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學斌
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寫作。
秸稈打成圓捆和方捆都可以,區(qū)別是圓捆便于滾動,但不好堆積;方捆便于堆積,但不好滾動。
屈原有詩句:“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意思是方和圓怎能夠互相配合?志向不同哪能彼此相安?
又有人說:方是做人之本,圓是處事之道。
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根據(jù)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方里畫個圓,圓里繪人生
□太原師范學院附屬中學 宋子文
古人云:“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蹦敲?,何為方圓?
方圓者,方也,圓也。方,乃矩形也,方正也,棱角分明;圓,乃圜全也,天道也,無形可遁。天曰圓,地曰方,天圓地方,陰陽相生,人之本也。
方,做人之本;圓,處事之道。方與圓,便是兩種心態(tài),兩種境界,兩種人生。
《論語》曰:“仁者可為方也矣?!闭嬲械滦械娜耍偰芴锰谜鋈?,不失氣節(jié),堅守本心。民族英雄文天祥,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始終不失骨氣,一身正氣撼千古,他用滿腔豪情書寫出中華民族的氣節(jié);北宋名臣包拯,秉公執(zhí)法,剛正不阿,頭頂一片青天,是他的清廉正直,是他的鐵面無私;人民公仆焦裕祿,廉潔奉公,勇于擔當,用行動詮釋了共產黨人的正直,一心為民,兩袖清風。方,為人之本,事之根,萬物之源也。唯有方者,才能成大器。
當然,一味追求方正,有時也并不是一件好事。正如魯提轄行俠仗義,本身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卻三拳打死鎮(zhèn)關西,惹了一身官司,從此只能浪跡天涯。太過方正,不懂得變通,便是死板,容易使自己陷入兩難的境地,倒不如磨平些棱角,豈不圓滿?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眻A,并不意味著圓滑世故,而是一種包容,是一種為人處事的中庸之道。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將野心深埋于心,忍辱負重,才成就了一代霸業(yè);民族之魂魯迅棄醫(yī)從文,以筆為武器,批專制,倡民主,“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能屈能伸之中,燃起愛國之情;奧運冠軍谷愛凌,獲獎后面對外國記者的刁難,巧妙回答,應對自如,一言一行皆智慧,令對方啞口無言。圓,乃人之智,事之道,萬物之輪回也。唯有圓者,才能行遍天下。
既然這樣,是不是只有圓滑處事才能實現(xiàn)理想呢?這其中也是需要技巧的。我們既要懂變通,同時樹立起自己的準則。處事“圓滑”,內心中正,乃為人之道也。教育家黃炎培曾給兒子寫道:“和若春風,肅若秋霜;取象于錢,外圓內方?!狈绞莿?,圓是柔,只有剛柔并濟,才能合成世間最堅韌的力量。
因此,我們要做“智圓行方”的人,不能過于方正,讓條條框框限制思想的進步,也不能太過圓滑,待人沒有真誠。所以,不要糾結方與圓的差異,靜下心來,做好自己,方外有圓,圓內有方,便能悠然看人生。
圓者,處事之錦囊也;方者,為人之骨氣也。方圓合一,妙然天成。
圓里畫個方,堅守人之本心;方里畫個圓,裝下整個世界。
評點:宋子文同學開篇引入“方圓”的概念,核心立意明確。在論證時以群像呈現(xiàn)人物事例:愛國詩人文天祥、北宋名臣包拯、人民公仆焦裕祿,極具代表性。先論證“方”,再論證”圓”,然后論證二者如何轉化為統(tǒng)一體,統(tǒng)一后有何意義,整段文字緊扣“方”與“圓”的關系分析,鞭辟入里,思想深刻。結尾“圓者,處事之錦囊也;方者,為人之骨氣也。方圓合一,妙然天成。”語言典雅蘊藉,意韻深厚。
看我方圓并存,人生一路生花
□太原師范學院附屬中學 楊佳悅
梅花魂如昔,方骨永存;梅花香遠飛,萬世共圓。教育家黃炎培曾說:“和若春風,肅若秋霜;取象于錢,外圓內方。”內心正直,是謂方;變通靈活,則是圓。二者相互依存,相融相生,才是人間大智慧。
方是底色,圓是智慧。君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但在這“直”上添上一絲“圓滑”,便是人生智慧?!顿Y治通鑒》中記載,魏王攻陷城池,大宴群臣,席間問諸官:“你們說我是明君還是昏君呢?”百官爭相夸贊時,任座卻堅定地說大王是昏君,并指出其分配不均,魏王龍顏大怒,將任座趕出去了。此時一位大臣站出來:“大王是明君?!蔽和醺`喜,忙問緣由,大臣說:“明君手下都是直臣,現(xiàn)在有任座這樣的直臣,可見大王是明君?!蔽和鯊匚颍匕讶巫埢?。任座和那位大臣都內心剛正,但后者的處理方式得當,恰到好處的“圓滑”使魏王聽取忠言,足見其智慧。
方是初心,圓是發(fā)展。如同草木之根,大江之源,方代表了一個人為什么要出發(fā);而圓好似風吹日暖,重流奔騰,昭示著前進的姿態(tài),告訴我們怎樣成功。孫臏是戰(zhàn)國名聲赫赫的軍事家,卻引同窗龐涓嫉妒,被施以臏刑和黥刑。為了堅持兵法夢,他被迫選擇裝瘋賣傻,甚至吃豬食……回到齊國的孫臏,用兵桂陵,征戰(zhàn)馬陵,圍魏救趙,名揚天下。初心未改乃方,變通靈活成圓,這是孫臏成功的秘訣。反觀方正率性的蘇軾,卻有著“一肚皮的不合時宜”。王安石上臺,他反對新法;司馬光上臺,他反對舊法,終究“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一貶再貶,直至儋州,空留“茲游奇絕冠平生”。由此可見,只有方圓相結合,方能不忘初心,走向成功。既要“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也要“非唯孤峭與世絕,吟處斯須能變通”。
方是原則,圓是包容。白楊堅持挺拔向上,無畏風沙,不懼石礫,但同時包容了身邊的一切。茫茫戈壁,飛沙走石,它愛著所處的荒野,它知道那是它的詩和遠方。世間萬物皆如此,中國堅持建立多極化世界,卻與致力于發(fā)展超級大國的美國,以“互相尊重,互利共贏”為原則進行交往。華夏民族既堅持了原則,又因為包容而促進了自身發(fā)展。莊子曾有言:“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合一?!卑菔乖瓌t更閃耀,原則使包容不動搖。方圓結合,方能打破界限,使“道不同”也可“相為謀”。
“請看我頭置簪花,一路走來一路盛開?!边b想多年以后,我回望這一路風雨,是否堅守住內心的正直?又是否靈活處事,外圓內方?當我銀發(fā)如霜,面對這一生,又是否擁有了這方與圓之間的新的理解?方圓代表了我們的一生,既堅持本心,永葆方正骨氣,又處事圓融,以變求和諧。外圓內方,方圓交融,才能為我們的人生添上新的注腳。
存我方骨,傲立風沙;留我圓融,點石成金;看我方圓并存,人生一路生花。
評點:楊佳悅同學以排比句開頭,既有結構的整飭美,又簡明扼要地引述材料,生動簡潔。開篇緊扣材料核心立意,中間三個議論段中的例證具體詳實,有很強的說服力,尾段聯(lián)系實際發(fā)散,讓文章顯得深刻厚重。文章縱駢文式結尾,優(yōu)美大氣,并且富有哲思,文風端正。
(評點:重慶市第一中學校? 李妍/編輯:王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