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年級新生要適應小學的學習和生活,逐步建立和發(fā)展身份認同,順利完成從幼兒到小學生的身份轉換,需要培養(yǎng)入學適應性發(fā)展的關鍵能力。依據(jù)《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要求,結合對入學適應期兒童身心特點的研究以及對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的研究,對接語文關鍵能力發(fā)展的基本次第和主導學習方式特點,提出促進一年級新生適應性發(fā)展的五大類共13項語文關鍵能力,包括:“一聽”—傾聽,“四讀”—跟讀、指讀、捧讀、站讀,“四寫”—識字、讀帖、書空、書寫,“兩說”—口頭表達、看圖說話,“兩合作”—和大人一起讀、和同學一起學。
關鍵詞:關鍵能力;入學適應期;核心素養(yǎng)
一年級新生要適應小學的學習和生活,逐步建立和發(fā)展身份認同,順利完成從幼兒到小學生的身份轉換,需要獲得許多支持。其中,一年級專門的入學教育,以及與學科教育相融合的適應性教學活動安排,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主導條件。而學科融合的適應性教學活動安排,是更為重要和持續(xù)性要求更高的決定條件。尤其是作為工具性和基礎性學科的語文學科的適應性教學,更是一年級新生入學適應性發(fā)展的重中之重。這就需要培養(yǎng)促進學生入學適應性發(fā)展的關鍵能力。
一、促進學生入學適應性發(fā)展的語文關鍵能力
從小學語文的學科特性來看,一方面,要承擔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責任,這是語文學科的本質屬性決定的;另一方面,也要承擔學生學習方式培養(yǎng)的責任,這是語文學科的共生屬性決定的。同時,小學低段的語文學科共生屬性還必須包括促進小學生的入學適應性發(fā)展。綜合起來,小學低段語文教學的特點就應該是,讓學生在入學適應過程中學語文,在學語文的過程中逐步適應,逐步建構、豐富和完善角色定位和身份認同。
一年級新生語文能力的發(fā)展有其“內(nèi)序”。通過對一年級第一學期學生語文學習狀態(tài)的調查研究以及眾多語文低段教學的經(jīng)驗總結,可以確定小學適應期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發(fā)展的基本次第:聽→讀→寫→說。這是語文學科本質屬性的具體體現(xiàn)。同時,也可以確定小學適應期學生語文方式發(fā)展的基本次第:合作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自主學習交替運行。這是語文學科共生屬性的具體體現(xiàn)。也就是說,小學低段學生的學習方式特點,首先是合作學習,其次才是自主學習,然后是合作學習與自主學習交替發(fā)展、相互促進。
依據(jù)《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2022年版課標”)的要求,結合對入學適應期學生身心特點的研究以及對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的研究,對接語文關鍵能力發(fā)展的基本次第和主導學習方式特點,我們提出促進一年級新生入學適應性發(fā)展的五大類共13項語文關鍵能力,包括:“一聽”—傾聽;“四讀”—跟讀、指讀、捧讀、站讀;“四寫”—識字、讀帖、書空、書寫;“兩說”—口頭表達、看圖說話;“兩合作”—和大人一起讀、同學一起學(詳見表1)。其中,前11項語文關鍵能力“一聽、四讀、四寫、兩說”,是涉及語文學科本質屬性的聽說讀寫能力;后2項語文關鍵能力“兩合作”,是涉及語文學科共生屬性的學習方式—“和大人一起讀”是和老師、家長的合作學習方式,“和同學一起學”是課內(nèi)的合作學習方式。
這13項語文關鍵能力,從基本階段、水平要求和能力表征三方面,形成語文關鍵能力的能級表,同時也把語文素養(yǎng)要求具體化。這13項語文關鍵能力以其中的某一項為核心,另外一項或幾項為輔助,進行勾連和組合,以該關鍵能力命名為“核心任務”,輔助性的關鍵能力命名為“配合性任務”,形成“一核多配”的語文學習任務群組合,明確適應期語文學習的階段重點,幫助一年級新生的語文學習逐漸步入軌道并不斷進階,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二、五大類語文關鍵能力分析
(一)“一聽”—傾聽
聽,是人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之一。入學適應期的語文關鍵能力,之所以是“傾聽”為首,是因為一年級新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暫,傾聽能力比較弱,而當他們聽不懂或不完全聽得懂時,就沒法進入真正的學習活動。雖然剛入學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初步的傾聽能力,但還存在隨意性強、容易受他人或周圍環(huán)境的干擾等諸多局限。因此,將“傾聽”作為適應期學生的語文關鍵能力之首,不僅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更能為學生打開交流的通道和空間,對他們適應期的語文學習乃至一生的學習和發(fā)展都大有裨益。
依據(jù)2022年版課標第一學段關于聽的要求,如“能認真聽他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nèi)容”,可以提出適應期學生“傾聽”這一關鍵能力的具體要求(詳見表2)。
從一年級學生入學的第一天起,就關注其傾聽能力的培養(yǎng),從坐姿、眼神、回應、評價等方面,了解他們的傾聽能力發(fā)展狀況,相機指導他們學習傾聽,學會傾聽。
(二)“四讀”—跟讀、指讀、捧讀、站讀
在入學適應期的語文關鍵能力中,與“聽”相比,“讀”次之。朗讀是我國傳統(tǒng)語文學習的好方法,有悠久的傳統(tǒng)和豐富的經(jīng)驗。朗讀更是一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感和閱讀能力,從而擁有語文學習的有力工具。當然,對于一年級新生來說,朗讀不能急于求成,而要循序漸進,常抓不懈。因為一年級新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不足,所以需要把朗讀進一步分解。依據(jù)2022年版課標對第一學段朗讀提出的要求,可以進一步分解為跟讀、指讀、捧讀、站讀四種朗讀能力,一步一步地分項培養(yǎng)(具體要求見下頁表3)。
跟讀,作為朗讀的第一項能力,承接“傾聽”—因為學生傾聽教師或同伴發(fā)音的完整性和清晰性,直接影響跟讀的質量。一年級新生會存在吐字不清、拖音、讀破、語氣平、娃娃腔等問題,因此,在聽老師范讀的基礎上跟讀,是朗讀中不可或缺的方式。無論是第一單元的識字學習,還是第二、第三單元的拼音學習,都需要學生依靠讀音、嘴型、手勢等方面的模仿跟讀,以達到規(guī)范讀音的目的。
指讀,就是將書放平,左手按住書本,右手食指指著字,眼睛不離書本,逐字逐行地進行誦讀。一年級新生讀書時常會出現(xiàn)“小和尚念經(jīng),有口無心”的狀態(tài)—課文讀得滾瓜爛熟,抽讀其中單個的字卻結結巴巴,甚至一字不識。因此,他們的語文學習要倡導讀書“四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即手指指到,眼睛看到,嘴巴讀到,心里想到,達到眼、手、口、腦的綜合運用。對于一年級新生來說,用手指引眼睛讀是一種保持注意力的好辦法。時間久了,他們的有意注意逐步形成,就可以指導他們建立形與音的對應關系,提高識記效率,避免只會背、不會認的現(xiàn)象?!爸缸x”是學生適應期的一項關鍵能力。
捧讀,小學生讀書要從正確的姿勢開始,捧讀是最重要的讀書姿勢。正確的讀書姿勢,利于保護視力,利于脊柱的生長發(fā)育。學會正確的捧讀姿勢,對學生來說終身受益。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因此,要把捧讀作為一年級新生必備的語文關鍵能力,要求學生端正地坐著,雙手捧書,凝神以讀。
站讀,是課堂常見的學習行為。正確的站讀姿勢是:自然站立,頭正、肩平,雙手自然托住書的下端。雙臂自然放松,不拘謹。總體而言,要做到:大方得體,精神愉悅。
(三)“四寫”—識字、讀帖、書空、書寫
對于適應期的小學新生來說,“四寫”本質上是寫字,主要包括識字、讀帖、書空和書寫等環(huán)節(jié)。依據(jù)2022年版課標第一學段關于識字、寫字以及寫拼音的要求,如“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愿望”“努力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寫字姿勢正確,書寫規(guī)范、端正、整潔”,可以分解出識字、讀帖、書空、書寫等4項關鍵能力(具體要求見下頁表4)。
關于識字,統(tǒng)編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教材是這樣編排的:先認識幾個簡單的獨體字,再學拼音。語文學習從漢字入手,這是符合兒童認知規(guī)律的。對一年級新生來說,入學前在生活中就接觸到漢字,學習便因熟悉而易于接受。加上漢字是有趣的,學習起來自然充滿趣味。
會讀帖,是寫好字的前提。引導一年級新生把每一個字作為一個整體來看,不僅要看清間架結構,還要關注各個部件的寬窄、高低等,看清筆畫順序、筆畫特點,養(yǎng)成認真看一看、想一想字的結構、偏旁、筆畫、布局、位置的好習慣。
書空,在字形教學中有著獨特的作用。學生用手指在空中、書桌或手心比畫字形,同時唱筆畫或念結構,以達到對字形的掌握。書空是識字和寫字之間的橋梁—識字是分析,寫字是綜合,而書空既有分析又有綜合。書空讓學生先體驗再實操,既能減輕學生的書寫壓力,還能幫助學生快速掌握漢字結構和筆畫,提高識字寫字的效率。
幼小銜接66天適應期的書寫,要重點關注三點:第一,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坐姿和握筆姿勢;第二,激發(fā)學生對紙筆書寫的熱愛,減少對書寫的畏難情緒;第三,在書寫漢字和漢語拼音時,要求學生做到規(guī)范、端正、整潔。
(四)“兩說”—口頭表達、看圖說話
依據(jù)2022年版課標關于第一學段“說”的目標,如“學說普通話,逐步養(yǎng)成說普通話的習慣”“與他人交談,態(tài)度自然大方,有禮貌”“積極參加討論,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等,可以確立“口頭表達”和“看圖說話”兩項關鍵能力(具體要求見下頁表5)。
注重看圖說話,是符合一年級新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閱讀喜好的,能讓他們借助具體的圖像,快速理解事物。一年級新生的形象思維比較活躍,讓他們看圖說話,就是要引導他們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觀察圖片,感知圖片,對畫面內(nèi)容進行合理想象,使表達變得“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統(tǒng)編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中的精美插圖是課文的有機組成部分,與課文共同構成故事情境。學生借助形象的事物建立漢語拼音字母音與形的關系,通過觀察畫面進行認讀、猜讀,再把畫面表達出來,看圖說話便水到渠成。
(五)“兩合作”—和大人一起讀、和同學一起學
合作學習既是一種學習方式,更是一年級新生完成生活適應、身心適應、社會適應和學習適應的基礎,具有多方面的綜合效應。一年級新生主要的合作學習方式是在校和老師、在家和家長一起讀,在校和同學一起學(具體要求見下頁表6)。
一年級新生的語文學習,如果有家庭成員尤其是父母親的參與和陪伴,可以獲得“扶上馬,送一程”的機會。這比包括老師和同學在內(nèi)的其他人的幫助作用可能會更大,因為他們之間沒有陌生帶來的緊張和壓力。事實上,大多數(shù)一年級新生在幼兒園階段就有親子閱讀的經(jīng)歷,繼續(xù)開展“和大人一起讀”活動,可以讓他們的語文學習具有連續(xù)性。當然,安排“和大人一起讀”,既有語文學習適應的成分,更有生活適應、身心適應和社會適應的考慮?!昂痛笕艘黄鹱x”的重點,不是讀得如何有質量,更多的是消除一年級新生對語文學習的陌生感、焦慮感等。統(tǒng)編小學語文一年級教材有一個特色欄目就是《和大人一起讀》?!昂痛笕艘黄鹱x”是紐帶,一方面“承前”,處理好幼小銜接的關系;另一方面“啟后”,為后續(xù)的課外閱讀奠基。一年級新生識字量十分有限,沒有獨立閱讀的能力,需要在大人的陪伴下開始閱讀。“和大人一起讀”,讓閱讀從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從校園延伸到家庭,還能促進良好的親子關系。
一年級新生認識新朋友,形成良好的同伴關系,既有正式群體的通道,也有非正式群體的通道?!昂屯瑢W一起學”,不僅有助于他們形成集體和團隊歸屬感、安全感,還有助于他們在比較和交往中完成自我定位和身份建構,順利完成語文學習任務。
將“和大人一起讀”和“和同學一起學”作為適應期語文關鍵能力,也是基于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倡導“合作學習”的特點。比如,一年級上冊第5頁的《我愛學語文》中有這樣一幅插圖:4個孩子戴上了《西游記》人物的頭飾,其中一個男孩在津津有味地講故事,另外3個孩子正在饒有興趣地聽故事。第14頁的口語交際《我說你做》,7個孩子在一起玩“我說你做”的游戲。又如,在學習生字或拼音時,同桌互讀,小組輪讀,相互糾正讀音以及口語交際中的對話練習等,都是合作學習的好時機。對于一年級新生來說,有法、有序、有效、有趣的合作學習,改變了他們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了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合作學習大有可為,大有作為。
參考文獻:
[1]朱潔如.語文學科特性及其教學意義[J].全球教育展望,2016(6).
[2]陳偉.默讀與指讀—東尼·博贊關于快速閱讀的兩個獨特的見解[J].科技信息,2012(1).
[3]湯潔.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之我見[J].云南教育(小學教師),2017(3).
[4]張漫漫.《和大人一起讀》欄目解讀及教學建議[J].小學語文,2020(9).
(朱潔如,江蘇省常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正高級教師。曾獲首屆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和江蘇省基礎教育成果特等獎。江蘇省小語會常務理事,常州市小語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