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軍
摘 要:狄仁杰是歷史上一代名相名臣,神明法官。他的仕途之路貫穿于唐朝前期風(fēng)云變幻的歷史時期,經(jīng)歷了從大唐變成大周、再由大周變成大唐的特殊時期。在朝代更迭中,他以自己的行為準則、為人處世以及剛正不阿的品質(zhì)都被統(tǒng)治者委以重任。兩唐書都有他的記傳,記載其生平事跡?,F(xiàn)以我的視角解讀,談?wù)勔恍┛捶ā?/p>
關(guān)鍵詞:舊唐書;新唐書;狄仁杰
在唐王朝后期就對《舊唐書》的修撰作了許多準備工作,最早由后晉宰相趙瑩監(jiān)修,他在組織人員,收集史料和確定體例上提出了許多建議和規(guī)劃,但直到后晉高祖天福六年(公元941年)才開始編修,到出帝開運二年(公元945年)編修成書,歷時四年?!杜f唐書》的編修人員離唐代很近,能夠接觸到大量唐代史料,當時正經(jīng)歷著割據(jù)和混戰(zhàn),在四年間倉促修成,沒有對史料進行整理和修剪。但《舊唐書》在保存史料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
《新唐書》的編撰,大約開始于北宋慶歷四年(公元1044年)到嘉佑五年(公元1060年)修成,歷時十七年。是由歐陽修、宋祁等人編修。在當時社會矛盾激化、各地農(nóng)民起義不斷的時代背景下,宋王朝的統(tǒng)治集團重修唐史,必然會有其政治目的。在史料上作了許多補充,但行文和記事過于簡單。
兩唐書在敘事順序上存在差別,《舊唐書?狄仁杰傳》沒有完全按事件的先后順序進行記載,而《新唐書?狄仁杰傳》基本以事件的先后順序主線記載。總而言之,兩唐書“狄仁杰傳”大致有三個區(qū)別:(1)詳細與簡略,《新唐書》記載人物敘事要比《舊唐書》簡略得多。(2)事件記載的順序。(3)封建衛(wèi)道思想,《新唐書》流露出捍衛(wèi)封建正統(tǒng)的思想。
一、兩唐書中狄仁杰家世考
《舊唐書?狄仁杰傳》和《新唐書?狄仁杰傳》都對其生平事跡記載不少,但對狄仁杰家世記載卻是只言片語、言之不詳?!杜f唐書》記載“狄仁杰字懷英,并州太原人也。祖孝緒,貞觀中尚書左丞。父知遜,夔州長史?!倍缎绿茣酚涊d“狄仁杰,字懷英,并州太原人?!弊鳛橐淮济?,應(yīng)該作較為詳細的記載。而關(guān)于狄氏的起源,史籍所載不一《新唐書?宰相世系四下》認為狄氏出自姬姓。周成王母弟孝伯封于狄城,因以為氏?!锻ㄖ荆渴献宥??夷狄之國》中記載“周文王封少子于狄城因氏焉,或言成王封母弟孝伯于狄城”,《新五代史》記載,唐昭宗時曾俘獲一任惕隱的契丹人,歸降李唐王朝,唐室賜其姓名為狄懷忠,其后亦為狄氏。雖然狄姓的起源頗多,而且居住地點不一,但其望族出于天水郡和太原。狄仁杰望出天水,后移居太原人,故史載其為太原人。1
二、狄仁杰的年少才智
出身望族的狄仁杰,兩唐書都記載了兒時的他勤奮好學(xué)、遇事不驚,巧言對答的才智。《舊唐書》“黃卷之中,圣賢俱在,獨不能接對,何暇偶俗吏,而見責(zé)耶!”《新唐書》“黃卷之中方與圣賢對,何暇偶俗吏語耶?”。在對官吏的詢問,年少的狄仁杰鎮(zhèn)定以對、一個才思敏捷的狄仁杰躍然紙上。
三、兩唐書中狄仁杰的為官之道
(一)“孝友絕人”
《新唐書》在以封建正統(tǒng)思想為指導(dǎo)編撰,遵循“文省事增”原則。
以簡言意駭、清新樸實的語言描繪了狄仁杰的白云舍親之情。《新唐書》“親在河陽,仁杰登太行山,反顧,見白云孤飛,謂左右曰:‘吾親舍而其下?!薄杜f
唐書》記載“其親在河陽別業(yè),仁杰赴并州,登太行山,南望見白云孤飛,謂左右曰:‘吾親所居,在此云下。”通俗易懂的描繪了狄仁杰以景觸情、懷念親人。狄仁杰為并州法曹時,同僚鄭崇質(zhì)當出使外地,其母年老且病,仁杰謂崇質(zhì)說:“太夫人有危疾,而公遠使,豈可貽親萬里之憂?”仁基代行。1于是讓長史藺代替鄭崇質(zhì)出使外地,塑造了一個“孝友絕人”的狄仁杰。
(二)智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
《舊唐書》“時武衛(wèi)大將軍權(quán)善才坐誤斫昭陵柏樹,仁杰奏罪當免職?!?;《新唐書》“左威衛(wèi)大將軍權(quán)善才、右監(jiān)門中郎將范懷義坐誤斧昭陵柏,罪當免,高宗詔誅之?!痹诟咦诮底镏H,狄仁杰作為秉公執(zhí)法的法官,與高宗據(jù)理力爭?!杜f唐書》“臣聞逆龍鱗,忤人主,自古以為難,臣愚以為不然??????居桀、紂時則難,堯、舜時 則易。臣今幸逢堯、舜,不懼比千之誅??????古人云:‘假使盜長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之???????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殺善才,陷陛下于不道?!薄缎绿茣贰皾h有盜高廟玉環(huán),文帝欲當之族??????陛下之法在象魏固有差等……今誤伐一柏,殺二臣,后世謂陛下為何如主?”狄仁杰引用典籍諫言高宗,不但理由充分恰當,而且容易被皇帝接受,展示出作為一代名臣的政治素養(yǎng)。”
(三)“祁奚內(nèi)舉,果得其人”
狄仁杰以知人著稱,唯才是舉?!杜f唐書》“仁杰常以舉賢為意,其所引拔桓彥范、敬暉、竇懷貞、姚崇等,至公卿者數(shù)十人”。狄仁杰所舉薦的人都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在武后想要狄仁杰舉薦能夠勝任將相之人時,狄仁杰為國舉賢?!杜f唐書》“初,則天嘗問仁杰曰:‘朕要一好漢任使,有乎?仁杰曰:“陛下作何
任使?”則天曰:‘朕欲待以將相?!瓕υ唬骸剂媳菹氯羟笪恼沦Y歷,則今之宰臣李嶠、蘇味道亦足為文吏矣。豈非文士齷齪,思得奇才用之,以成天下之務(wù)者乎?……仁杰曰:‘荊州長史張柬之,其人雖老,真宰相才也?!诌w為秋官侍郎,后竟召為相。柬之果能興復(fù)中宗,蓋仁杰之推薦也?!钡胰式芤岳顛?、蘇味道襯托出張柬之的治國理政才能,比直接推薦更加引起武后的注意和重用。不得不敬佩狄仁杰薦人的睿智,不管他有意還是無意,狄仁杰舉薦張柬之任相后,對唐王朝能夠盡早、平穩(wěn)地過渡到李氏血統(tǒng)立下了豐功偉績?!缎绿茣贰叭式芩]進,若張柬之、桓彥范、敬暉、姚崇等,皆為中興名臣。”表述出一個知人善用的真實的狄仁杰。而兩唐書都對狄仁杰舉薦其子狄光嗣一事做了記載,狄光嗣“蒞事稱職”,倍受武后和睿宗賞識。真正達到了內(nèi)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的境界?!八]賢為國,非為私也?!?體現(xiàn)了一代名相開闊的胸襟和為人坦蕩的情懷。
(四)才能非凡,斤車御史
在出任儀鳳中為大理丞時,一年審理斷案17000余人,而且沒有訴冤者?!杜f唐書》“稍遷大理丞,歲中斷久獄萬七千人,時稱平怒?!薄缎绿茣贰叭式?,儀鳳中為大理丞,周歲斷滯獄一萬七千人,無冤訴者。”在一天平均斷案47起,可知辦案之極速,可惜具體的案件在史書中并無詳細記載。狄仁杰的神明法官的形象或許與其在出任大理丞時斷案數(shù)目之多,效率之高有關(guān)。
四、結(jié)語
狄仁杰一個極賦傳奇色彩的歷史人物,在近些年的影視作品中,狄仁杰被刻畫成一個東方的福爾摩斯。以縝密的思維、運籌帷幄的能力為大家所熟知,以肱股之臣、中流砥柱的身份活躍于歷史舞臺。從兩唐書中我們也能找到狄仁杰身上所烙的歷史背景,他出生望族,是地主階級的政治家,許多政治意見代表著地主階級的利益。由于常年對外征戰(zhàn),使農(nóng)民生產(chǎn)、生活苦不堪言,地主階級也沒有得到什么好處。在當時的情況下,而國內(nèi)從上到下都希望有一個安定和平的生產(chǎn)、生活環(huán)境,此時,狄仁杰提出了自己的建議?!缎绿茣贰皳p四鎮(zhèn),肥中原”,提議停止對西北四鎮(zhèn)的戍衛(wèi)。他只看到了問題的一面,沒有站在國家戰(zhàn)略安全的角度去衡量和看待問題,四鎮(zhèn)乃大唐王朝西北的門戶,四鎮(zhèn)一旦失守,吐蕃軍隊就會長驅(qū)直入,對人民造成擄掠,甚至給都城造成威脅。深謀遠慮的武后并沒有采取他的建議,而是繼續(xù)“疏勒四鎮(zhèn)”,保障了邊疆的安寧,為唐王朝的繁榮昌盛打下堅實基礎(chǔ)。
縱觀其仕途,狄仁杰是盛唐時期一位杰出的地主階級政治家,他的政治主張及建議都是為統(tǒng)治階級服務(wù)的,但他執(zhí)法嚴明,不阿權(quán)貴,任人唯賢,反對大造寺
廟宮殿,主張減輕對農(nóng)民的剝削,積極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等等,客觀上順應(yīng)了歷史發(fā)展的潮流,符合勞動人民的利益,所以狄仁杰在歷史上的功績還是應(yīng)該肯定的。
參考文獻:
[1]《舊唐書》,中華書局出版社,1975.
[2]《新唐書》,中華書局出版社,1975.
[3]王朝華:《論狄仁杰》,2005.6.
[4]張先昌:《德才兼?zhèn)涞脑紫?---狄仁杰》,198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