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翁倩
“學情分析”即學習者特征分析,指的是在課堂情境中對影響教學的學習者內在特征與外在要素之間關系的分析,目的在于尋找學習情境中學習者內在特征(學)與外在要素(教)的最佳連接處,為促進教與學的精準化聯(lián)系提供重要條件[1]。也就是說,學情分析是教學目標設定、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選擇、教學評價開展等重要依據。隨班就讀學生的學情分析在融合課堂教學中有著重要作用,但目前融合課堂教學設計中隨班就讀學生學情分析往往存在三方面的問題:學情分析涵蓋內容不全面、不準確;學情分析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關聯(lián)度不高;學情分析表述過于籠統(tǒng),不夠細致。本文基于學情分析的相關理論,針對存在的問題,以筆者所在區(qū)融合課堂教學設計為例,提出五點改進學情分析的相關建議,以期助力同仁更好進行隨班就讀學生的學情分析,推動融合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學情分析的目的是通過對學生的分析,促進教學目標的精準制定、教學內容的適切選擇和教學過程的順利開展等,進而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全面了解隨班就讀學生的情況,做好學情分析是融合課堂有效教學的前提。學情分析內容不全面、不準確主要表現(xiàn)為教師對學生學情分析過于片面、學情分析與教學目標相混淆。
那么怎樣避免呢?于素紅教授指出:“特殊學生的教學設計需要基于學生的現(xiàn)有水平與發(fā)展需求?!薄皩W生的現(xiàn)有水平主要是指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學生在學業(yè)、生活自理與社會適應、語言與認知、學習動機等方面的實際水平。”“特殊學生的認知水平主要包括注意力、記憶、思維等方面的水平。”“學生的發(fā)展需求是基于學生的障礙類型與程度、目前的發(fā)展水平以及未來所要適應的環(huán)境的要求而確定的?!盵2]由此可知,隨班就讀學生學情分析一般包括殘疾類型(智力障礙、孤獨癥、聽力障礙、視力障礙、肢體障礙等)和等級、生活自理能力與社會適應能力、語言能力、認知水平(注意力、記憶、思維等方面的水平)、學習動機、學業(yè)水平(即學習起點,包括已經知道什么、會做什么、熟悉什么等)、學習需求等。
一些教學設計中的學情分析脫離具體的教學內容,或不能有效地成為教學目標制定的依據。所以教師進行學情分析時,要與具體的教學內容相匹配,要考慮學生學習具體教學內容時的特定學情[3]。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既要以教育目的、教育目標、課程標準為依據,也要全面了解學生的現(xiàn)有水平、學習需要以及學習能力,從而準確制定適合學生的教學目標[4]。只有這樣,教學目標的設定才準確。所以教師在做學情分析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其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匹配度。
例1,一節(jié)初中籃球課前,教師對隨班就讀學生的學習起點分析和目標制定。
教學內容:籃球原地、行進間運球。
學情分析(學習起點):在籃球原地運球方面,能原地連續(xù)運球15 次左右,但基本是拍打動作,沒有利用手指和手腕的按壓來控球。而且拍球時高時低,控制不了球的高度和范圍,原地拍著拍著,球就跑了。在行進間運球方面,連續(xù)運球5 次左右,球就會運偏或滾到其他地方去了。
教學目標:能利用手指和手腕的按壓,達到原地連續(xù)運球25 次左右;高、低運球時能控制好球的高度;知道行進間運球的動作要領;在慢跑運球中能連續(xù)運球8—10 次;提高手眼協(xié)調能力、空間感知能力、上肢小肌肉群力量等。
以上案例是緊緊圍繞教學內容“籃球原地、行進間運球”來分析學情的,且教學目標也是根據學情設置的。
學情分析的表述應該使用精確具體的詞語,避免使用模糊的詞語,盡量做到量化和細化的描述。如下例學情分析表述就過于籠統(tǒng),主要表現(xiàn)在使用模糊的詞語,未用量化和細化的詞語來描述。
例2,在一節(jié)關于泥塑的美術課中,教師對隨班就讀學生的學情分析如下:“黃同學是我校四年級腦癱患者,表達交流能力弱,生活自理能力差。該生注意力無法長期集中,能夠完成一些簡單的動作。對于學習的熱情很高,能夠完成簡單的美術任務。”
教師在上述學情分析中用了“弱”“差”“長期”“簡單”等抽象且模糊的詞語,未明確如下內容:殘疾等級是幾級;“表達交流能力弱”具體弱在哪里,是否能聽懂簡單指令,語言發(fā)展在語前期還是詞匯期;“長期”到底是多長時間;“簡單的動作”“簡單的美術任務”具體是哪些動作和任務。由于教師沒有清晰、量化地描述學生的顯性行為,因此此學情分析難以為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策略的選擇等提供有效的信息。
運用量化、細化的詞語后,這則學情分析可以修改為:“黃同學是我校四年級腦癱患者,智力殘疾三級。能聽懂簡單的指令,只能用詞語表達。能主動表達自己的需求。能自己吃飯,上廁所需要他人協(xié)助。該生注意力集中時間在5 分鐘到8 分鐘之間,能夠完成搓、捏、接等簡單的動作。學習熱情高,能夠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簡單的幾何圖形的臨摹和涂色等美術任務?!比艚處熤懒嗽撋⒁饬芯唧w時長就能以此為據,將教學內容劃分成幾個適合的部分,盡量在其注意力集中時長里完成每一部分的教學內容。還可以運用這一注意力集中時長,設置教師或同伴關注及提醒的頻次等。如教師知道了該生具體能完成哪些簡單的動作和美術任務,就能確定應該教授哪些新技能,等等。所以學情分析一定要精準,盡量用量化和細化的詞語表述出來。
學情分析是一項比較繁復的工作,但只要掌握關鍵的四個時間節(jié)點,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四個節(jié)點分別為學期初、授課前、授課中、授課后,每個節(jié)點都有其不同的側重點。其一,學期初。教師一般要做好年齡、殘疾類型和等級、生活自理能力與社會適應能力、語言能力、認知水平(注意力、記憶、思維等方面的水平)、學習動機、學業(yè)總體水平的學情分析。其二,授課前。教師主要做好學習起點的分析,即學生在教師授課前,已經會些什么、不會什么等,或者能力已經發(fā)展到什么水平了。其三,授課中。教師主要關注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學習狀態(tài),并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及時對原有的預案進行調整。其四,授課后。教師主要通過學生的作業(yè)、試卷等診斷學生已經達到和沒有達到的目標,來確定需要補救的內容、方式。
觀察記錄是特殊兒童教育診斷的一項重要技術,大都在自然情境中進行,獲取的資料真實可靠[5]。觀察分析學情有課前觀察、課中觀察。例3 就是課前觀察,這位教師通過課前觀察及分析較為準確地掌握了學生言語溝通的實際水平,即本班學生學習購買水果這一特定情景的學習起點。并根據學生的水平,將之分為A、B、C 三層,為制定教學目標提供依據。
例3,水果店買賣水果。
場景設置:略。
時間:課間。
教師引導語:今天我們一起到水果店買水果,同學們可以買自己喜歡的水果。大家推選一個同學當水果店老板,其他人當買水果的人。
吳XX(買者1):買這個(手指蘋果)。
朱XX(店老板):好的,給(拿蘋果給吳XX,沒有稱重)。
吳XX(買者1)未付錢走了,朱XX(店老板)也沒有追問。
……
根據觀察,具體分析見表1。
表1
量表評估法分為正式和非正式兩大類。教師可以通過標準化的正式測驗,如選用《資源教師實用手冊》中的相關量表或依托個別化平臺的量表和課程評量表,明確學生當前的學習能力、行為表現(xiàn)特點及存在缺陷等。非正式測驗是教師自制的一種測驗形式,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測查隨班就讀學生某部分知識或某方面的能力。
例4,XX 的精細動作能力發(fā)展評估,見表2。
表2
從表中可以看出XX 的精細動作能力發(fā)展不良,手部功能差。從測試項目 1、2、3、5、7、8 可以看出該生有一定的抓握能力,從測試項目2、7 可以看出該生有一定的手腕轉動能力,從測試項目4 可以看出該生手指力量差,從測試項目9、10 可以看出該生高階的手眼協(xié)調能力弱等。還可以將量表評估法和觀察法相結合。如測試項目9,在評估時,教師要觀察學生的穿珠子過程,并思考學生為什么沒能很好地完成:是不是因為珠子太小,學生拿不?。皇遣皇且驗榭锥刺?,學生不能將繩子穿過去;是不是能穿過孔洞,但學生不會拉繩子。學情分析準確了,之后的教學才能有的放矢。
訪談法是隨班就讀學生教育診斷中獲取信息的又一重要方法。當教師無法觀察隨班就讀學生的親子關系、同伴關系、學習習慣、興趣愛好等時,訪談便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通過訪談,可以收集到許多有關隨班就讀學生發(fā)展的真實資料,這對于學生的學情分析和目標制定都十分有用。
例5,一節(jié)“讓感恩永駐心頭”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學情分析(節(jié)選):“隨班就讀學生劉某,今年9月份剛進入資源教室學習。他的父親已經去世,由母親獨自撫養(yǎng)。他在6 歲時因誤吃拌有老鼠藥的蛋糕,導致中毒。重癥監(jiān)護室搶救15 天后,生命被挽救。但是,小腦卻發(fā)生了萎縮,大腦嚴重受損,導致智力殘疾。他媽媽對他溺愛有加。他的行為習慣很差,不太懂得別人對他的愛,在家里經常頂撞母親?!?/p>
以上這則學情分析就是教師通過訪談獲得的學生信息。從中可以得知學生的家庭教養(yǎng)情況、殘疾緣由以及與母親的相處情況。
教師主要通過學生的作業(yè)、試卷、書寫等分析學生學習態(tài)度、目標達成度等。
例6,一節(jié)四年級拓展課“鄉(xiāng)味:山核桃之旅”中隨班就讀學生的教學目標之一是“學會觀察山核桃,了解它的主要特征”。從一名孤獨癥學生的作業(yè)(見圖1)來看,這一教學目標已經達成,但也發(fā)現(xiàn)該生的書寫要加強、詞匯量要增加等。
圖1
學情分析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顯著的。教師在做隨班就讀學生學情分析時,應努力做到學情分析的全面和準確,增強學情分析與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關聯(lián)性,注意學情分析表述詞語的精準性,明確學情分析的四個節(jié)點的不同側重點,靈活運用多種學情分析的常見方法,從而提高隨班就讀學生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