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黎
摘要: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審美鑒賞能力,對于培育其審美觀念、提升其鑒賞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影響,學校和教師只重視學生的文化課成績,忽視了美術鑒賞教學,使得學生只能略知美術基礎知識,鑒賞能力十分有限,基于此,應該積極轉變教育思想,加大核心素養(yǎng)培育力度,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使之通過學習具備較強的審美鑒賞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初中美術;鑒賞課堂教學
引言:
美術鑒賞是學生在美術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全方位觀察、分析、探索,發(fā)現(xiàn)藝術作品中之“美”的部分,并激發(fā)自己的思維想象力,有效指導實踐。初中學生已經具備美術鑒賞潛力,在素質教育形勢下,教師應該在核心素養(yǎng)引領下,積極探索美術鑒賞課堂教學策略,激發(fā)學生的美術鑒賞意識,挖掘學生的鑒賞能力,使之通過鑒賞教學全面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在初中的美術鑒賞指導中,教師必須符合初中生美術學習的特性,提供學生可以基于已經擁有的美術欣賞的美麗的繪畫。讓學生理解繪畫鑒賞和對比中的美和藝術知識的概念,培養(yǎng)學生學習藝術的興趣。教師使用各種教育和學習模式和方法,擴大學生的接受范圍,提高學生的接受能力,提高初中和藝術鑒賞班課堂教學效率,把藝術作為學生一生的課程,幫助學生。為了培養(yǎng)學生,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和社會參與能力,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
一、初中美術鑒賞教學的必要性
初中的美術里設置美術鑒賞課程的必要性是沒有國界的。如果學生只學習自己國家和國家的藝術的話,他們會感到單調。而且,吸收各種各樣的藝術知識可以豐富他們的研究,幫助他們理解世界上不同國家的習慣?,F(xiàn)在,初中的美術鑒賞講座備受矚目。有學生將來學習美術,參加美術考試。初中的藝術鑒賞教育需要充實教育形式,促進學生的思考能力的發(fā)展。藝術鑒賞課程不僅可以塑造學生的感情,還可以提高學習知識的能力,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美術也是我們傳播世界文化的方法。學校加強初中美術鑒賞教室的授課,慢慢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習藝術鑒賞課程的學生,會有幸福的心情,減輕學習壓力,提高整體素質,能掌握豐富的文化內涵。藝術鑒賞課程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結合,能讓學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藝術作品,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
二、當前初中美術鑒賞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受傳統(tǒng)教育模式影響,教學方式單一
新課標中,要求美術老師積極引導,激發(fā)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提高其主動學習意識和鑒賞能力。在美術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受傳統(tǒng)教育模式影響,教學觀念及手段落后,沒有認真學習及體會新課改精神,對具體教學方法也沒有作認真反省和分析,仍然采用“以教促學”的教學方式,學生被動接受美術鑒賞知識,學習興趣及學習效率大受影響。雖然部分初中美術教師在核心素養(yǎng)引領下,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了思考、探索,改變了一些教學思路,但是學生的鑒賞能力依然薄弱,應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低下,影響了美術鑒賞教學的高效開展。同時,教師只注重美術鑒賞理論知識的講學,缺乏情感、思想等方面引領,導致學生對美術作品的思想內涵理解不深。
2.對美術鑒賞課程存在誤解
初中學生對自身及事物認識水平上升,已經能夠發(fā)現(xiàn)、探索事物之“美”處,因此,開展美術鑒賞教學符合其身心發(fā)育規(guī)律。但是授課教師對美術教學內容及目的存在認識誤區(qū),認為美術鑒賞教學就是要求學生掌握教材中的美術基礎知識,欣賞美術中具有代表性作品,達到增長知識、提高藝術修養(yǎng)的目的。實際上,美術鑒賞教學內容是十分廣泛的,包括藝術、雕塑、精神等方面的內容,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多從藝術教學入手,忽略了雕塑、精神等方面的教學,使得學生在探索“美”的過程中,知識范圍狹窄、綜合素養(yǎng)不足,影響了其鑒賞水平的提升。
三、核心素養(yǎng)引領下初中美術鑒賞課堂教學策略和方式
1.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生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的他們思維活躍,對于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他們對與自己生活相關的事情有著更高的探究熱情,因此,我們可以從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角度出發(fā)進行美術課程設計。美術鑒賞課程的實質是帶領學生對美術作品進行思考,引導他們對作品內涵和背景以及各種美學元素進行深度解析,通過系統(tǒng)的學習來提升他們的審美和鑒賞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美學素養(yǎng)和個人氣質等綜合素質。我們可以通過引入生活元素,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幫助學生釋放自己的天性,展示自己的特點,在美術鑒賞過程中提高自信心。教師要注重對學生談論進度和方向的激發(fā)和引導,讓學生發(fā)現(xiàn)美術鑒賞的魅力,發(fā)現(xiàn)美學藝術的魅力。
只有真正體會到美術的美感,學生們才能真正進行自覺主動學習,才能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才能更有效地培養(yǎng)他們的美學素養(yǎng)。
2.美術鑒賞中的“審美實踐”
在初中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念上,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和素質。這不僅顯示了學生們欣賞的一些繪畫作品,還可以使用多媒體播放的現(xiàn)實作品,讓學生們在不同的心情下直接觀看作品,結合課堂進度和課程知識來欣賞作品使用各種各樣的顏色、色調、線條來構筑狀況的方法,學生對作品進行評價,同時把握創(chuàng)造性,同時學習表達自己內心想法。作品總是傳達作者的心情和心情,因此教師要有效利用課堂上的課時,引導學生進行更多的感謝和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美的價值,鼓勵學生,交談,表達他們的意見,使用美術技術展現(xiàn)美麗的場景訓練學生進行觀察和制作。在選擇教材時,教師應結合初中生的心理設計藝術鑒賞的內容,采用一些與初中生的興趣愛好相似的藝術作品作為主體,跳躍色的明亮度,簡單的畫風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引起學生的興趣的教育,成為容易理解,容易理解的學生。
例如,在進行“會變的線條”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賞畢加索等大師的畫作,也可以用多媒體播放瓷器和布匹上印染的線條組成的畫面,在欣賞的同時指出線條的不同,在線條的粗細、柔軟或是堅硬、自然流向等觀察表現(xiàn)的手法,讓學生喜歡這些線條帶來的美感和享受,開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讓初中生愛上美術鑒賞。
3.合理設置問題,提高學生主動學習能力
問題的提出在于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培養(yǎng)他們的主動學習能力。問題的設置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智力發(fā)育水平和美術鑒賞能力,既不能太難,也不能太易,同時,應該具有創(chuàng)新性,才能讓他們對問題產生興趣而愿意探索下去。合理設置問題,還能夠讓他們帶著疑問去鑒賞美術作品,去體驗作者的思想感情,去學習創(chuàng)作技巧,激發(fā)他們鑒賞興趣。
例如,在羅中立的《父親》教學中,教師可以合理設置問題,例如:“為什么這幅畫叫父親?”學生就會產生好奇心并進行思考探索,就這些問題紛紛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教師應該認真傾聽學生的解釋,并在一旁進行有效指導,引導他們運用正確的思維去思考。通過這種提問法,既有助于學生理解作品,也有利于其提高主動學習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引導提高美術表現(xiàn)能力
美術表現(xiàn)就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學習和理解教材中美術鑒賞知識,并能用美術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用自己的知識進行創(chuàng)作活動。
提高學生的美術表現(xiàn)能力需要教師積極轉變教育思想,讓學生成為教學主體,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學習探究意識,并在核心素養(yǎng)提高的基礎上,能夠運用美術語言充分表達美術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行為及創(chuàng)作技巧等,并能用美術知識進行探究創(chuàng)作活動。因此,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jù)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要求,師生之間建立平等合作關系,多鼓勵學生主動學習與應用美術知識,增加知識儲量、提高鑒賞能力,同時,讓他們充分走進生活,接近大自然,開展相關寫生訓練,達到深化美術知識、提高探究創(chuàng)作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尋古探幽》這幅作品鑒賞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jù)作品的特點引導學生學習相關歷史文化知識,以學生為教學主體,讓學生在學習中對作品的藝術、思想情感及創(chuàng)作技巧進行探究,培養(yǎng)自己的鑒賞能力。另外,教師應該適時展示同時期相關作品,讓學生進行鑒賞比較,拓展他們的思維空間,提升他們的藝術素養(yǎng)。
5.理論與實踐結合,開展課外美術鑒賞活動
理論與實踐之間是一種辯證統(tǒng)一關系,因此,基于實踐的重要性,教師應該在加強理論教學的同時,更應該積極探討多種教學途徑,激發(fā)學生的實踐意識,提升實踐水平。美術鑒賞教學過程中,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教師應該根據(jù)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要求,結合課內課外實踐教學,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于作品創(chuàng)作之中。
例如,在“在繪畫中永生—外國肖像畫賞析”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jù)教與學實際情況,認真研討培養(yǎng)學生實踐創(chuàng)作的教學途徑,通過課內課外有效結合,高效開展美術創(chuàng)作活動,提升學生創(chuàng)作水平。又如,在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學習完基礎知識后,可根據(jù)其鑒賞能力,給學生設計相關實踐活動,讓他們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水平高效參與作品創(chuàng)作活動。
學習美術鑒賞課程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將所學知識轉化為自己的內在涵養(yǎng),培養(yǎng)自己的核心素養(yǎng)。實踐是促進學生更好發(fā)展和更快學習的有效途徑。具體的實踐活動不僅能夠深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還能有效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我們可以通過舉辦學生作品制作和展示大賽,鼓勵學生走出校園,走出課本進行實踐學習,可以采取學生互評的方式進行作品大賽的結果裁決,這樣既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還能讓學生站在評委的角度進行作品的美術鑒賞,不僅能夠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還能有效提高他們的美術鑒賞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核心素養(yǎng)。促進他們多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
6.采取更開放的教學模式
我們可以采取小組談論的教學模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課堂參與度。教師在充分了解每個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上,進行合理分組,每組六到八人,為了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組間實行量化制,每周選出最佳小組進行獎勵。課前要求各個小組合作完成美術的預習任務,要求他們通過查閱文獻或者借助多媒體技術進行資料的收集與整理,記錄好本組預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課堂上,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體,每組的“主講人”上臺通過多媒體展示本組的預習成果,并提出本組的問題,其他小組成員可以通過討論來幫助各個小組解決問題,教師在旁引導。這樣的課堂模式,真正讓學生成為了課堂主體,能夠充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打造自由民主的美術鑒賞課堂,通過小組課堂模式實現(xiàn)對美術作品全方面的探究談論,能夠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和鑒賞能力。
7.注重人文情懷的教學
考慮到很多初中生是第一次接觸美術鑒賞課程,他們可能對具體的作品不能進行深度的解讀,也很難從作品表面的美學因素分析鑒賞出它的內在魅力。我們可以借助作者的人文情懷開展具體的教學活動,通過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繪制作品時的時代背景以及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來深化學生對作品本身內在魅力的理解。例如,在學習“寄情山水”中的《富春山居圖》時,我們可以帶領學生通過多媒體來了解作者的生平忐忑經歷以及當時仍對生活充滿熱情的情感態(tài)度,來深化本作品的色彩搭配含義和美學魅力,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和美學核心素養(yǎng)。
結語
初中學生是學習欲最為旺盛的時期,因此,教師應該積極引導,使之在知識海洋探索過程中不偏失航行方向。美術鑒賞課程的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其審美觀念、提高其審美能力,同時,美術鑒賞課學習又是培養(yǎng)其綜合能力的過程,因此,教師除了引導其學好、用好基礎知識外,還要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與主動學習意識。
參考文獻:
[1]王海英.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貫徹核心素養(yǎng)的現(xiàn)實意義[J].美術教育研究.2019(20).
[2]褚佳.運用初中美術鑒賞教學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J].美術教育研究.2019(18).
[3]周廣英.淺談提高初中生美術鑒賞能力的措施[J].基礎教育論壇.2019(20).
[4]李漢臣.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美術鑒賞教學探究[J].亞太教育.2019(06).
[5]魏立曉.初中美術中國畫鑒賞教學的實踐探討[J].中國農村教育.2019(35).
[6]王建勇.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美術鑒賞教學的創(chuàng)新實踐[J].美術教育研究.20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