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尤溪縣洋中中心幼兒園 蔡霞
幼兒來自各個家庭,各個家庭的面貌、經(jīng)濟狀況,家長的文化程度、健康狀況、受教育狀況都不相同,因而幼兒之中也必然存在差異。他們對社會的看法不同,對周圍的人和事認識不同,那么他們所講的話題也不同。這樣幼兒即使想說、如何說,也找不到交往的對象,那么教師就要用自己的言行,用自己的真心感化幼兒,讓幼兒感受到教師的愛,減低其恐懼心理。我們應(yīng)為幼兒創(chuàng)造更多相互交往的契機,有意識地安排幼兒與同伴的交往活動。在這幾年的工作中筆者發(fā)現(xiàn),幼兒來園離園,只會和教師打個招呼,很少看到幼兒之間的禮貌交往。針對這一現(xiàn)象我們幼兒園開展了“禮儀小標兵”活動,讓幼兒參與晨檢接待,離園時與同伴、教師問好、道別。幼兒在這一活動中,深切地體會到使用禮貌用語與同伴及教師交流的快樂。活動開展一段時間后,明顯地發(fā)現(xiàn)幼兒會主動向同伴問好,雖然只是短短的幾句問候語。經(jīng)過這樣的活動,幼兒不僅能在幼兒園主動地與教師、同伴禮貌問好,而且在家、在社區(qū)也能和他人較自然地接觸。
我們除了在來園、離園時讓幼兒參加交往活動之外,還把游戲活動作為幼兒學習、練習社會交往的重要時間?;顒又凶層變撼浞煮w驗到自己就是行動的主人,感受到行動后的愉悅。如讓幼兒打電話、下棋、互換玩具、套環(huán)、找朋友等,幼兒可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找同伴共同做游戲。在游戲中他們是自由行動者,不受約束,話語就多,玩得有興致,交往意識也有所增強。
為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教師要設(shè)法為幼兒創(chuàng)設(shè)交往的環(huán)境。結(jié)合幼兒園教學活動,教師應(yīng)有意識地增設(shè)各區(qū)角進行區(qū)域活動。區(qū)域活動最大的功能是為幼兒提供了自主活動和表現(xiàn)的機會與條件。如角色區(qū)、建構(gòu)區(qū)、表演區(qū)、運動區(qū)、生活操作區(qū)、科學區(qū)、益智區(qū)(數(shù)學區(qū))、音樂區(qū)、美工區(qū)等,讓幼兒自主地選擇活動區(qū)與同伴進行積極的交往。如建構(gòu)區(qū)材料的選擇、如何建構(gòu),需要幼兒之間相互交流;益智區(qū),讓幼兒自主合作,社交能力較強的幼兒帶領(lǐng)不會的幼兒進行游戲。幼兒的語言交往密切,思維也更活躍;表演區(qū),讓膽大的幼兒先表演,表演到高潮時,高興之余,當觀眾的幼兒就會鼓掌喝彩,或獻上一束花,這樣表演者與觀眾便能互動起來,這樣連膽小不愿交往的幼兒也會有躍躍欲試的心理,想登臺表演一下;戶外活動區(qū)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場所,它既可以增強幼兒身體素質(zhì)、自信心,促進幼兒各種能力的提高,也可以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如蕩秋千、坐搖椅、滑滑梯,鉆、爬等玩大型器械時,在玩的過程中就會有意無意地自然表現(xiàn)出言語、行動的交往。幼兒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無拘無束,愉快地玩耍,體驗到了交往的樂趣,達到了消除不必刻意去交往的心理負擔,獲得正常交往的目的。
在一日生活活動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些幼兒愿意與人交往,卻因缺乏交往的能力、技巧,使用不正確的交往方式而事與愿違,達不成交往的目的。例如:有的幼兒喜歡用拍他人身體的方式打招呼,結(jié)果被狀告為打人,有的幼兒會與同伴爭搶玩具,還有的幼兒愛隨意推搡,互不相讓,引起了打架,這樣既傷害了同伴間的感情,也會讓自己心情不好。作為教師就要引導幼兒學會和運用各種正確的交往方式,提高交往的技巧和能力。告知幼兒在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盡量不要使用肢體動作,多使用禮貌用語。如在入園、離園時和同伴說:“早上好、您好、再見”;在遇到困難需要幫助時說:“請,謝謝”;打攪別人,妨礙別人的利益時說“對不起”等。讓幼兒感受到只有做一個懂禮貌的好孩子,大家才愿意和你一起玩,成為好朋友。對于同爭一個玩具時,教師要教會幼兒動腦辦法找替代物或相互謙讓,大家輪流使用;當遇到困難時,學會自己先想辦法,實在解決不了時再找朋友求助;當同伴需要幫助時,我們要耐心、積極主動地去協(xié)助。當幼兒在進行體育游戲、角色游戲、表演游戲時,教師就要引導他們學會相互協(xié)商、相互配合,一起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幼兒懂得有些事是一個人辦不了的,需要合作才能成功的道理。幼兒在實踐中學會了交往,自然能走出了生活小圈子,打開心扉,達到喜歡與人交往的目的。
要想培養(yǎng)出具備良好交往能力的幼兒,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語都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身為幼兒教師應(yīng)懂得,好模仿是幼兒學習的特點,教師的言行舉止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幼兒,從而構(gòu)成他們學習的“榜樣”。因此,教師的言行如果能運用得恰到好處,就能出現(xiàn)融洽和諧、興趣盎然的教學格局,順利實現(xiàn)教學目標。例如:當一位和藹可親、面帶微笑的教師來到幼兒中間,蹲下身與幼兒交談,此時教師的情緒就會輻射給幼兒,讓他們感受到愉悅的氛圍。這份溫馨就能增進師幼的交流;當幼兒哭著到來到幼兒園時,教師應(yīng)彎下腰拉著幼兒的手,甚至抱起幼兒,拉近教師與幼兒的距離,讓幼兒感受到家人般的親切、溫暖、信任,激發(fā)幼兒想與教師、同伴交往的欲望;當幼兒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多鼓勵、引導他們想出解決困難的辦法;當幼兒表現(xiàn)良好,正確回答問題時,教師應(yīng)熱情地豎起大拇指說:“你真棒!”當幼兒在日常生活、學習、游戲中沒有達到教師預定的要求,甚至是否定的時,為了尊重對方,也要調(diào)節(jié)氣氛,不能一棍子打死,一定要“口下留情”。幼兒的心是明亮的,因此幼兒教師的言行已在幼兒心中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他們懂得如何去尊重他人、善待他人,如何與人交往、與人溝通,增強幼兒交往的信心。
有句話說得好:“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币虼?,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不應(yīng)只局限在幼兒園。家庭是幼兒生活的重要場所,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培養(yǎng)幼兒的交往能力,必須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作為教師可以通過家訪、家長會等方式,告知家長對孩子進行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是十分重要的。讓家長主動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有效的方法提升孩子的交往能力,隨機教育在幼兒與社會交往中的作用以及使用正面引導、正確教育的方法,經(jīng)常給孩子講些良好地與人交往給自己帶來的有益之處,讓幼兒從他們的言行和自己的親身體驗中,獲得交往的知識,不斷提高幼兒的自身素質(zhì)。
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形成,是一個長期、循序漸進的過程。奠定幼兒幸福人生良好的基礎(chǔ),教師應(yīng)該在幼兒教育活動中有意識地創(chuàng)情境、造機會、教技巧、立榜樣、家園配合促使幼兒的交往能力得到有效的發(fā)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