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傳統(tǒng)血緣社會組織自治的財團法人運作模式
——北宋“范氏義莊”之契約性意義初釋

2022-03-01 00:44范忠信
華東政法大學學報 2022年6期
關鍵詞:義莊宗族范仲淹

范忠信

目 次

一、引言

二、范氏義莊創(chuàng)舉背景:契約文明與唐宋變革

三、范氏義莊為自發(fā)自主的契約性社會互助組織

四、范氏義莊為族產市場性運營的財團法人模式

五、義莊管理的市場化與民主化

六、余論:契約性要害在于自治

一、引言

關于“范氏義莊”,史學界早已有過很多研究。那些研究,所注意的主要是以下幾個問題:一是關于范氏義莊“封建”集體土地所有制及租佃關系研究,二是關于范氏義莊在聚合族眾、強化族權、維系宗法秩序方面的功能研究,三是關于范氏義莊在民間慈善救濟及其輔助國家“荒政”方面的功能研究,四是關于范氏義莊在道德教化暨儒家倫理實踐方面的作用研究?!?〕參見劉思瀚:《近三十年來范氏義莊研究簡述》,載《泰山學院學報》2016年第5期。這些研究,從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出發(fā),試圖闡發(fā)義莊現(xiàn)象在傳統(tǒng)中國的本質屬性,總結義莊的歷史角色和運行規(guī)律,雖有很多成就,但也有一定缺憾。以受巴黎公社、十月革命影響形成的工農革命理念去評價千年前華夏先賢創(chuàng)造的基層血緣社會自治模式,以蘇維埃意識形態(tài)是非標準去評估華夏先賢對人類文明共同遺產的貢獻,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限制了我們的觀察視野和視力,使我們不知不覺中失卻了歷史研究者本應具備的人類文明共同價值立場。在范氏義莊已成既往七十年之后,若能跳出昔日思維范式的限囿,若能從人類文明進化視角出發(fā),從人類精神和制度文明之共同價值立場出發(fā),對范氏義莊歷史創(chuàng)舉所蘊含的自治性、契約性、市場性內涵加以進一步深入考察闡發(fā),則范氏義莊的“普世性”和“現(xiàn)代性”價值才有可能重新發(fā)揚光大。

二、范氏義莊創(chuàng)舉背景:契約文明與唐宋變革

唐宋之際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非常變革時期。自宋至今,已有很多學者認識到了那個時代的中國巨變。陳寅恪先生曾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shù)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后世衰微,終必復振。”〔2〕陳寅?。骸多噺V銘〈宋史職官志考證〉序》,載《金明館叢稿二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5年版,第277頁。按先生之意,兩宋文明是華夏大地在漢民族主治下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此后元、明、清三代文明在整體境界或水準上反不及宋代。這種說法,自有一定道理。至于近年有人延伸日本學者說辭提出“崖山之后再無中華”論,〔3〕參見李毅鵬:《宋亡之后無中國, 明亡之后無華夏》,載《記者觀察》2013年第8期。另見許靜波:《狂歡抑或失范:新媒體場域下歷史類話題的發(fā)酵與傳播——以“崖山之后無中華”為例》,載《湖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 年第1期。當然是有偏頗的,但對我們理解唐宋之際社會巨變不無啟迪。

日本學者內藤湖南先生曾高度評價宋代文明的歷史地位:“唐代是中世紀的結束,而宋代則是近世的開始。”他認為,宋代發(fā)生的近代性巨變,主要有“從政治上來說,在于貴族政治的式微和君主獨裁的出現(xiàn)”,“人民的地位亦有顯著變化……人民擁有土地所有權的意義更加確實”,還有選官制度的變化、黨爭性質的變化、貨幣經濟發(fā)展程度變化、學術文藝性質變化,等等?!?〕內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時代観」歴史と地理9巻5號(1910年)。轉引自劉俊文主編:《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第1卷),中華書局1992年版,第15頁。他的觀點,被后人概括為“唐宋變革論”。內藤湖南之弟子宮崎市定進而提出了“宋代近世論”。他認為,“中國宋代實現(xiàn)了社會經濟的躍進、都市的發(fā)達、知識的普及,與歐洲文藝復興現(xiàn)象比較,應該理解為并行和等值的發(fā)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東方的文藝復興時代”,“宋代社會可以看到顯著的資本主義傾向,呈現(xiàn)了與中世社會的明顯差異” ?!?〕[日]宮崎市定:《宮崎市定中國史》,焦堃、瞿柘如譯,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261-280頁。

在宋史學者吳鉤的心目中,宋代甚至是“現(xiàn)代的拂曉時辰”。他認為,相對于前代而言,宋代在土地私有權進一步確認、大規(guī)模富余農業(yè)人口流入城市和工商業(yè)、街市制形成、海外貿易發(fā)達、商業(yè)信用制發(fā)達、商業(yè)化深入特別是工商業(yè)稅比重超越農業(yè)稅、貨幣化程度加深等多方面,有了劃時代的巨變。在商業(yè)化、市場化、貨幣化、城市化、工業(yè)化、契約化、流動化、平民化、平等化、功利化、福利化、擴張化、集權化、文官化、法治化的萌芽性指標方面,“這些涉及經濟變遷、社會轉型與政治構建的近代化指標,在宋朝一齊出現(xiàn)了嗎?是的,它們一齊出現(xiàn)了” 。〔6〕吳鉤:《宋:現(xiàn)代的拂曉時辰》,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第1-6頁。

宋代作為中國近世開始的相關論爭,因知識儲備不足,筆者無力參與討論。但兩宋文明遠比后世的元、明、清三代更具有近代的屬性,特別是在雇傭勞動、土地權利流轉、商業(yè)與貨幣、市場與外貿、文官制度、學術思想等方面,大幅度超越唐代,亦為后世三代所不及,則是讀宋史后難拒的感覺。宋文明與近代文明精神銜接或價值一致的屬性,即使不持“唐宋變革論”,我們似乎也無法忽視。

宋代社會巨變或革命性進步的要害在于契約化。英國史學家梅因認為:“所有進步社會的運動,迄今為止,是一個‘從身份到契約’的運動?!薄?〕[英]梅因:《古代法》,商務印書館1959年版,第5頁。他所說的“身份”,是指個人對父權制家族或其他先賦的、固定不變的群體的隸屬關系;任何個人都無力憑自主意志和個人努力來擺脫家庭或其他群體的束縛,無力自主地為自己創(chuàng)設權利和義務。而所謂“契約”,則是指個人可以通過自由訂立協(xié)議而為自己創(chuàng)設權利、義務和社會地位。“從身份到契約”的過程,其實就是個人不斷走向自由和獨立的過程,是個人人格發(fā)生根本性變化的過程。從這一判斷的立場出發(fā),我們審視中國社會和制度進步史,可以發(fā)現(xiàn),從夏商周三代到晚清近世的變化,也是一個從身份到契約的進化歷程。在這一歷程中,個人對先天群體(單位)的依附因素逐漸減弱,個體人格獨立、意思自治的因素逐漸增強。

北宋名臣范仲淹創(chuàng)設的“范氏義莊”,正應放到這一歷史大視野中去認識和評價。只有抓住“范氏義莊”的“契約性”本質,我們才能真正準確理解和闡釋這一貌似傳統(tǒng)的宗族組織所蘊含的“現(xiàn)代性”和“普世性”文明價值。

范氏義莊的“現(xiàn)代性”和“普世性”,我們應該從兩重意義上去認知或理解。一方面,雖然以先天的血緣關系為紐帶,但義莊所連接的組織并不同于此前的傳統(tǒng)士族的宗族組織:義莊組織更加平民化,更有人民自發(fā)結社、公益互助的基層社團自治的屬性,更有自主自愿、意思自治的契約屬性。另一方面,義莊具有后世基金會(財團法人)的經濟組織屬性:通過設置專用于特定公益目的之財產,設置執(zhí)行公益目的意圖的組織機構,以財產的契約化組合運作方式,實現(xiàn)基層血緣社會組織的慈善公益職能。這兩個方面是相輔相成的:前者是從社會成員的契約式“人之聚合”而言,后者是從社會資源的契約式“財之聚合”而言。由此視角考察,我們發(fā)現(xiàn),范氏義莊的現(xiàn)代性正存于其濃郁的契約性之間。

三、范氏義莊為自發(fā)自主的契約性社會互助組織

人類社會文明進步,以人類個體之間自發(fā)自主社會組織的發(fā)達為重要標志之一。社會文明進步水平越高,個人間自發(fā)自主社會組織越發(fā)達。反之,這樣的組織越少,說明社會文明程度越低。

傳統(tǒng)中國基層社會很少有個體間自主自發(fā)的社會組織,其最常見的基層組織是宗法組織。傳統(tǒng)的血緣宗法社會組織,從原始社會的父系氏族組織轉變而來。早在西周時期,這種宗法組織就很發(fā)達,并與國家政治組織重合。在秦代,庶民的宗法社會組織因商鞅變法而有所弱化,但到漢代宗法組織又進一步加強。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原有的宗法家族組織進而兼有門閥士族的宗法政治組織屬性。到唐代,宗法社會組織仍兼有家國一體的政治組織屬性,宗族是士大夫及其親族們的專有血緣社會政治組織形態(tài),普通百姓家庭直到唐代仍無所謂宗族組織和宗族譜牒。唐太宗命人編修《氏族志》,仍有以國家權力厘清宗法社會組織之基層政治功能的意圖,是國家官方對門閥士族的宗族世系譜牒的整理與認可。

從北宋開始,這一情形發(fā)生了重大變化。變化的要害在于,宗族組織,成為士族和庶民共有的血緣社會組織形態(tài),新型的平民化宗族組織大面積出現(xiàn),普通百姓家族也開始修譜建祠以聚合族眾,宗族組織不再只是基于人們的血緣宗法身份關系而形成,它開始具備個人間自主組合(盡管仍以血緣關系為紐帶)以圖共同安全和福利的契約組織屬性。

范氏義莊正是這樣一種新型的契約型社會組織。

慶歷年間,時任資政殿學士的范仲淹向朝廷奏請以蘇州天平山白云寺為蘇州范氏祭祖追福之所,是為范氏祖廟或祠堂之始;皇祐元年 (1049年),范仲淹以其節(jié)省的俸祿在蘇州吳、長二縣購得“附郭良田”十余頃,置為范氏族田(“義田”) ,“以歲給宗族;雖至貧者不復有寒餒之憂”?;实v二年(1050年),范仲淹親訂義田收益分配管理章程曰《義莊規(guī)矩》。幾年后,范仲淹回姑蘇與親族會聚,正式稽核族人,續(xù)修族譜,確認正式登記在冊族人為90口。隨后,范仲淹將蘇州故居靈芝坊擴大重建,令族人聚居于此,作為義宅;又于義宅內興辦私塾,教育族中子弟,是為義學?!?〕參見 (宋)范仲淹:《范仲淹全集》,李勇先等點校,四川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797-799、1173、1171、1188頁。下文引此書,僅簡注頁碼。至此,一種新型宗族社團組織形態(tài),各方面構件基本完備。

這一宗族組織,既沒有完全仿行周代古宗法模式,也沒有采行魏晉至唐的門閥譜牒制,而是根據(jù)實際情況創(chuàng)制了有別于古制的“義莊制”。這一組織,在以下幾個方面具備不同于傳統(tǒng)宗族組織的顯著特征,即此前歷代并未凸顯的契約型社會組織特征。

第一是宗族組織形成原則不同。傳統(tǒng)宗族組織是“有宗而后有族”,亦即先追溯共同祖宗(始祖)為根,再梳理家族血緣支系的延伸支脈譜系,并不論是否聚族而居。范氏義莊則不同,它以“尊祖莫大于合族,合族莫先于立宗”〔9〕(清)王植:《崇雅堂稿》,齊魯書社1997年版,第119頁。為原則 ,亦即先在既有聚族而居的同姓多個家庭基礎上“立宗收族”,先以同宗名義聚合族人為一團體,再進而追溯共同始祖以固紐帶。因而這一宗族組織,更有鄉(xiāng)民之間區(qū)域性鄰里互助組織的屬性?!独m(xù)定義莊規(guī)矩》規(guī)定“身不在平江府者,其米絹鈔并勿給” ,〔10〕《范仲淹全集》,第1161頁。這等于規(guī)定,即使本族宗親,若不在平江府轄區(qū)范圍內,也不可作為成員加入這一福利性組織團體。這里更強調的是屬地性準入權,而不是原有宗法組織的屬人性成員資格。只不過,在結成地緣性社會組織時,仍一定程度上考慮血緣資格而已,這與別的社會組織有所不同。這一血緣互助組織的在冊成員,起初不過90人;到南宋慶元年間(1195-1201),已經發(fā)展至450人左右。〔11〕南宋人孫應時說“蓋(范)公之時,所賦族九十口,今而五倍之矣”。《范仲淹全集》,第1173頁。不過,直到現(xiàn)代,天平山范氏這一支,據(jù)說仍未過千人。

第二是內部組織管理體系不同。蘇州天平山范氏將古宗法的“別子為祖”原則加以變通, 按“昆弟子侄之通宦籍者”分為十六房(支),“十六房之后俱列小宗” ;〔12〕蘇州《范氏家乘》卷首,《凡例》第五則。注意,范氏義莊所聚范氏族人,并非蘇州范氏全部(另有范成大一支,與仲淹族源不同),也并非自始即分為十六房。義莊始創(chuàng)時只有五房,分別是儒林房(范鈞為祖)、支使房(范鉅為祖)、中舍房(范仲溫為祖)、監(jiān)簿房(范純佑為祖)、朝奉房(范純懿為祖),初定此五房共管范氏義莊。其余十一房系后來陸續(xù)產生,并參與義莊管理。先以范仲淹在世時即出生后來為官者立為新六房之祖:贊善房(范純古為祖)、忠宣房(范純仁為祖)、右丞房(范純禮為祖)、侍郎房(范純粹為祖)、宣義房(范幾道為祖)、秘丞房(范世京為祖)。多年后又以族人新有為官者列為新五房之祖:郎中房(范世延為祖)、大夫房(范世文為祖)、司理房(范正邦為祖)、駕部房(范聞為祖)、朝請房(范正倫為祖)。至此,以仲淹高祖范隋(唐懿宗咸通年間浙江麗水縣丞)為始遷祖的蘇州范氏,在與范仲淹不出五服范圍內的十六房全部形成,這就是蘇州《范氏家乘》所言十六房。十六房均為范隋子孫,但只有監(jiān)簿房(長子范純佑)、忠宣房(次子范純仁)、右丞房(三子范純禮)、侍郎房(五子范純粹)四房為范仲淹子孫。也就是說,范仲淹嫡系子孫僅占范氏義莊組織成員的四分之一。參見佚名:《蘇州范氏家族》,載江西范氏網(wǎng),來源:http://www.jxfanshi.com/Item/Show.asp?id=1752&m=1,2019年12月17日訪問。無論嫡庶,得官者便得立宗。十六房各統(tǒng)族眾,接受大宗(以主奉即宗子為首領)指揮。宗族內部的組織法則(宗法),在這里實際上已經轉化為民間社會團體內部的組織和管理機制。〔13〕參見朱林方:《“補王政所窮”: 范氏義莊與宗法制帝國修復機制》,載《天府新論》2014年第3期。

第三是宗族組織管理人員產生機制不同?!斗妒霞页恕分杏幸?guī)定: “自后主奉者,例由合族公舉?!薄?4〕蘇州《范氏家乘》 卷首,《凡例》 第五則。另,參見[日]井上徹:《中國的宗族與國家禮制——從宗法主義角度所作的分析》,錢杭譯,上海書店出版社2008年版,第211-218頁。主奉即宗子,即這一社團的最高負責人或法人代表,系通過公開推舉或選舉產生。十六房都被看作是小宗,即社團的分支單位,“諸房選擇子弟一名管勾” ,〔15〕《范仲淹全集》,第1159頁?!肮芄础奔簇撠熑耍伞爸鞣睢蔽位蛴筛鞣浚ㄖВ┩婆e。其內部管理職員的產生機制,有民主選舉或協(xié)商的因素。其“公舉”所授予的法人代表權威,與傳統(tǒng)宗族依據(jù)血緣或宗法先天具有的父權性質的族權(家長權)是相當不同的。

第四是自訂社團組織章程并呈報國家備案。在范氏宗族組織建設過程中,很注重制度章程建設。一方面是通過修譜制定了家族組織的行為規(guī)范,如《范氏家乘》中有范仲淹親立《范氏家訓》;另一方面,范仲淹親定了范氏義莊事業(yè)管理規(guī)范,即《義莊規(guī)矩》。前者以宗族組織一般秩序,特別是族眾管理、祭祀管理規(guī)范為主,后者以義莊財產管理、資產經營、收益分配規(guī)范為主。這些規(guī)范,通過向國家呈報備案或審批的方式,取得國家認可或授權,〔16〕治平元年(1064年),范仲淹之子范純仁將《義莊規(guī)矩》奏呈朝廷,獲宋英宗批示“宜令蘇州依所奏施行”。參見《范仲淹全集》,第1159頁。與今天的社會組織向國家民政管理部門呈送章程接受審查并備案的情形相似。

第五是宗族組織的法人屬性完善。自范氏義莊開始,族譜、族產、祠堂三位一體的模式,已經成為宗族社會組織的一般組織形態(tài)。這種完善的宗族結構是范氏義莊所首創(chuàng),或由范氏義莊最早確立典范。與此前的宗族組織相比,范氏義莊更有法人組織形態(tài)。它有固定的法人名號(“義莊”堂號)、場所(祠堂及義莊其他固定辦公場所)、機構(主奉、各房管勾等),還有法人獨立財產(義田、義宅、義學等合族共有財產),它當然可以以義莊名義獨立地享有民事權利并承擔相關民事義務和責任。

從范仲淹范氏義莊創(chuàng)舉開始,歷代有識之士紛紛仿效,民間自發(fā)的、平民化的、自治性質的、祠堂族譜族產三者齊備的血緣社會組織“義莊”逐漸大盛。有學者考察,僅蘇州府范圍內,明清兩代先后創(chuàng)設了很多義莊,如申文定公義莊、吳氏繼志義莊、陳文定公義莊、陶氏潯陽義莊、唐氏義莊、袁氏義莊、弋氏臨海義莊、蕭江義莊、陸氏義莊、蔣氏義莊、翁氏義莊、周氏義莊、楊氏義莊、顧氏義莊等十余家,〔17〕參見[日]井上徹:《中國的宗族與國家禮制——從宗法主義角度所作的分析》,錢杭譯,上海書店出版社2008年版,第211-218頁。全國共有多少家簡直無法統(tǒng)計。設立財團法人(基金會)性質的“義莊”成為很多家族實施家族組織自治、完成家族公益事業(yè)的不二選擇,成為自宋至民國九百年間基層社會自治的最穩(wěn)定、最有生命力的運作模式。

這一組織形態(tài),如果簡單將其與過去有父權制宗法族權組織屬性的,以身份制的人身依附屬性為特征的舊式宗族組織等量齊觀,那肯定是不恰當?shù)摹S袑W者認為,義莊這類“自治而互助”的宗族組織,在一定程度上也成為促進公共領域發(fā)育的社會團結形式;這種倫理性共同體以宗族為單位進行自我組織、自我管理、自我教化,從而在地域社會拓展出一定的自治性的空間?!?8〕參見朱林方:《義莊: 宗法一體化國家治理體系的一個樣本》,載《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14年第4期。其實,可以說,這種新型社會組織的出現(xiàn),是傳統(tǒng)的血緣身份制社會組織向個人間契約制社會自治組織轉化的標志。這一民間社會組織形態(tài)的出現(xiàn),正是宋代社會“近代化”屬性的重要標志之一。

所謂“契約性”,其要害在于個體人格相對獨立、相對意思自治。在范式義莊的創(chuàng)立及管理經營中,充分體現(xiàn)了這兩種屬性。義莊之內雖有十六房(支)組織體系,但義莊這一互助福利社團成員全是以個人身份而不是以家為單位加入的,這一組織體的成員是個人而不是家戶。義莊經營收益(土地租佃收入)分配,定期惠及全體成員,且直接定額分配到每個人,而不是分配到家庭。每個家庭的奴婢,只要在一定限額內,也平等享受義莊紅利分配?!?9〕范仲淹《初定義莊規(guī)矩》中有“每房許給奴婢米一口”,“女使……年五十以上,聽給米”的規(guī)定。范純仁《續(xù)定義莊規(guī)矩》有“兄弟同居,雖眾,其奴婢月米通(計)不得累過五人”的規(guī)定。參見《范仲淹全集》,第797-798、1161頁。義莊的任何個人都單獨有提出異議或投訴管理人員的權利,〔20〕范純仁《續(xù)定義莊規(guī)矩》規(guī)定“掌管人侵欺,并申官斷理納償”,“即掌管人有欺蔽者,聽諸位具實狀同申文正位”,“掌莊子弟侵欺,徑行申官斷理”,“掌莊子弟如有違犯,許諸房覺察,申文正位,委請公當子弟對眾點算,取見實侵數(shù)目……仍控告官府,乞行懲治”。參見《范仲淹全集》,第1160-1161、1167頁。宗族成員都可以自行選擇加入或退出義莊福利系統(tǒng)?!?1〕《續(xù)定義莊規(guī)矩》有“身不在平江府者,其米絹鈔并勿給”,“諸位子弟官己升朝,愿不請米,捐助(以)贍眾者,聽”的規(guī)定,見《范仲淹全集》,第1161、1162頁。這些規(guī)定,可以理解為允許族人自愿退出義莊福利體系,或通過遷徙自動退出義莊組織。這與近代民法的自然人人格獨立及意思自治、契約自由觀念是深深相通的。

四、范氏義莊為族產市場性運營的財團法人模式

除了自主自治的社會組織屬性之外,范氏義莊還有另一層特別屬性,那就是義莊族產(義田)被當作固定基金投入市場化經營(出租取息),義莊成為以族內慈善濟助為目的的財團法人。范仲淹創(chuàng)設義莊,是在家族資本市場化管理經營方面做出的歷史性創(chuàng)舉或文明建設貢獻。這種市場化基金運營模式出現(xiàn),也正是宋代社會“近代化”屬性的重要體現(xiàn)之一。

按照大陸法系的民法理論,法人組織分為社團法人、財團法人兩種。按照今日我國《民法典》的設計,法人分為營利法人(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企業(yè)法人)、非營利法人(包括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基金會、社會服務機構等)。以此標準看范氏義莊,從財產形態(tài)及其目的屬性來講,義莊應該被視為財團法人或非營利法人(基金會)。

按大陸法系民法理論,凡以捐助財產集合而成,以謀取公益為目的的社會組織為財團法人。財團法人由含特定公益目的之財產集合而成,沒有成員和議事機構,僅設有執(zhí)行機構(如理事會)來處理財團法人的事務;法人的目的、活動范圍和宗旨,均由捐助人的意志決定。財團法人設立時必須經主管行政部門批準并進行登記,其章程必須報呈政府審查批準或登記備案。

按今日我國民法理論,非營利法人之一的基金會,是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捐贈的財產,以從事公益事業(yè)為目的,按照法律規(guī)定成立的非營利性法人。建立基金會,必須具備下列條件:(一)為特定的公益目的而設立;(二)基金資財必須達到法定最低限額;(三)有規(guī)范的名稱、章程、組織機構;(四)有固定的住所;(五)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范氏義莊正符合今日財團法人或基金會之全部定義。

第一,義莊為特定公益目的而設立。義莊設立目的是“以歲給宗族,(使)雖至貧者,不復有寒餒之憂”,〔22〕《范仲淹全集》,第370頁。是“買附郭常之田千畝,號曰義田,以養(yǎng)濟群族。族之人日有食,歲有衣,嫁娶兇葬皆有贍”?!?3〕《范仲淹全集》,第1169頁。按《續(xù)定義莊規(guī)矩》范純仁序言所述,義莊設立的目的,是“所得租米,自遠祖而下諸房宗族,計其口數(shù),供給衣食及婚嫁喪葬之用”,是“置義莊赒給宗族”。〔24〕《范仲淹全集》,第1159頁。其慈善救濟對象,并非僅僅對貧困族人,而是對全體宗族成員。

第二,以一定數(shù)量(數(shù)額)的捐贈資產作為公益事業(yè)基金。范氏義莊“基金”,最先來自范仲淹個人捐贈。他將多年節(jié)省下來的俸祿用來購買土地千畝,作為義莊最初經營資本(猶今創(chuàng)設基金),其后世子孫又多次增捐土地增擴義莊“本金”,〔25〕主要有北宋時范仲淹之子范純仁“復增其數(shù)”(畝數(shù)不詳),明萬歷年間范仲淹十七世孫范允臨“復助千畝”,清雍正乾隆間范仲淹第十九世孫范彌勛、二十世孫范瑤“增置田十頃”。參見(清)覺羅哈爾哈善:《重修文正書院興復義莊記》,載《范仲淹全集》,第1176頁。義田面積越來越大,至南宋后期義田已增至3160多畝,至清嘉慶二十年,范氏義莊擁有義田高達4892畝,至清末增加到8000多畝,〔26〕參見潘光旦、全慰天:《蘇南土地改革訪問記》,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52年版,第 59-60頁。至民國末年則已經增加至20000余畝?!?7〕參見李文治、江太新:《中國宗法宗族制和族田義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版,第185頁。這些土地,以租佃經營方式,出租給農民耕種,以其利息(佃租)收入為義莊慈善事業(yè)經費,與今日基金運作模式完全一致。作為義莊資本的,除了義田(含祭田、義學田),還有祠堂、義宅、義倉等。

第三,義莊有規(guī)范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范仲淹購置義田時,其實已將義田資產視為財團法人,“謂之義莊”(人稱“范氏義莊”),實為這一基金會的正式注冊名稱。而族人“公舉”出來管理義莊事務的“主奉”(宗子)和“掌管人”及十六房(支)的“管勾”人員,還有提管、主計、出納、典籍、塾師以及房長佐理、催租等職員,都是這一基金會的管理機構或工作人員。其范氏祠堂或其他辦公場所,即義莊作為基金會的“固定住所”。

第四,義莊有基金章程。購置義田之后,范仲淹主持制定了義田收益支出規(guī)矩,即《文正公初定規(guī)矩》13條。此后,自宋至清,范仲淹次子范純仁、三子范純禮、五子范純粹,范仲淹五世孫范之柔,及其后歷代后裔,根據(jù)后來情勢變化,對義莊規(guī)矩進行了十余次修訂,增加了上百項條款,稱《續(xù)定義莊規(guī)矩》《清憲公續(xù)定規(guī)矩》等,使義莊規(guī)矩逐漸發(fā)展成為一部全面而縝密的基金會章程。對于義田收益分配、族人福利權益及義務、管理者職責等,該章程之規(guī)定逐漸細致完善。這些章程,也多次報呈國家審查批準或備案,〔28〕主要有兩次:第一次是治平元年(1064年),范純仁奏呈宋英宗;第二次是嘉定三年(1210年),范之柔奏呈宋寧宗。兩次奏請朝廷,旨在尋求國家對《義莊規(guī)矩》 的備案確認,借國家之“背書”增強義莊規(guī)矩的法律效力。見《范仲淹全集》,第1159、1164頁。借助國家的強制力鞏固其執(zhí)行效力。

第五,義莊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范氏義莊以其義田、房屋、船車等資產為本,以佃耕或租賃方式進行契約化、市場化經營,其利息收入即為基金的獨立收入,按照章程用于宗族內扶貧幫困、獎助學業(yè)、婚嫁喪葬、舉辦祭祀等目的,當然也可用于與此相關的民事契約及其他民事活動,承擔與此相關的各種債務。

五、義莊管理的市場化與民主化

前兩節(jié)分別從“人之聚合”即社團法人角度和“財之聚合”即財團法人的角度,對范氏義莊的現(xiàn)代性(契約性、自治性、市場性)進行了探討。在這些探討之后,我們還應進一步闡釋義莊的“市場化”和“民主化”,亦即它與傳統(tǒng)宗族組織和宗族事業(yè)的典型區(qū)別。

首先,義莊資產(義田、祭田、義學田,以及祠堂、義宅和義倉等,后來還包括店鋪、車船等)經營的市場化。義莊土地房屋租佃或租賃經營,營取穩(wěn)定紅利或利息,這就是在北宋時期所能做到的最為市場化的經營形態(tài)。更值得注意的是,《義莊規(guī)矩》 規(guī)定“族人不得租佃義田”,“族人不得租種義莊田土”,“義莊人力船車器用之類,(族人)諸位不得借用”,“義莊不得典買族人田土”,“義莊費用雖闕,不得取有利(息)債負” ,〔29〕《范仲淹全集》,第1160、1161、1162頁。更是體現(xiàn)了市場化經營原則,旨在排除族人以親族身份因素妨礙義莊資產市場化經營,防止族人與外人間不正當競爭,防止管莊族人濫用職權為親屬謀私,防止義莊參與高利貸經營,旨在保障義莊資產經營的公平、公正與合法。

其次,義莊管理機制的市場化和民主化。義莊在長達900年的存續(xù)中,其市場化、民主化的管理,除了主要管理職務(主奉、掌管人、管勾等)不是依血緣尊卑身份取得,而是依選舉或協(xié)商方式選賢任能〔30〕《范氏家乘》規(guī)定: “自后主奉者,例由合族公舉?!碧K州《范氏家乘》卷首,《凡例》第五則。之外,還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特點。一是對于“義莊規(guī)矩”未定事項的應急集體公決機制:“遇有(義莊)規(guī)矩所載不盡事理,掌管人與諸位共議定”,而“本位有妨嫌者”不得參與?!?1〕《范仲淹全集》,第1162頁。二是選拔義學教授的公議選任機制,“仍須諸位共議”(但“本位無子弟入學者不得與議”〔32〕《范仲淹全集》,第1160頁。)。三是管理人員的契約責任機制,如催收義田佃租(租息)有短缺時,須以自己在義莊應享的月分配份額扣抵,以督促管理職員依約履責?!?3〕《續(xù)定義莊規(guī)矩》規(guī)定:“義莊大勾當人催租米不足,隨所欠分數(shù),克除請受?!薄斗吨傺腿罚?161頁。四是義莊房屋維修等重大支出,以及對違規(guī)冒領福利(月米)的族人議定處罰,都需要管理人員和族眾在“文正公位”前集體會商并形成決議?!?4〕《續(xù)定義莊規(guī)矩》規(guī)定:“義宅有疏漏,惟聽居者自修完……本位實貧乏無力修完而疏漏實不可居者,聽諸位同相視保明實,申文正位”,此即在文正公牌位前集體議決房屋修繕經費大事。對于族人擅取外姓子冒充己子“冒請月米者”,“許諸位徑申文正位公議”,此即在文正公牌位前集體議決對冒領福利者的處罰?!斗吨傺腿罚?162、1163頁。

最后,強化民主考核機制并彈劾違規(guī)失職的職員。義莊管理人員的履職情況,按“義莊規(guī)矩”應由十六房族人來集體考核。只有考核合格,十六房共同出具保明實狀,義莊管理人員才能如數(shù)領取他們的薪酬;如果考核不合格,沒有按要求履行自己的責任,則會被扣除薪酬的一部分?!?5〕《范仲淹全集》,第1160頁。更為可貴的是,排除人治模式,實現(xiàn)法治化管理,族眾可以依規(guī)彈劾不稱職的義莊管理人員?!独m(xù)定義莊規(guī)矩》規(guī)定:“掌管人有欺蔽者,聽諸位具實狀同申文正位?!薄?6〕《范仲淹全集》,第1161頁?!肚鍛椆m(xù)定規(guī)矩》規(guī)定:“掌莊子弟如有違犯,許諸房覺察,申文正位,委請公當子弟對眾點算,取見實侵數(shù)目……仍控告官府,乞行懲治?!薄?7〕《范仲淹全集》,第1167頁。在文正公牌位前集體彈劾并議定處罰,或議定向官府起訴,有相當強烈的基層自治或直接民主制屬性。更可貴的是,對掌莊人(負責人)的這種基層民主式彈劾罷免機制,絕非紙上空言,也不乏真實兌現(xiàn)事例。有據(jù)可查的,如范氏宗族第十二世宗子范啟乂、 二十七世宗子范安恭,因為私吞義莊收入,被族眾公議罷免?!?8〕參見(清)范安瑤續(xù)修: 《范氏家乘》左編卷四,《宗子傳》,乾隆十一年( 1746年)刻本。

六、余論:契約性要害在于自治

本文對于范氏義莊蘊涵的以“契約性”為核心的“現(xiàn)代性”之初步解讀,因幾無前人成果可資參考,〔39〕在過去所有關于范氏義莊的研究中,僅有一篇文章初有現(xiàn)代性解讀的意思。焦楊《“范氏義莊”的公益信托基金》一文(載《山西財稅》2012年第11期)將范氏義莊解讀為“公益信托基金”,實際上有些誤讀。民商法學上理解的“公益信托基金”,是指金融信托機構接受他人委托進行管理經營的、旨在用于社會公益事業(yè)的基金,并按約定將基金運營利息用于指定的公益項目或受益人的業(yè)務。歷史上的范氏義莊似乎不存在這種信托經營的性質,是義莊作為法人自行經營;義莊決不能視為金融信托機構。故只好簡單地將關于社團法人、財團法人的民法定義及標準與范氏義莊情形一一對照。通過對照發(fā)現(xiàn),范氏義莊確系社團、財團兩種法人屬性的合一。雖然加入這一福利互助組織有先賦性身份限制(僅限范仲淹高祖范隋后裔),但這無妨于近代契約性社會組織屬性存在。其一,超出戶籍法上家庭(戶)范圍的個人組合形態(tài),只要不是官辦的,就是通常所言的社會組織;其二,別的社會組織也常難免有先賦性身份(如民族、籍貫、學籍、職業(yè)、服務機構等)限制,不獨宗親組織如此;其三,義莊組織以個人而不是以家為成員單位,加入自愿且退出自由,符合契約法理的意思自治原則。

對于義莊組織所實踐的傳統(tǒng)自治,主要應從兩個層面來理解:一是從基層(血緣)社會組織自治的層面來理解,二是從契約主體意思自治(義莊作為契約結合形態(tài))層面來理解。如此解讀范氏義莊,不是要故意拔高古人、夸大歷史以滿足自信自豪,而是只有這樣解讀才能拂去歷史現(xiàn)象表層覆蓋的濃厚(儒家宗法倫理性)傳統(tǒng)塵埃,使義莊創(chuàng)舉所蘊含的人類制度文明共同遺產、共同價值——民間社會組織通過積極地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jiān)督使社會生活臻于更高境界——得以重光。

猜你喜歡
義莊宗族范仲淹
My First Lesson to Remember
魏晉南北朝宗族體制與家庭文化建設
江南慈善世家:“孝義天下”華文奎
安徽的宗族義莊
——以清代、民國時期為考察中心
范仲淹詞的傳播與接受
79首同名民歌《放風箏》的宗族關系
代際分化與“俱樂部式宗族”的形成
范仲淹苦讀軼事
關于范仲淹的稱謂
近代蘇南義莊與基層社會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