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翔
(北京一零一中學,北京 100091)
如果有人問,批判性閱讀、探究式閱讀以及深度閱讀等是不是中國傳統(tǒng)閱讀方式,筆者還真不敢貿(mào)然回答“是”或者“不是”;但如果有人問,批注式閱讀是不是中國傳統(tǒng)的閱讀方式,筆者立刻回答“是”。
孫立權(quán)老師在《“語文教育民族化”的一個嘗試:批注式閱讀》中,指出批注式閱讀在中國古已有之,謂之評點。早在唐代,就有了詩的評點,宋代出現(xiàn)了文的評點,后來又出現(xiàn)了小說評點。張竹坡、金圣嘆、李贄、毛綸和毛宗崗父子以及脂硯齋在明清時代大規(guī)模地評點小說,并且創(chuàng)下一門學派,留下千古妙語,文壇上出現(xiàn)了無書不評的蔚然奇觀。李贄評點的《水滸》、金圣嘆評點的《水滸》和《西廂》、毛宗崗父子評點的《三國演義》、張竹坡評點的《金瓶梅》、脂硯齋評點的《紅樓夢》,再加上無數(shù)的詩話、詞話、曲話,都可謂批注式閱讀的集大成者。[1]
筆者認為,批注式閱讀的源頭還可以往前推,甚至可以追溯至漢代章句之學,歷代中國讀書人都深受這種閱讀方式的影響??梢哉f,批注式閱讀是地地道道的中國貨。毛澤東評點二十四史和錢鐘書用中英文做批注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1992年版初中《語文教學大綱》提出“用圈點、批注的方法精讀課文”①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第5頁,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F(xiàn)行統(tǒng)編本初中語文教材在自讀課文上直接提供了嵌入式批注,目的就是讓學生在讀課文的同時,也讀一讀別人的批注,并以之為學習批注之樣例。最新統(tǒng)編本高中語文教材給每一篇課文留出了足夠空白,讓學生做批注,體現(xiàn)了初高中的銜接,是很好的做法。孫立權(quán)老師1992年就開始進行“批注式閱讀教學”的教改實驗,還編輯出版了《語文讀本:批注式閱讀教程》[2]。但從全國范圍看,孫老師的做法屬于鳳毛麟角。檢索中國知網(wǎng),從2000年至2020年,關(guān)于批注式閱讀的中文文章有1140篇(2021年5月10日檢索);在2017版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整本書閱讀的要求后,這方面的文章迅速增加,僅2018年至2020年就有493篇,占近20年總量的43%(詳見圖1)。另外,嵌入式批注成為進行整本書閱讀的一種理想讀書方式,這方面的專著也出版了多種。這一切說明,人們普遍認識到批注式閱讀的重要性和適宜性。但是真正按照批注式閱讀教學來做的語文教師少之又少,以教師講析為主的居多,或者PPT閃爍,學生被動接受所謂“標準答案”以應付考試。之所以這樣,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中考、高考沒有明確提出采用批注式閱讀的考查方式;二是課堂閱讀教學的觀念沒有發(fā)生根本轉(zhuǎn)變;三是最新語文課程標準中沒有明確提出批注式閱讀的概念和要求。下面筆者結(jié)合這三點來談一談。
圖1 2000-2020年間批注式閱讀研究文章發(fā)表趨勢
先說考試。在中國,考試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對教學發(fā)揮著指揮棒的功能。如果中考和高考試卷中能夠考查批注式閱讀,中學閱讀教學自然會緊隨其后。目前,各地中考試題以及高考試題只要稍加改換,就可以成為批注式閱讀試題,就能實現(xiàn)對中學閱讀教學的引領(lǐng)作用。比如2020年北京市中考語文試卷第19小題的題干是:“文中動詞的運用生動傳神,請從三處畫線句加點的動詞中任選一個,結(jié)合上下文,簡要分析其妙處。(3分)”。2013年高考北京卷文言文閱讀有“……既聞此語,美竊視彬微笑。上覺,遽詰所以,美不敢隱,遂以實對。上亦大笑,乃賜彬錢二十萬。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過多得錢爾?!逼渲械?小題的題干是:“文中第5段寫道‘美竊視彬微笑’‘上亦大笑’,請分別簡述兩處‘笑’的緣由”。參考答案是:①“美竊視彬微笑”中的“笑”的緣由是,曹彬已經(jīng)料到太祖不會兌現(xiàn)許諾,甚至預見到太祖要說的理由。潘美的會心一笑,表達了對曹彬的欽佩。②“上亦大笑”中的“笑”的緣由是,太祖被臣下猜透了心思,大笑中含有自嘲和對曹彬的賞識。2020年高考全國卷Ⅰ卷小說閱讀文段取自海明威的小說《越野滑雪》,其中第9小題的題干是:“海明威的‘冰山’理論將文學作品同冰山類比,他說:‘冰山在海面移動很莊嚴宏偉,這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說正是只描寫了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請據(jù)此簡要說明本小說的情節(jié)安排及其效果。(6分)”
對以上試題,只要稍加轉(zhuǎn)換就可變成批注式閱讀試題。針對北京中考題,這樣設(shè)計題干:請從加點字動詞中任選一個,分析其妙處,以旁批的形式寫在規(guī)定位置(限定字數(shù))。針對北京高考文言閱讀題,這樣設(shè)計題干:請分析兩個“笑”的緣由,以旁批的形式寫在規(guī)定位置(限定字數(shù))。針對全國卷小說閱讀題,這樣設(shè)計題干:海明威說過:“冰山在海面移動很莊嚴宏偉,這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說只描寫了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請據(jù)此簡要說明本小說的情節(jié)安排及其效果,以尾批的形式寫在規(guī)定位置(限定字數(shù))。如此考試照樣可以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促進中學日常閱讀教學朝著培養(yǎng)學生批注式閱讀能力的方向發(fā)展。
除了中考和高考這樣的選拔性考試適當采用批注式閱讀的方式外,學校的期中、期末考試也可以采用批注式閱讀的方式。不同的是,期中、期末考試命題內(nèi)容要與學段語文學習內(nèi)容一致,做到教、學、考一致。比如,高二上學期學習了《為了忘卻的記念》,可以節(jié)選下列兩段文字來命題:
那兩本書,原是極平常的,一本散文,一本詩集,據(jù)德文譯者說,這是他搜集起來的,雖在匈牙利本國,也還沒有這么完全的本子,然而印在《萊克朗氏萬有文庫》中,倘在德國,就隨處可得,也值不到一元錢。不過在我是一種寶貝,因為這是三十年前,正當我熱愛彼得斐的時候,特地托丸善書店從德國去買來的,那時還恐怕因為書極便宜,店員不肯經(jīng)手,開口時非常惴惴。后來大抵帶在身邊,只是情隨事遷,已沒有翻譯的意思了,這回便決計送給這也如我的那時一樣,熱愛彼得斐的詩的青年,算是給它尋得了一個好著落。所以還鄭重其事,托柔石親自送去的。誰料竟會落在“三道頭”之類的手里的呢,這豈不冤枉!不跑題。兩本書價格不貴,卻是魯迅輾轉(zhuǎn)得到,來之不易,很是珍惜(2分);當年魯迅喜愛裴多菲,現(xiàn)在白莽也喜歡裴多菲,愛好相同(2分)。將兩本書送給白莽,表現(xiàn)出魯迅對白莽的欣賞和信任(2分)。
題干:作者回憶白莽,卻用較多筆墨寫了兩本書的經(jīng)歷。這是不是跑題了?請用旁批的方式在本段右側(cè)相對應的空白處寫出你的理解。不超過80字。(6分)
參考答案見上框內(nèi)右側(cè)文字。
他的迂漸漸的改變起來,終于也敢和女性的同鄉(xiāng)或朋友一同去走路了,但那距離,卻至少總有三四尺的。這方法很不好,有時我在路上遇見他,只要在相距三四尺前后或左右有一個年青漂亮的女人,我便會疑心就是他的朋友。但他和我一同走路的時候,可就走得近了,簡直是扶住我,因為怕我被汽車或電車撞死;我這面也為他近視而又要照顧別人擔心,大家都蒼皇失措的愁一路,所以倘不是萬不得已,我是不大和他一同出去的,我實在看得他吃力,因而自己也吃力。作者先寫柔石和女性一同走路,距離遠,男女有別;再寫與自己一同走路靠得很近,照顧自己;用了對比的手法(2分)。主要表達柔石對魯迅的熱愛之情(1分)。語言幽默風趣(1分)。
題干:作者寫柔石這一段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表達了什么主旨?本段語言上有什么特點?請用旁批的方式在本段右側(cè)相對應的空白處寫出你的理解。不超過80字。(4分)
參考答案見上框內(nèi)右側(cè)文字。
當然,要考慮批注式閱讀試題在整個試卷中的占比。一般情況下,批注式閱讀試題只出現(xiàn)在閱讀理解試題中,包括古詩文閱讀和現(xiàn)代文閱讀,除了多文本閱讀的客觀題不必采用批注式閱讀外,其余都可以采用批注式閱讀試題,賦分50分左右比較適宜。也就是說,在整個試卷中,批注式閱讀試題占三分之一的分值。至于具體的命題技術(shù)還可以再研究,下面筆者以《記念劉和珍君》為例,擬制一道相對完整的現(xiàn)代文閱讀題,共20分。
(1)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劉和珍君是我的學生。學生云者,我向來這樣想,這樣說,現(xiàn)在卻覺得有些躊躇躊躇:劉和珍的表現(xiàn):..... ,態(tài).度很溫和..了,我應該對她奉獻我的悲哀與尊敬。她不是“茍活到現(xiàn)在的我”的學生,是為了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2)她的姓名第一次為我所見,是在去年夏初楊蔭榆女士做女子師范大學校長,開除校中六個學生自治會職員的時候。其中的一個就是她;但是我不認識。直到后來,也許已經(jīng)是劉百昭率領(lǐng)男女武將,強拖出校之后了,才有人指著一個學生告訴我,說:這就是劉和珍。其時我才能將姓名和實體聯(lián)合起來,心中卻暗自詫異。我平素想,能夠不為勢利所屈,反抗一廣有羽翼的校長的學生,無論如何,總該是有些桀驁鋒利的,但她卻常常微笑著....。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賃.屋授課之后,她才始來聽我的講義,于是見面的回數(shù)就較多了,也還是始終微笑著.....。待到學校恢復舊觀,往日的教職員以為責任已盡,準備陸續(xù)引退的時候,我才見她慮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此后似乎就不相見??傊?,在我的記憶上,那一次就是永別了。(3)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眾向執(zhí)政府請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說衛(wèi)隊居然開槍,死傷至數(shù)百人,而劉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對于這些傳說,竟至于頗為懷疑。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然而我還不料,也不信竟會下劣兇殘到這地步。況且始終微笑著的和藹的劉和珍君,更何至于無端在府門前喋血.....,態(tài)度很溫和賃:寫作手法:..呢?(4)然而即日證明是事實了,作證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還有一具,是楊德群君的。而且又證明著這不但是殺害,簡直是虐殺,因為身體上還有棍棒的傷痕。(5)但段政府就有令,說她們是“暴徒”?。?)但接著就有流言,說她們是受人利用的。喋血: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8)但是,我還有要說的話。(9)我沒有親見;聽說,她,劉和珍君,那時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請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誰也不會料到有這樣的羅網(wǎng)。但竟在執(zhí)政府前中彈了,從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創(chuàng)傷,只是沒有便死。同去的張靜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彈,其一是手槍,立仆;同去的楊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擊,彈從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還能坐起來,一個兵在她頭部及胸部猛擊兩棍,于是死掉了。(10)始終微笑的和藹的劉和珍君確是死掉了,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為證;沉勇而友愛的楊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為證;只有一樣沉勇而友愛的張靜淑君還在醫(yī)院里呻吟。當三個女子從容地轉(zhuǎn)輾于文明人所發(fā)明的槍彈的攢射中的時候,這是怎樣的一個驚心動魄的偉大呵!中國軍人的屠戮婦嬰的偉績,八國聯(lián)軍的懲創(chuàng)學生的武功,不幸全被這幾縷血痕抹殺了。(11)但是中外的殺人者卻居然昂起頭來,不知道個個臉上有著血污……。(12)時間永是流駛,街市依舊太平,有限的幾個生命,在中國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過供無惡意的閑人以飯后的談資,或者給有惡意的閑人作“流言”的種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義,我總覺得很寥寥,因為這實在不過是徒手的請愿。人類的血戰(zhàn)前行的歷史,正如煤的形成,當時用大量的木材,結(jié)果卻只是一小塊,但請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況是徒手。(13)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當然不覺要擴大。至少,也當浸漬了親族,師友,愛人的心,縱使時光流駛,洗成緋紅,也會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藹的舊影。陶潛說過,“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碧饶苋绱耍@也就夠了。(14)我已經(jīng)說過: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但這回卻很有幾點出于我的意外。一是當局者竟會這樣地兇殘,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國的女性臨難竟能如是之從容。(15)我目睹中國女子的辦事,是始于去年的,雖然是少數(shù),但看那干練堅決,百折不回的氣概,曾經(jīng)屢次為之感嘆。至于這一回在彈雨中互相救助,雖殞身不恤的事實,則更足為中國女子的勇毅,雖遭陰謀秘計,壓抑至數(shù)千年,而終于沒有消亡的明證了。倘要尋求這一次死傷者對于將來的意義,意義就在此罷。(16)茍活者在淡紅的血色中,會依稀看見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將更奮然而前行。(17)嗚呼,我說不出話,但以此記念劉和珍君?。?)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 默無聲息的緣由:
節(jié)選的這段文字約1670字,長度比較合適。共命制五道主觀試題,其中四道是限制性試題,一道是開放試題。題干如下:
第一道題:解說第(1)段中“躊躇”一詞用得好不好?給第(2)(3)段中加點的“賃”“喋血”字注音。答案用旁批的方式寫在右側(cè)相對應的空白處。不超過20字。(4分)
第二道題:第(2)段中作者寫了劉和珍哪些表現(xiàn)?用了什么寫作手法?用旁批的方式寫在右側(cè)相對應的空白處。不超過50字。(5分)
第三道題:讀第(7)段,推測魯迅認為“衰亡民族默無聲息”的緣由是什么?用旁批的方式寫在右側(cè)相對應的空白處。不超過50字。(3分)
第四道題:魯迅在哪一段中表達了自己對青年學生請愿行為的態(tài)度?是什么態(tài)度?作者為什么持這種態(tài)度?用旁批的方式寫在右側(cè)相對應的空白處。不超過50字。(3分)
第五道題:請在(9)(10)(13)(14)(15)(16)段中任選兩段談談你的閱讀感受,并用旁批的方式寫在右側(cè)相對應的空白處。不超過50字。(5分)
參考答案:略
目前的課堂閱讀教學,就全國范圍來看,還停留在“預設(shè)-講授”的傳統(tǒng)模式上。這種模式最大的問題是學生沒有成為課堂閱讀的主人,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及課堂效果沒有體現(xiàn)出來。學生誤以為上閱讀課就是來聽老師講授的,自己的任務就是聽和記,然后應付考試。在這種模式下,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會得到提高。須知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是教師講出來的,而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自己練出來的。
要從根本上解決學生不會讀書的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采取批注式閱讀的教學模式。學生讀書,學生做批注,教師不講或者少講。我們可以對批注式閱讀的課堂模式做如下的描述:第一,學生先通讀一遍課文,畫出生疏的字詞。第二,確定文體,然后按照文體規(guī)律和特點由前到后一步一步進行批注,教師可規(guī)定一課時的批注范圍。比如學習《為了忘卻的記念》,第一節(jié)課的批注范圍是回憶白莽的文字,第二節(jié)課的批注范圍是回憶柔石的文字,第三節(jié)課是作者抒情和議論的文字。明確范圍的好處在于統(tǒng)一進度,明確重點。第三,同學之間互相交流,互相啟發(fā),同時提出疑難問題;教師參與學生交流,并及時了解學生的批注情況,及時解答學生的一些問題,形成“教師-學生-教材”三者有機融為一體的閱讀局面。第四,教師將學生在批注式閱讀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突出優(yōu)點和突出問題與全班同學及時溝通,或表揚,或提醒,或匡正。課堂上教師的作用主要表現(xiàn)為組織、定向、溝通、點撥和必要的講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
有人將批注內(nèi)容分為三個層次,即基礎(chǔ)感知、探究研討和拓展內(nèi)化。筆者以為這樣劃分不便于操作,可以將其改為微觀批注、中觀批注和宏觀批注。微觀批注針對字、詞、句,中觀批注針對段,宏觀批注針對篇。批注的位置分為眉批、旁批和尾批。批注的角度可以從內(nèi)容和形式兩大方面入手,即寫什么和怎么寫,表述自己真實的閱讀感受。有的同學讀《包身工》“蘆柴棒”生病縮在屋角一段時做批注:“太可憐了!我想哭!”這就是真實的感覺。學生對精粹語言往往缺乏敏感,教師的作用在于喚醒學生。教師引導學生做批注,不必非往考試答案上貼,而是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批注式閱讀的課堂教學模式與某些學校實行的學生講、教室四面都是黑板的自學模式不同。批注式閱讀模式固然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但絲毫不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的作用非但沒有削弱,反而更加重要了;對教師專業(yè)水準的要求非但沒有降低,反而更高了。學生在批注閱讀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教師都要及時解決。因此,教師課前的備課必須廣泛而深刻。教師萬一遇到?jīng)]有涉及的問題,學生又需要教師給出一個明確的答復,則需教師憑借平時的積累和長期形成的專業(yè)素養(yǎng)來完成,或者師生共同研討,或者課下教師研究后再作答復。這種課,沒有相當知識儲備的教師心中會發(fā)怵。因此說,批注式閱讀對教師的專業(yè)化程度要求更高。
這種教學模式還帶來一個變革,就是課堂最好要建立在網(wǎng)絡(luò)環(huán)境之下。有些問題教師不必回答,學生上網(wǎng)自己查找來解決。信息技術(shù)的迅猛發(fā)展,要求學校必須把課堂和網(wǎng)絡(luò)教學結(jié)合起來,將二者打通。只有這樣,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問題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從而實現(xiàn)“教是為了不教”的目標。當然,網(wǎng)絡(luò)環(huán)境下的閱讀教學,目前在許多學校還是一個很敏感的問題,封閉的課堂占了絕大多數(shù)。這一頑疾被攻破的那一天,就是批注式閱讀真正實現(xiàn)的那一天。
另外,教師必須清楚,批注式閱讀雖然是一種閱讀方式,但也包含了寫作因素在其中。教師在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也要對學生的批注文字做出要求。同樣是做批注,有的學生好一些,有的學生差一些。我們的目標是讓所有學生都能達到基本要求。這就需要對批注的文字水平有明確的要求。上述試題中已經(jīng)有了文字數(shù)量上的要求,這是對文字表達應簡明扼要的要求,但僅僅如此是不夠的,還要有其他方面的要求。具體標準如何制定,1140篇文章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論述,本文就不再重復。
最后說一說課標的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公布的各種版本的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只有1992年版初中《語文教學大綱》提出了“用圈點、批注的方法精讀課文”的要求,其他版本均無明確要求。這是一個缺憾。中國的語文教育要走中國道路,走民族化的道路,應該在課標中明確提出批注式閱讀的要求。只有提出這一要求,才能把課標與教學和考試結(jié)合起來,形成“課標-教材-教學-考試”的一體化,進而實現(xiàn)“教-學-考”的一致性。課標提出了思辨閱讀、比較閱讀、深度閱讀、創(chuàng)新閱讀、探究式閱讀和批判式閱讀,等等,這是進步;但是,承載這些閱讀方式的應該是批注式閱讀;還有,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語感,也需要借助批注式閱讀??梢哉f,批注式閱讀有巨大的包容性,多種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都可以通過批注式閱讀來完成,它是中國傳統(tǒng)的閱讀方式,對世界閱讀教學是有貢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