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編輯的思考:內(nèi)涵闡釋、現(xiàn)實樣態(tài)與拓展轉(zhuǎn)化

2022-12-08 14:57:14肖晨
出版參考 2022年9期
關鍵詞:批判性思維基礎教育思考

肖晨

摘 要:編輯的思考是編輯從事編輯工作應有的尊重態(tài)度和責任擔當,也是編輯作為編輯活動主體存在的展現(xiàn)和坦然。編輯的思考是以編輯主體意識的自愿自覺為驅(qū)動,以認識時代與自我的關系為邏輯起點,以批判性思維為核心形成集成性智慧?,F(xiàn)實中,編輯的思考呈現(xiàn)出“服從”“惰性”和“褊狹”等樣態(tài)。對此,編輯可從“孜孜求學:經(jīng)歷知識積累、方法論掌握和價值觀確立的螺旋上升過程”“賦能成長:發(fā)現(xiàn)并發(fā)揮作為‘編輯人’的意義和價值”“止于至善:錘煉編輯藝術以呈現(xiàn)世界之美”三方面對自身思考進行拓展轉(zhuǎn)化,由此喚醒文化自覺和責任意識。

關鍵詞:思考 編輯主體 基礎教育 批判性思維

編輯的思考在編輯工作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義。編輯工作包含策劃、組織、審讀、加工、校對等環(huán)節(jié),是一個動態(tài)變化的過程,其間充滿復雜性、可逆性和結果的不確定性,需要編輯運用知識儲備、批判性思維和辯證的觀點對文稿、選題及各類信息等提出合理意見,而這些意見是以編輯的思考為前提和基礎的。獨立的思考是編輯存在的依據(jù)和支撐,是編輯工作的應有之義。

一、編輯思考的內(nèi)涵闡釋

編輯工作具有文化社會工作共有的政治性、思想性、科學性、創(chuàng)造性等特點,又具有自己的專業(yè)特點,包括選擇性、加工性、中介性等。[1]思考是每一個人的權利,是“人生的一種自然需要和意識中的差異的具體化”[2]。編輯工作的性質(zhì)和特點決定了編輯的思考作用于出版物的必然性、重要性、能動性,是編輯存在的確證。

我國實行出版專業(yè)職業(yè)資格制度,各級別的出版專業(yè)技術人員都須在學歷和工作資歷等方面符合一定的條件,[3]因此編輯一般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然而,沒有一個人能在完成了一個階段的教育后就具備了足以應付人生、職業(yè)生涯中所有問題的能力,人只有持續(xù)地思考和學習才能創(chuàng)生新知識、新經(jīng)驗,才能與時俱進,規(guī)避舊方法對新理念的阻礙。停留于知識、不善于思考的編輯將很難抵御平庸。修煉內(nèi)功,涵育素養(yǎng),勤于思考,是新時代編輯不可推卸的責任。

其一,編輯的思考以編輯主體意識的自愿自覺為驅(qū)動?!坝幸庾R的‘我’定義了哪里是‘這里’和什么是‘此刻’。”[4]從“思考的我”開始思考,這是了解世界及一切創(chuàng)造性工作的必經(jīng)之路。編輯是怎樣思考的,他所干的活就是怎樣的。編輯的思考是編輯從事編輯工作應有的尊重態(tài)度和責任擔當,也是編輯作為編輯活動主體存在的展現(xiàn)和坦然。從人的發(fā)展視角看,“想要傳遞經(jīng)驗和知識的普遍欲望迫使我們發(fā)展出抽象思維能力”[5],此為人類所獨有。思考是人在世界上作為自然的人、歷史的人、社會的人、道德的人活動、生活的內(nèi)在動力,涵養(yǎng)人的素質(zhì)和思想境界,推進社會不斷向更高一級文明發(fā)展邁進。從期刊的發(fā)展需要看,思考是期刊內(nèi)涵的重要體現(xiàn),有自身獨特思考視野的期刊才能在作者市場、讀者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從編輯的發(fā)展差異看,思考是編輯運用超出知識的界限的智力能力來審視自身的行為,其來源是編輯的主體意識。現(xiàn)實世界中編輯的“無思”狀態(tài)很大程度上歸因于其主體意識的喪失,放棄了思考也就遠離了編輯工作的中心。對基礎教育期刊編輯而言,要對自己所負責的期刊或欄目、對自己所對接的學段或?qū)W科領域高度關注,并通過積極的思考來回應、表征自己的存在。這種回應常常存在于編輯對大量信息進行梳理、篩選、甄別后提出的內(nèi)容優(yōu)化方案、選題策劃等之中,也只有在回應的過程中,編輯才能感受到自己存在的真實、鮮活,才能作為活動主體進行發(fā)聲、發(fā)問。只要編輯工作仍在繼續(xù),編輯的思考就不能停下。這樣如歌詠吟唱一般沉浸于思考的旋律之中,不斷實現(xiàn)編輯的自拔更新。

編輯的思考最終會見之于外在的編輯工作,它始終以編輯主體意識的自愿自覺為驅(qū)動,在編輯的主動探究和長期職業(yè)浸潤中形成并延展內(nèi)涵,體現(xiàn)出敏銳的判斷力、領域內(nèi)的專業(yè)性和高深的學養(yǎng)。它會促使編輯發(fā)現(xiàn),為他人作嫁衣的無私奉獻并不悲戚悲傷,而是幸運幸?!冀K與最有智慧、最有情懷的人一起為世界增添更多美好;會促使編輯表現(xiàn)出全力以赴的精神、沉醉其中的熱情和超然犀利的眼光,且這樣的情愫和滿足不會被時間消磨,反而如陳釀愈久愈香醇。

其二,編輯的思考以認識時代與自我的關系為邏輯起點。許多編輯把審稿、策劃、組稿等出版工作環(huán)節(jié)的關注點放在“怎么做”上,而對“為什么做”思考得少,“為什么做”與“怎么做”其實是價值指向與方法的關系。在門類眾多的出版界,基礎教育期刊還承載著這樣的社會期望——引領并助力教師擔負起傳道解惑、立德樹人的使命。在基礎教育期刊的語境中,“為什么做”是教育的價值旨歸和基本規(guī)律,這也是編輯思考的邏輯起點:認識“我”與這個時代的教育的關系。

時代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時代中的教育相關因素也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我們要把握住這些發(fā)展變化。當下,融媒體、元宇宙等新事物層出不窮,什么可以談、什么不能談、什么重點談、什么看似不可以而實際上可以談,編輯要有清晰的政治站位、清醒的時代認識。編輯的選擇是編輯思考的一種體現(xiàn)。作為基礎教育期刊編輯,做好編輯工作要像學校辦好思政課一樣“從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來對待”[6]。同時,要深刻認識“為誰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7]這一教育的根本問題,從而肩負起時代賦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擔當,堅定貫徹黨的教育路線、方針、政策,在編輯工作中把握時代特點、回應時代關切,以“我”和“我們”的共同努力推動出版事業(yè)不斷展現(xiàn)蓬勃向上的生命力,促進學校、教師為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做出更大貢獻。如,在當前“雙減”政策背景下,如何在減輕學生學業(yè)負擔和壓力的同時保證學校教育教學的提質(zhì)增效,處理好“減”與“增”的辯證關系,不只是學校作為,也是基礎教育期刊及編輯思考的方向。

其三,編輯的思考以批判性思維為核心形成集成性智慧。從作者意見到讀者反饋,從欄目組稿到專題策劃,從文字加工到素材去留,編輯總是被各種各樣的問題所困擾。同時,編輯需要從文字的海洋中選擇有價值的文稿,沒有“搜獵者”一般的眼力是做不到的,這是當好編輯的基礎,也是出版物質(zhì)量的保障。編輯是精神產(chǎn)品的把關者,是黨和國家政策堅定的擁護者、傳播者,每一期刊物、每一篇文稿都要經(jīng)過編輯的“審視”。編輯擔負著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編輯的思考則是編輯履行社會責任的支撐。因此,編輯工作的復雜性、全程性要求編輯的思考不能是松散、低效的,而是編輯各方面能力的整體性建構。那么,這個整體的核心是什么呢?

編輯的思考常常被置于一種“探問”的位置和狀態(tài)。“是不是還有更好的方案?”“他們都這么說,但這是事實嗎?”這種探問出自編輯作為主體的本性,編輯的思考驅(qū)使著他總是不滿足于現(xiàn)狀,總是向往更好的;也提醒著他必須客觀公正地考量各種信息,最根本的是尊重事實,哪怕事實是自己所不愿接受的。美國出版界的編輯元老珀金斯總是“毫無保留、毫不退讓地幫助作者完善稿件”,與作者之間的爭吵被他形容為“進行某種生死搏斗”[8]?!昂翢o保留”指的是編輯的奉獻精神,“毫不退讓”則是編輯發(fā)揮自身思考的極致,其核心是批判性思維。編輯只有具備批判性思維,才能在編輯工作中做到“入乎其內(nèi),出乎其外”,才會帶著批判性審視與作者“進行某種生死搏斗”。

批判性思維是指有效識別、分析和評估觀點及真理假說,認識和克服個人的成見與偏見,形成并闡述可支撐結論、令人信服的推理,對所思所為做出理性、智慧的決策所必需的一系列認知技能和思維素質(zhì)的總稱。這些思維標準中最重要的是:清晰、精確、準確、切題、前后一致、邏輯正確、完整以及公正[9],它們?nèi)谌刖庉嫷膬r值辨析、問題解決、信息敏感、創(chuàng)新意識等素養(yǎng)之中并加以有機整合,形成整體性結構,使編輯思考體現(xiàn)為一種集成性智慧。“我可以從我的思考開始,并質(zhì)疑我的確定性從何而來”[10],進而走上自我觀察的道路。同時,編輯要跳出自身學習圈的局限,多吸收一些差異性信息和觀點,防止視野窄化而阻礙批判性思維。簡而言之,批判性思維讓我們擁有更為深刻的洞察力,走出現(xiàn)存的觀念限定,過上一種自我學習和自我省思的生活。經(jīng)過批判性思維思考的編輯活動不再是原有的編輯活動,它被賦予新的意義;作為批判性思維思考主體的編輯個體也不再是原來的自我,他在新的意義中找到新的自我。

二、編輯思考的現(xiàn)實樣態(tài)

世界上最難的事是什么?是思考?!拔覀兯杏X到的‘我’是腦部中一個非常復雜的歷程,而且我們?nèi)匀挥幸磺欣碛蔀樗械劫潎@?!盵11]遺憾的是,一些編輯在工作中放棄了思考的權利,停留于文字的修修補補;或者陷入傳統(tǒng)思維的漩渦,無法理解、接受新知識、新觀念;等等。

其一,思考的“服從”造成編輯工作中的“錯位”。很多人會不假思索地服從權威或集體的觀點和決策。如果作者是功成名就的業(yè)界權威,那么編輯“可能會以為他們在寫作技巧上已經(jīng)爐火純青而自己只是充當作者和印刷廠之間的傳聲筒罷了”[12]。這樣的編輯不敢懷疑自己正在審讀的文字是否有錯,完全依附于作者,成為一個“服從性自我中心者”[13],通過自欺欺人來獲得安全感和個人滿足。從某種意義上講,編輯工作能夠考驗一個編輯真正的人格?!熬庉嬓枰獦O大的勇氣來應對這類陷阱,指出‘國王的新衣’上的種種缺陷?!盵14]隨大流的愿望會嚴重削弱我們進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熬庉嫷穆氊煴揪筒皇钱吂М吘吹亟蛹{每一部被交到手中的作品。”[15]如,一位德育專家為了讓二年級小學生了解水資源的稀缺,這樣論述道:“人類比較容易利用的淡水資源,只占全球總儲水量的十萬分之七?!比绻庉嬅臋嗤?,就可能忽視這一論據(jù)的不足:二年級小學生尚未學習“萬”的概念,“十萬分之七”的說法難以入腦入心。編輯才是審稿的主體,編輯所面對的是作者的具體角色(文稿作者),而不是他們的社會身份(知名學者、業(yè)界權威等)?!皩<宜奖任腋?,不會錯”和“人無完人,專家也可能犯錯”兩種心理設定中,編輯如何選擇決定了其對批判性思考的態(tài)度。

其二,思考的“惰性”造成編輯工作中的“局促”?!安荒芩伎家膊皇悄切┤狈δX力的眾人的‘特權’,而是每一個人——科學家、學者,包括其他從事心理研究的專家——經(jīng)常存在的可能性?!盵16]編輯思考的“惰性”一方面體現(xiàn)在思考的被動、消極,把思考當作沉重的枷鎖,使編輯工作沒了激情和活力;另一方面隱藏在長期積淀的思考慣習之中,滿足于承繼過往的思考方式,無形之中把新思想、新理念淹沒于日常,使編輯工作滯后于時代變革。聶震寧先生曾直言“做出版當編輯是發(fā)不了財?shù)摹盵17]。在經(jīng)濟壓力、職業(yè)倦怠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一些編輯的職業(yè)認同感較低、得過且過,多是做些文字上的修修補補。遺忘思考的職責,會喪失自我的深度。這樣的編輯顯然不適合吃編輯這碗飯,不僅無法建構自己同作者對話的能力,而且會成為編輯部這個木桶里最短的木板。古人云:“一字之失,一句為之蹉跎;一句之誤,通篇為之梗塞?!本庉嫅谟谒伎?,對待編輯工作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有如履薄冰的態(tài)度,對待作者的每一個論點、論據(jù)都要有批判審視的意識,并根據(jù)時代變化來調(diào)整、轉(zhuǎn)變思考的視角和方向。

其三,思考的“褊狹”造成編輯工作中的“刻板”。“刻板印象”一詞來源于印刷時代,當時的鉛板或刻板被用于復制相同的內(nèi)容。與之相似,當我們有刻板印象時,我們會認為個體都是由同一張鉛板復印而來。當我們評判某人時,不是依據(jù)他或她的個體特征,而是依據(jù)他或她屬于哪一個團體,我們便假設這個團體里的所有人或幾乎所有人都沒有區(qū)別。通過刻板印象產(chǎn)生的認知經(jīng)常是錯誤或帶有誤導性的。[18]雖然在某種程度上,我們看待現(xiàn)實的方式是由個人經(jīng)歷和文化背景塑造而成的,但我們要清醒地意識到,自大會阻礙我們實現(xiàn)真正的自我和精神成長。我們需要警惕的是,哪些會對我們形成更重要的態(tài)度、行為和決策帶來阻礙或負面影響。如果我們能意識到自己有可能會對某些事物有刻板印象,就能采取措施來避免這一問題。近年來,基礎教育期刊編輯專業(yè)分工愈發(fā)細致,不少中文專業(yè)畢業(yè)的編輯從事著數(shù)學、歷史、地理等學科的文稿審讀工作。一些編輯會帶著自己在高等教育甚至中學階段教育中獲得的經(jīng)驗和認知來對待不同學科的編輯工作,其中不乏片面、陳舊、刻板的認識,直接影響編輯工作的正確判斷和推陳出新。還有一些編輯只熟悉自己負責的學段、學科領域,日復一日的工作實踐只是對自己固有觀念的反復強化,而沒有將目光投向整個大教育的宏觀環(huán)境。這與外科醫(yī)生的“管狀視野”[19]相似,即每個專業(yè)的外科醫(yī)生只能看到患者身上的某一部分問題,醫(yī)生的眼中只有這個病,而無法做到眼中有這個病人。要履行好基礎教育期刊編輯崗位的職責,編輯不僅要廣泛學習多領域跨學科知識,成為雜家,而且要深入學校、課堂了解真實的教育教學生態(tài),竭力避免阻礙批判性思考的一切因素。

三、編輯思考的拓展轉(zhuǎn)化

編輯的思考建構了編輯內(nèi)心的意義世界,決定著編輯的存在方式,但編輯不能完全沉浸于自我意識中,而要將思考拓展到更遼遠的天地中去,如此才能轉(zhuǎn)化為影響事實世界的重要力量。

其一,孜孜求學:經(jīng)歷知識積累、方法論掌握和價值觀確立的螺旋上升過程。人具有感知勝過自己的東西的能力。編輯思考的形成和拓展,是一個經(jīng)歷知識積累、方法論掌握和價值觀重塑三者的螺旋上升的過程。在基礎教育期刊領域,編輯的知識積累除了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育哲學、教育社會學等領域的基本原理,也包括各學段、各學科的系統(tǒng)專業(yè)知識和與教育相關的政策、法律法規(guī)等。古人講:“厚積薄發(fā)。”積之愈厚,發(fā)之愈力。知識積累解決“了解什么內(nèi)容”的問題,這是從事編輯工作的基礎。編輯要盡可能地了解教育領域較為穩(wěn)定的成果、經(jīng)驗,形成自己的知識地圖。編輯的方法論掌握是運用批判性思維和辯證的觀點對編輯工作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審視、選擇、優(yōu)化、重組等,經(jīng)歷“明、疑、辨、悟”的過程,集中解決如何做出判斷的問題,是編輯工作效率和科學性的保證。同時,知識積累與方法論掌握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兩者的區(qū)別,猶如一部字典與一本書,每個人腦海里都有一部字典,但能不能用字典里的文字來寫一本書就全憑個人才能了。編輯在掌握方法論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實現(xiàn)價值觀的確立,解決明晰是非對錯的問題。首屆“中國十大優(yōu)秀出版編輯”之一的黃一九說:“編輯一定要有屬于自己的編輯思路,形成體系,而不能夠東一榔頭西一棒子。”[20]這里的“編輯思路”就包含知識積累、方法論掌握和價值觀確立的三重意蘊。編輯求學的過程其實就是知識積累、方法論掌握和價值觀確立三者螺旋上升的過程,而編輯工作則是三者統(tǒng)一的結果。

如,《福建教育》編輯基于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深刻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極端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和作用,而道德與法治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因此思考以統(tǒng)編《道德與法治》教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讀本》的解讀和使用為切入點,策劃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四史”教育等多個教育教學熱點話題,在組稿層次上兼顧宏觀和微觀的視角,上承思想、下接地氣。這一系列操作就是編輯在知識積累、方法論掌握和價值觀確立三者上的統(tǒng)一。2020年,《福建教育》在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素質(zhì)教育》全文轉(zhuǎn)載來源期刊排行榜上位列第一,且年年名列前茅。地方基礎教育期刊能取得這樣的成績離不開編輯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fā)揮,這也促進了編輯思考的進階發(fā)展進入良性循環(huán)。

其二,賦能成長:發(fā)現(xiàn)并發(fā)揮作為“編輯人”的意義和價值。編輯的思考不僅讓編輯看到自己的編輯工作存在的事實、取得的成果,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逐漸感受到日常事務之中蘊含著編輯的意義。編輯的意義一方面負載于編輯工作事務之中,離開了具體事務,編輯的意義就變得虛無;另一方面被印刻于編輯的思考之中,編輯總是根據(jù)自己的思考來理解作為編輯主體的意義,來限定自己如何在現(xiàn)實世界中行動、營造關系?;A教育期刊的編輯工作是向中小學校、廣大教師輸送先進教育理念、優(yōu)秀教學成果、有益實踐經(jīng)驗的工作,編輯是讓讀者從期刊中得到精神陶冶、藝術享受的人。從事這般平凡而偉大的工作,做這樣一種努力且幸福的人,難道不值得驕傲嗎?也許有人會說,“未來編輯的角色必然會發(fā)生改變”,“科技終將入侵編輯部”,但是事實上編輯工作無法完全靠電腦完成,如同教師的教書育人無法完全被智能化設備替代一樣。編輯的思考是編輯職業(yè)不會被互聯(lián)網(wǎng)或相關人工智能技術學科所吞噬的安身立命之所在,是“編輯人”行動的制勝法寶。

基礎教育期刊編輯的服務對象是中小學校、教師、教研機構等,編輯不是為自己所偏好的那部分群體服務,而是為基礎教育公共領域服務。所以,編輯的思考如何發(fā)揮,不是編輯個體的私事,而是需要經(jīng)過多方評價和檢驗的。這就要求編輯進入公共視野,以他者的立場來審視自我的思考,通過與他者的關系來詮釋自我的思考。如果編輯沒有“敞開門”“走出去”,那么他就無法進入“編輯人”的意義世界,也就無法超越自我觀念,無法發(fā)現(xiàn)作為“編輯人”的更高的價值提升。如,地方基礎教育期刊社時常向?qū)W校、教師開展“送培”活動,編輯或觀摩教師授課過程并參與評課議課,或開設教學論文寫作指導講座,或以座談的方式開展調(diào)研、討論選題、籌劃組稿等,對提升教師綜合素養(yǎng)、改善教育生態(tài)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由此,編輯的思考由編輯工作本身向外延展,向一線課堂、學校的土地里扎根、生長,綻放出“編輯人”的精彩和絢爛。

其三,止于至善:錘煉編輯藝術以呈現(xiàn)世界之美。編輯工作,本就是一種審美性勞動?!啊摇那槿ず臀锏淖藨B(tài)交感共鳴,才見出美的形象?!盵21]在期刊出版的語境里,“情趣”理解為編輯藝術,“姿態(tài)”理解為期刊(文稿)的外在形態(tài)。編輯以美作為“情趣”和“姿態(tài)”的標準,即從審美的角度來理解、選擇自身的編輯活動,這樣的編輯活動不僅愉悅自己,而且使期刊(文稿)免于庸俗之惡,為他人、為世界創(chuàng)造了美。楊牧之先生說:“編輯工作是一門藝術?!盵22]編輯必須不斷錘煉自己的編輯藝術,才能有作品傳達情思于觀者,才能像春雨一樣滋潤廣大讀者的心田,才能至善至美。

我們要到自然、人生、社會的具體形象里去尋找美的蹤跡,且只有審美的眼睛才能看到美。一名編輯,要對出版、對社會、對教育有自己的深刻體會和審美體驗,會把自己的思考和美感融入編輯工作之中。“審美的情緒須放棄那通過悟性的概念的固定化,因它產(chǎn)生于自由的活動,不是諸單個的表象的,而是‘心意諸能力’全體的活動?!盵23]當我們的一切精神和思考都把美作為最后根源的匯流之地,思考始深,境界乃大。如,編輯受到福州古厝的熏陶和啟發(fā),在認真學習了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為《福州古厝》撰寫的序言后,結合教育部發(fā)布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開展了“以古建筑為載體開展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主題策劃。編輯把古建筑的建筑文化美及其教育意蘊美的融通交互作為組稿、審稿的標準,尋味古韻,感佩先人。如果編輯只是把這份職業(yè)當作謀生的手段,而無暇流連篇章中的風景,那么這浩瀚而美麗的文字世界便成為一個蕭條破敗的廢棄工廠。作者飽含深情和智慧的文字不被重視,這是一件多么令人難受的事。

所有知識、技能和價值觀都是編輯錘煉編輯藝術的基礎,也是已知世界。編輯作為一個動詞,是人類的一種復雜、高級的實踐活動;作為一個名詞,是熱情聯(lián)系最廣泛讀者、愿意全力以赴協(xié)助作者為世界呈現(xiàn)更美好的精神產(chǎn)品的專業(yè)人士。無論編輯作為何種詞性,都勢必面臨未知世界的諸多挑戰(zhàn)。思考便是編輯提升自我、應對挑戰(zhàn)的利器。

(作者單位系福建教育雜志社)

猜你喜歡
批判性思維基礎教育思考
論批判性思維與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養(yǎng)
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在美國高校英語課堂中的體現(xiàn)
東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09:26:27
將批判性思維融入英語專業(yè)閱讀課程的教與學
批判性思維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培養(yǎng)及應用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政策話語的遷嬗
科教導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7:35:04
教育均衡發(fā)展: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新境界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2:22:42
“中國夢”之中國“自主高考”夢
文教資料(2016年19期)2016-11-07 10:58:38
基于微課應用的專遞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少兒圖書館小志愿者工作的意義和思考
科技視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35:59
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0:24
垦利县| 台前县| 凌海市| 武陟县| 弋阳县| 茌平县| 巴林右旗| 日土县| 广水市| 永康市| 乐至县| 涿鹿县| 池州市| 年辖:市辖区| 海南省| 湾仔区| 温宿县| 民和| 特克斯县| 泰州市| 七台河市| 永康市| 体育| 岳阳县| 古交市| 双流县| 安达市| 阳东县| 郯城县| 循化| 剑阁县| 友谊县| 贺州市| 乌苏市| 灵川县| 石屏县| 屏边| 松原市| 句容市| 北京市| 喜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