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接受美學觀照下的《西廂記》曲詞英譯研究

2021-10-19 16:49董雁鹿麗
現(xiàn)代語文 2021年6期
關(guān)鍵詞:期待視野接受美學西廂記

董雁 鹿麗

摘要:《西廂記》的語言“字字當行,語語本色”,其曲詞華美典雅,婉轉(zhuǎn)動人。許淵沖以韻文體翻譯曲詞,以求最大限度地詮釋原劇的藝術(shù)魅力、再現(xiàn)原劇的語言特征。引入接受美學理論中“隱含的讀者”“空白”“期待視野”等核心概念,以許淵沖《西廂記》英譯本為例,探討譯者在傳譯曲詞的過程中,如何留白、如何滿足目標語讀者的期待視野,以期對文學翻譯有所啟示。

關(guān)鍵詞:《西廂記》;曲詞英譯;接受美學;空白;期待視野

一、《西廂記》的曲詞之美

元代王實甫撰寫的《西廂記》是中國古典戲曲的瑰寶,也是元雜劇的壓卷之作。它是中國傳統(tǒng)戲曲中刊刻最多、最廣為人知,也最具影響力的作品。元末明初賈仲明稱:“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盵1](P13)明代陳繼儒更譽之為“千古第一神物”[2](P486)。王國維曾評價元雜劇的佳處是在于“有意境”,即“寫情則沁人心脾,寫景則在人耳目,敘事則如其口出是也”[3](P110)。《西廂記》這部詩劇最富意境美,寫相國之女崔鶯鶯與飄零書生張珙纏綿動人之情,繪花前月下之景,可謂“字字當行,語語本色”。

王實甫被稱作中國戲劇史上“文采派”的杰出代表,語言自然而華美,典雅而富麗?!段鲙洝匪貋肀蛔u為“花間美人”,其語言藝術(shù)正是這一“花間美人”善睞之明眸??梢哉f,《西廂記》不僅是劇的語言,也是詩的語言,或通俗明快、自然靈活、淋漓酣暢,或含蓄蘊藉、辭藻優(yōu)美、典雅凝練[4]。該劇的主體部分是按照宮調(diào)、曲牌格律填寫的曲詞,如一首首曼妙的抒情詩,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西廂記》的曲詞除婉轉(zhuǎn)華麗、音韻和諧、活潑生動之外,還有一個最顯著的特點:善于借鑒前代名句佳作,稍加點染便成妙曲,既使曲詞更為文雅,又渲染了環(huán)境[5]??梢哉f,《西廂記》的曲詞不僅汲取了唐宋詩詞的精髓,而且對后世的戲曲語言乃至《紅樓夢》等小說的語言創(chuàng)作都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二、接受美學與《西廂記》英譯

就目前的研究現(xiàn)狀來看,國內(nèi)學者主要是運用目的論、文化模因論、改寫理論、互文性理論等,探討《西廂記》中的文化負載詞、典故、文化意象等的英譯,而很少從接受美學的角度對《西廂記》翻譯進行闡述的。同時,以《西廂記》曲詞翻譯為研究對象的論著也不多見,主要有黨爭勝[6]、李菡[7]等,對許淵沖英譯本的語言藝術(shù)成就進行了賞評與分析。有鑒于此,本文擬從接受美學視角出發(fā),對許淵沖、許明的《西廂記》曲詞英譯進行闡述。

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姚斯和伊瑟爾為代表的康斯坦茨學派首次提出接受美學理論。它把文學研究的中心從過去的以文本為中心轉(zhuǎn)移到以讀者為中心,并以其包容性與開放性,開拓了文學、美學研究的新思路、新格局。從這個意義上說,接受美學可謂是西方理論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王宏印指出:“文學的翻譯本身,如同文學創(chuàng)作一樣,也是一種藝術(shù)”,“文學翻譯的方法,如同文學創(chuàng)作一樣,也受特定語言及語言關(guān)系的影響”,“文學翻譯活動可以借鑒文學創(chuàng)作的手法,文學翻譯的評論與接受也是一樣?!盵8](P5)可以說,文學翻譯與文學創(chuàng)作有著天然的聯(lián)系,它是一種特殊的創(chuàng)造活動,是跨文化交流的必由之路。就此而言,文學批評理論不僅對文學創(chuàng)作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而且對文學翻譯也有著一定的指導作用。下面,就以許淵沖、許明的《西廂記》英譯本(下文簡稱“許譯本”)為例,結(jié)合接受美學的相關(guān)理論,探討它對文學翻譯的重要啟示。

(一)譯本的多樣

接受美學認為,讀者可以憑借其豐富的想象為原文本增加新意,原作的蘊涵是在一代代讀者的理解與闡釋解讀中變得愈加豐富起來的。正如姚斯所指出的:“第一位讀者的理解將會在一代代的接受之鏈上被保存和豐富;在此過程中,一部作品的重要歷史意義和審美價值也必將得以凸顯。”[9](P20)作為一部文學經(jīng)典,《西廂記》受到很多讀者的喜愛與研究者的關(guān)注,一些譯者也滿懷殷切之情,希望將它譯介到西方世界。從20世紀30年代起至現(xiàn)在,《西廂記》的主要英文譯本有7種。其中,熊式一的《西廂記》全譯本“The Romance of the Western Chamber”于1935年出版,它是最早的完整的《西廂記》英譯本。熊式一翻譯《西廂記》時,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的英國正遭受嚴重的信仰危機,維多利亞時期的信仰和價值觀受到普遍質(zhì)疑和挑戰(zhàn),東方扮演了“啟蒙者”的角色,成為西方走出精神荒原的希望[10](P182)??梢哉f,熊譯本適應了當時的歷史背景和讀者的迫切需求,出版后受到西方學界的高度贊賞,并成為英美多所大學的教材。不過,熊式一將該劇的曲詞和賓白均譯為散文,在一定程度上就造成了原文語言藝術(shù)美的流失。許淵沖的全譯本“Romance of the Western Bower”,在《西廂記》英譯本中則頗具代表性,它是《大中華文庫》系列圖書中的一種。《大中華文庫》是我國歷史上首次采用中外文對照形式,全面、系統(tǒng)地向世界推介中國文化典籍,是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國家重大出版工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許譯本順應了新時代向世界推介中國傳統(tǒng)文化、提高中華文化“軟實力”的訴求[11]。與熊譯本有所不同,許譯本則采用韻文體翻譯《西廂記》中的曲詞,以求最大限度地詮釋原劇的藝術(shù)魅力和語言特征??陀^地說,《西廂記》的各種譯本都是有其存在價值的,使原劇的文學意義和審美價值得以呈現(xiàn),僅就曲詞藝術(shù)的再現(xiàn)和傳播而言,許譯本無疑是更為出色的。正如黨爭勝所言,許譯“三美”俱備,譯作語言雅致、音韻優(yōu)美,絲毫不遜于漢語原作[6](P92)。

(二)“隱含的讀者”

伊瑟爾認為,“隱含的讀者”既體現(xiàn)了文本潛在意義的預先構(gòu)成作用,又體現(xiàn)了讀者通過閱讀過程對這種潛在性的實現(xiàn)。朱立元指出,潛在的讀者是作家創(chuàng)作心理中一個不可抹煞的存在,它潛移默化地溶入作家的審美經(jīng)驗期待視界,伴隨和影響著作家的整個醞釀、構(gòu)思和寫作過程[12](P202)。“隱含的讀者”不僅能幫助作家進行符合讀者需求的藝術(shù)構(gòu)思和創(chuàng)作,對于譯者來說也十分重要。譯者在翻譯之前和翻譯過程中,頭腦里是存有“隱含的讀者(即未來作品的可能的讀者)”的,換言之,“隱含的讀者”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譯者對翻譯構(gòu)思、翻譯策略的選擇。在一定意義上說,接受美學其實就是讀者學,主要是探究讀者如何發(fā)揮積極能動作用的,既然如此,文學翻譯中就要充分重視譯者(文本最初的讀者)在翻譯過程中的能動作用。因此,譯者需要在兼顧到“隱含讀者”的審美需求和接受能力的基礎(chǔ)上,盡量調(diào)動自己的主體性、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也就是說,譯者應是努力求知的,而不是坐享其成的??梢哉f,許譯本的隱含讀者主要是英美國家熱愛中國古典文化的學者及對元雜劇感興趣的戲劇愛好者,因此,譯者在翻譯時,十分注重曲詞藝術(shù)的有效傳達,而不是一味地迎合普通大眾讀者。

(三)作為潛在聯(lián)結(jié)點的空白

伊瑟爾指出,空白是從文學文本的不確定性中產(chǎn)生出來的,它用來表示存在于文本自始至終的系統(tǒng)之中的一種空位(vacancy),讀者填補這種空位就可以引起文本模式的相互作用[13](P249)。具體而言,空白是文本中看不見的結(jié)點,它把認知圖式和本文視角區(qū)分開來,同時觸發(fā)讀者的構(gòu)想(構(gòu)思)行為。因此,當圖式和視角被鏈接在一起時,空白就會消失。朱立元指出,文學創(chuàng)作應有一種美學追求,那就是自覺地創(chuàng)造更多的“空白”與“不確定性”,這是衡量文學作品藝術(shù)性高下的一個重要尺度[12](P224)。就此而言,作為文學翻譯者,一方面,應秉承適度留白的原則,在翻譯時要尊重原文本的留白藝術(shù),而不是將空白全部填充出來,以免讓讀者感覺譯文索然無味;另一方面,也要適度補充原作的空白,避免由于中西文化跨度太大而導致英美讀者對中文原作的大片空白不知所云?!段鲙洝非~引經(jīng)據(jù)典,有些地方化用了唐詩、宋詞來烘托情境,如果把空白全部保留,英美讀者將沒有能力理解曲詞的相關(guān)內(nèi)涵,因此,許譯本對這些空白作出適當?shù)奶钛a與連接;與此同時,許譯本并未一味采取歸化譯法來填補所有空白,那樣就會造成曲詞藝術(shù)美感的喪失。

(四)期待視野

“期待視野”是姚斯文學史理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是其方法論的支柱,它指的是“閱讀一部作品時讀者的文學閱讀經(jīng)驗構(gòu)成的思維定向或先在結(jié)構(gòu)”[14](前言,P6)。一個人的思想觀念、道德情操、審美趣味,以及直覺能力和接受水平等,都構(gòu)成這種期待視野,影響著他閱讀作品時的審美眼光,使其按照經(jīng)驗所提供的暗示去解讀、體味作品。同時,期待視野也具有創(chuàng)新期待性,這主要表現(xiàn)在主動不斷地打破習慣方式、調(diào)整自身視界結(jié)構(gòu),以開放的姿態(tài)接受作品中與原有視界不一的、沒有的,甚至相反的東西[12](P142)。由于人類普遍存在著求知、求新欲望,讀者往往在固有期待的基礎(chǔ)上,還有很多創(chuàng)新期待,希望能從文本中讀到新奇獨特的內(nèi)容。對于文學翻譯來說,既要滿足目標語讀者的固有期待,又要滿足其創(chuàng)新期待。也就是說,譯者應注意既不要將原作譯為讀者全然不懂的“全新”的內(nèi)容,又要使讀者與原作之間保持一定的審美距離和間隔,使他們發(fā)現(xiàn)作品的新因素而獲得新奇感、滿足感,以便其接近、順應、甚至喜歡作品中的新因素,從而不斷拓寬自己的新的視界。對于英美讀者來說,元雜劇《西廂記》是新鮮而陌生的,譯者首先要做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拉近它與讀者的審美距離,讓他們在陌生的文化語境中尋找到滿足其期待視界的相關(guān)內(nèi)容,不至于因過度陌生而放棄閱讀。同時,譯者還應采取恰當?shù)姆g策略與翻譯方法,引導讀者順應、接近譯文中的新內(nèi)容,克服讀者與譯文之間的審美障礙,吸收、消化新因素,積淀新的審美經(jīng)驗,努力構(gòu)建新的期待視界。

三、接受美學視野下的

《西廂記》曲詞英譯實例分析

下面,我們以許淵沖、許明《西廂記》曲詞英譯為切入點,以增譯法和補償譯法為例,探討許譯本為滿足隱含讀者的期待視野所采取的翻譯策略。

(一)增譯法

王峰指出,“詩歌翻譯中的增譯法就是在原詩基礎(chǔ)上增加必要的詞,使譯詩再現(xiàn)原詩的詩情、詩意、詩境。”[15](P200)為了滿足目的語讀者的期待視野,可以適當增添相關(guān)的文化背景知識介紹或背景說明,這樣就能拉近讀者與譯文之間的審美距離。在許淵沖翻譯《西廂記》曲詞時,也經(jīng)常采用增譯法。

比如,第一本楔子中的鶯鶯唱詞:“可正是人值殘春蒲郡東,門掩重關(guān)蕭寺中?;渌骷t,閑愁萬種,無語怨東風?!边@段曲詞形象地傳達出鶯鶯的傷春之愁,這從“愁”“怨”二字即可看出。表面上是寫落花帶著無奈離枝的愁緒,默默地埋怨著吹落自己的東風,實際上,這也是主人公鶯鶯內(nèi)心的真實寫照。這里運用了古詩詞中常見的“無理而妙”的寫法,即人因自身傷感而怨恨自然景物。如蘇軾在中秋之夜懷念弟弟子由時寫道:“不應有恨,何事常向別時圓?”(《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月亮的時圓時缺,原本是亙古以來不變的自然現(xiàn)象,但蘇軾卻責怪月亮:你如果沒有恨,為什么偏偏在人家離別的時候圓呢?這問得似乎古怪,毫無道理,但是“無理有情”,表達出了詩人思念子由之情深[16](P14)。這種因內(nèi)心的情緒而嗔怪自然景物的“無理而妙”,在一定程度上就超出了英美讀者的期待視野,因此,在翻譯為英文時,就有必要采用增譯法來解釋一下落花為什么要埋怨東風。

許淵沖譯文如下:

Here we are, east of District Pu, when spring is late,

Shut up in lonely temple with barred door and gate.

The flowing stream is red with fallen blooms.

Laden with glooms,

Mutely I bear a grudge against the eastern breeze,

Blowing down flowers from the trees.[17](P5)

在翻譯最后一句時,許淵沖采用了增譯法,通過增添相關(guān)的背景說明,縮短了西方讀者與譯文之間的審美距離,再現(xiàn)了曲詞的詩情、詩意、詩境。此句可回譯為:“我暗暗地怨恨東風,將鮮花從樹上吹落?!薄癇lowing down flowers from the trees”屬于增譯部分,解釋了鶯鶯埋怨東風的原因,有效地填補了英美讀者的知識空白,豐富了他們的期待視野,使其深刻體會到中國詩詞的“無理之妙”。

再如,第二本第四折《琴心》中鶯鶯的唱詞:“其聲壯,似鐵騎刀槍冗冗。其聲幽,似落花流水溶溶。其聲高,似風清月朗鶴唳空。其聲低,似聽兒女語,小窗中,喁喁?!?/p>

許淵沖譯文如下:

The strain seems strong

Like the clash of horsemens sabres short and long;

Then soft it seems

Like flowers falling into smoothly flowing streams.

The strain is high

Like the cry of the crane in breezy moon-lit sky;

Then it is low

Like lovers whispers about what we do not know.[17](P171)

這段曲詞中,作者接連運用了四個比喻,來描寫鶯鶯聽到張生琴聲后的心理感受與情感共鳴,琴聲時而雄壯如刀槍鳴響,時而清幽如落花流水,時而高揚如風清月朗,時而低沉如喁喁細語。許淵沖采用增譯法,將最后一句譯為:“Then it is low,like lovers whispers about what we do not know.”這句話可以回譯為:“琴聲之低沉處,如同戀人在竊竊私語。說的是什么,我們卻不得而知?!逼渲校癮bout what we do not know”為增譯部分,亦是畫龍點睛之筆,生動地描繪出戀人之間的呢喃細語,使目的語讀者更容易體會出琴聲之深沉纏綿。此外,在形式上,由于增添了相關(guān)詞語,使末句與前面的格式基本保持了平衡、勻稱。

(二)補償譯法

Harvey指出,翻譯補償是指通過使用目的語特有的手段,在其文本中重新創(chuàng)造一種相似的效果,以對源語文本效果的損失進行彌補的一種技巧[18]。希金斯認為,補償翻譯在充分理解原文交際功能的基礎(chǔ)上,系統(tǒng)考慮特定文本的上下文中最重要的內(nèi)容,靈活地使用最合適的語言表達方式。在兼顧到讀者期待視野的同時,譯者可以通過換位補償、類似補償、分解補償、融合補償?shù)确绞剑瑏碛行У靥幚碓鞯牧舭姿囆g(shù)。

比如,第一本第一折《驚艷》中張生的唱詞:“恰便似嚦嚦鶯聲花外囀,行一步可人憐。解舞腰肢嬌又軟,千般裊娜,萬般旖旎,似垂柳在晚風前?!薄把U娜”是雙聲詞,用于形容草或枝條細長柔軟,亦可形容女子體態(tài)輕盈柔美,這里用于描繪鶯鶯的風姿綽約?!办届弧笔钳B韻詞,多用來描寫景物柔美、婀娜多姿的樣子,也比喻女子宛轉(zhuǎn)柔順、溫存嫵媚,這里用于描繪鶯鶯的溫婉多情?!把U娜”“旖旎”都極具中國詩詞的婉約美感,英語中很難找出與之意境相符的詞語。即使有類似的表達,英譯時也難以再現(xiàn)雙聲、疊韻的音韻美,何況“千般”“萬般”更是難以呈現(xiàn)。因此,譯文只能采取補償譯法,借助英語特有的語言手段,盡力彌補譯文在“聲音效果、修辭以及語用效果等方面的缺損,以使譯文達到與原文大體相同的效果”[19](P37)。

許淵沖譯文如下:

Like an oriole warbling amid the flowers. Every pace

She takes awakens love.

When she is seen to move,

Her supple waist is full of grace

Like that of a dancer or drooping willow trees

Waving in evening breeze.

What a captivating sight!

What an intoxicating delight![17](P17)

首先,許譯本運用了換位補償法,把曲詞中“似垂柳在晚風前”的位置調(diào)整到“解舞腰肢嬌又軟”之后,接著又進行修飾,譯為:“Her supple waist is full of grace,like that of a dancer or drooping willow trees,waving in evening breeze.”這句話可以回譯為:“她柔軟的腰肢優(yōu)雅萬千,如同舞女或在晚風中擺動的垂柳?!贝颂幱胹upple、full of grace凸顯了鶯鶯的柔媚之態(tài)。許淵沖對補償位置進行了靈活處理,并沒有拘泥于目的語位置上的表層轉(zhuǎn)換,在不同于原文的位置上傳達出相同的效果。其次,許譯本又采用了類似補償法,以兩個并列的、平行性結(jié)構(gòu)的what感嘆句,來表達張生內(nèi)心對鶯鶯的極度愛慕之情。譯文中的“captivating”意為“使人神魂顛倒的”,“intoxicating”意為“令人陶醉的”。“What a captivating sight! What an intoxicating delight!”可以回譯為“多么迷人的景象!多么醉人的樂事!”同時,trees和breeze、sight和delight分別構(gòu)成押韻。許淵沖通過兩次補償手段的運用,填補了西方讀者對于“裊娜”“旖旎”的圖式空白。

再如,第四本第四折《驚夢》中張生的唱詞:“綠依依墻高柳半遮,靜悄悄門掩清秋夜。疏剌剌林梢落葉風,慘離離云際穿窗月。驚覺我的是顫巍巍竹影走龍蛇,虛飄飄莊生夢蝴蝶。絮叨叨促織兒無休歇,韻悠悠砧聲兒不斷絕。痛煞煞傷別,急煎煎好夢兒應難舍。冷清清的咨嗟,嬌滴滴玉人兒何處也!”張生在投宿客店時,夢見鶯鶯追趕而來,夢醒之后則是無限凄涼,這里接連使用“綠依依”“靜悄悄”“疏剌剌”“慘離離”“顫巍巍”“虛飄飄”“絮叨叨”“韻悠悠”“痛煞煞”“急煎煎”“冷清清”“嬌滴滴”十二組疊詞,來表達張生的思念之情,足以見出王實甫文字功力之深厚。中國讀者從這些疊詞中很容易感受到張生的相思之苦、相愛之深,不過,英語中疊詞的缺失卻造成了這些疊詞翻譯的困難,使得這種漢語獨有的音韻美很難再現(xiàn)。許淵沖很好地運用補償法,通過使用英語特有的手段,在譯本中重新創(chuàng)造一種相似的效果,從而對源語文本效果的損失進行了有效彌補。具體而言,許譯本成功地轉(zhuǎn)化了音韻美,填補了西方讀者對于疊詞的空白感受,并盡力構(gòu)建出意境美,使西方讀者同樣有身臨其境之感。

許淵沖譯文如下:

The wall half hidden by the green, green willow trees,

The door is closed on silent, silent autumn night.

Sparse leaves fall from the branches in gentle, gentle breeze,

My window steeped in gloomy, gloomy cloud-veiled moonlight.

The bamboos shadow shivers, shivers like wriggling snake;

My fancy wafts and wafts like a dreaming butterfly.

The cricket chirps and chirps all the night long awake;

The washerwomens pounding spreads, spreads far and nigh.

Acute, acute my grief at heart:

Painful and painful from my dream to be torn apart!

Lonely, lonely I sigh: O where,

O where is now my charming, charming lady fair? [17](P353)

許譯本中,將“綠依依”等八個形容詞疊詞用對

應的形容詞重復來表現(xiàn),依次譯為:green,green;silent,silent;gentle,gentle;gloomy,gloomy;acute,acute;painful and painful;lonely,lonely;

charming,charming。把“顫巍巍”等四個用作狀語的疊詞巧妙地轉(zhuǎn)譯為動詞重復,依次譯為:shivers,shivers;wafts and wafts;chirps and chirps;spreads,spreads。許譯本通過重復這一修辭手段,把漢語中的疊詞譯為英語中的重復詞,形象地傳達出曲詞所包含的強烈情感,成功地再現(xiàn)出曲詞所具有的節(jié)奏感。就此而言,許譯本既照顧到西方讀者期待視野的可接受度,也填補了漢語疊詞的圖式空白,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了隱含讀者的參與度和積極性,激發(fā)起他們對元雜劇的閱讀欲望,拓寬了其期待視野,實屬上乘譯作。

總之,許淵沖的《西廂記》譯本以韻文譯韻文,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源語文本的意美、音美、形美,其翻譯藝術(shù)值得深入探討。我們以接受美學理論為指導,舉例分析了許譯本運用增譯法和補償譯法的妙處,希望能對文學翻譯有所啟發(fā)。

參考文獻:

[1][元]鐘嗣成等.錄鬼簿(外四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楊緒容整理.王實甫《西廂記》匯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王國維.宋元戲曲史[M].北京:中華書局,2010.

[4]薛斯元.《西廂記·長亭送別》的語言藝術(shù)賞析[J].新西部(下半月),2016,(11).

[5]張悅.從《宋元戲曲史》看元代雜劇的戲劇藝術(shù)——以王實甫《西廂記》為例[J].藝術(shù)教育,2017,(8).

[6]黨爭勝.“三美”之典范 譯苑之奇葩——許淵沖《西廂記·哭宴》英譯賞評[J].外語教學,2007,(1).

[7]李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許淵沖英譯《西廂記》的藝術(shù)成就[J].中國翻譯,2002,(2).

[8]王宏印.中外文學經(jīng)典翻譯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9]Jauss,H.R.Toward an Aesthetic of Reception[M].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83.

[10]杜平.想象東方——英國文學的異國情調(diào)和東方形象[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

[11]張迎迎.生態(tài)翻譯學視角下的中國文學“走出去”——以《西廂記》兩英譯本為例[J].現(xiàn)代語文(學術(shù)綜合版),2015,(9).

[12]朱立元.接受美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13][聯(lián)邦德國]W.伊澤爾.審美過程研究——閱讀活動:審美響應理論[M].霍桂桓,李寶彥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8.

[14][聯(lián)邦德國]H·R·姚斯,[美]R·C·霍拉勃.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M].周寧,金元浦譯.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

[15]王峰.唐詩經(jīng)典英譯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

[16]艾治平.古典詩詞藝術(shù)探幽[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17][元]王實甫著.許淵沖,許明譯.《西廂記》(漢英對照)[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9.

[18]Harvey,K.A Descriptive Framework for Compensation[J].The Translator,1995,(1).

[19]Baker,M.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7.

A Study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Quci(曲詞) in

Romance of the Western Chamber(《西廂記》)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eption Aesthetics

Dong Yan1、2,Lu Li1

(1.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ndong First Medical University & Shandong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Taian 271000;

2.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hool Sciences, Beijing 102488, China)

Abstract:Romance of the Western Chamber(《西廂記》)has a beautiful and lyrical poetic language, and its Quci(曲詞)is gorgeous, elegant, and charming. Xu Yuanchong translated Quci(曲詞)into verse in order to interpret the artistic charm of the original to the greatest extent.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re concepts such as “implied reader”,“the blanks” and “the horizon of expectation” in Reception Aesthetics will better explore how to leave blanks and how to satisfy target language readers horizon of expectations, with the hope of enlightening literary translation.

Key words:Romance of the Western Chamber(《西廂記》);English translation of Quci(曲詞);Reception Aesthetics;the blanks;the horizon of expectation

猜你喜歡
期待視野接受美學西廂記
為什么《西廂記》天下奪魁
“紅娘”稱呼的由來
接受美學視野下鮑勃?迪倫歌詞試譯
從接受理論看中國高校簡介英譯
接受美學視角下的戲劇翻譯
探究如何培養(yǎng)學生語文閱讀興趣的策略
英伽登的“具體化”理論研究
接受美學視域下的《美人魚》
接受美學視角下Mulan的翻譯研究
《西廂記》賞讀之一:驚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