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蜜蜜 郝延省
關鍵詞:現象學;體育教學;實踐問題
1 體育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1.1 運動技術價值模糊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分析造成運動技術價值模糊的多方面因素。在有些學校,由于學校領導對體育教育的重視程度不足,并未將體育作為獨立的課程來對待。此外,在學科體系當中,體育學科雖然屬于其中的關鍵組成部分,但長期處于邊緣地帶。長期的應試教育影響,導致體育課程的地位有所缺失,出現“為教而教”的現象?;诖?,對于體育教師而言,在體育課堂當中,不僅需要掌握運動技術的教學方法,還需要清晰明了掌握運動技術的價值,在引導學生學會運動技術的同時,促進學生身體素質和體能的發(fā)展,從而在教學中避免“為教而教”的現象。
1.2 忽視運動技術教學
在學校的體育思想發(fā)展過程中,體育教師在理解層面存在不同的價值認識,在運動技術的傳授過程中,容易對該類教學內容產生忽略進而無法深入研究運動技術的教學價值。當學生在掌握某一項技能之后,并不了解在熟練掌握這類技能之后可能會對自身發(fā)展產生的影響。在學生處于不同的身體發(fā)展階段時,體育教師無法找出更加有效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在體育課中的學習動機不夠明確。另外,雖然學生能夠跟隨教師的進度學習相關技能,但并不了解該類技能對后續(xù)的學習和生活所產生的作用。所以,該類課堂教學過程的形成,尚未與學生的生活實際之間建立聯(lián)系。
2 基于現象學視角解決體育教學實踐問題的相關措施
2.1 體育教學需要面向運動技術價值事實本身
2.1.1 對運動技術知識進行重塑
現象學等概念的提出,主要是由于傳統(tǒng)的哲學知識在實際的發(fā)展過程中存在危機,在當時的知識觀形成過程中,知識、社會、價值等內容的出現,逐漸削弱了個體內在的精神價值。受到傳統(tǒng)哲學知識觀念的影響,在對比和分析的過程中,有些學者認為,知識是確定性、客觀性、實證性的。因而,人們在認識事物時,只會形成一個恰當的描述,而忽視了對教育的把握。教師也未從學生發(fā)展的觀點出發(fā),完成對相關知識的傳授。
在課堂上,知識說明是一種重要的資訊媒體,可以讓學生理解與其有關的特性,并能從客觀的角度來理解真實的課堂教學。在實施體育教學活動時,教師必須注意課堂知識的傳遞,并從現象學的視角來看待問題。對于體育課程教學而言,該類知識的形成具有獨特的性質。在體育教學中,有關內容往往集中在兩個方面,如體育技術、體育方法等。表面上,體育與體育有關的內容,如足球、排球、籃球、田徑等,都是由老師授課,而這些都不是“知識”。這是由于知識在表現的過程中,不是單純地以判斷、概念、推理等方式或單純地以分類系統(tǒng)的方式來呈現,而是以各種方式、運作過程等來表達。因此,在明確體育課程知識的范疇時,教師應將運動技術作為基礎,將身體認知等內容包含其中,并且需要以體育理論知識為主,將概念認知等內容包含在內,在課堂上避免出現忽略運動技術教學的情況。
2.1.2 運動技術知識的實踐性
在對運動基本知識進行重塑以后,涉及的知識與其他類型的知識有著根本的區(qū)別。學習體育技術的操作知識,一般需要通過觀察、聽、說、寫等多種方式來實現,并借助動作的表象,把動作技術的學習當作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操練,同時培養(yǎng)了他們的自我感覺。在教授運動技術的時候,同樣需要教師帶領學生反復地練習,并重視學生的自我感受。
教師在整合視覺、觸覺、運動等多項信息時,采用合理的處理方式,能夠達到一定的教學效果。在體育課堂中,教師需要結合教材相關內容,引進與之相對應的訓練項目,如田徑、足球、籃球等。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帶領學生采用正確的方式進行練習;在每一節(jié)課當中,通過延長實踐時間,使學生獲得大量的體育知識。
以武術中的長拳教學為例,教師首先可以引導學生練習基本手形,并同步掌握馬步、屈膝、提膝、踢打等一系列動作。通過上述練習方式,使學生在學習體育技術的過程中,更好地鍛煉身體素質。因此,應突出體育教學的重要性,在課堂中,教師應避免急于求成,需要根據學校所引進的基礎設施,綜合考慮學生的健康狀況,逐步采取有針對性的訓練方法,避免對運動技術的學習和鍛煉產生偏差。
2.2 交互主體性師生關系的構建
2.2.1 基于交互主體性師生互相溝通
師生之間的溝通是建立良性師生關系的核心內容,應促進師生之間相互理解,使教師能夠重視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及價值觀念的培養(yǎng)。對于體育教師而言,應具有充足的知識儲備,且教學能力較強,有著較高的運動素質,所形成的課堂教學經驗才能豐富、成熟。
學生剛剛接觸體育知識時,教師需要發(fā)揮引導作用,使學生能夠循序漸進地掌握運動技術,并明確體育運動能夠對自身所帶來的益處,從而進一步促進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在體育教學階段,著重強調師生之間的雙向溝通,要求教師站在學生的生理、心理、認知水平等多項發(fā)展角度,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意見,使學生能夠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思想。
互相溝通是師生關系在構建階段的關鍵內容,能夠使師生之間達到相互依存的關系,從而構建以交互主體性為主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師生之間的相互理解。
2.2.2 基于交互主體性師生平等對話
在師生之間的交往和溝通階段,將平等對話作為基本前提,隨著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可以從交互主體性的角度,對師生關系進行審視?;谄降冉虒W形式,代替?zhèn)鹘y(tǒng)的主客體教學模式,教師能夠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思維、認知和生理的發(fā)展。在師生人格和地位保持平等的情況下,有利于良性師生關系的形成。
在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遵守教學原則的基礎上,避免將個人意見強加給學生。教師需要將學生放在平等的位置,避免學生產生不平衡心理,減少對良性師生關系形成帶來的干擾?;诮换バ灾黧w這一趨勢,在打造良性師生關系時,能夠形成共同參與的局面,在促進師生平等對話的基礎上,有利于學生更好地表現和創(chuàng)造自己,進而形成相應的教學共識。
2.2.3 體育教學需要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
在體育課堂教學階段,教師需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將回歸學生的生活作為主要理念。對于所篩選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需要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確保課堂教學活動有序開展。教師在組織體育課堂教學活動時,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入手,了解與學生生活相關的事件,對于體育活動和學生日常生活之間的關系予以重視,確保所設置的體育項目能夠與學生的健康生活、體育鍛煉和體育欣賞等環(huán)節(jié)相結合。
在豐富多彩的生活情境中,通過促進體育教育活動的開展,確保體育教學成效,能夠有效促進體育教學課堂質量目標的達成。以學生目前及未來的健康生活水準為前提,讓學生不脫離現實的生活,依托已有的人生體驗,充分地融入教學模式。此時,學生可以逐步建立起一種新的認識。通過對運動的相關知識的學習,使之轉化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從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狀況出發(fā),在構建新的體育課堂中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2.2.3.1 精心篩選教學內容
首先,在教師引導學生鍛煉基本運動能力時,以步行、跳躍、跑步和投擲為主,體育教學中的體能活動,有關能力的基礎訓練,往往來自學生的日常生活,因此,學生能夠熟練地運用到日常生活中。通過對以上內容的學習,將其應用到日常生活中,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參加運動的重要意義,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生活品質的效果。
其次,教師在選擇健康安全教育知識時,所包含的內容應具有多樣性。例如,包括生理、心理、社會適應、道德等,并將人體結構、健康與疾病預防、營養(yǎng)與運動保健等知識包含在內,使學生能夠充分了解人體的器官與結構,進而具備愛護身體的基本意識。同時,能夠珍惜生命。
最后,在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的同時,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向學生介紹有關營養(yǎng)的知識,讓學生能夠利用合理的飲食結構,促進自身身體素質水平的提升。另外,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講解輕微擦傷、骨折的危害,并講解易造成這些傷害的意外情況及應對方式,以緊急型或簡單型的方法為主。通過適當融入上述知識,使學生終生受用。
2.2.3.2 合理篩選教學方法
首先,體育課程理論與課堂實踐相互結合。對于體育理論知識而言,在教學過程中具有明顯的指導意義。隨著體育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師需要合理地運用體育理論,為課堂實踐這一環(huán)節(jié)提供明確指導,進而發(fā)揮體育理論的重要價值。在課堂中,運用教學知識指導學生掌握健身的有關知識,讓學生能熟練地使用體育技術,從而增強學生的體質,提升訓練效果,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習慣。
其次,在日常教學階段,教師應避免停留在簡單的動作技術教學階段,同時應避免學生僅采用模仿的形式練習動作技術,應該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下,讓學生深入了解與運動技術相關的知識內容,并總結其中的發(fā)展原因,使學生能夠具備較強的自我關愛意識。另外,學生能夠通過自我學習和自我發(fā)現,掌握相關運動技能,在理解和探索的階段學習其中的原理,在探索體育知識的過程中,有效優(yōu)化自身的學習體驗。
最后,學生在學習體育知識的過程中,可以深入理解,進而享受學習的過程。在現象學中,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接受知識的過程,由教師注意到學生對知識的認知狀態(tài)。就運動技術來說,這類知識的學習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在實踐中,學生可以獲得一些理解和認識。教師在傳授技能的過程中,也要起到啟迪的作用,激發(fā)學生的自我探究意識發(fā)展,使其逐漸積累有效學習經驗。
3 結語
對于現象學理論而言,主要研究的是看待問題的態(tài)度,以體育課堂教學為載體,讓教師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在學生積累生活經驗的同時,指導學生掌握有關運動技術,并以此為依據,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以使有關體育技能在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fā)展中發(fā)揮作用,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服務和支持。交互主體性的師生關系,使師生能夠處于平等位置,讓教師充分尊重學生。通過對學生的激勵、引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教師能夠與學生及時交流,可以帶動雙方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