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區(qū)第四中學 王 瑩
文言文作為一種特殊的文體,有時短短幾十字的文章,便有著豐富的內蘊。但文言文詞匯與現(xiàn)代漢語有很大的差別,學生在學習文言文時經(jīng)常遇到詞匯、句式等理解困難,因而在傳統(tǒng)的文言文教學中,教師大多是得面面俱到:讀課文、落實詞語、翻譯課文、分析課文、概括中心。久而久之,學生的文言文學習就陷入了“惡性循環(huán)”,學生對文言文不感興趣,文言文的魅力也消失殆盡。
如何激發(fā)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提高文言文的課堂教學效率是教師一直思考的問題,而教學“留白”就是比較有效的方法之一?!傲舭住弊鳛槲膶W作品的重要特征,旨在“留出空白”讓讀者有無盡遐想的空間,讓文本散發(fā)出獨特的韻味。在文言文教學中,如果教師能抓住文本“留有空白”之處,引導學生對其進行深度的挖掘和創(chuàng)作,適當進行“補白”,文言文的“言有盡而意無窮”便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作為描寫人物的文章,人物形象便是重中之重,《陳太丘與友期行》中塑造了兩個主要人物——陳元方和友人。教學中,筆者將分析人物形象這一重點內容作為“留白”,指導學生通過朗讀,完成學習任務。
師:請一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大家一起來聽聽哪里讀得好,哪里讀得不好,為什么?(一個學生讀文章)
生:我覺得他友人那句讀得好,尤其是重音放在了那句“非人哉”,能看出友人非常生氣,很憤怒。
師:非常好!他從語氣中看出了人物的心情,啟示我們要能通過讀來看到人物的性格。
生:元方的語言語速有點兒快,應該緩慢些,因為元方是在向友人講道理,有理有據(jù)、不卑不亢,應該是義正詞嚴的。
師:我們讓這兩位學生來分角色朗讀一下。(兩個生讀,大家聽)
……
通過分角色朗讀,課文中的兩個主要人物——陳元方和友人便躍然紙上。通過對人物語言語氣的揣摩,結合文中對人物動作的描寫,學生對人物形象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為下一步的探究和遷移做了準備。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闭b讀,作為語文教學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在促進學生熟悉文本、理解文本上具有重要作用。誦讀是文言文學習的起點,雖然誦讀減少了教師講解的時間,但通過示范讀、自由讀、組內讀、分角色讀等形式,加強了學生對語氣、語調、語速的揣摩與思考,學生與文本之間能進行多種多樣的交流,進而增強學生文言文語感,提升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
了解了課文的內容,把握了人物形象,課文主題便順理成章地總結為:陳元方小小年紀但明事理、講誠信、知禮儀,告誡人們做事要講誠信,為人要方正。那么,除了這個角度外,在尊重原文主旨的基礎上,還有沒有其他的解讀角度呢?
1、整個更換閥門過程中濾油機、真空泵、電源箱必須設專人看守,密切關注濾油機和真空泵的運行狀態(tài),發(fā)現(xiàn)異常立刻向工作負責人匯報。
對學生來說,能完成以上內容就已經(jīng)完成了任務。但是,站在教師的角度,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使學生能形成自己的看法,對文言文有更深層次的理解才是教學的關鍵所在。此時,教師應給予學生一定的問題引領,帶領學生進入文本的深度挖掘。
在講授《陳太丘與友期行》時,筆者設計了這樣的追問:為什么文章要特意強調陳元方的年齡是七歲?一個七歲的小孩竟有如此方正的表現(xiàn),能說明什么問題呢?
如果說第一個問題學生會停留在對比元方與友人,更凸顯出元方的知禮、方正,那么第二個問題拋出后,學生會很快將關注點集中到課文另外一個人物——陳太丘的身上。陳太丘作為一個配角,在出場即退場的安排中,看似無所謂,但仔細推敲,會有很多不同的發(fā)現(xiàn)。帶著這樣的問題,筆者安排學生進行了合作學習:揭秘幕后人物——陳太丘。
學生對此興致頗高,紛紛查閱《世說新語》和相關資料,進行交流分享。
生:《世說新語·夙惠》篇中,有賓客到陳家做客,陳太丘讓元方、季方燒火做飯,但兄弟二人因偷聽父親和賓客的談論而將飯煮成了粥。而面對煮飯成粥的兄弟倆,陳太丘沒有指責,而是以提問所聽談話內容的方式來考驗他們,用寬容來原諒他們的過錯。這樣的家庭教育是我們最希望看到的,父母對孩子不能只是一味指責,更多的是關注孩子的收獲與成長。
生:陳太丘最初為小縣吏,因其專心向學,時刻誦讀,縣令和他交談后讓他到太學去讀書。后任太丘長,故人稱陳太丘。他為官清正廉潔,深受百姓愛戴;作為父親,特別注重家庭教育,把對子女的教育放在第一位。其中長子陳元方、六子陳季方以“至德”著稱,與陳太丘(陳寔)在當時并稱為“三君”。由陳太丘開創(chuàng)的潁川陳氏家族是魏晉時期的名門望族,是歷史最為悠遠的世家大族之一。我們熟悉的《西游記》里唐僧俗家姓陳,據(jù)說就是陳太丘的后代。
課文中的人物借助情節(jié)“復活”,尤其是作為配角的陳太丘。我們發(fā)現(xiàn)當陳太丘這個人物被我們放到表面時,故事中的情節(jié)又有了很多可以琢磨的地方,這就是我們要抓住的情節(jié)上的“留白”。
再次回歸文本故事情節(jié),筆者鼓勵學生去發(fā)現(xiàn)情節(jié)發(fā)展中的細節(jié)。但七年級的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還有所欠缺,于是,筆者試著啟發(fā)了一下。
師:元方在面對友人“非人哉”的謾罵后,馬上給出了“君與家君期日中……”的回答,說明陳元方是知道自己父親和友人有約定這件事情的。你覺得元方是如何知道的呢?
于是,學生開始了討論。有的學生認為陳太丘應該和陳元方交代了自己先走的原因,所以在陳元方腦海里友人已經(jīng)是不守信的形象了,因而面對友人無端的指責,陳元方才據(jù)理力爭。也有的學生認為,陳太丘沒有交代自己的事情。依據(jù)是陳元方對友人說“待君久不至”,說明他看到了父親陳太丘在等人,而友人說“與人期行,相委而去”,說明兩人是約定好了的。面對友人不友善的指責,陳元方才要步步分析,和友人講道理。
兩方的說法都是有道理的,這也是筆者想要的效果。學生能從文本出發(fā),找到支撐自己觀點的證據(jù),說明情節(jié)上的“留白”已經(jīng)讓學生的思維開始活躍,并且在這個過程中還能關注到人物自身的性格特征,一舉兩得。這樣拋磚引玉,學生便開始了“地毯式”搜索,找尋文中一切或合情合理、或不太相宜的情節(jié)。比如,友人為什么不說自己遲到的原因呢?要是真的有特殊情況也是可以理解的!從“友人慚,下車引之”中的“慚”我們能看出友人已經(jīng)知道自己錯了,并且有向元方認錯的趨勢,元方為什么不給機會?陳家家風誠信、守禮,元方“入門不顧”是不是很沒有禮貌,有損家風?陳太丘會怎么看待這件事呢?
開始的情節(jié)“留白”是筆者的預設,但學生的思維在一起碰撞后閃現(xiàn)了更多智慧的火花。這些情節(jié)的出現(xiàn),很出乎筆者的意料,在學生自己的討論中,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都已經(jīng)被他們發(fā)現(xiàn)和解決了。
于是,筆者臨時決定,將他們的“補白”作為本節(jié)課作業(yè):任意選擇其中你感興趣的內容,補充故事之前的情節(jié)或者續(xù)寫故事,注意情節(jié)的合理性以及人物的性格特點。這次作業(yè)的完成度很高,學生的前期故事情節(jié)補充合理,續(xù)寫故事對人物性格的把握也很到位,更讓筆者欣喜的是,有的學生為了保證文本的連貫性,嘗試了用文言文續(xù)寫,雖然其中有很多不足,但這種自主創(chuàng)作的想法和敢于嘗試的行動是值得肯定的。
從上述內容可以看出,利用好文言文的“留白”之處,淺文深析,引導學生進行“補白”,既能讓學生熟識人物、了解情節(jié),又能讓學生發(fā)散思維、多角度豐富主題,同時還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恰當?shù)剡\用“留白”既能多角度去消化理解知識,又能培養(yǎng)學生文言文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文言文的課堂教學效率。作為教師,只有積極探索文本中的“留白”,才能在教學中科學合理地運用“留白”,讓文言文教學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