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春
讓中學生樹立堅定科學的政治信仰,使其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具有重大意義。如果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信仰,那么整個民族就有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更加眾志成城。江蘇省溧陽市燕山中學(以下簡稱“燕中”)為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信仰、政治信仰、民族信仰,探尋出了一條整合現有資源開展學生信仰啟蒙教育的創(chuàng)新之路。
道德信仰是在道德現實與道德理想的碰撞過程中,人基于自身的生存與發(fā)展,對社會道德規(guī)范的自覺遵守和對道德品質的努力追求。道德信仰教育需要熱情,而不是冷冰冰地說教,所以學校一改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努力將“體驗性”和“情感性”融入學校道德信仰教育中。
學校開展道德講堂,圍繞“唱歌曲、學模范、誦經典、發(fā)善心、送吉祥”五個環(huán)節(jié)展開,活動內容有職業(yè)道德建設教育、個人品德建設教育、愛黨愛國教育。通過創(chuàng)新形式,根據不同師生及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不斷充實內容,不斷提升師生文明素質,弘揚社會新風,提升文明水平,營造“社會協(xié)同、師生參與”的良好氛圍。
學校邀請投身公益事業(yè)20年、志愿服務860個小時的溧陽好人潘偉,臨危受命、艱苦奮戰(zhàn)的本土抗疫英雄王蓓,捐髓救母的孝心男孩史俊寧來校講述他們的故事。通過向這些“有德者”的學習,燕中學子定會堅定正確的道德信仰。
道德信仰的塑造與形成必須要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去。學校要求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生活責任。如幫助父母承擔家務勞動的責任、幫助教師承擔打掃教室的責任、幫助同學承擔分發(fā)作業(yè)的責任。
如何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一定要做好青少年的政治信仰教育。
學校設計建造了常州首家黨團隊一體化組織教育館,并命名為星火傳遞教育館。教育館整體樣式與學校國學敦本的教學特色相吻合,國風設計別具一格。同時也體現了黨團隊“各成一廳、一體打造”的設計理念。星星之火廳、青春之光廳、信仰之源廳一字排開,三廳各自具備參觀、體驗、交流、互動等功能。教育館建成之后,學校在館內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
紅色文化是新形勢下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遺產。它推進了精神文明的建設,也滿足了青少年對“政治信仰”的需求。學校定期組織學生參觀溧陽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是依托紀念新四軍江南指揮部這一重大歷史史實而建立的革命紀念館,對廣大青少年有著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意義。學校努力探索追尋溧陽本土的紅色文化——新四軍“鐵軍精神”。通過參觀、感悟、聆聽等方式讓學生傳承“鐵軍精神”,做到聽黨指揮,堅定信念;堅忍不拔,英勇果敢。
學校開展“一起學黨史 黨員初心訪”等系列活動,由基層團組織(少先隊組織)、團員青年、少先隊員參加。學生通過上門走訪優(yōu)秀共產黨員代表等活動,以繼承發(fā)揚老黨員的“初心使命”。學校把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作為提高團員思想政治素質的重大契機,充分發(fā)揮黨史對青少年的強大吸引力和感召力,抓住有利時機,引導當代團員學生全面了解歷史、深化理性認同、不畏風險挑戰(zhàn)、勇?lián)鷱妵姑?/p>
中華民族信仰以向心凝聚、整體共構的“統(tǒng)一、團結”思想作為其核心精神理念。這種“國家的統(tǒng)一,民族的團結”的觀念乃中華民族之魂,是我們的立國立民之本。
民族精神是動態(tài)的,是與時俱進的,能繼承過去又能超越傳統(tǒng)。革命歷史中“五四運動”精神、南泥灣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是革命先輩民族精神的體現。中國傳統(tǒng)的尊祖宗、重人倫、崇道德、尚禮儀文化是先賢智慧的體現,因此優(yōu)秀的民族精神需要毫不動搖、不折不扣地進行傳承。
學校開展了一系列的主題活動,如將國學、紅色愛國主義教育融為一體的學校藝術節(jié),將入團儀式、離隊儀式緊密結合的青春儀式,以及傳遞幸福的社區(qū)志愿者活動等。
學校利用國旗下講話、少先隊活動、宣傳板報等輿論宣傳工具,對全校師生進行深入宣傳“民族團結教育”,在學校形成“民族團結”的濃郁教育氛圍。同時,組織開展了“民族團結主題教育”班會,讓學生從中感受到中華民族大家庭的繁榮昌盛、團結和睦。除此之外,還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納入教育全過程,要求全體教師將民族精神滲透于各科的課堂教學中,積極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