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鈞銘, 強會英, 劉歡, 王洪申
1.蘭州交通大學(xué) 數(shù)理學(xué)院,蘭州 730070;2.蘭州理工大學(xué) 機電工程學(xué)院,蘭州 730050
圖G表示一個雙圈圖,圖上的樹的高度稱為雙圈圖的有根樹的高度.樹上最長路的長度,稱為有根樹的高.V(G),E(G),Δ(G)分別是圖G的點集合、邊集合、最大度.dG(v)表示在圖G中點v的度,Sφ(v)表示在φ下所有與點v相關(guān)聯(lián)的邊所染顏色構(gòu)成的色集合,[k]表示{1,2,…,k}組成的色集合.GΔ表示圖G的全體最大度頂點在圖G中的導(dǎo)出子圖.文中未加說明的符號可參見文獻[9-12].
定義2[14]邊數(shù)等于頂點數(shù)加1的簡單連通圖叫做雙圈圖.
定義3設(shè)圖H是無懸掛點的雙圈圖,則H∈{H1,H2,H3,H4,H5}.
圖1 無懸掛點的雙圈圖
定理1記樹高都為0的雙圈圖分別為H1,H2,H3,H4,H5(如圖1所示),則
表1 H1的鄰和可區(qū)別邊染色
現(xiàn)需證當(dāng)r,s≡1(mod 3),t≡0(mod 3)或r,s≡1(mod 3),t≡2(mod 3)時,H1無3-NSDPEC.
若r?1(mod 3)且s?1(mod 3).給出H5的一個3-NSDPEC:路xw1…wt-1y依次循環(huán)染1,2,3.令ywt-1染a,且{1,2,3}{a}={b,c}.當(dāng)s≡0(mod 3)時,圈yv1…vs-1y依次循環(huán)染c,a,b;當(dāng)s≡2(mod 3)時,圈yv1…vs-1y依次循環(huán)染b,c,a.圈xu1…ur-1x與yv1…vs-1y的染法相似.定理1成立.
將有根樹的樹高大于0且Δ(G)=3的雙圈圖分為3種:α-型雙圈圖,β-型雙圈圖,γ-型雙圈圖.
α-型雙圈圖:設(shè)圖G是n階雙圈圖(n≥16),且同時滿足:(a)Δ(G)=3,GΔ=?;(b) 圖G是在H1的基礎(chǔ)上連接著樹,且在連接(x,y)的3條路中,有任意2條路的路長都恒等于1(mod 3),另一條路的路長恒等于2(mod 3);(c) 在路長恒等于2(mod 3)的路中,存在內(nèi)點z,使得(x,z)與(z,y)的路長均為1(mod 3);(d) 任意v∈V(H1)z,dG(v)=dH1(v).
β-型雙圈圖:設(shè)圖G是n階雙圈圖(n≥10),且同時滿足:(a)Δ(G)=3,GΔ=?;(b)G中存在圈C,該圈圈長為r(r≡1(mod 3)),且圈上僅有1個3 度點.
γ-型雙圈圖:除α-型雙圈圖、β-型雙圈圖之外的Δ(G)=3的n階(n≥4)雙圈圖.
情形1 有根樹最大高度為1.
若圖G是α-型雙圈圖.記路P1的長r≡1(mod 3),路P2的長s≡1(mod 3),路P3的長t≡2(mod 3).在表1中r,s≡1(mod 3),t≡2(mod 3)時4-NSDPEC的基礎(chǔ)上,給出G的一個4-NSDPEC:因GΔ=?,故t≥8.在H1中,點z與其圈上的2個鄰點的色集合分別是{1,2},{1,3},{2,3},則給z的懸掛邊染3即可.
若圖G是β-型雙圈圖.G只能由H5連接懸掛邊所得,且懸掛邊不可能同時在G的2個圈長都恒為1(mod 3)的圈上,也不可能在圈長為3的圈上,有可能在路w2…wt-2(t≥4)上.給G增加懸掛邊,使G的3條路的所有頂點都有懸掛邊(記該圖為G0).在定理1的H5的4-NSDPEC的基礎(chǔ)上,給出G0的一個4-NSDPEC:路u2…ur-2上的ui(2≤i≤r-2)的懸掛邊染4;路v2…vs-2上的vi(i≡2(mod 3))的懸掛邊染3,其他點的懸掛邊染2;路w2…wt-2上的wi(2≤i≤t-2)的懸掛邊染4.
現(xiàn)在去掉所有添加的懸掛邊,容易得到圖G的一個4-NSDPEC.
情形2 有根樹最大高度大于1.
選樹上具有最大高度的路,其懸掛點為v.v的鄰點w不在圈上,w僅有一個非懸掛鄰點u.反證法:設(shè)G是一個極小反例,即G是Δ(G)=3,且使|V(G)|+|E(G)|最小的不存在4-NSDPEC的圖,則G的任意真子圖G′有一個4-NSDPECφ′.令G′=G-wv,下面在G′的基礎(chǔ)上,給邊wv染色,將φ′拓展為G的4-NSDPECφ.
若dG(w)≠dG(u),則給邊wv正常邊染色就會使w與u鄰點可區(qū)別.又因為dG(w)≤3,dG′(w)≤2,故在φ′下,w至少有2色未表現(xiàn),總有一種色給wv,使得w與u鄰和可區(qū)別,得到G的一個4-NSDPEC.與G是極小反例矛盾.
若dG(w)=dG(u)=2,則給邊wv染上G′中點u未表現(xiàn)的色,即可使得w與u鄰和可區(qū)別,得到G的一個4-NSDPEC.與G是極小反例矛盾.
綜上所述,定理2成立.
定理3若圖G是γ-型雙圈圖,則
證記圖Gi是在Hi的基礎(chǔ)上連接有根樹得到的雙圈圖,因為Δ(G)=3,故i≠3.
情形1 有根樹最大高度為1.
當(dāng)G=G1時,根據(jù)圖H1的3條路的路長,分以下幾種情況討論:
1) 若H1的3條路的路長是表1中除r,s≡1(mod 3),t≡0(mod 3)或r,s≡1(mod 3),t≡2(mod 3)之外的8種情況,則在定理1中H1的3-NSDPEC的基礎(chǔ)上,給G所有懸掛邊正常邊染色,使G中所有3度點的色集合都是{1,2,3},即得到G的一個3-NSDPEC.
2) 若H1的3條路的路長是r,s≡1(mod 3),t≡0(mod 3)的情況.圖G的懸掛點可以在P1,P2或P3上.
3)若圖H1的3條路的路長是r,s≡1(mod 3),t≡2(mod 3)的情況,證明方法與r,s≡1(mod 3),t≡0(mod 3)的情況類似.
當(dāng)G=G5時,方法與G=G1時類似.
2) 當(dāng)H1是r,s≡1(mod 3),t≡0(mod 3)情況時,給P1上的ur-1的懸掛邊染3,其他點的懸掛邊染4.給P2上的vs-1的懸掛邊染3,點vi(i≡2(mod 3))的懸掛邊染2,其他點的懸掛邊染4.給P3上的wt-1的懸掛邊染3,其他點的懸掛邊染4.
3) 當(dāng)H1是r,s≡1(mod 3),t≡2(mod 3)的情況時,給wt-1的懸掛邊染2,vs-1的懸掛邊染1,其他懸掛邊染4.
去掉所有添加的懸掛邊,即得到G1的一個4-NSDPEC.
去掉所有添加的懸掛邊,即得到G2的一個4-NSDPEC.若G=G4或G=G5,染法類似.
選樹上有最大高度的路,其懸掛點為v.v的鄰點w不在圈上,w僅有一個非懸掛鄰點u.令G′=G-wv,下面在G′的基礎(chǔ)上,給wv染色,將φ′拓展為G的s-NSDPECφ.
當(dāng)dG(w)≠dG(u)時,若dG(w)=3,則給wv正常邊染色,必有fφ(w)≠fφ(u);若dG(w)=2,則dG′(w)=1,在G′中w有2色未表現(xiàn),故總有1色給wv,使得fφ(w)≠fφ(u),從而得到圖G的一個3-NSDPEC.與G是最小反例矛盾.
當(dāng)dG(w)=dG(u)時,給wv染上u未在G′表現(xiàn)的色,即得到G的一個3-NSDPEC.與G是最小反例矛盾.
當(dāng)dG(w)≠dG(u)時,因dG(w)≤3,dG′(w)≤2,則在G′中w至少有2色未表現(xiàn),則總有1色給wv,使得fφ(w)≠fφ(u),從而得到G的一個4-NSDPEC.與G是最小反例矛盾.
當(dāng)dG(w)=dG(u),且φ′的點w表現(xiàn)的色都在u上表現(xiàn)時,則給wv染上u未在G′中表現(xiàn)的色,即可得到圖G的一個4-NSDPEC.與G是最小反例矛盾.
當(dāng)dG(w)=dG(u),且φ′的點w表現(xiàn)的某色沒在u上表現(xiàn)時,由于dG(w)≤3,dG′(w)≤2,則在G′中w至少有2色未表現(xiàn),總有1色給wv,使得fφ(w)≠fφ(u),從而得到G的一個4-NSDPEC.與G是最小反例矛盾.
綜上所述,定理3成立.
定理4若圖G是Δ(G)≥4的,且有根樹最大高度大于0的雙圈圖,則
證記圖Gi是在Hi(1≤i≤5)的基礎(chǔ)上連接有根樹得到的雙圈圖.
情形1 若有根樹的最大高度為1,則根據(jù)有根樹的位置和圈上相鄰點的度分3種情況討論.
情形1.1 圖H上所有2度點z在圖G中的度也為2,即dH(z)=dG(z)=2.則懸掛邊只能在x或y處.不妨設(shè)dG(x)=k,dG(y)=l,且k≥l≥1.
又因為k≥l≥1,故dG(x)=Δ(G),則對點x的所有懸掛邊正常邊染色就能使得點x與x的鄰點鄰和可區(qū)別,即得到圖G的一個Δ(G)-NSDPEC.
當(dāng)G=Gi(2≤i≤5)時,方法與G=G1類似.
情形1.2 圖H上存在2度點z,使得dH(z)=2且dG(z)≥3,且對任意滿足該條件的點z,有dG(z)=dG(z′)=dG(z″).其中z′,z″是z在H上的2個鄰點.
圖2 滿足情形1.2與情形1.3(2)的雙圈圖的基本結(jié)構(gòu)
令G′=G-zz1-zz2,對zz1,zz2重新染色x1,x2.f′(z)表示在G′中z的色集合的所有元素的加和.邊zz1,zz2可用顏色集分別為S1,S2,由正常邊染色的條件得
|S1|=|S2|=(Δ(G)+1)-(Δ(G)-2)=3
再由鄰和可區(qū)別邊染色的條件得
Q(x1,x2)=(x1-x2)(x1+x2+f′(z)-f(z′))(x1+x2+f′(z)-f(z″))
情形1.3 圖H上存在一個2度點z,使得dH(z)=2且dG(z)≥3,且dG(z)≠dG(z′).其中z′,z″是點z在H上的2個鄰點.
1) 當(dāng)H=H3,Δ(G)=4,且x是G的唯一最大度點時.令G′=G-zv,zv是懸掛邊.因3度點z與其鄰點僅有1+2+3=2+4,1+2+4=3+4鄰和相等的情況.故z與z′,z″的公共邊染2,4,導(dǎo)致z最多與一個2度點鄰和相等.在G′的4-NSDPEC的基礎(chǔ)上,zv有2色未表現(xiàn),則總存在1色給zv,得到G的一個4-NSDPEC.與G是最小反例矛盾.
2) 其他情況時,令G的最大度點為u,uv是懸掛邊.令G′=G-uv,對uv正常邊染色即得到G的一個Δ(G)-NSDPEC.與G是最小反例矛盾.
令G′=G-uu1,則對uu1重新染色x1.記uu1可用顏色集為S1.由正常邊染色的條件得
|S1|=(Δ(G)+1)-(dG(u)-1)≥(Δ(G)+1)-(Δ(G)-2)=3
再由鄰和可區(qū)別邊染色的條件得
Q(x1)=(x1+f′(u)-f(u′))(x1+f′(u)-f(u″))
情形2 有根樹的最大高度大于1.
選樹上具有最大高度的路,其懸掛點為v.點v的鄰點w不在圈上,且w僅有1個非懸掛鄰點u.令G′=G-wv,下面在G′的基礎(chǔ)上,給邊wv染色,將φ′拓展為G的s-NSDPECφ.
當(dāng)dG(w)≠dG(u)時,給wv正常邊染色可使Sφ(w)≠Sφ(u).故給wv染色時,只需考慮fφ(w)與fφ(u)是否相等.若dG(w)=Δ(G),給wv正常邊染色,必有fφ(w)≠fφ(u);若dG(w)≤Δ(G)-1,則dG′(w)≤Δ(G)-2,即在G′中w至少有2色未表現(xiàn),且最多有1色給wv,使得fφ(w)=fφ(u).故總有1色給wv,使得w與u鄰和可區(qū)別,從而得到G的一個Δ(G)-NSDPEC.與G是最小反例矛盾.
當(dāng)dG(w)=dG(u),且φ′的點w表現(xiàn)的色都在u上表現(xiàn)時,給邊wv染上點u未在φ′中表現(xiàn)的色,即可得到圖G的一個Δ(G)-NSDPEC.與G是最小反例矛盾.
當(dāng)dG(w)=dG(u),且φ′的點w表現(xiàn)的某色未在u上表現(xiàn)時,由于dG(w)≤Δ(G)-1,則dG′(w)≤Δ(G)-2,即在G′中w至少有2色未表現(xiàn),且最多有1色給wv,使得fφ(w)=fφ(u).故總有1色給wv,使得w與u鄰和可區(qū)別,從而得到G的一個Δ(G)-NSDPEC.與G是最小反例矛盾.
綜上所述,定理4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