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玲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當前,義務教育階段存在兩大問題:一是中小學生負擔太重,學習短視化、功利化的問題沒有根本解決;二是校外培訓過熱,超前、超標培訓現象嚴重?!半p減”政策旨在堅持以學生為本,遵循教育規(guī)律,著眼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保障學生休息時間,讓學生的學習回歸學校,整體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減輕家長負擔,緩解家長焦慮情緒。
“雙減”減的是過重的作業(yè)負擔,減的是無效、低效的作業(yè)負擔,一定是科學有效的“減”,一定是不以犧牲質量為代價的“減”。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語文作業(yè)都被詬病耗時長、效率低、提質差,問題究竟出在哪里?教師布置作業(yè)多注重知識掌握,忽視能力發(fā)展;多注重數量的多少,忽視質的優(yōu)劣。學生往往被動接受,導致作業(yè)的效能低下。這樣的作業(yè),不但加重了學生的負擔,抑制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更極大地限制了學生學習活動的空間和學科素養(yǎng)的發(fā)展,也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
1.學生完成作業(yè)的痛點。沒興趣。語文作業(yè)如一個板起面孔的老先生,時常讓學生覺得了無生趣。以生字詞學習為例,教師們經常布置的作業(yè)就有課上單字指導練習,課下《習字冊》練習、抄詞練習、聽寫練習,甚至還有百詞默寫。
不會做。上課講的不練,練習中的知識點上課沒講,學練不一致導致作業(yè)困難度加大,完成作業(yè)時間拉長。
寫不完。教師大手一揮,學生就有寫不完的作業(yè),特別是假期或者臨近考試,大量練習讓學生落入了無休無止的作業(yè)“黑洞”。
2.教師布置作業(yè)的痛點。擔心沒講到。一篇課文可以設置練習的地方似乎很多,萬一上課沒講到,大量練習可以彌補。
擔心沒練到。臨考前總要抱佛腳,教師“地毯式轟炸”似乎能減少平時教學中的訓練不到位、鞏固不到位的缺漏。
擔心沒想到??荚嚲褪秋L向標,試卷中“難、偏、怪”題也會讓教師如履薄冰。加大作業(yè)難度、提高訓練要求似乎能求得“我都訓練到了”的心理安慰。
“減負”不是一個新話題。早在20世紀80年代,斯霞老師就拎著學生沉甸甸的書包發(fā)出疾呼—— 《減輕學生負擔,救救孩子們》。減負需要教師從源頭、過程、評價深研下去,真正落實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
1.抓源頭,研究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是減負、增效、提質的源頭,教學要向課堂要效率,向精講精練要效率,向有效輔導與評價要效率。通過明確目標、精簡過程、精準設練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是科學減負、有效減負的重中之重。所謂精準設練,就是針對學生作業(yè)中出現的沒興趣、不會做和寫不完等現象,在作業(yè)內容和形式、分層要求等方面深入研究,消除“反復機械”“學練不一致”“考練不一致”等積弊,切實提高作業(yè)設計質量,達到以練促學的目的,形成教學設計。
以下是三年級上冊《秋天的雨》第一課時前后兩版作業(yè)設計,仔細推敲可以發(fā)現第一版第1項“背默第2自然段”的要求不當,課后練習中只要求背誦,如果要全段默寫,勢必需要反復抄默,加重學生負擔;第一版作業(yè)第2項和第3項完全可以合并,充分利用《習字冊》引導學生在鞏固所學生字新詞的基礎上練好字。
2.抓過程,研究作業(yè)效能。教師每天都在布置作業(yè),但似乎都是憑經驗、靠感覺做出的。這些作業(yè)究竟有多少效能,教師似乎并不清晰了解。筆者帶領團隊調研了學生完成不同作業(yè)的時間,得到以下一組數據:
一年級《習字冊》,學生寫一個字平均用時40秒。
二年級《補充習題》的《植物媽媽有辦法》一課:學生完成最快4分23秒,最慢7分24秒,平均用時5分8秒。
三年級抄寫詞語與聽寫:學生抄寫3遍,聽寫正確率96%;抄寫1遍,聽寫正確率94%;不抄寫,聽寫正確率87.3%。
在這組數據面前,教師需要反思與自?。捍笫忠粨]布置的作業(yè),會給學生帶來多大的負擔?不假思索要求抄寫多遍究竟有沒有必要?種類繁多的教輔、練習是不是有必要題題都做?
在經過反復研究后,筆者所在學校力圖通過以下幾項措施在過程管理上把控作業(yè)效能:
作業(yè)時間細分。學校對課上、課后作業(yè)時間提出明確要求:一、二年級課上不少于15分鐘的動筆練習,三到六年級課上不少于5~10分鐘,課后作業(yè)布置不超過3項,每項時間最多5~6分鐘。在集體備課中,主備教師需細致規(guī)劃作業(yè)的完成時間,引導教師將精講精練、邊學邊練落到實處。
班級作業(yè)協(xié)調。各科教師需每天將作業(yè)匯總在專用黑板上,班主任負責協(xié)調每天班級作業(yè)總量,真正減輕學生的作業(yè)負擔。
學校作業(yè)監(jiān)控。學校每天在“課后輔導”最后10分鐘統(tǒng)計各班學生在校完成作業(yè)的情況,通過數據監(jiān)控及時發(fā)現問題,指導相應班級做出調整。
3.抓終端,研究有效評價??荚囀侵笓]棒,教師擔心“沒練到、沒想到”而增加難題、偏題、怪題也會加重學生的作業(yè)負擔??茖W的評價可以幫助教師分析、診斷教學情況,更好地輔助教學。學校教學管理部門應組織教師深入開展評價研究,深入思考如何讓評價更有效,為真正促進學生成長和終身發(fā)展服務。
關于科學命題。命題一直是小學教師的短板,一方面小學沒有升學考試壓力,另一方面教輔材料眾多,教師往往忽視了命題的重要性。命題的研究是引導教師深入分析、研究課程與教材的過程,是引導教師進行有效教學的過程,是教師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的過程。教師應從雙向細目表、難易程度、題型設計、知識點分布等方面開展命題研究,力求用科學命題指導平時教學。
關于多元評價。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查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查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由于應試教育的慣性思維,小學語文學習評價多沿用期末考試終結性評價,而忽視過程性評價、實踐性評價等多元評價方式帶來的改進與激勵功能、發(fā)現個體差異功能和促進個體發(fā)展的功能?!半p減”文件明確提出每學期只能有一次紙筆測試,就要求我們更深入地研究評價方式,通過評價內容、評價標準、評價主體、評價方式等研究,實現“不以分數論英雄”“不以一張試卷定成敗”的語文教改新格局。
關于項目式學評。一、二年級取消紙筆測試,如何開展有效評價成為教師的新課題。近年來也有很多學校在小學低年級做了有益的嘗試與探索,“游園闖關”“綜合素養(yǎng)測評”等非紙筆評價方式興起。這些評價方式只在形式上實現了“非紙筆”,但實際上闖關、測評的內容依舊是學科知識點的認知與記憶,并不能實現綜合素養(yǎng)發(fā)展性的評價。筆者和所在團隊試圖借鑒當下教育熱點“項目化學習”,立足于由“知識本位”轉向“核心素養(yǎng)本位”的教學評價方式改革,通過設計項目化學評內容、學評標準、學評方式,以實現關注每一個、發(fā)展每一個的評價目標。
“雙減”,就是對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更高要求,就是觸發(fā)教師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再研究”“再出發(fā)”!※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書人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