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晚唐宰相杜審權(quán)夫妻墓志考釋

2023-06-23 04:54:14秦金聚
關鍵詞:舍人新唐書中書

秦金聚

(洛陽師范學院圖書館,河南 洛陽 471022)

晚唐宰輔杜審權(quán)(804—875)及其妻李琛(819-865)墓志(為便于敘述,以下簡稱杜志、李志)近年出土于陜西西安,目前藏于洛陽私人收藏家手中。 杜志蓋陰刻篆書“唐故陳許節(jié)度使贈太尉杜府君墓志銘”,蓋四周飾團花牡丹紋和幾何紋,四剎飾四神圖案。 杜志見圖1,青石質(zhì),88cm 見方,楷書,48 行,滿行53 字,共2 346 字。 志四側(cè)飾壸門內(nèi)獸首袍服持笏十二生肖及祥云紋圖案。 同時出土的還有其妻李琛墓志,志蓋陰刻篆書“唐故魯國夫人隴西李氏墓志”,蓋四周飾團花牡丹紋和幾何紋,四剎飾四神。 李志見圖2,70cm 見方,楷書,31 行,滿行31 字,共803 字,志石四側(cè)紋飾同杜志。 杜審權(quán),?舊唐書?卷一七七、?新唐書?卷九六均有傳,與墓志記載內(nèi)容可相互補充和佐證,但也有一些內(nèi)容相互矛盾,前后頗為混亂。 利用新出土墓志,可以補史之闕,糾史之誤,證史之實,充分體現(xiàn)出土文獻的獨特史料價值。

圖1 杜審權(quán)墓志

圖2 李琛墓志

一、墓志錄文

(一)杜審權(quán)墓志釋文

唐故忠武軍節(jié)度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司徒兼太子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贈太尉京兆杜府君墓志銘

門吏中大夫守中書舍人上柱國賜紫金魚袋崔朗撰

前鄉(xiāng)貢進士鄭蠙書

上受命之明年,丞相杜公留鎮(zhèn)許昌。 粵以其年七月十八日移疾告薨,享年七十有二。爰命舊吏、中書舍人崔朗勒銘以紀。 謹案:杜氏出自唐堯劉累,后歷夏商為御龍豕韋氏。殷末遷國于唐。 周成王滅唐,又遷之杜,爰封杜伯。 洎隰叔奔晉,為大夫士氏。 厥后士會世居杜城者,皆襲杜伯為氏。 居魯,大夫泄繼之;在漢,御史大夫周以豪族自南陽徙茂陵,始為京兆人。 子延年又遷杜陵,大為三輔右姓。 晉當陽侯以勛庸顯,子眺以襄陽望族聞。六世祖安吉公,諱淹。 克相王室,四國以蕃,載于賡歌,葉贊明允。 五世伯祖萊國公,業(yè)參締構(gòu)。 佑弼我圣功,一匡其刑德,以表有夏,格于元龜。 曾祖諱俌,洋州長史、贈戶部尚書。 祖諱佐,大理正、贈太師。 先考諱絳,太子賓客、贈太尉。 公諱審權(quán),字得鈞。 紹奕葉之鴻休,鐘炳靈之異秀,顯其積慶,丕耀耿光。少時世父丞相元穎異其杰立,嘗指視謂人:“此特操不群,期必經(jīng)邦成化,后居位且過我。”當世名公巨士折位旋行,悉愿從公游。大和五年射策上第,授弘文館校書。 始從鄂州崔公尚書郾為觀察推官。 復為浙江西道推官。 就吏部試兩題,判入上等,得藍田尉。 一年,鄭相國肅鎮(zhèn)河中,奏監(jiān)察御史,專掌記室事。 拜右拾遺,遷右補闕。 假名器者悉退去,不以其付者必直聞,用飾正言,不為枉撓介意。 進起居舍人,修?注記?十卷。 筆削無遺事,訓齊謩謨,啟迪后圣為大范。 改司勛、考功、吏部三員外郎。 居考功、吏部,黜陟不得容私,黠吏灑灑奉事以無忽。 自拾遺至考功員外,悉得兼修撰,居太史館,盡石室,裁成義類。 未幾為兵部郎中兼侍御史知雜事。 慎守程度,國章無黨,軌物齊人,雅雅有序。 上思得才華懋實,潤色圣謨,典職綸翰者,以本官即命知制誥。 踰年加中書舍人,用知貢舉,考文行以聲實,稽憲章以程才,敷求無得容間,顯拔俊良,千萬箝口。 詔加賜紫綬金魚,拜禮部侍郎,防御陜州觀察使。 先是居河之濆,激湍毀沒民田,移于中沚,稅籍甚苦,不能免復。 公一除去之,百姓喧嘩,相與喜,人人安生,無轉(zhuǎn)徙流亡,閭里益貌。 上復念即理于闕下。 用表以能葉中,訓明練于刑政,拜刑部侍郎。 因守本官、直翰林承旨,密勿無與比。累加戶部、兵部侍郎。 在禁載潔其矩,不以其所為加于人,用其靜以道自勝。 懿帝龍躍丕圖,新造區(qū)夏,期弘大教,緝寧于邦家,乃以本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在昔,相國季父居內(nèi)署,能以讜議克扶大業(yè)而尹天下。 公復在重任,允葉明謨,以光輔先皇。 諧二圣之昌期,居一家而克紹。 迨垂統(tǒng)輔化萬方,治理兵革水旱,無以災為,四夷面內(nèi),罔有不率。 澄九流于既清,啟四門以盡辟。 漲海不驚,重譯踐跡。 奏請外府辟從事唯其才,當歲得敘九品以來群俊,進士三年得赴選,詔從之。 轉(zhuǎn)中書侍郎、兼工部尚書、集賢殿大學士、戶部吏部尚書、兼門下侍郎、監(jiān)修國史。 萬邦惟憲,百僚師師,用表正于上下,公既道直不欺,匡救必舉,將安止足之分,亦不以言明于同列。 暨伏奏上前,必盡誠以免告。 因拜疏瀝懇不報,連章三上,請益堅,不能奪。 乃授鉞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兼中書門下平章事,恩加愈隆。 詔檢校左仆射。 值徐方戍卒,自嶺徼煞帥叛歸,立軍正龐勛,日為剽害,內(nèi)戕其守,拒命攻取。 聚黨數(shù)萬,內(nèi)外騷動。 上命征淮蔡、魏博、陳許河南之師以除之。 兵連年不解,綿地且千,盡吞賊境,驅(qū)汴蔡窮民,委食與帛,逼下泗州,將據(jù)其要,涉淮之南暨連江營屯相屬。 水軍陸戰(zhàn)常一日數(shù)合,淮南士女老弱惴恐旦旦,爭渡江,且盈萬戶,里闬無與容跡。 公分兵棋布,軍令精明,不敢犯,悉庇以生保貌聚。 泗守杜慆擐甲盡敵,城益危,攻取益堅。 士卒斗傷,久食盡,道不通,無相與繼。 公即命都將翟行約將千人會討。 行約占山馳下,賊窮不得達。其進彌厲,群黨大熾,步斗且久,直奏四山下。值伏兵盡格煞,遂圍淮口。 辛讜乘城來告,傳慆命再乞與師。 益千人,復遣衙前將趙巽往合。 淮南軍載米鹽,益萬一千五百斛,得天使張存誠新羅船,外設版,豎女垣,在上分布士卒,雜淮南弩手。 用楚州軍合勢,先發(fā)斷斫,鎖淮賊路,被順風直進,軍皆大呼,殊死遂疾城下。 凡三活泗人,計糧鹽軍用益數(shù)十萬。帥臣得以功,加于上獲持久,以全卒擒徐惡。詔加檢校司空,進司徒、兼尚書左仆射。 公亦未嘗自以為功。 上方再倚以為用,會親連貴里,忽忽不樂,懼以疾辭。 俄復仗節(jié)河中、檢校司徒、平章事。 蒲民飲食充充然,產(chǎn)有恒心。 就加太傅。 二年,授忠武軍節(jié)度使、平章事如舊。 凡丘賦軍食必備,民間婚娶喪祭必以時,日得嬉戲燕樂。 拔拒軍中,各無違意。廩盈于粟菽,庫羨于錢镈。 上將詔歸,垂默以共理之。 未踰年,貴人遽以傳告,內(nèi)外震驚。上追慟,不視朝三日,贈太尉。 復命諫議大夫李湯以吊、工部侍郎李景溫以冊就第,仍赗粟帛。 以其年十月十五日歸葬京兆府萬年縣洪原鄉(xiāng)少陵原,以從先太尉之塋,禮也。 公先妣清河崔氏,贈魏國太夫人,開元中御史大夫隱甫之曾孫、陜府右司馬贈右庶子勝之女。 寔有明德,耀于宗親。 夫人隴西李氏,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文公翱第六女,累封魯國夫人。 顯顯令懿,葆光于家。 內(nèi)職以儀,薦我明祀。 洎咸通六年居浙右,先公即世。 季弟致美,前任左拾遺。 子五人。 長曰讓能,登進士第,累遷長安尉,校理于集賢院。 次驤,度支推官、檢校戶部員外郎,兼侍御史。 次彥林、弘徽、汝礪皆以進士知名,器抱沖深,識有兼量。 各懷經(jīng)濟,赫大其聲。 振耀斯文,韡韡彌茂。 女一人,適監(jiān)察御史李凝庶。 公道貫古今,學識宏達,居家嚴肅,不見惰容。 靜專動檢,斯須不違于仁室。 無異處不事其華,端默思道,必終日而亡倦。 擅聲籍于朝,亦不以峻潔為任。教化順其所理,務以匡濟為用。 扶翼調(diào)暢,旁礴亭毒,守中和于程式,無得逾其出入。 在西掖,成?綸閣集?廿卷;在翰林,編?金門集?廿二卷;著?雜文賦集?廿卷,合前?注記?七十余卷。 恢張帝業(yè),赫赫謀猷。 大明高懸,六幽必被。 浮偽盡斥,華實相資。 殷周誥盤,無得以逾,可謂窮經(jīng)緯于天人,克成聲于九變。 潛動垂象,文律以清,洪纖式孚,幽蟄盡起,邈不可具舉,朗以荒薄,無似獲備,賓吏得簉門下。具昭懿范,銜悲刻載,以永終極。 銘曰:

維唐垂衣,慶億萬祀。 圣十八葉,賢相輔位。 明明太尉,肌德順祉。 光我有夏,風雨以賜。 日月及照,萃以丕至。 兩河漠矣,三邊弗備。 無有戎事,以弼以理。 載安分陜,惠養(yǎng)寔貌。 化未于期,赤子宛宛。 暨提使符,來江之滸。 狂卒埏災,萬不能御。 煙漲梯沖,泗城在下。 夫饑兒號,竄食無所。 亟告亟來,兵即付與。 淮流激奔,斷鎖以斧。 叫噪齊拏,驚雷疾雨。 委食以食,父以汝汝。 三入贏糧,泗人盡哺。 上加好爵,陟位司徒。 稽首拜首,袞衣以敷。 上省元勛,式遏于蒲。 三事盡加,次授忠武。 安爾井丘,懷我士伍。 濯熱以風,無苛以虎。 熙熙春令,躍躍疇人。 既亡逋滯,亦富其鄰。 上啟元命,丕新龜圖。 昭嘏于神,來期訏謨。 宸襟虛凝,翼贊是俞。 將駕云亭,天地告孚。 棄而不世,負山以趨。 四海茫洋,三軍洏濡。 植德既蓘,是崇是大。 于以克配,伊元功是戴。 志此貞石,永永無斁。

(二)李琛墓志釋文

亡室魯國夫人隴西李氏墓志銘

鎮(zhèn)海軍節(jié)度浙江西道觀察處置等使特進檢校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上柱國襄陽縣開國侯食邑一千戶杜審權(quán)撰有唐十七葉號咸通之六年夏四月十八日,魯國夫人隴西李氏薨于丹陽郡舍海榴堂,年四十七。 以來月二十八日啟引于京師。 用冬十月二十二日葬于萬年縣少陵原龐劉村先塋之側(cè),禮也。夫人諱琛,字耀廷,故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檢校禮部尚書、謚文公諱翱之第七女也。 文公夫人昌黎縣君韓氏,令問懿德,為姻表宗師。 文公有文章大名,大和初為中書舍人。 是時余方就貢禮部,贄謁于門下。 一見大蒙獎異,由是所業(yè)稍稍為人稱道焉。 其后,擢第于春官。有故南抵海豐郡,時文公廉問桂州,顧待愈厚,遂有坦腹之選。 又二年,文公移鎮(zhèn)湘潭,余方自雍申布幣之禮,時大和八年也。 夫人處繁華不以為矜,居貧約不以為慼。 其修儀也,麗以正;其稟識也,柔以明;其奉上也,罄以恭;其接下也,周以惠。 至于詩書詞翰之事,絲竹組紃之工,咸不學而能洞分善否。 加以服飾儉雅,趣尚凝和,豈真仙謫墮之徒歟?配于不才,迨今三十有二載。 其夫自前進士至將相,麻衣至紫綬。 夫人歷縣君、郡君、郡夫人、國夫人之位號,祿殊豐約,歡保初終。?詩?所謂: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者,兩無愧焉。前年余以久居相位,有妨曠之責,乞守外任,遂建節(jié)于南徐。 是春,夫人有筋骨之疾,艱于步履。 及來江外,醫(yī)餌益精,自茲歲食飲況緒,頓若安泰。 始謂天道與善,日冀良已,孰期奄忽以至于斯。 嗚呼! 豈修短之數(shù),適及于此歟! 將其夫之叨冒顯貴,移釁于賢儷歟?彼高高者,既不可問,驚嗟痛悼,其可窮乎?嘗謂余曰:人之存亡,乃氣之聚散耳,豈足惡而不言。 我如返真,君當志我墓,慎無牽情以失實,乃所望也。 今所以不敢假詞于有雄文者,蓋遺約之不可違耳。 有男五人,曰讓能,曰夢符,曰彥林,曰汝礪,曰弘徽,咸好修業(yè)文。 女一人,字曰綸。 皆柴毀過禮。 其父抑制之不已,尤可愍傷。 銘曰:

祥蓮出水桃照日,蘭芬鑒澈比性質(zhì)。 瀛洲暫下非凡格,孝慈婉敏人標則。 歲當甲寅為我匹,道義相成致貴秩。 哀榮悴泰分如一,三紀闕四鸞乃只。 笑語之間幽顯異,煙回電轉(zhuǎn)恍如寐。 少陵之下歸故里,山高土厚年通利。 于嗟淑靈永安閉,浙水之右拘戎寄。 心催神馳去不遂,北望長江如綆淚。 女從良男有名位,啟玄扉兮老夫至。

外甥將仕郎京兆府盩厔縣尉盧駢奉命書。

二、杜、李族望與世系

(一)杜審權(quán)家族世系

杜氏為中古衣冠望族,瓜瓞繁衍,累世多宦。 據(jù)杜志,杜氏出自帝堯裔孫劉累,西漢御史大夫杜周從南陽遷至茂陵,始為京兆杜氏。 趙超根據(jù)新出土文字材料對?新唐書?宰相世系中的杜氏譜系做了全面的校注[1]。 王力平全面分析和考察了中古時期杜氏家族的郡望及其房支[2]。 還有學者依據(jù)出土的隋唐墓志對京兆杜氏房分世系進行了詳細的梳理[4]。 唐朝是杜姓發(fā)展旺達之時,據(jù)?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有唐一代,杜氏出了杜如晦、杜淹、杜黃裳、杜悰等11 位宰相[5]2440。 而據(jù)王力平考證為12位宰相[2]213。 杜志中記載的杜審權(quán)六世祖杜淹,相太宗。 叔父杜元穎,相穆宗。 杜審權(quán)相懿宗。 長子杜讓能相僖宗、昭宗。

據(jù)杜志,六世祖諱淹,曾祖諱俌,祖諱佐,父諱絳,不載五、四世祖名諱。 五世伯祖萊國公即為名相杜如晦。 ?元和姓纂?記載安吉公杜淹為六世祖,其世系為:淹—敬同—從則—自遠—佐—元絳—審權(quán)[6]916-917。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列其譜系為:淹—敬同—從則—自遠—繁—佐—元絳—審權(quán)[5]2419。 此處把淹列為七世祖,當從杜志改為六世祖,自遠、俌應為同一人。 即世系為:“淹—敬同—從則—俌(自遠)—佐—元絳—審權(quán)”。 杜審權(quán)的曾祖?zhèn)Y、祖佐、父絳,皆出仕為官。 因子有功于社稷,依據(jù)制度,朝廷分別追贈亡故的先人以戶部尚書、太師、太尉等顯赫的官職。

杜志和李志敘有子五人,名字和雁序或異,與?新唐書?記載的四子[5]2420-2421、?舊唐書?記載的三子[7]4611、?元和姓纂?[6]917記載均有出入,此列表于后,以便觀覽(表1)。

表1 不同文獻對杜審權(quán)子嗣的記載

夫妻志中有一子名字相異,杜志為“驤”,李志為“夢符”。 “夢符”可能后來改名為“驤”,有待進一步考證。 杜汝礪,史書失載,可以補杜氏世系之缺。 ?新唐書?記載的“用礪”,?元和姓纂?中記載為彥林之子。 兩?唐書?在成書和傳抄過程中會有訛誤,且李志早于杜志,這里應以后成的墓志記載為準。

長子杜讓能兩?唐書?有傳。 咸通十四年(873)進士,歷官中書舍人、翰林學士。 僖宗末年出任宰相。 昭宗即位,遷任太尉。 景福二年(893),昭宗被節(jié)度使李茂貞脅迫,致杜讓能枉死,后又追贈為太師[7]4612。 杜審權(quán)及弟杜蔚,子讓能、彥林、弘徽、汝礪皆進士第,一門六進士,崇榮無比。 關于杜讓能兩個兄弟之死,兩?唐書?記載相異。 ?新唐書?記載彥林、弘徽皆與讓能同日死難[5]3866,而?舊唐書?記載惟弘徽與兄死難,杜彥林則在天祐(904)初擔任過御史中丞[7]4616。

杜志記載“女一人,適監(jiān)察御史李凝庶公?!贝伺蠢钪镜亩啪]。 李凝庶,?唐尚書省郎官石柱題名考?記載其曾擔任戶部郎中[8]586、戶部員外郎[8]654。 之前出土的?唐故杜氏隴西李夫人墓志銘并序?[9],即李凝庶為女兒李綽撰寫的墓銘,署其官職為中大夫、行中書舍人。 李綽和杜讓能的兒子杜光乂為姑表兄妹,后結(jié)為夫婦。 李綽于文德元年去世,葬于龐流村杜氏祖塋。

杜元穎為審權(quán)之叔父,兩?唐書?有傳。 穆宗朝為宰輔。 后出任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每欲中帝意以固幸,乃巧索珍異獻之”[5]3862,其與民爭利,貪得無厭,致南詔入侵,生靈涂炭,朝廷先后貶其為邵州刺史、循州司馬,大和六年(832)死于貶所。?全唐文?卷七二四收錄其撰寫的?翰林院使壁記?等三篇文章[10]7458-7463。 ?全唐詩?收錄?賦得玉水記方流?[11]5276詩一首。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下載其與令狐楚等人編撰?元和辨謗略? 十卷[7]5061,?新唐書? 卷六〇載其著?五題?一卷[5]1618。

杜審權(quán)的母親崔氏,為崔隱甫的曾孫、處州刺史崔潛之孫、崔勝之女。 崔隱甫,歷任洛陽令、華州刺史、太原尹等職。 ?舊唐書?崔隱甫傳?說他“理有威名”,任東都留守,“為政嚴肅”[7]4821。 ?新唐書?本傳對其評價很高:“絜介自守,明吏治,在職以強正稱云?!盵5]4498

(二)李琛家族世系

李琛,父李翱,母昌黎縣君韓氏,即文學家韓愈的侄女。 李翱是中唐著名的古文家、哲學家,兩?唐書?有傳。 ?新唐書?記載,“始從昌黎韓愈為文章,辭致渾厚,見推當時,故有司亦謚曰文?!盵5]5282?新唐書?藝文志?載其著有?李翱集?十卷[5]1607,?全唐文?卷六三四至卷六四〇收錄了其撰寫的文章[10]6397-6470,?全唐詩?卷三六九收錄詩七首[11]4149。 李志中“大和初為中書舍人”當指李翱“大和三年二月,拜中書舍人?!薄傲畣柟鹬荨奔础按蠛臀迥?,出為桂州刺史、御史中丞,充桂管都防御使。”“移鎮(zhèn)湘潭”即“大和七年,改授潭州刺史、湖南觀察使。”[7]4208?唐遮言?卷八載有道士預言李翱外孫輩當為將相的故事[12]。 而史實是,盧求出自范陽盧氏、鄭亞出自滎陽鄭氏、杜審權(quán)出自京兆杜氏,均為李翱的女婿,盧求之子盧攜、鄭亞之子鄭畋、杜審權(quán)之子杜讓能,后皆顯貴為宰相。

據(jù)李志,大和八年李氏十五歲嫁給杜審權(quán),咸通六年夏四月卒,年四十七。 同年十月二十二日葬于少陵原龐劉村。 杜志記載杜審權(quán)去世后“歸葬京兆府萬年縣洪原鄉(xiāng)少陵原”,則少陵原為杜氏家族墓域。 杜審權(quán)為夫人撰寫的志文,記述夫妻之間的真摯感情,娓娓道來,如敘家常,塑造出一個豁達淡泊的賢妻良母形象。 志文稱李氏“歷縣君、郡君、郡夫人、國夫人之位號,祿殊豐約,歡保初終?!崩钪具€記載李翱賞識杜審權(quán)的才學,在審權(quán)未中第前,大加“獎異”,“由是所業(yè)稍稍為人稱道焉”,后“遂有坦腹之選”。

三、杜審權(quán)仕宦履歷

作為翰林學士,傅璇琮?唐翰林學士傳論?晚唐卷?為杜審權(quán)立有傳記。 杜志曰:“公諱審權(quán),字得鈞?!?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兩?唐書?本傳皆記載為“殷衡”,當從墓志為是。 杜志中“上受命之明年”指唐僖宗登基第二年,即杜審權(quán)卒于乾符二年(875),據(jù)此推斷其生于貞元二十年(804)。?新唐書?卷九十六記載卒后“贈太子太師”[5]3863,?舊唐書?卷一七七記載卒后“贈太師”,均與杜志記載“贈太尉”相異,當以志文訂之。

杜志記載,大和五年(831)進士及第,史書失載。 初授弘文館校書,從九品上。 杜志所載歷官非常詳實,“藍田尉、起居舍人、考功員外郎、刑部侍郎”等職,可補史書之闕,豐富審權(quán)仕宦履歷。有些與兩?唐書?記載并不一致。 如?舊唐書?“釋褐江西觀察判官,又以書判拔萃,拜右拾遺,轉(zhuǎn)左補闕?!盵7]4610?新唐書? “第進士,辟浙西幕府”[5]3863,與杜志“始從鄂州崔公尚書郾為觀察推官。 復為浙江西道推官”,“拜右拾遺,遷右補闕”相異,可據(jù)志訂之。

杜志中記載的右拾遺,從八品上,為其參加書判拔萃科后所授官職。 右補闕,從七品上;起居舍人,從六品上,均為中書省屬下官員,其任職時間當在會昌年間。 ?舊唐書?卷一七七云:“大中初,遷司勛員外郎,轉(zhuǎn)郎中知雜。 又以本官知制誥,正拜中書舍人。 十年,權(quán)知禮部貢舉。 十一年,選士三十人,后多至達官?!盵7]4610清勞格?唐尚書省郎官石柱題名考?卷四吏部員外郎、卷八司勛員外郎、卷七司勛郎中,有杜審權(quán)名。 但失載考功員外郎、兵部郎中,可補之。 唐代中書舍人的政治地位很高,“掌侍奉進奏,參議表章。 凡詔旨、制敕及璽書、冊命,皆按典故起草進畫;既下,則署而行之?!盵13]其職多由文采出眾之士擔任,杜佑?通典?卷二十一“中書舍人”條云:“自永淳已來,天下文章道盛,臺閣髦彥,無不以文章達。 故中書舍人為文士之極任,朝廷之盛選,諸官莫比焉?!盵14]杜審權(quán)擔任中書舍人亦失載時間,據(jù)傅璇琮考證,大中九年正月,杜審權(quán)已在中書舍人任上[15]308。 大中十年以中書舍人身份權(quán)知貢舉,亦為美差。 ?文獻通考?卷三十?選舉考?云:“開元時以禮部侍郎專知貢舉,其后或以他官領,多用中書舍人及諸司四品清資官?!盵16]說明以中書舍人身份權(quán)知貢舉為唐時普遍現(xiàn)象。

杜志曰:“詔加賜紫綬金魚,拜禮部侍郎,防御陜州觀察使?!?舊唐書?本傳記載:“大中十一年,正拜禮部侍郎。 其年冬,出為陜州大都督府長史、陜虢都團練觀察使,加檢校戶部尚書、河中尹、河中晉絳節(jié)度使?!盵7]4610知貢舉后拜禮部侍郎,也是唐代任職慣例。 出任陜虢,?舊唐書?宣宗紀?記載為大中十一年九月[7]639。 ?唐方鎮(zhèn)年表?考訂其任職陜虢在大中十一年(857) 至大中十三年(859)[17]396。 關于杜審權(quán)任職翰林學士前后的宦歷,杜志敘述較為簡約,而丁居晦?重修承旨學士壁記?比杜志詳盡:“大中十二年,自刑部侍郎充。其月二十八日,轉(zhuǎn)戶部侍郎、知制誥、承旨。 十三年八月二十九日,加通議大夫、兵部侍郎、知制誥,依前充承旨?!盵18]由此可知,?舊唐書?卷十八下記載“(大中十三年)春正月,以虢陜觀察使杜審權(quán)為戶部侍郎、判戶部事”[7]644的記載是錯誤的。?唐方鎮(zhèn)年表?考證的任職陜虢時間也不準確,因大中十二年杜審權(quán)已由刑部侍郎充翰林學士,其后接任承旨,成為翰林學士首領,地位尊崇無比。

杜志曰:“懿帝龍躍丕圖,……,乃以本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新唐書?懿宗紀?[5]256?資治通鑒?卷二四九[19]8077均記載,大中十三年八月唐懿宗即位,“十二月甲申,翰林學士承旨、兵部侍郎杜審權(quán)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倍?唐大詔令集?卷五〇在?杜審權(quán)平章事制?下注明在“大中十二年十二月”[20]256,?舊唐書?本傳記載為“三年,以本官同平章事”[7]4610,?舊唐書?懿宗紀?記載為咸通元年二月,以“河中節(jié)度使杜審權(quán)為兵部侍郎、判度支,尋以本官同平章事”[7]650根據(jù)?唐代的歷?查詢,大中十三年十二月有“甲申”[21],大中十二年十二月無“甲申”,當以大中十三年十二月為是。還有一個佐證資料就是?重修承旨學士壁記?也記載“其年十二月三日,守本官同平章事?!倍艑彊?quán)大中十二年任翰林學士,大中十三年十二月出院,任宰輔。 之后其“轉(zhuǎn)中書侍郎、兼工部尚書、集賢殿大學士、戶部吏部尚書、兼門下侍郎、監(jiān)修國史”,均為正三品銜。

李志記載“前年余以久居相位,有妨曠之責,乞守外任,遂建節(jié)于南徐。”李琛于咸通六年去世,“前年”為咸通四年,即審權(quán)外任鎮(zhèn)海之年。 ?新唐書?懿宗紀?記載:“(咸通四年五月)戊子,杜審權(quán)罷?!迸c?新唐書?卷六十三[5]1737、?資治通鑒?卷二五〇[19]8104記載擔任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時間相符。?舊唐書?懿宗紀?記載:“(咸通五年二月)以門下侍郎、兵部尚書、平章事杜審權(quán)為潤州刺史、浙江西道節(jié)度使”[7]655,?舊唐書?本傳記載咸通“九年罷相,檢校司空,兼潤州刺史、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蘇杭常等州觀察使”[7]4610,結(jié)合李志所說外放之年,?舊唐書?懿宗紀?和本傳記載其出任鎮(zhèn)海的時間皆誤。 ?唐方鎮(zhèn)年表? 考訂為咸通四年至十年[17]762。 ?全唐文?收錄?授杜審權(quán)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制?[10]869,?唐大詔令集?卷五十四收錄?杜審權(quán)鎮(zhèn)海軍節(jié)度平章事制?[20]285,注“咸通四年五月”。

咸通十年九月平定龐勛之亂后,審權(quán)因功授三公之職,入為尚書左仆射。 “俄復仗節(jié)河中、檢校司徒、平章事?!惫?jié)度河中的時間,即咸通“十一年春正月甲寅朔,制尚書右仆射杜審權(quán)為檢校司徒、河中尹、絳慈隰節(jié)度觀察處置等使。”[7]674?全唐文? 收錄有?授杜審權(quán)河中晉絳節(jié)度使制?[10]876。 而根據(jù)?舊唐書?懿宗紀?記載,(大中十三年)“十二月,以戶部侍郎、翰林學士杜審權(quán)為檢校禮部尚書、河中晉絳節(jié)度等使?!盵7]650據(jù)此,則杜審權(quán)擔任河中節(jié)度使有兩次,首次在大中十三年十二月,第二次即咸通十一年。 但杜志、?新唐書?均失載大中十三年節(jié)制河中之事,?唐方鎮(zhèn)年表?也無記載。 且大中十三年十二月審權(quán)已出任宰相,時間重合,則其節(jié)度河中只有一次,當以咸通十一年為是。

杜志曰:“二年,授忠武軍節(jié)度使、平章事如舊。”?舊唐書?本傳記載:“數(shù)年以本官兼許州刺史、忠武軍節(jié)度觀察等使,入為太子太傅,分司東都。 卒,贈太師,謚曰德?!盵7]4611?金石萃編?收錄的?孔紓墓志?志文:“越一月,今許昌太傅相國襄陽公為河中,奏署觀察判官,假監(jiān)察御史?!盵22]“許昌太傅相國襄陽公”即為杜審權(quán)。 據(jù)該志,孔紓卒于咸通十五年六、七月間,則杜審權(quán)咸通十五年當還在忠武節(jié)度使任上。 按咸通十五年十一月改元乾符,?唐刺史考全編?考證其任職忠武時間為乾符元年至二年[23],十分接近,但不準確,應為咸通十五年至乾符二年。 且杜審權(quán)在忠武節(jié)度使任內(nèi)去世,不應再任職“太子太傅,分司東都”。

四、對杜審權(quán)的評價

(一)品行高潔,行真白璧

杜志、史書都不吝筆墨,描述了一個自律甚嚴、清正廉潔的封建士大夫形象,這與咸通年間同時期為相的“楊收、路巖、韋保衡皆以朋黨好賂得罪”[7]4628無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正如?授杜審權(quán)平章事制?評價的其如“毛玠有古人之風,邴吉得大臣之體”[10]865,難能可貴。

(二)恪職盡守,官聲甚著

杜志記載,任職陜州時,因河水毀沒民田,稼禾無收,官府仍要按照冊籍向百姓征稅。 審權(quán)“一除去之”,使百姓安居樂業(yè),不再流離失所。 節(jié)度河中時,“蒲民飲食充充然,產(chǎn)有恒心”。 任職忠武時,“濯熱以風,無苛以虎。 熙熙春令,躍躍疇人”。

考功員外,掌百官功過、善惡之考法及行狀。審權(quán)在吏部擔任此職時,公正無私,肅正官場之風,使得“黠吏”恪職盡守,不敢懈怠。 知貢舉,選拔有真才實學之人,令人信服,所選之人后來多至達官。 ?南部新書?戊卷記載了關于杜審權(quán)的典故,即大中十二年知舉,放盧處權(quán)。 有戲之曰:“座主審權(quán),門生處權(quán),可謂權(quán)不失權(quán)?!盵24]此處大中十二年為十一年之誤。

按照唐代選官制度,中進士第后并不能馬上授官,須等待吏部銓選,守選年限為三年[25],從杜志記載來看,由于晚唐時局動蕩,守選的年限不一定是三年。 杜審權(quán)任宰相時奏請“進士三年得赴選”,使進士能盡早得到官職,順應了人心。

(三)平叛有功,王師賴濟

龐勛亂徐時,審權(quán)任鎮(zhèn)海節(jié)度使。 ?新唐書?記述其“與令狐绹、崔鉉連師掎角,饋粟相銜,王師賴濟”[5]3863。 高度評價了其對平叛的貢獻。 ?舊唐書??資治通鑒?記載略同。 而杜志記載更為詳細生動,為我們還原了戰(zhàn)爭之慘烈和勝利之艱難情狀。 一是“公分兵棋布,軍令精明”,令叛軍不敢來犯,浙西百姓得以保全。 二是在泗州危急的情況下,兩次調(diào)兵遣將支援泗州。 先派出都將翟行約率千人會討叛軍,行約戰(zhàn)死。 后遣趙巽入援。三是“凡三活泗人,計糧鹽軍用益數(shù)十萬”。 審權(quán)雖不是平叛的核心人物,但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四)學識宏達,著述頗豐

杜志記載,審權(quán)先后任職起居舍人、中書舍人,入為翰林學士,長期兼修撰之職,兼修國史。?全唐文?卷七九?授唐技虔州刺史、裴紳申州刺史制?[10]828、?東觀奏記?卷下稱此志文為“舍人杜德公之詞也”[26]。 審權(quán)去世后謚“德”,則此制文為其本人所撰。 本次刊布的?李琛墓志?為新出之遺作,聲情并茂,情文相生,可從志文一窺其文學風采。 審權(quán)勤于政事之余,孜孜不倦進行著述,成果頗豐,先后撰?綸閣集?廿卷、?金門集?廿二卷、?雜文賦集?廿卷、?注記?十卷等,惜均未傳世。

五、撰文書丹者

兩方墓志中涉及歷史人物頗多。 一些重要人物如崔郾、鄭肅、令狐绹、崔鉉等,以及處于戰(zhàn)爭漩渦中心泗州的杜慆和辛讜,兩?唐書?均有傳,在此不再贅述。

崔朗。 杜志由中大夫守中書舍人上柱國賜紫金魚袋崔朗撰,前鄉(xiāng)貢進士鄭蠙書。 崔朗,?新唐書?記載為博陵大房崔氏,字內(nèi)明,長安令[5]2783。?舊唐書?則載其咸通十年八月,坐為崔雍之黨,由長安縣令貶為“澧州司戶”[7]669。 乾符三年七月,以工部侍郎崔朗為同州刺史。[7]696

鄭蠙。 沒有功名,史籍無載。 但通篇志文書法端嚴,用筆精到,洋洋灑灑上千言,自始至終無一懈筆,不失為一篇書法佳作。

盧駢。 李志的書丹者盩厔縣尉盧駢,生卒年、籍貫皆不詳。 ?全唐詩?載“咸通進士。 官員外郎”。 卷六〇〇收錄詩一首?題青龍精舍?[11]6945。?唐詩紀事?卷六六收錄詩一首?壽夭雖云命?[27]。

六、結(jié)語

晚唐吏治腐敗,唐懿宗任相不明,咸通年間為相者,多平庸且腐。 杜審權(quán)潔身自好,慎始慎終,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忠于職守,勤于政事,實屬難得。 志文中描述杜審權(quán)為官常懷憂懼之心,“久居相位,有妨曠之責,乞守外任”,杜志也有“上方再倚以為用,會親連貴里,忽忽不樂,懼以疾辭”之語,這或許是杜審權(quán)在宦官專權(quán)、政局混亂的背景下明哲保身的無奈之舉。

晚唐時局動蕩,兩?唐書?對這一階段的記載訛誤頗多。 傅璇琮在?唐翰林學士傳論?晚唐卷?中多有論及,認為“以上記述杜審權(quán)事跡,考索?舊唐書?之紀、傳多有訛誤,實為罕見”[15]313。 毛陽光在研究唐懿宗時期的另一位宰相楊收墓志時指出:“由于唐后期政局動蕩,宣宗以后官方實錄、國史纂修的荒廢,史料缺乏,導致史書對這一階段歷史的記載缺漏和錯誤較多?!盵28]正因為史料存在訛誤,出土文獻的價值顯得尤為重要。 杜志、李志的內(nèi)容糾正了晚唐時期傳統(tǒng)文獻中關于杜審權(quán)記載的許多錯誤,補充了失載的許多史料,解決了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 而且可以和正史內(nèi)容相互佐證,如杜志中著墨較多的龐勛叛亂,戰(zhàn)爭的慘烈給百姓帶來深重災難,也是對唐王朝的一次沉重打擊。 其雖然被鎮(zhèn)壓了,影響卻是深遠的,正如?新唐書?卷二二二中所評價的“唐亡于黃巢,而禍基于桂林”,這場叛亂為唐帝國的滅亡埋下了隱患,以致“兵連不解,唐遂以亡”[5]6295。 但我們也不能不加選擇地一味迷信墓志,對于志文中有些內(nèi)容要審慎看待,如李琛為李翱之女,杜志云為六女,李志云為七女;夫妻志中第二子,杜志為“驤”,李志為“夢符”,均有待進一步考證。

猜你喜歡
舍人新唐書中書
漢 王舍人碑
中國書法(2023年10期)2024-01-14 10:39:04
平度市博物館藏——東漢王舍人碑
讀報參考(2023年33期)2023-11-23 19:22:24
王言撰制與魏、齊文運承變
睿智與穩(wěn)?。航庾x兩唐書中的狄仁杰
科學與財富(2018年9期)2018-05-14 02:36:36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之唐貞休世系再考
敦煌學輯刊(2017年1期)2017-11-10 02:33:11
唐代的政事堂不等同于宋代的中書門下——從浙江高考卷中的一道選擇題說起
述往思來:《新唐書》的編纂思想和特點
求是學刊(2017年2期)2017-04-07 10:14:54
《隋書·經(jīng)籍志》與《新唐書·藝文志》四部分類法的比較
北宋前期的宰相府
尋根(2012年4期)2012-04-29 00:44:03
論唐代中書舍人的職權(quán)
文教資料(2011年4期)2011-03-20 12:31:17
凯里市| 靖边县| 赤城县| 苏尼特右旗| 正宁县| 邵阳市| 昌邑市| 乌拉特前旗| 南投县| 蓬溪县| 土默特右旗| 鲁甸县| 汶上县| 高台县| 香港 | 长寿区| 临湘市| 民丰县| 南投市| 玉门市| 平远县| 凤山县| 封丘县| 高密市| 通榆县| 陆丰市| 宁武县| 清苑县| 正阳县| 黑山县| 重庆市| 武义县| 湘西| 进贤县| 商洛市| 樟树市| 隆昌县| 平利县| 丹寨县| 普格县| 民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