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迪,馬 艷,張 峰
(榕城海關,福建 福州 3500015)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是目前世界食品中最關注的一個問題。食品安全包括食品的農藥殘留、獸藥殘留、重金屬殘留以及微生物等多個方面。由于重金屬進入人體后不容易消除,對人體會產生毒害作用,因此重金屬污染已經是當今世界上必須急需解決的一個污染問題。
茶飲特別是新型茶飲的不斷成長和成熟,市場份額逐漸增大,飲茶人群和飲茶量不斷提高,作為茶飲主要原料的進口茶葉,特別是CTC紅茶是茶葉機械化程度最成熟的茶飲原料,容易使用機械中含有金屬元素遷移到茶葉中來。一旦過量攝入某些金屬元素,可能會危害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因此對進口茶葉中重金屬鉻的含量進行檢測和分析,以期為評價其安全性提供參考依據(jù)。
受2022年度全球茶產業(yè)形勢的影響,中國進口茶葉明顯減少。據(jù)中國海關數(shù)據(jù),2022年,中國進口茶葉量4.14萬t,同比減少11.67%;進口額1.47億美元,同比減少20.87%;均價3.54美元/kg,同比減少4.93%。
我國茶葉進口特征主要表現(xiàn)為進口茶類多樣化[11]。我國進口茶類主要有紅茶、綠茶、烏龍茶、花茶、普洱茶等等,2022年紅茶的進口量30103t、進口額10727.1萬美元,占總進口量、金額的73%,成為我國目前進口量進口額最大的茶類。綠茶進口量位居第二,烏龍茶第三。茶葉主要進口國家/地區(qū)有斯里蘭卡、緬甸、印度、印度尼西亞、越南等國家,斯里蘭卡進口額5930.9萬美元、11596.9t,為進口量最大的國家。其次為緬甸、印度、印度尼西亞、越南。除了緬甸以進口綠茶為主,其他進口國斯里蘭卡、印度、印度尼西亞等進口紅茶的進口量占總進口量的9成以上。我國主要進口省份為福建、浙江、云南、廣東、上海等,其中福建和浙江以進口紅茶為主。福建省2022年進口額4650.9萬美元、進口量1.2萬t,均為全國第一。浙江進口量8355.1t,位居第二,云南和廣東分列三四位。而上海進口額3349.4萬美元僅次于福建,浙江2021.7萬美元、廣東1980.9萬美元緊隨其后。近幾年國內市場茶飲料跟調飲茶飲料的不斷風靡,進口茶葉特別是進口紅茶近幾年來數(shù)量不斷增加。因此進口茶葉的安全衛(wèi)生問題就日益凸顯。
茶葉標準包括茶葉感官、農殘、重金屬、微生物等安全衛(wèi)生項目。各國對茶葉中重金屬的限量規(guī)定要求各有不同,目前對茶葉中重金屬項目做出規(guī)定的國家主要包括:新加坡、印度、斯里蘭卡和中國[7]。我國對食品中重金屬的限量要求規(guī)定的是國家標準《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標準》(GB2762-2022),該標準為強制執(zhí)行標準,其中針對茶葉的重金屬只有鉛,其限量標準是5.0mg/kg。另外就是農業(yè)部標準《茶葉中鉻、汞、砷及氟化物限量標準》(NY 659-2003),該標準規(guī)定了茶葉中鉻、鎘、汞、砷及氟化物限量,適用于在我國范圍內生產和銷售的僅作為飲料的茶葉。國外標準中,國際化組織(ISO)標準中,沒有涉及茶葉重金屬的要求。而國外主要生產紅茶的國家對重金屬的要求更加嚴格,印度對茶葉中重金屬的含量要求包括銅和鉛,斯里蘭卡對茶葉中的五個重金屬的指標鐵、銅、鉛、鋅和鉻有做了規(guī)定[2]。新加坡對茶的重金屬要求主要有三個項目為鉛、砷和銅。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國內外對茶葉規(guī)定的重金屬項目見表1。
表1 國內外對茶葉產品中重金屬限量的規(guī)定
重金屬鉻以多種形態(tài)廣泛存在于環(huán)境中,通常有二價、三價和六價的化合物,二價鉻不穩(wěn)定,在空氣中易氧化成三價鉻,所以最常見的是三價和六價的化合物。其毒性也不相同,二價化合物無毒,三價化合物毒性較小,六價化合物毒性最大[9]。六價鉻化合物已被國際癌癥協(xié)會(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確認為人類致癌物[1],由它引起的癌癥被稱為鉻癌[9]。被吸入肺部的六價鉻化合物會和蛋白質結合。還原成三價化合物,該化合物不溶于水,也不會被肺部吸收,會沉積在肺中,當超過一定的限度的時候就有致癌的作用。且六價鉻有遺傳毒性[1],需引起重視。
在化學上,重金屬是指相對密度在5以上的金屬,大約有45種。茶葉中的重金屬主要有鎘(Cd)砷(As)鉻(Cr)鉛(Pb)汞(Ng)銅(Cu)等,很容易通過茶樹來吸收這些重金屬,使之進入到茶葉中[8]。絕大多數(shù)的重金屬元素都不是人體所需要的,一旦攝入量過多,那么就很容易傷害到人體的身體健康[8]。重金屬的污染的主要來源除了在種植施肥過程中添加的有機肥、化肥外,在茶葉生產加工的過程中都不可避免的會與金屬的器械進行相互接觸,這樣也容易造成茶葉出現(xiàn)重金屬超標的情況[8]。
我國進口茶葉中近八成為紅茶,而進口紅茶中以CTC紅碎茶(Crush,Tear and Curl;擠壓,撕裂和卷曲)[6]為主。我國進口的CTC紅碎茶主要用于制作國內需求量激增巨大的奶茶和紅茶飲品的原料。已有研究表明,紅碎茶在CTC滾切過程中,經過較高的機械化程度加工,茶葉中重金屬特別是鉻的含量顯著高于傳統(tǒng)加工的紅茶[6]。據(jù)張琳等實驗數(shù)據(jù)顯示,8個超標樣品中,有6個為國外CTC紅碎茶樣品。
金屬鉻因為有很好的光澤、耐腐蝕、耐磨損,人們通常會把它鍍在其他的金屬表面,制成金屬的鍍件,由此就會帶來因為鍍鉻而產生的鉻污染的問題[9]。CTC齒切機的齒輥在正常加工期要求三到六天更換一次,進行修磨[3],因此一些生產企業(yè)會定期涂抹含鉻的材料防止磨損、增加使用壽命、提高使用效率。
在對進口CTC紅碎茶安全衛(wèi)生指標進行多年的跟蹤監(jiān)測后,我們發(fā)現(xiàn)其含有的重金屬鉻的含量時常偏高,超過我國農業(yè)部頒布的NY659-2003《茶葉中鉻、鎘、汞、砷及氟化物限量》標準中鉻的5ppm的限量。重金屬鉻是一種毒性較大的致畸、致突變劑。六價鉻已經被世界癌癥協(xié)會確認為重要的致癌物質,水源中含有的六價鉻經過消化道吸收或者經皮膚接觸后,會引發(fā)嚴重疾病。有研究顯示長期生活在六價鉻污染地區(qū)的人群存在一定程度的消化系統(tǒng)損害[9]。因此,對CTC紅碎茶中鉻元素的含量研究應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
對近三年進口的754送檢茶葉樣品進行檢測分析,檢測方法為GB 5009.123-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鉻的測定》。樣品中僅1份為鮮葉,其他均為成品茶。
從表2可以看到,在測試的754份茶葉中包含四種茶類,紅茶,烏龍茶,白茶和黑茶。其中紅茶送檢的批次是最多的,達到98.8%。從各茶類檢測的平均值來看,紅茶4.67大于黑茶1.02,大于白茶0.47,大于烏龍茶0.32mg每千克。除紅茶以外,其他三種茶類的檢測值均符合要求。在紅茶中有127份樣品檢測不合格,不合格率達17%。通過送檢的茶類的比較來說,紅茶是進口企業(yè)最關注鉻污染的一種茶類,可能是由于紅茶在加工過程中,特別是紅茶,ctc紅茶運用了機械手段的碾壓,切割導致可能會產生鉻的污染。
表2 不同茶類的茶葉鉻污染的情況
表3 不同產地的茶葉鉻污染的情況
按照茶葉的原產地的不同,對56份茶葉樣品進行分類,產地分為印度,斯里蘭卡,肯尼亞,烏干達,布隆迪,越南以及中國的云南和四川。從送檢的情況來看,印度的檢測份數(shù)為35份,占總量的62.5%。從各產地茶葉檢測鉻的平均值來看,印度,烏干達,越南和四川的平均值均超過限量標準。在送檢樣品中,烏干達,越南跟四川所有送檢樣品均不符合限量標準,不合格率為百分百。印度的不合格分數(shù)為25份,不合格率為73.5%??夏醽啿缓细衤蕿?3%,其他均為合格。2013年-2019年進口茶葉貿易國家量價最大為斯里蘭卡,第二位是印度。在收集的檢測數(shù)據(jù)中包含一些產地為斯里蘭卡、印度、非洲等國家,其中樣品量較多的為品名為印度紅茶和印度阿薩姆紅茶的,共檢測40個樣品,不合格率為62.5%,不僅不合格率高,且檢測數(shù)值也非常高,最高值達到29PPM,超過農業(yè)部標準的5.8倍,如果這樣的茶葉流入中國市場,對于飲用這些原料制成的茶飲人士來說危害顯著。
從圖1可以看出,2018年-2020年茶葉檢測鉻送檢量變化趨勢。每年送檢檢測茶葉中的鉻的含量樣品數(shù)量在220-260個之間,其中2020年送檢樣品量最大,比2019年上漲15%。由于金屬鉻在國家標準中沒有要求,進口茶葉法檢沒有金屬鉻這個項目的檢測。每年企業(yè)均為自行送檢檢測茶葉中的鉻的含量,說明進口茶葉生產企業(yè)對于茶葉中鉻的含量高低越來越重視,企業(yè)自身對于茶葉安全衛(wèi)生的意識也在不斷提高。也從側面反映了重金屬鉻的污染情況還是比較嚴重的,需要對進口茶葉進行大量的驗證,確保其安全衛(wèi)生。其次為不合格率。以NY659-2003《茶葉中鉻、鎘、汞、砷及氟化物限量》標準中鉻的5ppm為限量指標,三年數(shù)據(jù)統(tǒng)計不合格率為16.8%,相當于六個茶樣中就有一個不合格。其中2018年-2020年檢出不合格樣品數(shù)分別為55個、18個和48個,不合格率為23.1%、8.1%和18.8%。從檢測不合格來看,檢測結果令人堪憂,除了2019年不合格率在10%以下,其他兩年都在兩位數(shù),不合格率較其他農殘來說比例很大,需引起關注。
圖1 不同年份的茶葉鉻送檢量的情況
從圖3、4可以看出,在檢測的745份樣品中,符合NY659-2003《茶葉中鉻、鎘、汞、砷及氟化物限量》標準中鉻限量指標5ppm的樣品有626份,其中未檢出樣品19份,檢出值為0.01-1ppm、1-3ppm、3-4ppm檢出量分別為122、135、147,臨近限量標準的4-5ppm的樣品有223份,占總分數(shù)的29.7%,這些樣品則存在超標的風險。鉻檢測值超出NY659-2003《茶葉中鉻、鎘、汞、砷及氟化物限量》標準中鉻限量指標5ppm的樣品有128個,不合格率為17%。在超標樣品中,檢測值在5-10ppm檢出份數(shù)最多56批,占總分數(shù)的7.5%,其次為檢測值在10-15ppm、15-20ppm、20-25ppm、25-30ppm、30-50ppm的樣品分別占比為5.2%、2.3%、1.5%、0.4%和0.3%,隨著檢測數(shù)值的升高,檢出率逐漸降低,超標值主要集中在5-15ppm這個范圍,在限量標準4-5PPM這個檢測數(shù)值到5-10ppm,呈斷崖式下降,可見進口商以及原產地國對于我國農業(yè)部的鉻的限量指標已經有一定的了解和對應的預防措施,將指標控制在5PPM這條線下。
圖3 檢出值(檢出率)比較
圖4 檢出值(檢出率)比較
“柴米油鹽醬醋茶”,俗稱中國老百姓的開門七件事,其中的“茶”,乃是當今世界三大飲品之首。新茶飲作為新興的市場的主角,市場趨于“成熟”,已經逐漸被大眾認知和接受。從消費人群看,年輕態(tài)消費群體已逐漸成為市場主力。隨著年齡、消費習慣、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80、90甚至00后對茶的接受度持續(xù)走高。在接納茶葉的同時,年輕一代通過加入個性化、多樣化需求,也在改變著茶產品與茶消費,形成完美“和解”。年輕一代的茶文化與茶消費漸成主流。作為新茶飲重要原料來源的進口茶葉特別是進口紅茶的安全衛(wèi)生就至關重要。
我國進口茶葉數(shù)量和金額最大的是紅茶,從進口的754份送檢檢測重金屬鉻的茶葉樣品的檢測結果來看,進口紅茶是送檢量最大,也是進口企業(yè)最關注的鉻污染的一種茶類。進口紅茶中鉻檢測值超出NY659-2003《茶葉中鉻、鎘、汞、砷及氟化物限量》標準中鉻限量指標5ppm的樣品有128個,不合格率為16.8%。茶葉的原產地不同,金屬含量也存在差別,這可能是由系茶葉種植的土壤各種金屬背景值不同、地區(qū)氣候不同、化肥農藥用量不同、茶葉采摘季節(jié)、茶葉加工程序等因素引起的[5]。從產地來看,印度,烏干達、越南等是個超標相對比較嚴重的一些國家和地區(qū)。這些國家也是我國進口茶葉的主要原產地。
研究表明,加工是增加茶葉中重金屬元素含量的途徑之一,主要受到加工環(huán)境和加工機械等因素的影響。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不斷提高,茶葉機械化的程度也越來越強了,這就大大增加了茶葉和金屬機械接觸的概率,容易使機械的中的金屬元素遷移到茶葉中來。cTc紅茶是最早實現(xiàn)全程機械化加工的一種茶類,也是我國進口茶葉中主要組成部分。它的產量占世界紅茶產量的65%,在ctc滾切的這個過程中,已有研究表明茶葉中的鉻的含量會大大增加,使得ctc紅茶中鉻的含量遠超于傳統(tǒng)的紅茶。CTC紅碎茶的品質特征:外形油潤烏黑,顆粒重實,內質湯色紅艷明亮,香氣高銳,滋味濃強鮮爽,葉底紅勻,是生產袋泡茶、速溶茶,調制奶茶、冰紅茶等高檔茶飲料的上好原料[4]。且CTC紅碎茶中可溶性鉻比較容易向茶湯擴散。
因此,掌握和控制進口茶葉中鉻的含量,也是提高茶葉品質,保護人們茶飲安全,促進茶葉行業(yè)健康發(fā)展的迫切需求[10]。本研究對進口茶葉中重金屬鉻的含量進行了比對分析,發(fā)現(xiàn)鉻含量超標的現(xiàn)象比較突出,說明進口茶葉的質量良莠不齊,因此對進口茶葉中重金屬含量的監(jiān)測調查是十分必要的[10],仍需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為保證人民的身體健康和進口產業(yè)的監(jiān)管工作提供科學的依據(jù),提高茶葉進口準入標準與法規(guī),把好質量安全關[11],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