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翃旻
摘要:新媒體教學具有很多優(yōu)點,高校音樂教師可以通過演示課件的方式,放映古典音樂歌曲的部分,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修養(yǎng)。并且新媒體教學具有方便以及高效等特點,高校音樂教師能夠很容易地找到流行音樂等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目前,新媒體音樂教學存在較多的問題,部分高校音樂教師的經驗不足,過度依賴新媒體進行音樂教學,使用網絡上現成的音樂課件進行教學,工作態(tài)度極為懶散。本文論述新媒體能夠提高學生審美情趣等意義,提出幫助高校音樂教師改變傳統(tǒng)觀念的方法。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高校音樂教學;音樂素養(yǎng)
引言:
傳統(tǒng)教學模式抑制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并且傳統(tǒng)音樂教學的課堂內容空洞乏味,歌唱等內容需要教師親自歌唱,很多音樂教師不了解基本都唱法,無法幫助學生了解美式唱腔等基本理論知識。目前,多數高校音樂教師處于設施設備落后等因素只能使用課本教學,要求學生掌握古典音樂的部分內容,然而音樂教材內容過于粗淺,不能幫助學生夯實音樂理論知識。
一、新媒體時代高校音樂教學意義
高校音樂教學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音樂教學的目標就是幫助學生提高自身魅力,使得學生能夠通過與其他同學溝通與交流的方式影響其他人的行為以及舉止。古典音樂能夠幫助學生了解外國文化以及人文背景,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音樂教學能夠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很多高校學生的記憶方式存在較大的問題,音樂教學能夠幫助學生通過學習音樂節(jié)奏的方式了解記憶方法,提高學生的聯想能力。目前,新媒體時代改變了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方法,教師能夠通過互聯網及時了解音樂流行發(fā)展的趨勢,看清本校與外校在音樂教學水平之間的差距,能夠更有針對性地改變教學模式。
二、新媒體時代高校音樂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
部分高校的音樂教師對于新媒體的認識方面存在較大的問題,并且新媒體自身存在著信息碎片化、范圍模糊以及不良信息傳播等問題。網絡信息的傳播內容過于碎片化,導致音樂教師查找出來音樂資料存在不完整等問題,并且目前計算機軟件的推送機制的技術不成熟,教師只能從互聯網上尋找到無用的信息,無法找到真正能夠提高學生音樂水平的音樂素材。教師搜尋的信息范圍邊界較為模糊,很多音樂方面的知識被定義為語文賞析以及歷史中的作者簡介中,降低了教師查找資料的效率。與此同時,部分高校的音樂教師的年齡層次相差較大,教師之間無法進行有效溝通,不利于提高學校的整體音樂教學水平。
三、新媒體時代高校音樂教學改革措施
1.緊跟音樂發(fā)展的趨勢
高校音樂教師普遍輕視流行音樂的作用,認為流行音樂沒有任何審美價值。目前,傳統(tǒng)的音樂教材包含民間音樂以及古典音樂等內容,這些音樂的節(jié)奏較為古典,音樂內容能夠表示當時的時代特征,然而民間音樂以及古典音樂無法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因此,高校音樂教師必須了解當代音樂的流行趨勢,能夠有效利用流行音樂提高教學質量。流行音樂符合當今時代的發(fā)展,能夠體現人民群眾的追求以及心愿,受眾較為廣泛。流行音樂的風格是多變的,風格包含搖滾以及抒情、嘻哈以及抒情等多種音樂風格,因此,流行音樂的包含的內容豐富,具有教育意義。高校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時,必須結合多媒體教學方法,將流行音樂融入到古典音樂的教學中,切實提高學生的音樂涵養(yǎng)。例如,高校音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放映《出山》等流行歌曲,幫助放松放松緊張心情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尋找歌曲的簡譜,在課堂上彈奏歌曲,選擇流行音樂中積極的并具有教育意義的部分,幫助學生了解樂譜等相關知識。
2.有效使用新媒體
高校音樂教師必須學會基本的計算機知識,擴大獲取音樂資源的途徑。傳統(tǒng)的信息來源包含廣播、電子出版物以及各種計算機網絡,高校音樂教師必須確保音樂資源的有效性與可靠性,為學生學習音樂提供便利。此外,教師可以通過新媒體幫助學生了解不同的唱法,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教師必須在教導學生音樂歌唱知識之前幫助學生規(guī)范歌唱方法。例如,在教師在教導學生發(fā)“哼嗚”這個音的時候,很多學生發(fā)出的聲音過于響亮,沒有體現出略微低沉的感覺,無法達到標準歌唱的水平。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歌唱唱法的視頻,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正確的發(fā)音方式,及時修改學生在唱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可以告訴學生正確的歌唱技巧,要求學生用舌頭抵住牙齦,仔細檢查舌頭彎曲的情況,用手探一下舌頭彎曲的幅度,改變錯誤的歌唱方法,切實提高高校學生的歌唱水平。
3.轉變音樂教學理念
傳統(tǒng)音樂教學主要以理論研究為基礎,要求高校學生學習作曲以及音樂學等知識,提高學生的專業(yè)水平。并且音樂教學的開展場所通常是專業(yè)的音樂學校以及藝術學院,與大眾音樂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師無法把握流行音樂的發(fā)展趨勢,很容易出現閉門造車的情況。因此,高校音樂教師需要吸取傳統(tǒng)音樂教學中的有益部分,在教學過程中多與音樂前輩請教,備課時安排民間曲目模唱的部分內容,幫助學生了解民間音樂的相關知識。此外,高校音樂教師必須使用多媒體教學的方法開展音樂鑒賞課,要求學生了解《鐵蹄下的歌女》等作品的歌曲結構以及表達情感,引導學生了解山歌的特點以及風格特征,切實轉變音樂教學理念。例如,在講授貝多芬的交響曲時,高校音樂教師要求學生仔細傾聽歌曲《悲愴》,要求學生了解音樂中包含的情感。有學生聽出歌曲的第一節(jié)使用哀求的音調,接下來的歌曲部分采取減七和弦的旋律,可以表明作者痛苦的心情。因此,高校音樂教師必須以審美為核心,鼓勵學生發(fā)現音樂作品中的閃光點。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伴隨著如何全球多元化時代的到來,我國需要發(fā)展音樂事業(yè)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的發(fā)展,音樂同樣能夠提高百姓的精神世界,幫助人民群眾緩解工作以及生活的壓力,使得人們能夠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與此同時,音樂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素質,高校音樂教師可以通過音樂鑒賞活動幫助學生了解貝多芬等名家的作品,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因此,高校音樂教師必須使用多媒體的手段幫助學生了解歌曲情緒上的變化以及歌曲結構等內容,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呂繼勇.新媒體時代高校音樂教學改革路徑探索[J].戲劇之家,2021(09):125-126.
[2]陳培剛. 高師音樂基礎課程的多元文化理念與教學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7.
[3]范桂霞.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音樂表演的優(yōu)化與提升[J].才智,2016(13):102+104.
[4]王玲.高師音樂和聲教學改革策略[J].藝術品鑒,2015(03):255+273.
湖南城市學院 4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