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 倪海權(quán)
古詩教學(xué)是中小學(xué)教學(xué)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古詩選錄數(shù)量明顯增加,側(cè)重對古詩的深度解析和講授。而古詩講解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翻譯,可以說,翻譯古典詩詞,是一項嚴肅而復(fù)雜的工作,對教師要求很高。
嚴辰說:翻譯古典詩詞,并不是一件輕易的工作。它既要達意,又要傳神;既忌曲解,更不能庸俗化;既要保持原詩的風格,又要顯示譯者的文采。不但要對詩人當時的歷史背景、社會風貌有所了解,更要對詩人的身世、思想、創(chuàng)作意圖等有全面的研究,才能將原詩正確、順暢地譯出來。能夠達到這樣的境界固然是好的,但現(xiàn)實中,很多人在進行古詩今譯時往往或簡單草率、失去了原作的神韻,或任意添油加醋,變得支離滅裂,面目全非。這與兌多了水會失掉酒的醇味、過分地涂脂抹粉會丑化天然的美好是一個道理。
正因為古詩今譯存在這些難度,所以長期以來,人們對古典詩歌要不要翻譯成白話文一直存在爭議。反對者認為,將古典詩歌翻譯成白話文,會破壞詩歌本身的韻味和美感。支持者認為,將古代詩歌翻譯成白話文,有利于讀者加深對詩歌的理解,是十分必要的工作。針對這兩種觀點,筆者更贊同將古典詩歌翻譯成白話文,確切地說,是翻譯成現(xiàn)代詩,在翻譯的過程中,既要傳達出原詩的基本含義,又要具有詩歌的基本特征。而為了避免反對者所擔憂問題的出現(xiàn),在古詩今譯時一定要注意以下三方面問題。
首先,古詩翻譯要注意詩歌的體裁,保留詩歌的韻味。古典詩詞按照體裁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古樸渾厚,律詩格律嚴謹,絕句自然精練,因此,翻譯時要樹立詩體意識,保留原詩體裁的特征。如: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關(guān)雎》:
《關(guān)雎》
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教參的翻譯是:
關(guān)關(guān)鳴叫的雎鳩,立在水中的陸地上。文靜美好的姑娘啊,正是小伙子的好配偶。
水中長短不齊的荇菜,在船的左右撈取。文靜美好的姑娘啊,我時時都把你追求。
追求的愿望難實現(xiàn),我時時把你思念。思念悠悠不停,翻來覆去難成眠。
水中長短不齊的荇菜,在船的左右兩旁去采摘。文靜美麗的姑娘啊,我要彈琴鼓瑟親近你。
水中長短不齊的荇菜,在船的左右都可挑選。文靜美好的姑娘啊,我敲擊著鐘鼓使你快樂[1]78。
余冠英的翻譯是:
關(guān)雎鳥關(guān)關(guān)和唱,在河心小小洲上。好姑娘苗苗條條,哥兒想和她成雙。
水荇菜長短不齊,采荇菜左右東西。好姑娘苗苗條條,追求她直到夢里。
追求她成了空想,睜眼想閉眼也想。夜長長相思不斷,盡翻身直到天光。
長和短水邊荇菜,采荇人左采右采。好姑娘苗苗條條,彈琴瑟迎她過來。
水荇菜長長短短,采荇人左揀右揀。好姑娘苗苗條條,娶她來鐘鼓喧喧[2]。
《詩經(jīng)》是兩千多年前的民歌,《關(guān)雎》是一首愛情詩,通篇寫一個男子對所鐘情的女子的思念。教參將“窈窕淑女”譯為“文靜美好的姑娘”,余冠英譯為“好姑娘苗苗條條”,教參將“君子好逑”譯為“正是小伙子的好配偶”,余冠英譯為“哥兒想和她成雙”。兩相對比,余冠英的譯詩以第一人稱視角翻譯,以淺顯自然的語言寫男子的追求,更加口語化,語言大膽直白??傮w而言,余冠英的譯詩保留了民歌的風味,更貼合原詩的韻味。
其次,古詩翻譯要補充原詩沒有的內(nèi)容。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古詩翻譯是譯者的再創(chuàng)造。比如統(tǒng)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登幽州臺歌》: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教參的翻譯是:
向前我看不到那古人,向后我看不見那來者。
想到無窮的天地,我不由得流下了眼淚[1]111-112。
荒蕪的翻譯是:
前面,望不見那些歷史上的奇才,后面,那些新的英雄還沒有登臺。
宇宙無窮啊,暑往寒來,寂寞啊悲哀,流淚啊滿腮[3]8!
《登幽州臺歌》是陳子昂跟隨武攸宜北征契丹時所作,詩人想到歷史上燕昭王禮賢下士,而自己則懷才不遇,登高遠望,內(nèi)心無限悲憤?;氖彽淖g詩用“奇才”“英雄”指代禮賢下士的明主,“宇宙無窮”“暑往寒來”強調(diào)時空無限,“寂寞”“悲哀”進一步強化了詩人的情感。和教參的譯詩相比,這首譯詩比較準確地傳達原詩中詩人的情感,是一篇比較成功的翻譯。
最后,古詩翻譯時要注意詩歌語言的基本特征,比如精練、押韻等。語言精練是詩歌的基本要求,是詩與散文的主要區(qū)別。詩歌語言的精練性,必然要求跳躍,跳躍,是詩歌語言精練在表現(xiàn)形式上的反映。為此,在翻譯時要除去不必要的連詞和助詞,保持語言的精練。比如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
王 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guān)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教參的翻譯是:
輕車簡從要出使到邊疆,途中經(jīng)過居延。
像飄飛的蓬草飄出了漢塞,像歸雁飛入了胡天。
大沙漠里孤煙直上,黃河邊上落日正圓。
走到蕭關(guān)恰逢偵察的騎兵,言說都護正在燕然前線[1]115-116。
蕭哲庵的翻譯是:
我坐著一輛輕車,奔馳在荒涼遼闊的邊防前線;我?guī)е实墼t命,走過了屬國居延。
一團南來的飛蓬,隨風卷出了漢塞;幾行北歸的大雁,破空飛進了胡天。
在浩瀚無邊的沙漠上,一縷燧煙如柱直撐霄漢;在奔騰萬里的黃河邊,落日比十五的月亮還要圓。
雄偉險峻的蕭關(guān)下,遇上了偵察的騎兵,他遙指前方:都護已經(jīng)進駐燕然山[3]。
蕭哲庵將原詩的意思傳達得比較全面,但和教參相比,字數(shù)稍多,語言上顯得不夠簡潔精練?!盎臎鲞|闊的”“浩瀚無邊的”之類的修飾語過多,導(dǎo)致譯詩顯得臃腫拖沓。
南京大學(xué)鐘振振先生說:“古典詩詞好比是古代詩人從遙遠的星球上向我們發(fā)來的一封封無線電報。”對古典詩詞的解讀,好比是電報解碼的過程。顯然,古詩今譯也是電報解碼的一種。一般的電報解碼最主要的要求是準確,而古詩今譯除了準確之外,更要注意不能破壞詩歌本身的特征,比如體裁、精練、跳躍、押韻等。古詩今譯,不應(yīng)該是白話散文的羅列而徒有詩歌的形式,譯文在本質(zhì)上要保留詩歌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