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文言文作為語文學習的重點,以其自身的理解難度大、字詞釋義困難的特點加大了學生學習難度。在高中階段,文言文占據了語文課程的重要部分,語文教師教學中應該創(chuàng)新文言文教學方法,讓學生文言文水平通過操作性強、實效性大的教學策略得到提升,為高中高質量的文言文教學提供保障。
一、高中文言文教學的意義
高中階段是學生知識內化的重要階段。在語文課程中文言文對于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其表達形式不同于現(xiàn)代作品,但又是現(xiàn)代文的來源和基礎,其中蘊含著許多跨學科知識,在知識內容、詞匯含義、表達手法上都與現(xiàn)代文有息息相關的聯(lián)系。因為其用詞造句的晦澀難懂,表達更有規(guī)范性,詞語含義更加豐富,所以也是加強語言積累,提高思維與審美能力,繼承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途徑。在高中文言文教學中,通假、古今異義等特殊詞匯的用法深奧復雜。比方說部編版高一必修下冊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這一課中,“鼓瑟?!钡摹跋!蓖跋 保澳骸钡摹澳蓖澳骸钡鹊?,都是與現(xiàn)代用詞有較大差異的通假字、詞類活用,需要學生在學習中逐步掌握。還要掌握寫作手法,體會思想感情,擁有鑒賞審美和思考的能力,最終能夠豐富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傳承傳統(tǒng)文化,增強祖國語言文字認同感。
二、高中文言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式單一,內容枯燥
高中語文課多是“填鴨式”學習。“介紹作者和文章背景-通讀全文-逐句解釋-做課后訓練題-背誦”這套流程,千篇一律地套用在每一篇文言文的教學上,學習效果不佳,學生很難理解和掌握知識點。在傳統(tǒng)文言文授課中,教師將主要精力用在本流程的中間環(huán)節(jié),也就是逐句解釋和課后訓練這兩個部分,但是采用的方法都過于死板枯燥。逐字逐句地解釋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采用這樣的教學方式最大的目標在于讓學生一字不差地背誦和默寫出來。照本宣科的教學讓課堂氛圍死氣沉沉。根據訪談部分高中生的結果顯示,有60%以上的學生認為文言文的授課效果不佳,還有15%的學生選擇在課堂上睡覺。
(二)學生缺乏興趣,不愿學習
高中文言文無論是字詞還是句子,都需要深度剖析解釋,全篇更是需要從多角度掌握才能理解。很多高中生疲于學習,甚至是放棄學習。高中教師由于課業(yè)壓力大,一些教師選擇只照顧愿意聽課的學生,將大量的知識集中在一堂課上,讓愿意聽課的學生繼續(xù)消磨其興趣,死記硬背接受文言文,而不愿意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熱情。學生個人的學習能力不同,對文言文的掌握情況不同,教師沒有掌握也沒有注意分層次引導學生,使得學生的興趣一降再降,進而不愿意學習。如果高中語文課堂出現(xiàn)死氣沉沉的現(xiàn)象,則不僅僅是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不愿意學習文言文,原本愿意學習文言文的學生也會產生倦怠心理,教師也會減少教學創(chuàng)新的熱情,陷入惡性循環(huán)。
(三)教師只為應試,拓展不足
從觀念方面來說,目前高中教師的應試教育心態(tài)嚴重,很多教師將教學目標定義為應對考試,對文言文的深度解析不足。比方說音律、對仗手法,比方說國家大事、生活哲理、傳說與愛情,這些深層內涵不進行挖掘,只讓學生掌握字詞,能正確做對試卷的題目,無法感知到文言文的魅力,因而只學習了表面,沒有學習文言文的最終目標,即上文所述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傳承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三、高中文言文教學的有效策略
為了解決現(xiàn)階段高中文言文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助力新課改的施行,高中教師應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和教學觀念,豐富課堂活動達到教學目的。為此,我們以授課時間為順序設計出四種有效策略。
(一)情境導入法
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預習文言文。傳統(tǒng)預習方式依舊是文言文翻譯、字詞先讀等等,在創(chuàng)新策略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搜集關于本篇文言文的視頻、音頻、圖片等等,然后在課前導讀時以學生搜集的資料為開篇,介紹課程。比方說教學部編版教材中的《鴻門宴》,教師可以展示歷史故事,介紹楚漢相爭有名的歷史人物和故事情節(jié),播放優(yōu)質的影視作品,調動課堂氣氛,使學生對接下來的授課內容產生興趣。還可以讓學生圍繞著劉邦、項羽這兩位主要人物,還有一系列出現(xiàn)在《鴻門宴》中的人物演繹生動的歷史劇。教師要保證學生的參與數量,確保以涉及角色較多的課程為角色扮演課,將主動權和組織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行編寫,準備道具,安排角色。
(二)聯(lián)動賞析法
文化是具有相通性的,比方說西方騎士精神就類似于先秦時期的禮樂精神,但是由于一些教條熏陶,很多對西方文化感興趣的學生并未察覺到文化之間的相通性,因此聲稱“對西方歷史感興趣,對文言文歷史不感興趣”的學生大有人在。教師可以采用聯(lián)動賞析法,將學生感興趣的部分進行挖掘和發(fā)揮,利用學生擅長的方面進行文言文的理解。比方說在學習部編版教材《孔雀東南飛》的時候,就可以與《羅密歐與朱麗葉》進行聯(lián)動,讓學生感受到羅密歐和朱麗葉這對主人公與劉蘭芝和焦仲卿這對主人公之間的共通性,讓深刻思想融會貫通,滲透到學生的記憶中。除此之外還可以拓展課外知識,以加深學生對字詞的理解。比方說《蜀道難》這一課,就可以與近年來“大火”的三星堆挖掘進度結合起來,“蠶叢及魚鳧”即傳說中蠶叢和魚鳧建立了蜀國,三星堆出土的古蜀國文物圖片也可以展示給學生看。
(三)小組合作法
教師應當將課堂交還給學生,讓學生發(fā)揮主動性,參與到課程當中。利用小組合作法就是不錯的創(chuàng)新模式,小組合作可以開展游戲、競賽,也可以開展討論。教師給出題目后,分小組進行討論,最后匯總出意見再與教師交流,或者是分兩組進行辯論,調動全班同學的積極性,在思辨中學習。比方說教師出題目讓學生辯論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并序》和諸葛亮的《出師表》,哪個是更好的處事態(tài)度,學生以田園歸隱,獨善其身為一派,精忠報國,鞠躬盡瘁為另一派,充分發(fā)揮,站在作者角度和不同的世界觀看待文章,會有另一番收獲。教師在活動中要充分觀察和引導,起到牽線搭橋,深化思想內容和及時糾正錯誤的作用。
(四)歌詠朗誦法
在文章的學習結束后,教師可以安排學生歌詠朗誦,給部分學生創(chuàng)造表現(xiàn)機會,充分展現(xiàn)文言文新的魅力。高中課本中的文言文大多是通過精挑細選才呈現(xiàn)出來的,通過歌詠朗誦,其優(yōu)美的韻腳和音律展現(xiàn)無遺,給學生審美體驗,在優(yōu)美的誦讀中提煉和升華。
綜上所述,高中文言文雖然言語晦澀,但其中蘊含著精妙的知識和審美意趣,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從教師的個人素養(yǎng)與授課手法著手,探究課堂的創(chuàng)新活動。不僅僅是情境導入法、聯(lián)動賞析法、小組合作法、歌詠朗誦法這四種方法,還有許多待開發(fā)的其他創(chuàng)新方法。無論采用什么方法,其目的都在于讓學生掌握語言特征,內化悠久的歷史文明。因此萬萬不能照本宣科,走應試教育的老路。
作者簡介:山東省德州市第二中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