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健明
前言: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不僅要重視傳授學生基礎的文化知識,同時更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身體素質是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以及發(fā)展都有重要影響。因此,初中體育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價值。合理有效開展初中體育教學不僅僅能夠提高學生身體素質,還能夠塑造學生的良好品質、養(yǎng)成學生頑強堅韌的良好品格,故而教師一定要重視針對當前初中體育教學中的困境以及對策進行分析,以此保證初中體育教學充分發(fā)揮作用價值。
在當前的社會發(fā)展背景下,終身學習將會成為一個人的必備素養(yǎng),并且學生在未來的發(fā)展中是否能夠取得成功都與核心素養(yǎng)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從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過程來看,其能夠幫助初中生獲取更多的知識,培養(yǎng)初中生的身心素質,促使初中生上升到一個新的階段,這高度契合了素質教育的號召。對于初中生來說,體育核心素養(yǎng)是檢驗初中生對體育課程學習程度以及相關體育知識掌握程度、是否樹立正確的運動觀念的重要標準。因此,初中體育教學的重點也應該放置在培養(yǎng)適合時代發(fā)展的核心素養(yǎng)之上,科學合理地使用教學方法,提高初中體育教學質量,進而有效促進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并將這些能力逐漸延伸到學生的各個方面中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加強初中體育教學重視力度,保證體育教學順利開展
首先,學校一定要重視體育教學,并且學校還要充分意識到綜合素質發(fā)展是新課改后的教育目標,在新時代背景下,需要學校培養(yǎng)全面性人才。因此,應注重推進落實素質教育,所謂的素質教育實際上就是指學校應實現促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這也就意味著體育教學與文化課程一樣重要。另外,學校還應意識到只有學生的身體健康得以保障,他們才能夠進行高效率的學習,才能夠真正確保學生獲得全面良好發(fā)展,在此過程中,體育教學活動對于提高學生體能以及身體素質方面存在著至關重要且不可代替的作用和價值,因此,學校一定要加強對于體育教學的重視力度,其主要原因是,只有加強重視體育教學力度,才能夠加強針對體育教學進行管理,進而保證體育教學能夠順利開展;其次,學校應重視引導教師重視體育教學。在此過程中學校應重視提升體育教師的福利待遇,強調體育教學的地位,讓體育教師能夠感受到學校的重視,這種情況下體育教師自然而然就會重視體育教學。另外,學校還應重視針對體育教師加強培訓教育,在培訓教育的過程中不僅要讓教師加強重視體育教學,同時還要注重提升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以及教學水平,從而保證體育教學順利開展;最后,體育教師應提高學生對于體育學習的重視力度。在此過程中嚴格要求學生參與到體育活動過程中,同時為學生講解體育對于學生的重要意義,促使學生重視體育,進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教學活動當中。
二、建立合作小組,提升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
核心素養(yǎng)下的體育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這就需要學生在體育學習的過程中多進行小組合作。首先教學時,教師要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這能為他們的合作創(chuàng)設條件。合作能讓學生汲取別人的經驗,習得他們曾經不會的動作。合作能讓他們彼此配合進而在團體的比賽中獲得勝利。當前初中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合作意識還不強,還存在著各自為戰(zhàn)的現象,這對于以團隊合作為主的體育項目而言尤為不利。以足球腳背正面運球教學為例,教師讓兩人一組,一個人做動作,一個人觀察,指出其中的錯誤。做這個動作的時候,跑動時身體放松并要前傾,兩臂要自然擺動,同時重心要低,步幅要小。兩個人相互糾正,才能同時獲得進步。在運球的時候,則是一個人做,其他所有的人跟著觀看,以發(fā)現不對的地方。本來運球時腳提起時,膝關節(jié)要彎曲。但大多數學生做不到,合作中就要彼此幫助。明顯地,在學生的合作下,這樣有難度的動作,學生很快都會了。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創(chuàng)設合作的機會,以讓學生在交流中學習體育,在溝通中發(fā)展體育。對于體育學習來說,每個人的能力是不一樣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是合作能讓學生享受更多體育的快樂,也能讓他們學到更多的認知與能力。
三、實現教學內容的積極創(chuàng)新
要想實現對初中體育教學的創(chuàng)新,首先要制定教學目標,然后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教學內容要符合各個階段的教學目標,同時符合學生的心理年齡及生理條件,在符合初中生身體規(guī)律的基礎上逐漸增加教學內容的難度,這樣才能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使其掌握更多有難度的技術動作,實現學生體育水平的提高并真正滿足其身心發(fā)展的需求。如在教學“踢足球”方面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對足球的教學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并豐富教學方式。可以展開分層教學的方式,對不同技術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目標,采用個性化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對于那些在足球方面有特長和優(yōu)勢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省略一些基礎動作的教學,如停球、傳球等,直接讓他們練習頭球、胯下變向等進階動作,增加他們訓練的難度,同時提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動作不規(guī)范等問題,給予改進意見;對于一些剛剛接觸足球運動的學生,可以適當降低學習目標,先向他們展示足球的基礎動作,讓他們進行模仿和學習,或者讓有經驗的學生幫帶沒經驗的學生進行學習,展開“合作式學習”。這種分層教學的模式,能讓每一位學生感受到足球這項運動的魅力和樂趣,并且積極參與到足球訓練中,從而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的達成。
四、因材施教,思考個人能力
因材施教,實質上是個性化培養(yǎng)倡導的一項基準。尊重個體差異,利用這種差異,這是個性化培養(yǎng)的初衷。每位初中學生的體質情況、心理,包括他們的運動習慣都有很大的區(qū)別,體育與健康教師需要認清學生在各個方面存在的差別,對培養(yǎng)方案作出必要的調整,結合學生實情來組織教學,才能真正實現個性化培養(yǎng)。故而,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師需要堅持因材施教,以可靠的方法,提供個性化培養(yǎng)。如基礎訓練時,體育與健康教師有必要摒棄過去總是按運動類別或是動作來對教學內容作出劃分的老辦法。相反,要根據學生的訓練效果來對教學內容作出分類,讓學生得到多樣化的選擇。如某堂課訓練的宗旨,在于鍛煉學員大腿部位的肌肉。為此,體育教師在課程開始前可以讓學生開始“深蹲”,然后“寬距深蹲”,接著改為“高舉雙臂寬距深蹲”,最后換成“寬距深蹲跳”的順序,依次完成上述動作,尋找難度中等的某個動作,分多組展開訓練。選擇動作時,教師也要站在旁邊指導,讓學生體會自己腰部骨骼實際的受力情況,防止個別學生強行去完成高難度、高強度的動作,損害自己的身體。運用該種途徑,在體育與健康課堂上,很多體質水平不一樣的學生均有權選擇適合自己難度系數的動作,最終均可以鍛煉自己的腿部肌肉。同樣,個性化培養(yǎng)也就初具雛形。
五、培養(yǎng)學生的德育核心素養(yǎng)
體育課更多的是教給學生實踐的東西,它與其他理論性課程有些不同,但是初中體育課程與其他理論性課程在教育中的地位是相等的,體育課程也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德育核心素養(yǎng)。無論在什么時候,一個人的品德和道德都是最重要的。學校不僅僅是教授學生學科知識點的地方,更重要的是要教授學生以良好的品德立于社會。作為教師,我們更應該肩負起我們自己的職責,讓學生不僅僅學到學科知識,還要讓學生知道品德的重要性。在體育課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德育核心素養(yǎng),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精神,在體育訓練中鍛煉學生的意志力品質。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德育核心素養(yǎng),能夠有效提高體育教學的效率,使得體育教學更好完成教育的任務。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要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在科學合理的基礎上,不僅僅要教給學生更多的體育技能,幫助學生提高身體素質,還應該在體育鍛煉中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力、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國家和社會培養(yǎng)更多有用的人。例如,在一般的體育課堂中都會首先讓學生在操場上跑步,跑步不僅能夠很好地鍛煉學生的心肺功能,還能夠在跑步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堅持到底的意志力。跑步過程是一個比較枯燥的過程,而且初中階段的學生更多的時間是忙于自己的學業(yè),學生很少鍛煉,跑步對于他們來說就像是一個大難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在體育課中不僅要教給學生跑步的技巧和規(guī)范動作,還應該告訴學生在跑步過程中堅持到底,不管多累、多難熬,只要堅持跑就一定能跑到終點,并且鼓勵學生在對待其他事情上也應該如此,要有堅持到底的意志力和品質。
六、領悟體育知識,培養(yǎng)自學能力
對于初中生來說,已經接觸到了更多的文化知識和生活經驗,那么教師就需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聯(lián)系學生的已知經驗,適當地引入生活素材,讓學生不斷領悟體育知識。但是,一切教學活動的最終目的就是教育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逐漸形成自主學習能力,但是初中生在自我調控和管理的方面都存在差異,那么在學習的自主性上就應該更加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培養(yǎng)。因此,在開展體育教學時,教師就必須要加強引導和培養(yǎng),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自然地過渡到教材當中,再通過引領示范,通過展示正確規(guī)范的運動表象過程,從而加深學生對技術動作的理解,再不斷進行內化,形成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教學前滾翻的時候,教師應該首先分析教材的知識點,然后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在課堂導入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使用一個球和一個方形物體,問學生:同學們,你們想一想這兩樣東西哪個會滾得更遠和更直?為什么?通過這一問題的引導,學生就會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然后得出圓形物體會滾得更遠和更直。接下來,教師就可以引入前滾翻的技巧,這樣學生就可以更加直觀地理解了前滾翻的“團身緊,像球才能滾得直,要快,要穩(wěn)”的特點。接下來,教師可以在此處提出更高的操作要求,并且準確地告知學生動作要領,讓其進行反復練習。由此可見,通過這種方法,可以達到傳統(tǒng)教學達不到的效果,并且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逐漸形成一個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結束語:
總之,體育教學的有效性基于客觀的體育教學活動規(guī)律,并且能夠使用最少的時間使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如果要把體育教學的有效性提升上去,則需要學生取得學習上的進步,只有學生有了進步,才可以說教學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