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倩華
摘要:“滿堂灌”會限制學生的發(fā)散思維,且易使心理健康教育課變成專業(yè)性過強的心理學課堂或德育課堂。從認知、情感、評價角度,適當?shù)亟o心理健康教育課留白,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喚醒學生自我成長的意識和潛能,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留白藝術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2684(2023)18-0028-02
一、引言
世界衛(wèi)生組織相關報告顯示,目前導致青少年致病致殘的最主要因素是抑郁癥。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發(fā)布的《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fā)展報告(2019-2020)》指出,小學四到六年級的學生重度抑郁的檢出率有1.9%~3.3%;初中階段的學生中,這一比例上升到7.6%~8.6%;在高中生中,重度抑郁的檢出率則高達10.9%~12.5%。
全國政協(xié)委員胡衛(wèi)表示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孩子價值觀缺陷,即“缺乏支撐其意義感和存在感的價值觀”,并建議通過“留白”給予青少年教育所必需的平衡健康成長的空間。不僅藝術需要“留白”,青少年的成長,尤其是身心的平衡健康,更需要“留白”。青少年的成長不應被家庭或學校等外部體系過滿地安排,他們需要足夠的時間進行自我安排,獨立且從容地感知和思考人生及世界,包括“發(fā)呆”和“無所事事”。不少學科關于“留白”的教學藝術探索進行得如火如荼,但心理健康學科的相關研究卻較為欠缺。
教學中的留白藝術,是教師以退為進,把課堂交給學生,激活學生思維的一種教學方法,它讓學生產生求知的欲望、探索的沖動,從而促使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是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重要方式,起到“無聲勝有聲”的效果[1]。但有些教師為了呈現(xiàn)有“心理味”的課堂,容易把一節(jié)課變成活動的堆砌。在看似花樣繁多、充實豐富的表象之下,實際反映出的是心理教師對駕馭課堂的信心不足。活動安排得過多,節(jié)奏太快,會使一節(jié)課顯得過于“滿”“緊”,給學生預留的探究、反思的時間少,這樣容易使活動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無法給學生留出時間思考,將所學應用到實際情境中。
心理課也有“助人自助”原則,最終目標是喚醒學生自我成長的意識和潛能。而恰到好處的課堂留白,看似并未填充什么內容,其實為教師和學生留出能夠自由成長的空間。
二、“留白”藝術的運用
(一)認知留白
認知留白首先可應用于簡單次要的知識上:這類知識在課堂上可不詳講,只要提示學生學習的方向即可;而有些認知思維雖然簡單,但由于學生固有認識所遺留的慣性,可能是學生暫時還不能掌握應用的。例如,讓學生回憶自己在這兩三周中發(fā)生的開心、愉悅的小事,有些學生可能會表示找不出。實際上大家都會經(jīng)歷一些愉悅的時刻,例如吃了一頓美食、做完了作業(yè)、下課去打球、周末去逛街、與朋友聊天等,想不出愉悅小事的同學更多是因為習慣于應用負面思維,這使他們漸漸遺忘和忽視了這些愉悅的感受。而如果在課堂運用留白藝術,給予學生啟發(fā)和暢想的時間,哪怕學生暫時沒有找到答案,也會在他們心里留下一顆思維種子,尋機萌發(fā),成為習得性樂觀思維的契機[1]。
(二)情感留白
心理課也是一種情感體驗的過程,教師以富有情感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才能富有情感地學習。但是,教師不能用自身的情感體驗代替學生的情感體驗。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留出空白,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歷和體會來深化生活體驗,達到更深層次的理解[2]。
在生命教育課中,播放完導入視頻后,為了節(jié)省時間,我一般會直接指出視頻的中心思想和我的感受,從而引出后續(xù)的教學內容。但某次由于特殊原因,我在播放視頻后留出了時間給學生回味視頻內容。學生們看完視頻都有些呆呆地坐在那里,似乎是冷場了。但驚喜的是,下課后有幾位學生過來和我說起他們以前在殯儀館送走親人的經(jīng)歷。學生們述說了對親人的想念,以及生命無法復回的遺憾,等等。學生在課后和我交流因觀看視頻而生發(fā)的真情實感,這是之前的生命教育課沒有出現(xiàn)的情況。學生的反饋讓我意識到情感留白的必要性,因為它可以給學生一種更開放、包容的氛圍,學生能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和體會來深化課堂體驗,而心理健康教育課不求統(tǒng)一,只求喚醒,目標之一就是喚醒學生自我成長的潛能,而這更要求教師用留白教學手法,為學生的自我喚醒預留出空間。
(三)評價留白
評價留白指教師在得到學生的答案或回應后,不急于馬上評價學生,而是用延時評價激發(fā)學生的期待心理和好奇心,通過追問、轉換角度的形式,給學生留下更多自由探究的機會,讓他們能夠獨立思考、反思。這種留白不僅提供給學生更大的探究空間,也會營造出一種寬松的心理學習環(huán)境。
例如,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不一,對問題的理解程度也不一樣,在課堂中可能會出現(xiàn)誤解,例如:在一堂以“校園欺凌”為主題的心理健康課上,一位學生認為有仇必報,以拳頭回擊拳頭才是男子漢的行為。對于這類回答,教師可不做直接否定,因為直截了當?shù)姆穸ㄈ菀鬃寣W生的積極性受挫。教師應認識到這是由于學生的自身認知水平:他們還沒有樹立清晰明確的價值觀,辨別能力還有待加強。因此,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一些拓展性問題,例如:以暴力回應暴力對于自己、集體的利弊和影響是什么?男子漢是否需要顧及集體利益?你有多大意愿承擔拳頭回應帶來的后果?這樣,讓學生從更多角度思考,增強是非觀念,比教師直接作出評價更加有效。同時也能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培養(yǎng)自信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三、總結討論
教師運用“留白”手法應把握好使用頻率和時長,防止留白過多,造成課堂資源的浪費??偟膩碚f,留白是對某些教學內容的合理舍棄,是問題提出之后的等待和沉默,是對某個沒有討論出標準答案的問題的拓展性討論與暫時擱置,是對課堂突發(fā)且無法當即解決的狀況的合理轉換,是對學生反應的包容,是留給學生課堂之外的思考[3]。
留白不是課堂設計的缺陷,留白不是課堂冷場的尷尬,有留白的課堂才是真實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才能帶給學生更真切的教育。
參考文獻
[1]張瀟. 一節(jié)引人入勝的心理課是什么樣子的[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1(23):47-49.
[2]李鈴川. 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留白藝術[J]. 文學教育,2009(24):81.
[3]鐘家寶.淺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留白”藝術[J].當代教育論壇,2007(24):86-87.
編輯/黃偲聰 終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