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愛枝
在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語言表達的素養(yǎng)呢?我結(jié)合兩節(jié)課例談談自己的一點拙見。
前不久,學校組織一年級語文學科開展同課異構(gòu)活動,主題是“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兩位教師都選取了“介紹書包”這一話題。
一、觀摩異樣的教學案例
【案例一】
師: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的小書包呀?
生1:紅的,爸爸買的。(也許是太著急,生的回答缺乏完整性。)
生2:我的書包,嗯,書包……是……(可能因為緊張,生的回答有些不連貫。)
師:好了,你坐下吧。(師打斷了發(fā)言,言語中露出了不難煩。)
生3:我的書包是在店里買的。媽媽騎車帶我去買的。媽媽說……(生還想接著說,不知什么原因,師竟然也叫停了發(fā)言。)
而后,我特意觀察了這三位學生課上的表現(xiàn):生1一如既往地多次舉手;生2居然一次手都沒舉過了;生3怯生生地舉了一次手,還舉得很低。
【案例二】
師:有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的小書包呀?
生:我的書包是紅色的。
師:那書包是誰買的呀?
生:媽媽買的。
師:你能告訴大家,媽媽是從哪兒買的嗎?
生:媽媽騎車帶我到學校后門一個商店里買的。(生有點興奮了)
師:喜歡它嗎?(師拿起了這個小書包,生笑瞇瞇地用力點著頭。)
師:你能將剛才的內(nèi)容再完整地跟大家說一遍嗎?(師用鼓勵的眼神看著生)
生:這個紅色書包是媽媽騎車帶我到學校后門一個商店里買的,我很喜歡它。
師:這位同學說得真棒!還有沒有同學也想試著說一說呢?
(一只只可愛的小手不停地搖晃著,都想引起師的注意。)
二、剖析收效不同的緣由
第一個教學案例是剛?cè)肼毑痪玫慕處焾?zhí)教的,課后與她交流,得知其害怕不能掌控學生的思維,擔心完不成教學任務,因此多次強行叫停學生的發(fā)言。很明顯,這種教學方法是不可取的。
其一,她沒有悟透“言傳身教”。課標在第一學段“口語交際”目標中明確指出:“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nèi)容?!薄罢J真傾聽”是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學生最難以養(yǎng)成的行為習慣。課堂上,教師都不能耐心傾聽,又如何教會學生用心傾聽呢?身教重于言教,耳濡目染的影響往往比簡單的說教更重要。
其二,她不懂得如何調(diào)控課堂。教學中,應該學會“扶放有度”。不論學生思維如何跳躍,教師只要緊緊抓牢教學的核心點,如本節(jié)課中的“練習表達”,課堂中的“舵”就不會跑偏。既然是練習,就要允許學生的表達有差異。簡單粗暴地打斷學生的發(fā)言,除了不禮貌,更容易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案例二的執(zhí)教者是一位有著24年教齡的老教師,擁有多年教學經(jīng)驗的她清楚一年級這個年齡的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力,深知愛護學生的好奇心要比簡單地傳授知識更重要。因此,她在教學中面對這群連貫性、邏輯性不太強的學生,能夠正確對待他們的回答:耐心傾聽,拓寬思維,適時給予必要的補充,幫助學生厘清思路并清晰、完整地說出來。當學生因為急于表達而說不清楚的時候,她溫和地提醒與鼓勵。學生在教師的諄諄引導下,終于用通順連貫的句子表述了出來。教師這般“授之以漁”,會讓更多的學生掌握表達的技巧。
產(chǎn)生表達的欲望,是學會表達的前提條件。教師切不可因自己的“不耐煩”或“怕跑偏”而扼殺學生潛在的想象力與表達力。教學中,教師可以緊扣課標中“口語交際”板塊的階段目標為學生搭建語言實踐的平臺,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想表達—會表達—樂表達,這一破繭化蝶的蛻變過程,離不開教師循序漸進的引導。
(作者單位:安徽安慶市宜秀區(qū)大龍山中心學校)
責任編輯 劉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