩子的課外閱讀情況。教師依據了解的情況,設想新的閱讀計劃,并與家長進行交流,推動學生繼續(xù)進行課外閱讀。
(三)利用信息技術,彈性選擇課外閱讀時間
學生的課外閱讀離不開充足的課外閱讀時間。課外閱讀歸根結底是為學生服務,講求因材施教。學生完成作業(yè)的時間不同,課外閱讀時長也不同。教師和家長要及時了解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引導學生彈性地選擇課外閱讀時間。
例如,一名家長反饋:“孩子在完成家庭作業(yè)后還要練習鋼琴,鍛煉身體,洗漱收拾,每天晚上九半點后才有時間進行課外閱讀。但是孩子每天晚上十點就要上床睡覺,因此課外閱讀時間非常有限?!闭n外閱讀本身是一項碎片化的閱讀活動。所以,教師和家長經過一番在線討論,確定引導該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課外閱讀。該學生利用睡前半小時時間進行課外閱讀。在半小時內,家長進行監(jiān)督。同時,該學生要把握校內時機,利用課堂外的時間進行課外閱讀;教師則利用閑暇時間進行觀察,了解他碎片化閱讀情況。接著,教師和家長利用在線方式進行互動,合作確定課外閱讀時間。該學生有了充足的課外閱讀時間,真正獲得了課外閱讀機會。經過不斷的碎片化閱讀,該學生拓展了閱讀廣度,鍛煉了閱讀能力。
(四)利用信息技術,展現(xiàn)學生課外閱讀表現(xiàn)
學生的課外閱讀表現(xiàn)是教師、家長進行課外閱讀評價的依據。在傳統(tǒng)的課外閱讀活動中,教師和家長分別采用觀察法了解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之后大都采用描述法向對方交代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在描述時,教師和家長往往難免加入一些主觀認知,導致學生的課外閱讀反饋缺乏客觀性。手機、平板等可以記錄學生真實的課外閱讀表現(xiàn)。所以,教師和家長可以用手機、平板等記錄學生的課外閱讀過程,獲得真實資料,互相分享,借此全面了解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繼而實施有效評價。
例如,在校期間,教師關注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發(fā)現(xiàn)有學生利用課間時間自讀課外書。教師用手機進行拍照、錄像。之后,教師將照片、錄像發(fā)送到班級微信群,贊賞這些學生的良好表現(xiàn)。這些學生的家長會了解自己孩子的課外閱讀情況,在家庭生活時間給予他們贊賞,同時給予他們課外閱讀支持。其他學生家長會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自己孩子的優(yōu)點與不足,并以此為基礎,采用適宜的方式指導孩子查漏補缺。甚至,部分家長會利用在線方式,向其他家長或教師尋求課外閱讀幫助,豐富自身的課外閱讀指導經驗,進而踐行良好行為,幫助自己的孩子進行課外閱讀。
在家庭中,家長可用手機、平板電腦記錄孩子的課外閱讀情況,觀察并發(fā)現(xiàn)問題。家長可以將體現(xiàn)問題的圖片或視頻發(fā)送給教師,并和教師一起探尋問題成因。如教師和一名家長發(fā)現(xiàn)學生課外閱讀習慣不良,在進行課外閱讀時很容易走神。針對此情況,教師遷移專業(yè)經驗,教給家長閱讀方法,如指讀法、誦讀法、批注式閱讀法等。家長在掌握方法后,耐心地給予孩子指導。同時,教師把握課堂閱讀時機,使用恰當?shù)牟呗砸龑W生指讀、誦讀、批注式閱讀等。在教師和家長的如此指導下,學生慢慢地掌握不同的閱讀方法,邊閱讀邊思考,熟悉閱讀內容,鞏固閱讀方法,鍛煉閱讀能力。
此外,教師整理反映不同問題的圖片、視頻,以及解決方法和學生改進后的變化,建立學生電子檔案成長記錄袋,動態(tài)地展現(xiàn)學生的課外閱讀表現(xiàn)。在展示時,教師、家長、學生對比、總結課外閱讀發(fā)展情況,由此確定相應的課外閱讀內容,調整課外閱讀計劃,確保課外閱讀活動有序開展。
三、結束語
教師和家長要把握“雙減”契機,以《課程標準》中的課外閱讀要求為指導,將信息技術作為“工具”,及時、有效地了解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并以此為基礎制訂課外閱讀內容。在確定內容后,教師和家長攜手引導學生靈活制訂課外閱讀計劃,彈性規(guī)劃課外閱讀時間,并利用在線方式記錄、展現(xiàn)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實施教學評價,促使學生了解自身情況,主動踐行良好的課外閱讀行為,由此循序漸進地形成良好的課外閱讀態(tài)度、習慣,增強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陳雯.信息化環(huán)境下提升小學生語文閱讀力的途徑探討[J].華夏教師,2022(33):17-19.
胡劍,胡瑩.全媒體傳播觀視域下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新模式[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21,36(8):32-36.
吳明梅.網絡環(huán)境下語文課外閱讀指導策略剖析[J].文學教育(下),2021(2):114-115.
于麗慧.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有效性策略[J].中國新通信,2020,22(11):215.
蔣瑤麗.微信平臺下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的開
展[J].華夏教師,2020(9):29-30.
作者簡介:陳愛金(1979.6-),女,福建福鼎人,
任教于福建省福鼎市實驗小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