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飛
《撇》一課是蘇少版《書法練習指導》三年級上冊第9課的教學內(nèi)容。在本課之前,學生學習了點、橫和豎等基本筆畫,初步掌握了毛筆筆畫書寫的基本運筆方法步驟。筆者基于學生已具備的書寫經(jīng)驗,根據(jù)《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的要求、教材編排體系以及本課的具體教學目標,設計了本教學課例。
1.了解“撇”的形態(tài),學習“撇”起筆、行筆、收筆的方法,練習書寫“撇”。
2.通過描紅練習,進一步感受撇畫的運筆以及在不同字中的變化。
3.培養(yǎng)舉一反三的遷移學習能力,養(yǎng)成仔細觀察基本筆畫寫法的習慣。
4.初步感受中國書法藝術(shù)的博大精深,在書法學習中體會做人的道理。
了解“撇”的形態(tài),通過描紅練習,進一步感受撇畫的運筆以及在不同字中的變化。
毛筆、墨汁、米字格描紅練習紙、硯臺、教材。
(一)復習
師:同學們,上堂課我們學習了懸針豎(見圖1),誰來說說懸針豎的運筆方法?
(圖1)
生:逆鋒起筆,向右下按筆,提鋒,轉(zhuǎn)鋒,向下漸按行筆,至中部,漸行漸提筆,出鋒收筆。
師:請同學們再觀察一下,用這樣的筆法寫出的懸針豎,形狀上有什么特點呢?
生:頭部粗,尾巴尖,豎直向下。
師:我們一起來寫一寫,注意書寫姿勢。
(二)導入
師:今天我們要學的新筆畫,形狀和運筆方法都與懸針豎有類似的地方。這個筆畫就是——“撇”。
設計意圖:撇畫與懸針豎寫法相近。通過復習,學生不僅可以鞏固懸針豎的寫法,還能借助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降低學習難度,增強學習書法的信心。
(一)介紹撇畫
師:同學們請看圖(見圖2),撇畫形狀就像飄動的柳葉。撇畫常常與捺畫對稱出現(xiàn),可起平衡作用。(板書:撇)
(圖2)
(二)比較發(fā)現(xiàn)
師:撇畫和懸針豎有什么相似之處呢?
生1:這兩個筆畫都是前面粗,后面尖。
生2:它們在書寫時都是先按筆后提筆出鋒。
師:那么撇畫和懸針豎之間又有什么不同呢?
生3:撇畫是斜的。
生4:撇畫還有點彎。
師(小結(jié)):對,撇畫和懸針豎收筆都是出鋒的,我們在書寫的時候要做到漸行漸提,力送筆尖。其實,練好了懸針豎,如果將它傾斜45度再適當加一點弧度就成了撇畫。
設計意圖:這個環(huán)節(jié)先讓學生聯(lián)系大自然的柳葉,初步體會撇畫的特點,再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撇畫與懸針豎的異同,把新舊知識聯(lián)系起來,將學到的方法遷移運用,讓書法學習變得輕松有趣。
(一)學習寫法
師:怎樣在寫好懸針豎的基礎上寫好“撇”呢?書本上告訴了我們寫好“撇”的小秘訣(見圖3),請同學們打開書本第32頁,讀一讀“寫法提要”。
(圖3)
(學生閱讀。)
(二)弄清步驟
師:寫好“撇”一共有幾個步驟?
生1:五個步驟。
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撇”的運筆過程,請一位同學讀一讀五個步驟。
生2:第一步,逆鋒起筆。第二步,向右下按筆。
師:這兩步是撇畫的起筆部分,我們可以概括為兩個字“逆、按”。(板書:逆、按)
生2:第三步,提鋒,向左下行筆。第四步,略有弧度,漸行漸提筆。
師:這是撇畫的行筆部分,提鋒是為了調(diào)整筆鋒,做到中鋒行筆。這兩步我們可以概括為“行、提”。(板書:行、提)
生2:第五步,提筆出鋒自然輕快,力到鋒尖。
師:這一步是撇畫的收筆部分,我們可以概括為一個字“出”。(板書:出)
師(指黑板):同學們請看,寫好撇畫的五個步驟我們概括成了五個字:逆、按、行、提、出。可以說這是寫好撇畫的五字要訣。我們一起來邊念邊書空。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蘸墨在練習紙上學寫三遍“撇”,注意借助米字格的斜線把撇畫寫得飄逸自然。
(學生練習,師行間巡視指導,挑選展示作業(yè)。)
師(實物投影學生作業(yè)):請同學們抓住“撇”的起筆、行筆、收筆的書寫要領(lǐng)來點評。
生1:這位同學借助米字格,沿著斜線,略帶弧度撇出,寫得飄逸自然。
生2:這位同學運筆做到先按后提,漸提漸行,力到筆尖。
師(出示一些問題作業(yè)):老師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學生書寫上的問題,如字體缺少弧度,顯得僵直。
師(邊示范邊提醒):請同學們看老師書寫。注意起筆的按筆力量要適度,避免釘頭;調(diào)轉(zhuǎn)中鋒再行筆,避免偏鋒鋸齒;注意弧度,避免僵直;邊行邊提,控制速度,力到鋒尖,避免鼠尾。請同學們再試著寫幾遍,提醒自己注意這些問題,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寫出自然飄逸的撇畫。
(學生練習,師行間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撇畫的形狀和運筆雖然與懸針豎有不少相似之處,但也有其獨特之處。教師在教學時,需要對其運筆進行詳細的指導解析,幫助學生弄清其書寫步驟和方法。在書寫時,教師應加強示范指導,讓學生體會書寫時的提按、弧度和速度,利用米字格斜線,輔助學生控制好撇畫的運筆方向,再針對問題進行示范矯正練習。
(一)觀察
師:撇畫的形態(tài)變化很多,請同學們看這兩個字中共有三個“撇”(見圖4),仔細觀察這三個“撇”,形態(tài)上有什么不同?
(圖4)
生:有的比較直,有的比較彎,有的長一點,有的短一點。
師:你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是啊,撇畫有的長,有的短,有的平,有的斜,有的直,有的彎。
師(小結(jié)):“香”字的第一“撇”,平而短,我們叫“平撇”;而“香”的第二“撇”是斜著撇出去的,就叫“斜撇”?!霸隆弊值摹捌病笔秦Q著寫至下半部才緩緩作弧向左下撇出,叫“豎撇”?!捌病钡奈恢貌煌捌病钡男螒B(tài)和方向也有變化。書寫時要因勢賦形,講究變化。下面,我們就來寫一寫這兩個字,體會撇畫寫法的變化。
(二)示范
1.示范寫“香”
師:請大家先看老師寫“香”字,跟著書空。
師(邊寫邊提示要領(lǐng)):“禾”部寬,首撇平而短,次撇斜出,與長點呈對稱之勢,“日”部豎畫左輕右重。
2.示范寫“月”
師:請大家再看老師寫“月”字,跟著書空。
師(邊寫邊提示要領(lǐng)):“月”字豎撇是豎著寫到下半部才緩緩作弧向左下撇出,橫折鉤橫短豎鉤挺直與豎撇呼應。
(三)練習
師:請同學們根據(jù)老師書寫的步驟和方法,先描紅兩遍再臨寫一遍。大家還記得描紅的要點嗎?
(師出示課件:仔細觀察、蘸墨適量、控制力度、注意提按、一筆完成。)
(生練習,師行間巡視,個別指導。)
師:剛才同學們寫字時都非常認真投入,在例字的練習中,體會到撇畫在不同的字或不同的部位寫法各異,把撇畫寫得自然飄逸。
設計意圖:怎樣教初學書法的學生學會觀察,教師的示范引導顯得尤為重要。正是基于這樣的思考,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指導學生仔細觀察,比較撇畫在不同的字中或不同位置的形態(tài)變化。教師邊示范書寫邊引導學生觀察撇畫的字形結(jié)構(gòu)、筆畫位置與其他筆畫形成的對稱關(guān)系,體會撇畫的多種寫法。
師:柳公權(quán)是唐代中期著名的書法家,他的書法以楷書著稱,與歐陽詢、顏真卿、趙孟頫并稱“楷書四大家”。他的傳世碑帖《玄秘塔碑》《神策軍碑》等以骨力勁健見長,后世有“顏筋柳骨”的美譽,與顏真卿齊名,人稱“顏柳”。
師:柳公權(quán)不僅字寫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一樣,鐵骨錚錚,深受世人欽佩。據(jù)說,有一次柳公權(quán)在寫字時,穆宗皇帝一邊看一邊贊嘆地問道:“你的字怎么寫得這么好呢,能告訴我書法的秘訣嗎?”柳公權(quán)不假思索地回答:“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筆法得自心法,只有心地正直才能寫出好字來?!边@番話的確說出了柳公權(quán)書法的“秘訣”。但柳公權(quán)顯然還有弦外之音,他在告訴穆宗,治理國家和寫字是一樣的道理??!
設計意圖:書法教學不僅教學書法技法,還要有機滲透書法文化,學習做人的道理。此處教學意在以柳公權(quán)的故事,引導學生領(lǐng)悟書法的真諦,學習做人的道理。
三年級學生剛開始學習毛筆字,由于毛筆筆頭軟,彈性大,學生對運筆力度和速度等控制都有一定的難度。因此,筆者在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將新舊知識聯(lián)系起來,將學到的方法遷移運用,從而降低學習難度。在本課教學中,筆者先讓學生復習懸針豎的書寫方法和形狀特點,再引導學生比較撇畫與懸針豎的異同,借助寫法提要歸納出撇畫起、行、收的書寫要訣,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的學習能力。
在教學時,筆者發(fā)現(xiàn),撇畫的形狀和運筆雖然與懸針豎有不少相似之處,但也有其自身的特點,且變化多端。學生在書寫時對起筆的力度、行筆的弧度、收筆的速度的把握還是有難度。此時,充分用好教材中的描紅和米字格等輔助策略工具,是解決這些問題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筆者認為,教師一定要認真鉆研教材,結(jié)合具體的學情,充分用好教材提供的策略和方法,教學就能事半功倍。
同時,筆者還注意到毛筆書寫學習的起始年級。學生的書寫經(jīng)驗有限,對毛筆字的認識、了解也比較膚淺,雖然很容易發(fā)現(xiàn)筆畫的形狀特點,但要寫出那樣的效果卻很難。因此,教師要將示范指導貫穿教學始終,引導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揣摩和模仿。我們常說“字如其人”,因此要在課上給學生介紹一些名家名帖、書法家故事等,讓學生從中領(lǐng)悟?qū)W習書法的真諦和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