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區(qū)甘棠中學 韓 麗
在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篇目眾多、體裁多樣、文質兼美、情韻兼勝的文言文要如何進行學習活動設計呢?是堅持“字字落實,句句翻譯”的套路,還是蹈襲“死于章句,廢于清議”的覆轍,抑或是執(zhí)著“盲求素養(yǎng),隨意創(chuàng)新”的開拓?筆者從文言文的特質談起,以《狼》為例,對基于文言文特質的學習活動設計進行一次詳細的探析。
由口頭語言加工至書面語言,需要簡化;由口頭傳播到記錄于書寫載體,需要簡練。所以,基于表達和書寫高效的需要,文言文呈現(xiàn)出簡約的審美特質,同時也形成了“言簡義豐”的美學風格。
先秦的口語基礎距離現(xiàn)在已有兩千余年,時空的隔膜、歷史的雕琢、政權的推崇、文化的沉淀,使文言文成為中國古代的正式表達,呈現(xiàn)出古樸雅正的特征。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辈茇г凇兜湔摗ふ撐摹分兄v:“蓋文章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見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辭,不托飛馳之勢,而聲自傳于后?!笨梢?,中國古代文人可謂以“立言”為第一要務?!霸娨匝灾尽薄拔囊暂d道”,文言文蘊藏著中國古代仁人志士的情思與理想,承載著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內(nèi)涵。
上海師范大學王榮生教授主編的《文言文教學教什么》一書中指出:文言文教學的著力點在哪里?在“章法考究處、煉字煉句處”探尋文言文“所言志,所載道”。這與本文所提煉的文言文簡潔古樸、言志載道兩大特征,無疑形成了一種暗合。
《狼》是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18課的一篇文言小說,出自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原文題為《狼三則》,課文為第二則。該文篇幅短小精悍、情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結尾卒章顯志……是深受學生喜愛的一篇課文?;谖难晕牡奶刭|,對《狼》的學習活動設計了如下思路。
1.就簡設疑
(1)于字詞簡約處置疑
如《狼》一文,作者對狼的評價只用了一個字——黠;對整件事的評價也只用了兩個字——增笑。至于狼如何“黠”,事如何“增笑”就可以成為設計學習活動的出發(fā)點。具體說來:教師可從字源角度解讀“黠”之本義,讓學生回歸課文找出狼之“黠”的具體表現(xiàn);還可引導學生討論“增笑”中“笑”的內(nèi)涵。這樣從“一字立意”的思路切入,學生不僅能串起整個故事情節(jié)、把握主要人物特征,還能彰顯學生對文章中心的把握。
(2)在句段留白處補白
廣泛應用于中國繪畫、陶瓷、詩詞等領域中的“留白”手法,也可適用于文言文教學。具體在設計學習活動中可從兩個角度思考:一是基于文言文的“省略現(xiàn)象”設計“補白”,如《狼》一文中,可設計學生補填主語省略、謂語省略、賓語省略等情況,這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句意的理解,還可以訓練其文言語感;二是基于文言文字里行間的“內(nèi)容空白”設計學生“補白”,如《狼》一文可根據(jù)情節(jié)的發(fā)展,增加屠戶和狼的心理活動,根據(jù)學情,既可補一字,又可補多句,達到梳理情節(jié)、把握形象、理解主題的目的。
(3)就小篇幅作“大文章”
《狼》全文僅202字,可情節(jié)完整、形象鮮明,雖沒有《聊齋志異》中鬼狐類文章般奇異變幻,但也頗有奇談異聞之趣。因此,設計學習活動不妨從讀寫結合角度入手,就小篇幅作出“大文章”。如《狼》一文,教師可基于其故事性強的特點,指導學生進行劇本創(chuàng)作和表演;或進行改寫,將故事結局改為屠戶被狼吃掉。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還可嘗試用文言進行改寫。這樣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還增加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活力。
2.熔古鑄今
(1)古調今談
和白話文相比,誦讀文言文,我們需要更多地關注其措辭的雅正、句法的駢儷、音律的講究。清代桐城派作家劉大櫆提出的“因聲求氣”說可以證明古人學習古詩文對誦讀的重視。因此,教師在設計文言文的學習活動時不能不談及誦讀活動,教學生讀,教學生結合現(xiàn)代朗讀中重音、停連、語氣、語調、聲高等要素去揣摩品讀。如教師可設計“看誰能讀出故事的精彩”的評比活動,讓學生在朗讀中讀懂課文、讀懂作者、讀出自我。
(2)古為今用
語言通常具有很強的穩(wěn)定性,即使在當下,我們依然能在現(xiàn)代語言中發(fā)現(xiàn)與遙遠古代相通的蛛絲馬跡。因此,教師在設計文言文活動中,即可從學生熟悉的詞語、成語、俗語等入手,設計文言詞匯積累活動。如在《狼》的一文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做“古今詞語嫁接”活動,如“眈眈相向”與“虎視眈眈”;“屠自后斷其股”的“股”鏈接“股掌之上”和“股肱之力”。這樣的學習活動對文言基礎的積累的作用卻是顯著的。
1.知人論世
文言文教學,不僅要對文本的書寫內(nèi)容進行分析,更要對文本進行歷史性分析?!睹献印とf章下》指出:“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文本所體現(xiàn)出來的作者的“志”與“道”脫離不了作者的經(jīng)歷和時代環(huán)境。如《狼》的作者蒲松齡,為什么能“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探刺虐入骨三分”,這與他個人的遭遇息息相關。不妨安排學生閱讀與蒲松齡相關的資料,以及對比閱讀《狼三則》的其他兩則,再針對清代王漁洋題寫的《戲書蒲生〈聊齋志異〉卷后》的絕句:“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時?!弊寣W生討論《狼》是否只是“姑妄言之”的故事。在收集材料、閱讀理解、分析比較、表達交流等系列探究后,學生對課文主旨的理解就不會只停留在膚淺層面,而是有更深刻的感悟。
2.上下求索,左右勾連
所謂“上下求索,左右勾連”,是指教師在進行文言文學習活動設計時一定要打開視野,即通過對一個事物的歷史、現(xiàn)狀甚至對事物未來的縱向比較和對兩個或兩個以上同類事物的橫向比較,進而形成具有挑戰(zhàn)性和文化深刻性的學習活動。
先從橫向角度說,如《狼》一文中,可設計勾連閱讀《狼三則》中的另外兩則,以及《聊齋志異》中的其他關于狼的文章,如《夢狼》,在對比閱讀中把握蒲松齡對狼的看法,進而更為準確地把握課文主題,理解狼的文化屬性;又如,勾連閱讀其他動物類文言小說或寓言,如柳宗元的《黔之驢》、蘇軾的《黠鼠賦》、張潮的《二鵲救友》等,提升學生對這類文言作品的解讀能力,也可促使學生從文化的角度解讀某一動物。
縱向角度,除了可設計歷史上有關狼的文言作品比讀活動,使學生集中了解漢文化中狼的陰險、狡詐、殘忍等形象外,還可設計與當代寫狼的文學作品進行比較的活動,如姜戎的小說《狼圖騰》、李微漪的紀實文學《重返狼群》等,讓學生以讀書報告的形式探究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人們對狼的看法。
“就簡設疑”“熔古鑄今”是針對文言文簡潔古樸特質進行學習活動的兩大方向,由列舉的各個小方法可見:這兩個思考方向多傾向于對落實文言文基礎知識和理解基本內(nèi)容方面。
圍繞文言文“言志載道”特點進行學習活動設計,則傾向于體現(xiàn)文言文所承載的思想情感、文化內(nèi)涵、文化價值方面。由于《狼》一文中并沒有涉獵某種文化常識,在此特別說明,若文言文中涉及文化常識,不妨就其設計和開展學習活動。
學習活動不是為了活動而活動,學習活動必然以學生為主體,指向學習目標,而活動評價則為活動的順利有效開展保駕護航。因此在活動設計的同時萬不可忽略評價。本文重點為學習活動設計而非評價設計,故未涉及評價,希望今后能另做文章再做闡釋。
蘇格拉底曾說:“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北疚奶峁┗谖难晕奶刭|的學習活動設計,涵蓋了聽、說、讀、寫等多個層面,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有利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環(huán)境。同時,筆者希望本文能起到“點燃”一線語文教師的作用,在文言文學習活動設計研究領域有更多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