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
摘 要:在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今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開始認識到啟發(fā)式教學的重要意義和實施必要,各類相關教育改革也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深化。高中地理是構建學生地理知識體系和綜合思維素養(yǎng)的核心課程,也是實現(xiàn)學生思維能力和邏輯推導能力“收官”工作的關鍵科目,在提問性教學的應用方面具有很突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谝陨险J識,筆者將在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圍繞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提問的主題提出一些看法,以資諸位參閱、分析。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提問
高中地理的知識內容具有非常鮮明的邏輯性特點,各個知識點之間存在著比較連貫的邏輯通道,這也是一切教學方法得以被高效應用的關鍵所在。在義務教育階段,地理這門學科的地位并沒有得到與其重要意義相匹配的體現(xiàn);而在高中階段,地理課程已然成為相當一部分高中生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去學習的關鍵課程。然而對抽象邏輯思維尚未實現(xiàn)真正成熟的高中生來說,這種邏輯性的存在狀態(tài)并不是很清晰,學生在通過完全自主的方式形成深度理解和吸收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必須要借助教師的科學引導方能取得有效的學習成果。因此,如何能夠在課堂上通過問題的形式來帶領學生綴連有關知識環(huán)節(jié)并形成完整的地理思維體系,不但成為評價高中地理教師教學水平高低的重要標準,也成了決定課程教學質量優(yōu)劣的一項關鍵要素。
一、合理設計問題內容
問題的內容設計是直接關系到問題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高中地理教師首先要參照被提問學生的學情來確定問題的綜合難度,并進一步保障問題在邏輯上與知識源、后端問題的銜接性,以及問題內容對現(xiàn)實場景的體驗效果等方面的聯(lián)系[1]。
(一)問題的知識跨度要符合學生的學習檔位
問題的提出必然是對前端知識點的具化考查和進一步延伸,在難度或思維環(huán)節(jié)上表現(xiàn)出一定的推進性。高中地理教師在設計問題內容時,應當充分考慮到被提問學生目前的學習檔位,合理控制問題與問題、問題與知識源之間的知識跨幅,在保證前端問題內容可以帶給學生一定的知識和思維考驗的同時確保后續(xù)問題的難度不會太大,以免使學生因無法給出有意義的回答而挫傷學生積極性,并使提問環(huán)節(jié)失去執(zhí)行的價值。
例如:“太陽對地球的影響”這一節(jié)內容,教師可以在完成課內知識的基本講解后,以提問的方式來檢測學生對太陽輻射和太陽活動對地球影響方面的理解和記憶效果。對理解和記憶較慢的學生,教師的提問可以停留在概念復述層面;而對課程基礎相對較好的學生,則可以跨過復述環(huán)節(jié),直接選擇一些事例作為素材,要求學生分析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有哪些,對比分析一些區(qū)域的太陽輻射差異的原因。
(二)問題之間及問題和知識源之間要具備邏輯推導關系
在通常情況下,高中生的思維方式具有比較突出的順承特點,即習慣于利用前端認知成果作為素材來開展后續(xù)認知行為[2]。高中地理教師要尊重這一事實,在設計問題內容時應當保證問題之間,以及問題和知識源之間的邏輯推導關系,讓學生可以在回答問題時從知識源或前端問題的答案里得到一定的靈感和幫助,一來有效降低問題的非必要解答難度,二來也可讓學生的學習思維保持更大的連貫性。
比如:在講解“氣象災害”這一節(jié)時,教師可以首先結合前端課程內容太陽、大氣、水、地貌等內容引導學生思考區(qū)域的差異性,其次設計問題思考我國東部季風區(qū)為什么洪澇災害和干旱災害共存的原因,通過小組討論提出合理的對策和建議。最后則可以提出“這些對策在本質上都具有什么樣的宗旨”等問題,促使學生完成對相關問題的宏觀認識,從而讓學生對課程標題的理解獲得了一條清晰的思維發(fā)展脈絡。
(三)問題的內容應具有場景體現(xiàn)性
很多高中地理教師在講解知識內容時喜歡融合一些學生所熟悉的生活場景,這是非常正確的教學思路,那么在設計問題的內容時,高中地理教師也需要相應場景的代入,使問題內容具有較強的場景體現(xiàn)性。這不僅可以讓場景教學的價值得到進一步體現(xiàn),而且也有利于學生主觀思維的更深層次開發(fā)。
例如:在帶領學生學習“水循環(huán)”這一課內容時,教師不妨結合一些學生常見的氣候現(xiàn)象為依托進行提問,如:圍繞臺風“山竹”對我國廣州地區(qū)帶來的影響,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以供學生進行思考:“山竹”為廣州帶來哪些天氣現(xiàn)象?暴雨過后,降落到地面的水會去往何處?假如雨水落到水泥地面和草地上,誰的小時流速會更快,這兩種下地面的水會去往哪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并幫助學生思考這些問題。
二、正確選擇提問時機
高中生的思維運轉環(huán)節(jié)和模式比較復雜,這就給教師的教學介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高中地理教師在選擇提問的時機上要有精準的判斷,使問題本身能夠成為調動學生興趣、解決難點知識,以及拓展學生思維的有效載體。
(一)在課程導入環(huán)節(jié)進行提問
高中生的思維轉換需要一定的適應期,因此,在課程教學正式開始前常常需要教師進行課堂導入的環(huán)節(jié),以使學生的思維和課程內容實現(xiàn)對接。這一項工作的開展便可通過提問的形式來進行,高中地理教師可先提出回顧性的前端問題,而后根據(jù)前端教學內容和本堂課程主題的關系提出后續(xù)問題,一方面調動學生對課程內容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學生初步認識到這一堂課和之前學習內容的聯(lián)系。
比如:對“地質災害”這一節(jié)的課程導入,教師可以先詢問學生:“你們是否記得2008年四川汶川的那場地震呢,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fā)生了里氏8.0級大地震,地震強度達到了11度。這一天有69227位同胞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彪S后教師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地震是怎樣發(fā)生的嗎?地震會給人類造成什么樣的危害呢?”待學生作答后,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地震的概念、地震的構造,以及通過了解地震讓思維進行一個延伸,讓學生想一想,當?shù)卣鸢l(fā)生的時候,陸地上的人們有什么感覺,而在海洋中航行時人們又是什么感覺?
(二)在教學提示環(huán)節(jié)進行連續(xù)提問
從廣義上來講,連續(xù)提問并不一定都是對既有問題的難度增加,還有可能對學生解答既有問題提供一定的幫助和提示。在教學過程中,如果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在某個問題的解答上陷入了困難,高中地理教師便可通過連續(xù)提問的形式從某個角度給予學生一定的解題線索,幫助學生轉換解題思路,引導學生學會從多個方向入手解答比較困難的問題。
例如:在講解“海水的運動”這一節(jié)內容時,有一部分學生可能對“波峰、波谷、波長、波高”這幾個名詞感到一些理解上的困難。此時,教師可以先從對“無風不起浪”和“無風三尺浪”這兩句概念的理解方面提出簡單的先導性問題,引導學生如何對“風浪”進行定義;而后通過對成因的分析進行分類;接著思考“風浪、海嘯、風暴潮”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三)在教學成果拓展環(huán)節(jié)進行提問
高中生的思維比較活躍,只要教學方法得當,很容易就會在吸收本堂課的知識內容的基礎上產(chǎn)生新的認知和探究欲望[3]。對此,高中地理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結束后,先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回顧本堂課的教學內容,而后通過二次提問來引導學生根據(jù)既有學習成果進行發(fā)散思考。通過這個模式,學生的自主思維可以得到充分激活,同時也可為教師后續(xù)的教學導入提供更好的鋪墊。
比如:在講解完“常見的地貌類型”這一節(jié)內容后,可先通過提問讓學生回顧已經(jīng)學習了的地貌,這些地貌有怎樣的特點,能不能說一說它們的成因,在鞏固學生地貌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拓展提問,如,如果在野外你知道應該如何觀察地貌嗎?為下一節(jié)課內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科學優(yōu)化提問形式
問題的提出形式可以被看作是教師教學能力的體現(xiàn),學生綜合思維培養(yǎng)的途徑,同時也具有一定的教育研究價值。隨著素質教育不斷地推進,高中地理在實踐教學中不僅重視知識的教授,同時還注重對學生各方面素養(yǎng)和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怎樣在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基礎上把握好課堂提問技巧,已經(jīng)成為我國當前高中地理教師必須重視的一大課題。高中地理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提出形式時,一方面要考慮問題能夠對學生的思考、解答訴求所產(chǎn)生的影響效力,另一方面還要體現(xiàn)出對學生表現(xiàn)欲和好勝心的強化與利用,這樣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引導效果。
(一)通過設問的方式展開提問
課堂提問是高中地理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基礎環(huán)節(jié),并且也是教師教學的重要手段。合理的應用提問教學不僅能夠有效地促使學生對知識的應用和理解,同時還能最大限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提升學生對問題觀察和解決的能力。高中生有著很強的表現(xiàn)欲和好勝心,非常希望能夠在教師和同齡人面前顯示出自己的過人之處。利用這一普遍心理,高中地理教師在進行提問時,可以不選擇具體的提問對象,而將自己所提的問題作為一種“懸賞任務”發(fā)布給每個學生,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表現(xiàn)訴求,引導學生紛紛開動腦筋去解答這個問題,從而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4]。
例如:在講解“地貌的觀察”這一課中關于“地貌”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先利用詩詞進行導入,如蘇軾的《題西林壁》、杜甫的《望岳》等,讓學生通過對詩中信息的復讀來直接給出答案。這時教師可以從更加微觀的視角進一步追問:“觀察地貌我們應該從哪方面著手?其中詩詞中提到的‘遠近高低各不同通過‘遠看和‘近看我們會獲得怎樣的視覺效果?!苯處熆梢酝ㄟ^對地貌的觀察順序進行講解讓學生了解“通視”這個知識點。
(二)通過鼓勵性方式展開提問
任何學生在面對問題時會產(chǎn)生一種兼具展現(xiàn)欲和顧慮心的復雜情緒——即便是即將乃至已經(jīng)成年的高中生也不例外。信心是成功的重要基礎。高中地理教師在利用提問來引導學生思維時,可以加上一些鼓勵性的話語,通過這種方式來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激發(fā)他們思考問題、給出正確回答的潛能和靈感。這種鼓勵應當具體結合高中生的普遍思維層級,不要采取如同對待初中乃至小學生那樣的幼稚性語言,否則有可能導致不利的反作用。
比如:在進行“地域文化與城鄉(xiāng)景觀”這一課的例題分析教學時,教師可以在完成對知識內容的基本串講后,出示給學生一張某個地區(qū)的自然地理要素圖,并設計一些問題來要求學生結合圖上信息和本節(jié)課的有關內容,對這個地區(qū)的工業(yè)類型及分布情況做出合理猜測。當有學生給出了正確或比較正確的解答時,教師可在邀請學生闡述解題思路時說:“你的思維很靈活也很全面,那能不能請你說一說你是怎樣將剛才回答中所涉及的知識點聯(lián)系在一起的呢?”
四、完善對提問教學法的環(huán)節(jié)補充
通過上述內容不難看出,提問教學在本質上是一種啟發(fā)學生思路和靈感的教學模式,而思路和靈感的形成有時很需要依靠“集思廣益”來實現(xiàn)。因此,高中地理教師可以在提出追問問題后,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對問題進行交流討論,讓學生獲得更多的靈感和思路,使學生能夠在思考、解答有關問題的過程中實現(xiàn)對知識和技能的高維認知和應用[5]。
地理是一門對空間思維和宏觀邏輯都有著較高要求的科目,并且有著數(shù)量巨大且板塊相對獨立的知識和技能內容,需要學生同時在理解、構想能力和記憶力方面擁有較好的條件。由于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長期影響,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難以得到實質性提高。因此,除了以上策略之外,高中地理教師還可以將提問教學應用到對學生知識體系框架的梳理與構建上來,通過講解近一階段知識或例題引導學生提煉出相應的知識點,而后按照知識點的承接順序不斷倒退,讓學生回顧之前所學習過的有關知識內容,讓學生對既往知識和技能形成有條理的回顧,從而幫助學生構建起一條完整的知識鏈條;或者從前端知識入手,通過設計例題并不斷提升例題應用知識點的難度的方式,以正向的順序完成上述過程。
結束語
真正的教育應當同時給予學生正確的方向和成長的自由,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形成主動思維,并在這種思維的引導下實現(xiàn)長足的進步[6]。高中地理課程因為學習內容多、涉及范圍廣,以及知識結構復雜等,使得學生學習起來難度較大。想要更好地滿足新課改的要求,合理地進行課堂提問十分有必要。高中地理教師要真切地認識這一點,在課程教學中深入踐行提問教學策略,通過合理設計問題內容、正確選擇提問時機、科學優(yōu)化提問形式,以及完善對提問教學法的環(huán)節(jié)補充等方法,真正將提問的教學作用發(fā)揮到最大,引導學生形成活躍的地理思維和高漲的思考熱情,使學生學會思考和探究,從而為他們日后進一步的課程學習和綜合素養(yǎng)的成長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黃翠珍.基于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提問研究[J].高考,2021(30):61-62.
[2]莊露華.基于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提問的研究[J].考試周刊,2020(24):151-152.
[3]周歆虹.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與評價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1(95):142-144.
[4]劉沖.地理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策略[J].教書育人,2021(19):58-59.
[5]王德天.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地理課堂提問教學探微[J].考試周刊,2020(45):145-146.
[6]李雅晴,白文新.高一地理課堂現(xiàn)狀分析及教學策略探究[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4(20):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