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方軍
摘 要友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學校德育的應有之義。構(gòu)建“至善”課程,夯實育人底色;塑造“至善”教師,發(fā)揮引領作用;推行“至善”活動,培育美好品格,能促進學生德性提升,助力學校高質(zhì)量發(fā)展。
關 鍵 詞 立德樹人;校本課程;至善德育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編碼A
文章編號2095-1183(2023)03-0047-03
①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促進道德素養(yǎng)發(fā)展的善文化實踐體系構(gòu)建研究”(課題編號:2021YQJK036)階段性成果。
《大學》有云:“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在這里,“至善”意為“最高的善”。通俗地說,就是達到道德完善的境界,這與學校當前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都是契合的?;诖耍瑢W校以“至善至博”為校訓,根據(jù)時代特點賦予“至善”新的內(nèi)涵,即“完善自我,關愛他者,追求卓越”,要求學生力爭做一個道德完善、立志高遠的人,并為此開展了實踐探索。
課程是育人的核心載體?!爸辽啤弊鳛橹袊鴥?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德”的核心代表,與現(xiàn)代德育具有天然的契合度和融合性[1]。學校從辦學積淀中不斷挖掘、提煉,形成了以“至善”為核心的學校文化,將“至善”文化融入校本課程,推動“至善”德育課程建設,構(gòu)建學校 “至善”德育內(nèi)核[2],培植學生“善”的根基。
1.以“至善讀本”為依托,讓學生明辨“善”
為了讓學生知善、明善,樹立“善”的道德觀,學校推動“至善”文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開發(fā)了“至善”德育課程校本讀本。讀本分為“熱愛祖國,關心集體”“孝敬父母,尊師愛友”“心存感恩,樂于助人”“誠實守信,求真向善”“舉止文明,形端表正”等七個章節(jié),通過經(jīng)典選讀、美德故事、至理名言等形式,把善的元素滲透到教材當中,構(gòu)筑學生品格底座。例如在《孝敬父母,尊師愛友》章節(jié),節(jié)選了《學記》《弟子規(guī)》中的有關內(nèi)容,讓學生在誦讀中感受“善”文化的熏陶;講述“扇枕溫衾”“上書救父”“子貢尊師”“程門立雪”等美德故事,為學生樹立“善”的榜樣;列舉“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師者,人之模范也”“一日之師,終身為父”等古人名言,讓學生領悟“善”的真締。學校還定期舉辦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講座,開展中華經(jīng)典誦讀、演講、征文等活動,讓學生感悟“善”的魅力,激發(fā)對真善美的向往,成長為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責任擔當?shù)男聲r代“至善”少年。
2.以禮儀教育為載體,讓學生體悟“善”
孔子言:“不知禮,無以立。”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通過特定的禮節(jié)儀式,向人們呈現(xiàn)一定的文化傳統(tǒng)、價值觀念,進而維持一種共同的情感,形成一定的價值認同[3]。講禮儀是對友善價值觀的踐行,為此學校開設了禮儀課程,力求“以行潤心,以心慧行”,既傳承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又強化學生行為,使學校“至善”理念入心、入行。
在禮儀教育課程中,學校注重日常文明禮儀、升旗禮、開學禮、個人禮儀、社交禮儀、重大場合禮儀等方面的教育。每學期開展一次文明禮儀周活動,通過知識競賽、禮儀講座、禮儀教育情景劇等形式,讓禮儀深入每一位學子的心中;通過接待、導游等服務性禮儀教育,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他人的善言善意,最終實現(xiàn)“與人為善、善待他人”的友善價值觀由理念向行動的自覺轉(zhuǎn)化。
3.以社會實踐為平臺,讓學生踐行“善”
社會實踐是學校教育的延伸,也是學校教育的最終檢驗地,為此學校開發(fā)了“至善”德育社會實踐課程。首先,通過“尋訪老紅軍”“尋訪革命遺址”“尋訪美麗鄉(xiāng)村”等活動,讓學生發(fā)現(xiàn)善、感受善。如清明節(jié)開展“緬懷革命先烈 感恩幸福生活”主題系列活動,組織團員到老紅軍家中進行慰問,與老紅軍親切交談,了解革命事業(yè)的艱苦卓絕和革命將士的勇敢無畏精神;學校毗鄰革命圣地華峰山,利用這一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學校組織“尋訪革命遺址”活動,帶領學生瞻仰東江縱隊紀念碑,緬懷革命先烈,勿忘國恥;組織“尋訪美麗鄉(xiāng)村”研學活動,讓學生感受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這樣引導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的不屈革命史和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以英烈為楷模,樹立民族自豪感和歷史責任感,提升國家意識和愛國愛黨情懷。其次,通過志愿者服務活動,走近身邊社會,走進社區(qū)敬老院等,讓學生付出善、內(nèi)化善。如學校專門組建“至善服務隊”,周末參與社區(qū)志愿活動,去探訪老人、清潔社區(qū)衛(wèi)生、進行環(huán)保宣傳及植樹綠化等,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印保瑯淞⒄_人生觀、價值觀。
加里寧說過:“教師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自己不單單是一個傳授知識的教師,而應是一個教育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庇械轮?,需有德之師,教師的職業(yè)道德水平?jīng)Q定著其教育工作的價值方向?!坝欣硐胄拍?、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這是新時代對廣大教師提出的新要求。為此學校通過師德培訓、教師論壇、青藍工程等塑造“至善”教師,提高學校育人水平。
1.通過師德培訓鑄造高尚師魂
古人云:“經(jīng)師易求,人師難得。”教師應是“經(jīng)師”和“人師”的統(tǒng)一,既要精于“授業(yè)”“解惑”,更要以“傳道”為責任和使命。立德樹人,首先要立“師德”,“師德”是教師素質(zhì)的靈魂,即“師魂”。師德師風培訓是教師培訓中的重要內(nèi)容,為此學校將“善德”主題納入教師培訓課程,同時開展讀書、征文和演講比賽等,通過培訓和交流,增進了教師對學校 “至善”文化的認同,促進了教師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的提升。
2.組織教師論壇促進能力提升
圍繞“科研興教、至善立校”的目標,學校積極搭建展示、交流、學習平臺,每月組織一次教師論壇,探討如何建立善德修身的品行、形成從善如流的風范、筑實慎思篤行的追求、培養(yǎng)誨人不倦的愛心等師德修養(yǎng)問題。交流形式包括教育經(jīng)驗分享、情境答辯、困惑解答等。在此過程中,老師們分享智慧,彌補不足,不僅提高自我反思能力與師德水平,還可以激發(fā)出教師內(nèi)在的潛能,提高教師的育人積極性[4]。
3.啟動青藍工程傳續(xù)優(yōu)教文化
《禮記》曰:“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睘榱舜龠M新教師迅速成長,學校啟動“青藍工程”,以老帶新,以新促老。新老攜手,既利于知識的傳遞,也能助力學?!爸辽啤蔽幕膫鞒小@辖處煱褵o私、不計得失、敢于奉獻的學校文化傳承給青年教師,新教師主動融入,虛心請教,扎實鉆研,向上向善,加快提高業(yè)務能力和師德素養(yǎng),在老教師的帶領下迅速走向成熟。所謂“師其意不泥其跡”,新教師將所學結(jié)合自身特點投身實踐,傳承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使命,這本身就是一種“善”。
為踐行“至善”德育,學校通過開展各種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至善”品格,提高學生道德素養(yǎng),引導學生追求“至善”,爭做“至善”學子。
1.“六節(jié)”精彩紛呈,助力學校“至善”教育
為搭建讓學生展示風采、交流學習、技藝提升的舞臺,學校每年舉辦“語文節(jié)”“數(shù)學節(jié)”“英語節(jié)”“體育節(jié)”“科技節(jié)”“藝術節(jié)”等六大節(jié) ,讓學生各顯其能,通過誦、唱、彈、舞、畫、演講、競技等活動,走上舞臺展現(xiàn)自我,弘揚積極向上、至善至美品格,享受生命成長的快樂。
2.“至善少年”評選,展現(xiàn)學子“至善”風采
為了讓學生學有榜樣、行有楷模、趕有目標,學校大力開展“至善少年”評選和表彰活動。通過班級、年級、校級等層層選拔,每個學年評選出10名“至善少年”,這些少年品學兼優(yōu)、朝氣蓬勃,有著向上向善向美的寶貴品格和遠大志向,他們是同學身邊的榜樣,是弘揚時代新風的使者,展現(xiàn)了新時代學子的“至善”風采。通過這一活動,進一步促進學生“修善心、正善念、講善言、踐善行”,形成“處處有善,人人向善”的良好校園氛圍。
可以說,“至善”德育詮釋了“止于至善”的時代要求,即完善自我,關愛他者,追求卓越。“至善”德育是對新時代背景下學校立德樹人新路徑的探索,對完善學校育人體系、推動學校高質(zhì)量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許偉.新時代背景下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德育價值研究——評《中國傳統(tǒng)文化德育思想研究》[J]語文建設,2022(22):8.
[2]葉應松.從善如流 文化育人——"從善文化"校本課程建設思考與實踐[J].江蘇教育,2021(36):21-24.
[3]胡金木.學校禮儀教育的內(nèi)在理路及實踐要求[J].教育科學,2018(05):14-19.
[ 4 ]蔣佳燕.教師論壇在校本培訓中的應用[ J ] .教育導刊.2008(9):83—86.
(作者單位:廣州市黃埔區(qū)華峰學校廣東廣州 511356)
責任編輯 余志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