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預印本平臺科學信息傳播的問題與對策

2021-09-10 04:57:26賈景文
傳播與版權 2021年7期
關鍵詞:開放獲取新冠肺炎疫情

賈景文

[摘要]預印本平臺作為部分科學信息的首發(fā)媒介,其科學信息的傳播呈現“真”與“偽”相交織的格局。本研究以生物醫(yī)學類的預印本平臺bioRxiv和medRxiv為例,分析預印本平臺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傳播科學信息的路徑以及存在的問題,并據此提出相應的對策。研究認為,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預印本平臺由于缺少同行評議環(huán)節(jié),其論文質量參差不齊,加之部分媒體引用不當,誤導了部分公眾正確的健康認知。因此,預印本平臺應當建立有效的突發(fā)公共事件應對機制,加強與傳統(tǒng)期刊和其他媒體的合作,提升科學信息的質量,積極引導大眾建立正確的健康認知。

[關鍵詞]預印本;預印本平臺;科學信息;開放獲取;新冠肺炎疫情

開放科學促進了預印本以及基于預印本的學術交流模式的興盛[1]。預印本是指尚未在同行評議學術期刊上正式發(fā)表的,由作者上傳到公共數字倉儲服務系統(tǒng)上供開放交流的論文手稿[2]。預印本平臺則是為科研人員提供預印本出版?zhèn)鞑デ赖膶W術平臺[3]。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預印本平臺因其即時傳播、開放共享的特點,加快了科學信息再生產的效率[4],有效地促進了一手科學信息在學術共同體中的傳播。然而,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預印本平臺也因缺少同行評議環(huán)節(jié),傳播了一些缺少嚴謹論證的科學信息,加之部分媒體引用不當,產生誤導,甚至引發(fā)了公眾認知錯誤等問題[5]?;诖耍狙芯恳陨镝t(yī)學類的預印本平臺bioRxiv和medRxiv為研究對象,將其置于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進行審思,研究預印本平臺傳播科學信息存在的問題,并據此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為預印本平臺在應對突發(fā)公共事件中發(fā)揮積極作用提供參考。

一、生物醫(yī)學類預印本平臺的發(fā)展現狀

自世界第一個電子化預印本平臺arXiv建立以來,預印本及預印本平臺發(fā)展較為迅速,各類預印本平臺陸續(xù)推出,專業(yè)預印本平臺主要分布于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生物醫(yī)學等學科。在諸多預印本平臺中,生物醫(yī)學類預印本平臺發(fā)展較為活躍。目前,生物醫(yī)學領域較為知名的預印本平臺主要有bioRxiv和medRxiv。其中,bioRxiv由非營利機構美國冷泉港實驗室(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簡稱CSHL)于2013年成立,其目前收錄包括生物化學、生物信息學、進化生物學等27個學科領域,著者向其提交的論文必須歸屬到具體的學科領域。

medRxiv是由美國冷泉港實驗室、耶魯大學和英國BMJ出版集團共同創(chuàng)立,其目前收錄包括流行病學、健康信息學等51個學科領域。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以來,bioRxiv和medRxiv以“COVID-19 SARS-CoV-2”為關鍵詞提交的預印本共15363篇,其中bioRxiv有3485篇,medRxiv有11878篇。Dimensions的引文數據顯示,以“COVID-19”為關鍵詞的預印本被引用的頻率遠高于其他預印本,來自Altmetric的數據也表明關于新冠肺炎疫情的預印本在Twitter上的分享率高于非新冠肺炎疫情的預印本[6]。換言之,新冠肺炎疫情的預印本獲得了大眾更高的關注度。

二、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預印本平臺科學信息的傳播路徑

(一)路徑一:學術共同體內預印本作者與其他科研人員的傳播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預印本平臺上的科學信息有兩條傳播路徑。路徑一如圖1所示,科研人員將內容信息預印本發(fā)布在預印本平臺上,由預印本平臺對預印本內容信息進行分發(fā)。這形成科學信息的一級傳播。此后,在預印本平臺內部,科研人員可以通過郵件或預印本平臺提供的評論入口發(fā)表意見;在預印本平臺外部(社交平臺),科研人員可以通過轉發(fā)評論的方式傳播科學信息(預印本平臺外接了社交媒體平臺,預印本平臺內科研人員的評論可同樣出現在社交媒體平臺中)。這形成科學信息的二級傳播。

(二)路徑二:大眾媒體將預印本內容制作成新聞報道進行傳播

路徑二如圖2所示,預印本手稿內容被著者發(fā)布在預印本平臺上,并在學術共同體內部進行交流與反饋。但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大眾媒體基于滿足公眾的科學信息需求,將報道重點放在預印本平臺上的相關信息,通過檢索預印本平臺上的相關論文,將其內容加工成新聞報道并進行傳播。除了大眾媒體,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社交媒體的“意見領袖”為了強化自身的輿論引導功能,也會關注預印本平臺的相關最新學術進展,通過翻譯與整合將預印本的相關論文內容編輯成博文,并發(fā)布于社交平臺。這些“意見領袖”一方面表達了其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關切,另一方面擴大了預印本相關內容的傳播范圍。除前述傳播路徑,普通公眾也可直接查閱預印本來獲得科學信息,然而預印本平臺的語言門檻(大多預印本平臺以英文為主)、學術門檻(公眾對預印本以及預印本平臺缺乏了解),使得普通公眾直接獲取預印本中的科學信息的難度較大。

三、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預印本平臺科學信息傳播存在的問題

(一)預印本平臺缺少嚴格的把關機制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公眾對科學信息的獲取需求快速增加,大眾媒體和普通公眾更加關注預印本平臺上傳播的科學信息。但由于預印本平臺本身缺少嚴格的同行評議環(huán)節(jié),欠缺科學信息的質控標準,導致一些預印本中信息的科學依據不足,甚至本身就是存?zhèn)蔚男畔?。這些信息如果僅在學術共同體內討論,就會被學術交流的機制所調適和糾偏。但諸如medRxiv等預印本平臺,其會為每篇預印本內容提供社交評論窗口,平臺上的所有注冊用戶都可對預印本發(fā)表意見。同時,其用戶評論的呈現方式又依托于Twitter、Facebook等社交媒體渠道[7]。這樣,科研人員通過分享預印本上的信息到社交媒體平臺,這些信息既可以在學術共同體內部進行交流,又基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大眾媒體以及公眾對信息的關注,其很可能會被大眾媒體或社交媒體上的“意見領袖”轉載、討論,進一步傳播到公眾視野中,進而產生負面的社會影響。

例如,印度理工學院德里分校的研究團隊在bioRxiv上發(fā)表了存在明顯專業(yè)錯誤的預印本《2019-nCoV刺突蛋白中獨特插入片段與HIV-1gp120和Gag的異常相似性》(Uncanny similarity of unique inserts in the 2019-nCoV spike protein to HIV-1 gp120 and Gag)[8]。該預印本發(fā)布后,作者又將其內容分享到Twitter。該預印本在獲得科研人員內部討論的同時,又吸引了大眾媒體和公眾的注意,在輿論場產生了廣泛影響。而部分缺少專業(yè)知識的公眾難以甄別此類信息的真?zhèn)?,極易被這類信息以及新聞報道所誤導。此外,公眾的參與會助推偽科學信息的傳播,這不僅讓公眾產生情緒擴散效應,也對疫情防控造成負面影響。

(二)預印本平臺缺少有效的引導機制

不可否認的是,預印本平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及時傳播科學信息,科研工作者通過預印本平臺可以迅速獲取來自全球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的最新研究,進而填補新型冠狀病毒流行病學、病毒學和臨床知識的空白。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3月15日,發(fā)布在bioRxiv上有關“COVID-19”的預印本共計3915篇。然而,與其高關注度和參與度不匹配的是預印本平臺對科學信息傳播的低效引導能力。部分所謂的科研成果內容質量良莠不齊,甚至存在誤導性的信息。而一些未經證實或存在明顯錯誤的此類信息被大眾媒體不經求證地引用,并進入更廣泛的社會討論,進而引起更為棘手的社會問題。

究其原因,預印本平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忽略了對科學信息傳播的有效引導。第一,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初期,bioRxiv、medRxiv等預印本平臺未對有關“COVID-19”的預印本進行特別標注。這使得大眾媒體誤以為預印本上的該類信息是經過同行評議,且具有結論性的內容。第二,該類相關信息被科研人員轉載到社交媒體平臺后,預印本平臺難以通過自身平臺力量介入其中,如bioRxiv、medRxiv未能夠對具有誤導性質或明顯錯誤的該類信息進行辟謠或糾正。第三,在大眾媒體不當引用預印本上的該類信息后,預印本平臺缺乏有效的應對機制,無法阻止錯誤的信息被進一步傳播。

(三)預印本平臺缺少有序的聯動機制

預印本平臺傳播科學信息還處于單一傳播主體進行傳播的階段,缺少與傳統(tǒng)期刊的溝通與聯動。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雖然預印本平臺與傳統(tǒng)期刊都采取了一定措施,比如傳統(tǒng)期刊加快對“COVID-19”相關論文的審議以便實現快速發(fā)布,預印本平臺則對相關手稿進行二次審議以保證其科學性,但是兩者始終缺少聯動。

預印本平臺與傳統(tǒng)期刊之間的聯動對科學信息的傳播與甄別具有促進作用。一方面,預印本平臺可以通過與傳統(tǒng)期刊聯動,及時將偽科學信息拒之門外,通過傳統(tǒng)期刊的同行評議制度過濾信息。另一方面,預印本平臺與傳統(tǒng)期刊通過加強合作,取長補短,能夠最大限度地兼顧論文發(fā)布的時效性和質量,提高科學信息傳播的準確性。

四、預印本平臺提升科學信息傳播質量的對策

(一)預印本平臺應加強對特定預印本的同行評議

預印本平臺對預印本的審核不僅是審核論文作者是否認真參與研究,更應審核預印本手稿內容數據的準確性和結論的合理性。雖然多數預印本并不是最終的研究成果,但是階段性的研究成果依然要保持研究的嚴謹性和科學性。目前,一些預印本平臺已經采取措施,比如bioRxiv和medRxiv在論文發(fā)布前會對內容進行兩輪審查。首先,預印本平臺工作人員要檢查論文是否存在抄襲和不完整等問題。其次,論文要通過學者、專家進行再一次審查,以甄別其中不科學的內容以及對生物、健康存在安全風險的內容。在通常情況下,bioRxiv的論文審查會在48小時內完成,而medRxiv則需要4-5天,只有通過審查并符合要求的論文才能最終在各自的平臺上發(fā)表。在加強審核后,預印本平臺傳播科學信息的時效性會被大大降低。因此,預印本平臺應當成立突發(fā)公共事件應對審議小組,通過儲備相關領域的權威學者,以應對突發(fā)公共事件下大量相關科學信息內容的審核和發(fā)布,最大限度地保證預印本平臺的時效性和論文質量。

(二)預印本平臺應強調預印本的非確定性和非權威性

預印本平臺通過在官方網站顯著位置進行提示,以強調預印本內容的非確定性和非權威性。比如bioRxiv在新型冠狀病毒專欄告知:這些報告內容未經同行評議,不應被視為結論性的內容用以指導臨床實踐、健康相關行為,也不應作為既定事實在新聞媒體進行報道[9]。此外,預印本平臺應當進駐社交媒體平臺,并在突發(fā)公共事件期間積極參與相關科學信息的傳播,把握信息傳播的主動權;對社交媒體平臺上出現的誤導性信息要進行辟謠,既讓公眾知曉預印本平臺,又加強其權威性。

(三)預印本平臺應主動參與大眾媒體的傳播過程

首先,預印本平臺要對媒體報道的有關預印本平臺上的研究內容進行把關,對不實信息及時辟謠并進行科學解讀。其次,預印本平臺應通過在社交媒體平臺建立官方賬號,主動轉載預印本平臺上有價值的科學信息,加強與社交媒體平臺上科研人員的聯系,擴大預印本平臺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的影響力,提升其話語權。對輿論場中的科學性話題,預印本平臺應積極參與討論,有效引導科學信息的傳播。

(四)預印本平臺應建立與傳統(tǒng)期刊的快速聯動機制

在突發(fā)公共事件期間,預印本平臺上的科學信息容易被大眾媒體和公眾誤讀。因此,對預印本平臺和傳統(tǒng)期刊而言,資源共享比資源獨有更有意義,兩者應建立快速聯動機制。在發(fā)布研究成果階段,預印本平臺可利用自身平臺優(yōu)勢快速傳播科學信息,傳統(tǒng)期刊可參考科學信息在預印本平臺的發(fā)布及其反饋,加快該科學信息的流動和傳播,快速地為公眾提供準確嚴謹的科學信息。

五、結語

預印本平臺對科學信息的及時傳播使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鞏固了在科學交流中的地位。盡管預印本以及預印本平臺存在科學信息被錯誤引用、缺少同行評議制度等問題,但是我們也應看到,預印本以及預印本平臺在突發(fā)公共事件中對科學信息快速分發(fā)、交流、反饋的積極作用。未來有關預印本平臺的相關研究應更關注預印本的偽科學信息傳播對社會的影響,關注國內預印本平臺建設的特殊性。

[參考文獻]

[1]張智雄,黃金霞,王穎,等.國際預印本平臺的主要發(fā)展態(tài)勢研究[J].數字圖書館論壇,2017(10):2-7.

[2]Preprint[EB/OL].(2019-02-08)[2021-06-05].https://en.wikepedia.org/wiki/Preprint.

[3]秦文珍,肖瓊.生物醫(yī)學領域預印本的現狀與發(fā)展[J].現代情報,2014(04):142-145.

[4]解賀嘉,劉筱敏.國外預印本平臺研究述評[J].科技與出版,2020(06):21-27.

[5]Jeffrry S. f lier. Covid-19 is reshaping the world of bioscience publishing[EB/OL]. (2020-03-23) [2021-06-05].https://www.statnews.com/2020/03/23/bioscience-publishing-reshaped-covid-19/.

[6]Fraser N, Brierley L, Dey G, et al. Preprinting the COVID-19 pandemic[EB/OL].(2020-05-22)[2021-06-05].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5.22.111294v3.

[7]唐耕硯,蔡豪.預印本平臺的輿論治理困境與應對策略——基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事件的反思[J].科學學研究,2021(04):587-593.

[8]Pradhan P,Pandey A K, Mishra A, et al. Uncanny similarity of unique inserts in the 2019-nCoV spike protein to HIV-1 gp120 and Gag[EB/OL].(2020-01-30)[2021-06-05].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1.30.927871v2.

[9]COVID-19 SARS-CoV-2 preprints from medRxiv and bioRxiv[EB/OL].[2021-06-05].https://connect.biorxiv.org/relate/content/181.

猜你喜歡
開放獲取新冠肺炎疫情
運用大數據技術提升公共危機應對能力
前線(2020年3期)2020-03-13 15:08:37
首都都市圈區(qū)域聯防聯控機制探析
前線(2020年3期)2020-03-13 15:08:37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學研究對政府決策的影響
治理研究(2020年2期)2020-03-13 08:10:15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機制:信息、決策與執(zhí)行
治理研究(2020年2期)2020-03-13 08:10:15
新冠肺炎疫區(qū)高校大學生的精神狀態(tài)與行為應對
治理研究(2020年2期)2020-03-13 08:10:15
公共衛(wèi)生學科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凸顯
治理研究(2020年2期)2020-03-13 08:10:15
淺談MOOC與信息素養(yǎng)教育
“大學圖書館發(fā)展趨勢與服務創(chuàng)新論壇”綜述
國外開放獲取平臺對我國科技期刊OA發(fā)展的啟示
軟件導刊(2016年9期)2016-11-07 22:05:06
開放獲取對國際眼科學期刊文獻計量學指標的影響
出版廣角(2016年2期)2016-03-19 22:18:12
昆明市| 兴业县| 荥经县| 成都市| 界首市| 榆中县| 西城区| 南平市| 江孜县| 高平市| 杭锦旗| 铜山县| 桃源县| 古田县| 桐城市| 滕州市| 富阳市| 杭锦后旗| 寻甸| 安远县| 罗城| 颍上县| 丁青县| 鸡西市| 日土县| 临颍县| 方山县| 固原市| 孝义市| 自治县| 奈曼旗| 宜章县| 离岛区| 柘荣县| 赣州市| 晋江市| 灵宝市| 都昌县| 锦州市| 神木县| 弋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