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柏權
摘 ?要:團體心理輔導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和心理治療的一種主要方式,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時效性。本文從團體心理輔導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實踐中的必要性出發(fā),分析了團體心理輔導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實踐應用及優(yōu)勢,探討了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以期推動團體心理輔導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深化改革及應用。
關鍵詞:團體心理輔導;心理健康教育;高校
中圖分類號:G448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1)37-0155-03
高校團體心理輔導已逐步應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堂教學和心理咨詢中,團體活動在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自我思考的同時,完善了學生的心理品質,體現(xiàn)出團體心理輔導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全面推行團體心理輔導,及時分析其現(xiàn)實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指導意見。同時,作為一種有效的心理咨詢治療方法,它的內涵、意義以及實施過程無疑是值得關注和探討的,有助于拓寬在教育實踐中心理訓練和心理輔導的思路,強化針對學生個人積極人際情感的關注,更有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積極的認知。
一、團體心理輔導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實踐中必要性
(一)團體心理輔導涵義
團體心理輔導的教育方式是以活動為載體,團體成員通過相互交流分享,影響并改變一些個人行為,從而達到個人的自我成長與發(fā)展[1-2]。
確定團體輔導的目標是團體輔導最重要的一環(huán)。團體輔導的目標可分成三類:第一類是以開發(fā)心理潛能,增進心理健康,促進人格成長為目標;第二類是以敏感性訓練,增強生活技能,增進社會適應能力為目標;第三類是以治療性為主的團體輔導,側重于潛意識方面的問題。由于這類參加者需要面對深層次的困擾與沖突,因此往往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團體輔導的難度也會更大[3]。
(二)團體心理輔導特點
團體心理輔導是運用團體游戲、角色扮演、情景演繹等方法,建立溝通的過程,和個體心理輔導相比,具有效率更高、所需時間更少、更加穩(wěn)定的特點。當前高校環(huán)境下,學生所遇到的心理問題往往具有相似性。在群組的氛圍中,模擬一個真實的社交環(huán)境,個體不但能夠看到其他組員的行為反應,也可以從不同角度了解和觀察自己。在整個團體輔導的過程中,每個成員之間都能共同探討,共同完成某些目標或話題,彼此之間互相幫助、支持,解決遇到的困難,構建良好的氛圍和友好的社交關系,這種教育的影響效果是巨大的[4]。
(三)團體心理輔導應用形式
團體心理輔導最重要的一種方式是采用“游戲”作為中介,使團體成員在游戲中感受自己的內心體驗,在游戲后通過個體成員交流分享心得體會,從而把個體的內心世界投射出來,教師針對其特點進行相應的心理輔導。第二種常用于學校的方法是心理劇。利用心理劇來提高參與者的內心感受,在相似的情景觸碰下,以共情的方式去體驗劇中人物角色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內心情感或進行實際發(fā)泄。這種方式既可以調動成員的實際參與性,有利于通過情景劇的演繹達到真實世界的情感共鳴,獲得新的體驗和感悟,改變意識和情緒狀態(tài)從而達到一定的治療效果。第三種是角色扮演法。團隊成員通過扮演人物,體驗不同角色,有利于他們學會理解和幫助他人,增進人們之間的感情和培養(yǎng)合作精神。第四種是同伴互助。參與成員在相似的議題下圍坐一起,分享彼此遇到的困擾,增加同伴之間的共情,然后團隊心理輔導者通過轉變認知來轉變參與成員之間的不合理信念[5-6]。
二、團體心理輔導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實踐應用及優(yōu)勢
(一)幫助新生適應新環(huán)境、形成團隊
在大學新生的團體心理輔導教育中,團體活動的交流形式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新同學,使他們在活動中相互了解、交流、相識、減少彼此的陌生感,初步形成對班級團隊的認同感和班級凝聚力。大學的教育環(huán)境與以往學生所經(jīng)歷的教育環(huán)境有很大的不同,在剛進入大學的初期,很多學生在面對新的環(huán)境和新的生活方式上都會產生陌生感和不適應感,這樣的學生就會十分想家,也很難融入新的團體,團體心理輔導可以讓他們更好地適應和順利地開始高校生活[7]。
(二)針對不同目的,開展不同主題活動
高校學生在整個大學的學習階段,往往會遇到很多不同的階段所要經(jīng)歷的心理問題。比如入學的迷茫期、理想高校生活與現(xiàn)實高校生生活的心理落差問題、高校學生的感情問題、學習和生活中的人際交往問題、畢業(yè)生的就業(yè)壓力問題等,在不同階段,通過團體心理輔導這一教育形式,能夠引導學生形成優(yōu)良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個人心理健康的形成與發(fā)展[8]。
(三)團體心理輔導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優(yōu)勢
第一,團體心理輔導對改善個體交往的情感體驗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團體心理輔導將相同問題或困擾的學生聚集起來,讓他們在團體活動的氛圍中體驗其共同需求性,體驗被理解、被接受的感覺,在此基礎上,使他們逐漸理解自身需要改善的地方,也更充滿信心地面對自己、面對他人。這一點在團體活動的初期階段尤為明顯,在團體形成的過程中,凝聚力會使每個成員都能進一步放松自己,找到“家”的感覺,減少心理防衛(wèi),在各項活動中互相幫助解決困難,這一份團體支持對個體十分重要,會讓個體成員的內心感受溫暖、被理解、被信任,從而在團體中獲得情感支持力量。
第二,團體心理輔導能夠使每一個團體成員在活動中通過交流互動產生學習影響,使他們在個人認知、個人情緒、個人行為上都得到直接的幫助。在團體心理輔導活動中所形成的社會交往環(huán)境及所要共同完成的目標可以讓團體成員在這種實踐中可以學習、交流、模仿。在這種情形下,他們所獲得的各種直接或間接的學習經(jīng)驗對于個人在現(xiàn)實的人際環(huán)境中的行為產生很大影響,包括個體反省自身行為方式的種種不足,使個體形成優(yōu)良的行為模式,解決心理問題,達到心理輔導的最終目的。
第三,團體心理輔導有利于個體養(yǎng)成“心理反思”的優(yōu)良習慣,即個體產生清楚的自我認識,不斷促進自身進步。在團體心理輔導的過程中,個體成員可能有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性格、經(jīng)歷,為了解決一些相同問題把這些人聚合到一起,團體心理輔導可以為參加者提供更全面的分析視角,為個體觀察、體味其他人的內心想法和情緒行為提供機會,讓他們能夠更清楚地認識自己和認識他人。
第四,團體心理輔導這種教育模式使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加人性化、成效化,也更有利于高校教師的輔導教育工作開展。在團體心理輔導的教育實踐中,教師和學生的距離被大大縮短,學生和教師之間形成一種友好的關系狀態(tài)和愉快的情感體驗,這種教育的引導所形成的效果是值得推薦的。同時,學生對教師戒心也大大消除,有利于教師真實地了解學生的情況、建立優(yōu)良的師生關系,從而更好地為學生服務[9]。
三、團體心理輔導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實踐中的問題
(一)引導人員專業(yè)水平不高
目前的團體心理輔導還存在著輔導人員的專業(yè)水平不高、未受過系統(tǒng)訓練以及經(jīng)驗不足等問題。高校中的團體輔導教師多為輔導員,缺乏心理學相應的系統(tǒng)知識,更是沒有經(jīng)過系統(tǒng)的對團體心理輔導訓練,很多僅停留于趣味游戲,并未深化團體心理輔導參與成員的交流和分享,更沒有對參與者進行自我認知的引導和心理的反思[10]。
(二)“問題”成員的出現(xiàn)
在團體心理輔導過程中,參加成員都會存在著一些個人問題,團隊領導者應促進團隊成員妥善處理個人問題,加速其成長。在團體輔導過程中,也會出現(xiàn)部分不配合團隊領導者的成員,比如對團隊活動不積極、經(jīng)常遲到早退、對團隊要求置之不理、態(tài)度忽冷忽熱的成員。這些不投入現(xiàn)象不僅使團隊成員自身無法得到團體幫助,而且會還會破壞團體的凝聚力。
(三)方案重復
在團體輔導過程中,輔導人員對同質小組或者異質小組采取重復議題,就連活動的運用也是相似的,沒有針對性地分析小組成員的不同,帶來不同的議題,沒有針對新的團隊、新的成員特點設計合理有效的團體輔導方案,缺乏對問題的全方位觀察以及對問題深層次的探索,按部就班的團體輔導很難觸發(fā)成員行動的欲望。
四、解決建議
(一)監(jiān)管在先
完善團體心理輔導的結構,無論是人員專業(yè)角度、理論科學層面,還是從輔導效果的成效,都要加以完善和嚴格監(jiān)管,做好記錄與總結,定期對輔導人員進行專業(yè)培訓,以督導的形式觀察記錄每場團體心理輔導,反饋每場團體活動的優(yōu)點和不足之處,使得團體心理輔導在高校中發(fā)揮積極、高效的作用[11]。
(二)注意問題核心
要想把團體輔導做好,就要兼顧點和面,同時也要留心團體中個體的存在,尤其是那些“問題成員”,讓個體用自己的方式融進集體之中,使其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找到歸屬感與價值感。高校應積極分析團隊中每個參與者的特點,包括第一,性格,如有些參與者的性格就是對事物投入少且不能長期堅持;第二,參與動機,即分析成員是否是被迫參與,內心是否出現(xiàn)參與抗拒的負面情緒;第三,安全感,部分參與者面對新環(huán)境時,內心會出現(xiàn)不安全的感覺,會出現(xiàn)自我認知偏低、自信心不足、不愿意敞開心扉、有很強的防御心理的情況。因此,解決參與者的不投入現(xiàn)象,要積極具體地尋求解決辦法,引導者要真誠,表現(xiàn)出足夠的耐心,建立一種良性的安全關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參與者的抵觸情緒,改善不投入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此外,團體活動的引導者還可以通過加強團體本身的吸引力,比如組織有趣的活動,吸引成員參與,改善不投入的態(tài)度和行為;在團體第一次集會時要說明團體的運作和可能達到的目標,使團體成員保持恰當?shù)钠谕鸞12]。
(三)必須有好的設計方案
團體心理輔導有很多東西和細節(jié),是在學習理論或者是翻看別人的方案的時候看不出來的,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部分,難以依靠一個人的力量,只有在團體中實施,才能從別人的反饋中得到心得和想法。針對這樣的情況,設計方案的人員需要積極參加具體的實踐活動,一邊用理論指導實踐,一邊在實踐中升華理論,理論聯(lián)系實踐,這也是設計方案最基本的要求。設計方案的人員也要不斷積累自己的團體輔導知識水平,在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的同時,勇于創(chuàng)新,從學員反饋中逐漸優(yōu)化自己的設計方案。
五、總結
越來越多的心理健康工作者意識到,團體輔導是提高心理素質的重要方式,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縱深發(fā)展的迫切需要。本文分析了團體心理輔導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實踐中的必要性、實踐應用和優(yōu)勢以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以期拓寬心理輔導教育的思路,推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參考文獻:
[1] 樊富珉. 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11.
[2] 馬佳美. 團體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以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問題與對策[J]. 科學與財富,2018(11):88-89.
[3] 王明飛. 團體輔導在大學新生跨文化適應中的干預研究[D]. 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7.
[4] 路曉麗. 大學生心理輔導的內容、形式與對策研究[D]. 南昌:南昌大學,2017.
[5] 陳曦. 團體心理輔導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應用分析[J]. 知識經(jīng)濟,2013(02):163.
[6] 何瑾,樊富珉. 團體輔導提高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研究——基于積極心理學的理論[J].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0,18(03):397-399+402.
[7] 凌霄,柳珺珺,江光榮. 團體輔導對貧困大學生自尊水平、成就動機的干預過程與效果[J].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3,27(02):138-144.
[8] 李燕輝,李輝. 團體心理輔導促進高校貧困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性研究[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11):1216-1218.
[9] 申喆,周策. 團體心理輔導對初中生羞怯與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基于積極心理學的理論[J]. 心理技術與應用,2014(01):16-18.
[10] 管秀雪. 團體心理輔導對高校貧困生心理健康干預的實效性探索[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9(05):135-137.
[11] 姚家軍. 高校輔導員解決大學生學業(yè)不良問題的心理輔導策略——輔導員工作案例分析[J]. 職業(yè)學院學報,2017(04):249-250.
[12] 肖安,呂曉霞. 體驗式團體輔導活動在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 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4,21(02):120-121.
(薦稿人:牡丹,內蒙古師范大學副教授)
(責任編輯:鄒宇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