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建紅
摘要:“課程思政”是一種“立德樹人”教育背景下依托各個學科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滲透,以期實現(xiàn)知識傳授與觀念引導雙重功效的新型教育實踐。語文課程因其特殊的人文屬性優(yōu)勢具有豐富的“思政元素”,這就使得“課程思政”理念在語文課堂落地成為可能。本文即以魯迅先生的回憶性散文《藤野先生》為例,具體闡釋教師應如何精準摘取文本中的“思政元素”,進行教學設計與課堂組織,實現(xiàn)“課程思政”與語文課堂的巧妙融合。
關鍵詞:“思政元素” 語文課堂 藤野先生 實踐研究
引言
初中階段是每一位學生價值觀念樹立的關鍵時期。青春期的孩子,思想尚未成熟,易受到各種思想的影響。因此,精選“思政元素”融入語文課堂的教學實踐,使學生在語言文字運用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思想道德的熏陶與感染,形成健全人格就顯得尤為必要。面對新時代教育背景下“立德樹人”的教學要求,作為語文教師,必須要積極探索、優(yōu)化“思政元素”融入語文課堂的創(chuàng)新途徑,充分實現(xiàn)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1]
一、“思政元素”在文學文本中的精準提煉
文學文本是富含“思政元素”的有機載體。精準提煉文本中的“思政元素”,使其與教學內(nèi)容有機融合,是貫徹、落實“課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前提和基礎。初中語文部編版教材選取的文本,“思政元素”主要體現(xiàn)在家國情懷、責任擔當、文化傳承、品格志趣等方面。基于此,語文教師要在知識的傳授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引導學生堅定文化方向,培養(yǎng)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以魯迅的《藤野先生》為例,教師一方面要注意引導學生從文本記述的魯迅懷抱救國理想赴日學醫(yī)的生活片段中感悟作者追求理想的人生定位,體會藤野先生身上所具備的人道主義情懷和國際主義精神;另一方面,教師還要注意引導學生依據(jù)文本探究作者棄醫(yī)從文的心理原因和理想轉變,理解特定歷史背景下特定社會環(huán)境中魯迅先生“以文開智、以文救國”的創(chuàng)作動機和生命理想。[2]
二、“思政元素”在教學設計中的融合應用
優(yōu)質的教學設計是上好一節(jié)課的前提。滲透“課程思政”理念的教學設計需要教師在精準提煉文本“思政元素”的基礎上,將育人內(nèi)涵融入教學設計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各個方面,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潤物無聲。[3]下面,我就以《藤野先生》一文的思政融合為例做簡要闡釋。
(一)教學目標的確立
作為魯迅的經(jīng)典名篇,《藤野先生》回憶了自己在仙臺求學時遇到藤野先生,與其相識、相處和離別的經(jīng)歷。在第一課時掃清字詞障礙、梳理文本思路的基礎上,結合提取的“思政元素”,我將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設置為:1.知識目標:梳理文本,理解作者深沉的感激之情;2.能力目標:資料助讀,感悟藤野先生的偉大人格;3.思政目標:語言品味,體悟作者強烈的救國之心。
(二)教學方法的選取
深情誦讀、涵詠品味是賞讀文本的重要手段?!短僖跋壬返诙n時的教學,我的設計即為從文章的尾段(37段)切入。
但不知怎地,我總還時時記起他,在我所認為我?guī)煹闹?,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并不為許多人所知道。
——摘自魯迅《藤野先生》
通過誦讀,引導學生找出作者對藤野先生的高度評價——“偉大”。然后運用倒推法,引導學生倒著往前一步一步解讀,使學生去在誦讀和品味中感受藤野先生的“偉大”人格,逐步實現(xiàn)預期的教學目標,實現(xiàn)“思政元素”與文學文本的高度融合。[4]
(三)文本解讀的設計
文本內(nèi)容可以融入“思政元素”的地方有很多,需要我們教師在具體的文本解讀設計中認真思考,反復探索。透過教學體驗探究文本的核心精神內(nèi)涵,以起到啟發(fā)學生心智的作用。[5]
以《藤野先生》一文為例,導入環(huán)節(jié)可以設計以當下熱點“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成功發(fā)射”引入,且搭配《我和我的祖國》伴奏的背景音樂,并拿當下的強國榮耀與魯迅所處的落后中國形成對比,引導學生明白一個深刻的道理:無論何時,背后有一個強大的祖國,都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驕傲的事情,進而走進文本。
在學生的精讀賞析環(huán)節(jié),教師也要有意識地引入課外資料進行助讀感悟。
周君來的時候是中日戰(zhàn)爭之后,當時日本人罵中國人作豬頭三。在有這惡罵風氣的時候,所以同級之中也有這樣的一群,動不動就對周君加一白眼,另眼看待。
——摘自藤野嚴九郎《謹憶周樹人君》
超越民族利害關系的科學精神的重要性,是魯迅在醫(yī)專學到的。藤野的教導使魯迅懂得了還有比祖國“大”的東西,所以說藤野是“偉大”的。
——[日]大村泉《魯迅的〈藤野先生〉是“散文”還是小說?》
通過補充資料,學生自然能夠感悟出藤野先生對魯迅的關懷的社會背景,進而明白:許多事情都不能孤立去看待,尤其是具有這種不尋常社會背景的事件。這樣一來,藤野先生“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人道主義情懷就深深根植在了學生的心里,在品讀文本的同時接受了精神的洗禮與價值的建構。[6]
三、“課程思政”在語文課堂中的實現(xiàn)策略
“立德樹人”教育背景下,我們語文教師要想實現(xiàn)“思政元素”在教學中的高度融合,必須要學會從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模式下解放出來,靈活創(chuàng)新課堂組織與落實體驗,積極探索“知識、能力、情感價值于一體”的教學方略。
(一)轉移教學重點
新形勢下,語文教師要有意識地對傳統(tǒng)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重、難點進行重塑和優(yōu)化。結合語文核心素養(yǎng)、學科性質以及“立德樹人”的要求,在傳統(tǒng)的知識、能力目標基礎上,教師要有意識地豐富和完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幫助學生在語文知識的學習中,逐步完善人格,形成正向、積極的三觀。[7]
(二)構建思政體系
部編版語文教材精選的篇目蘊含豐富的思政元素。語文教師要有意識地進行提煉和梳理,以主題、手法為維度,建構語文學科思政教育體系。然后在具體的課時教學目標設計時,逐步融入思政教育目標,使學生在完成初中三年的語文學習后能夠堅定理想信念,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和精神世界。
(三)轉變教學方式
以往單一的教學方式已很難滿足當下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罢n程思政”理念是屬于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教育范疇,語文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新課堂組織,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學生的主體作用,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設計學生樂于接受、寓教于樂的課堂活動。[8]
(四)優(yōu)化評價體系
“教、學、評一致”是符合當下教育新環(huán)境的教育評價機制。不僅是語文教師,還有試卷評估,都要做好“重結果”到“重過程”的轉變,在關注學生掌握語文關鍵能力水平的基礎上,有意識地融入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的教學評價,促使學生在評價中不斷發(fā)展。
結語
總之,“立德樹人”教育背景下,推動“思政元素”在語文教學中的融合探索已成必然。我們語文教師必須學會從傳統(tǒng)教學模式掙脫出來,充分提煉、挖掘部編版語文教材中蘊含的“思政元素”,然后進行整合、梳理,努力構建初中語文學科思政教育體系,并將其分解、融入每個課時的思政教學目標中。同時,還要注意更新自己的育人理念,創(chuàng)新課堂組織,優(yōu)化評價體系,承擔起新時代下黨和國家提出的“立德樹人,以文化人”育人使命,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陳婷.關于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落實“課程思政”的探索[J].考試周刊,2020(53):27.
[2]廖俊青.論語文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聯(lián)性[J].語文建設,2015(24):34-35.
[3]趙繼偉.“課程思政”:含義、理念、問題與對策[Z].第八屆全國思想政治教育高端論壇文集,2018.(08):299.
[4]孫婀娜.初中語文融入課程思政元素研究[J].語文課內(nèi)外,2021(17):352.
[5]胡姣麗.初中語文教學中思政教育的滲透研究[J].中外交流,2021(1):1096.
[6]何延.初中語文教學滲透新時代思政教育的探索[J].語文課內(nèi)外,2020(34):20.
[7]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1.
[8]張會.初中語文教學貫徹“課程思政”理念的方法研究[J].文科天地,2021(3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