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志娟
[摘要]優(yōu)質的封面設計集內容藝術與形式藝術于一身,在裝幀設計中地位顯著?!柏S子愷兒童圖畫書獎”獲獎作品不僅內容構思巧妙生動,在封面設計上也頗具色調和諧、畫面明快、文字活潑、意境豐富等特色。文章對其進行探討,進而總結其給華文兒童繪本封面設計帶來諸如綜合元素彰顯內容、加深聯想傳遞立意、變化材質增添特色、構建品牌增加影響等方面的有益啟示。
[關鍵詞]兒童繪本;封面設計;“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
在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再加之國內外對兒童教育的普遍重視,圖書尤其是原創(chuàng)兒童繪本以其在傳承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播主流意識形態(tài)方面所具有的潛移默化、抗拒力小的優(yōu)勢逐漸走向國際市場,提升了我國文化的傳播力與競爭力。原創(chuàng)兒童繪本肩負滿足國內文化需求和推動對外文化交流的雙重責任,因此繪本創(chuàng)作不僅要加強內容建設,更要以形式吸引受眾關注。封面作為圖書的“臉面”,其設計是裝幀設計中融會精神、凸顯內涵的關鍵之處。在我國眾多的繪本中,諸多以華文原創(chuàng)著稱的“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獲獎作品在此方面都頗具特色。
作為我國第一個國際級的華文兒童圖畫書獎,“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面向國際進行華文兒童圖畫書作品的征選,旨在“表彰作家、畫家創(chuàng)作優(yōu)質華文兒童圖畫書,鼓勵出版社出版原創(chuàng)兒童圖畫書,促進公眾重視原創(chuàng)兒童圖畫書及其閱讀”[1],助推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它的多次成功舉辦見證了10年間華文原創(chuàng)圖畫書由青澀走向蓬勃發(fā)展的歷程。該獎項的獲獎作品除了內容豐富翔實、語言簡練生動,其封面設計更具色調和諧、畫面生動、文字活潑、意境深遠等特點,筆者對其展開分析,將對今后華文兒童繪本封面設計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更有利于其服務國內受眾,滿足國外需求。
一、獲獎圖書封面設計特色
封面設計是書籍裝幀設計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除了具有保護書籍的基礎功能,更具有體現圖書整體質量、傳遞主題內容的重要作用[2]。筆者將具體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分析“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獲獎作品的設計特色。
(一)色彩配置和諧
圖畫書獲獎作品的設計者從內容出發(fā),立足兒童讀者群的色彩定位,通過對色彩三要素—明度、純度和色相的運用,借助色彩表達或冷或暖或中和的藝術語言,傳遞自身的主觀情感,并作用于讀者的心理及認知,力圖引起情感共鳴[3]。
如《團圓》中的紅、橙、黃、綜等顏色顯示家人過年團聚的喜悅溫暖之情,《躲貓貓大王》以覆蓋全封面的棕色為基調,喚起童年溫暖的記憶,并且作品內容以暖色調為主色,烘托圖書內容的溫情與熱鬧,給人帶來活力、溫暖、歡樂、希望之感。再如《想要不一樣》《我和我的腳踏車》兩部作品均以綠、藍、紫三種冷色為封面色彩基底,表達自由、理想之意,凸顯主人公的個性以及其對夢想、環(huán)境的獨特追求。又如在《一園青菜成了精》《西西》《進城》等作品中,封面用中性色白色打底,佐以綠、橙、紅、綜、灰、黑等冷暖色,相互輝映,給人一種明快無暇、輕松愜意之感。
(二)畫面生動形象
“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獲獎作品的封面設計不僅精煉、簡潔地體現了圖書的整體內容,還善于挑選適宜的封面元素以及靈活運用元素構圖來營造細膩生動的畫面感。眾所周知,圖像元素是視覺中心的集聚點,獲獎作品在元素選擇方面,以契合圖書內容為主,以畫訴情,突出形象感。
如《團圓》中媽媽與孩子枕著爸爸的手臂,三人嘴角帶著微笑共同安睡的畫面,洋溢著家人團聚的親密感、幸福感,真實動人;《想要不一樣》呈現一幅課堂景象,在所有的同學或低頭或左右交耳或撓頭思索的時候,只有一位同學興高采烈地高舉著左手,等待著老師的認可,鮮明地突出主人公積極表現突破整齊劃一的程序,想要與眾不同的姿態(tài)。其他如《星期三下午捉蝌蚪》中的五指形的水草、傲嬌的蝌蚪;《最可怕的一天》設計了眾多充滿活力和形象感突出的外星人和小怪獸,增添了圖書的表現力、感染力,形成了與圖書主題內容的完美契合。
適合的畫面元素離不開巧妙的構圖手法,兩者的緊密配合是傳遞封面視覺沖擊的重要途徑。獲獎作品以圖書主題內容為出發(fā)點,靈活運用畫面元素進行構圖設計,促進了畫面形象的生動性表達,傳遞出作者的藝術情感和創(chuàng)造意境。
如《躲貓貓大王》中大王的向心式表達是以小朋友圍成一圈的圓形進行構圖,形成視覺中心點,再以他們的手臂為延展方向進行匯聚,使視線進一步集中,讓視線從孩子們的表情向手勢移動,凸顯躲貓貓的活動主題;《西西》的散點式表達是畫面中孩童均勻地分布在各個角落,表達廣場上孩子游玩的歡快感。另外,還有《現在你知道我是誰了嗎》的問號趣味式設計、《迷戲》如謎一樣的空曠留白等,都是封面構圖較好地呈現內容的體現。
(三)文字活潑有趣
37部獲獎作品封面的文字表達簡單清晰,字號大小適中、字體活潑多變、構圖巧妙靈活,與少年兒童天真活潑的性格特點相符合,能夠滿足他們的閱讀需求。
首先是字體方面。37部獲獎作品的封面字體風格趨近于內容風格,大致分為3類。第一類作品內容活潑多變,字體以毛筆字寫法為主,以《躲貓貓大王》《西西》等17本圖書為代表,圖書內容活潑歡樂,描繪了童年之美,表達想象力的奇趣。因此,封面字體采用毛筆字的隨意寫法,拋開板正的樣貌,筆法跳脫,在內容之上更添一份形式趣味。第二類作品內容理性向上,字體多用黑體、宋體進行搭配,包含《池上池下》《阿里愛動物》等9本圖書,圖書內容既有對成功、英雄等事物的冷靜思考,又含保護動物、保護弱小等倡議,封面文字采用黑體與宋體與之搭配,更添冷靜沉穩(wěn),富有理性之感。第三類作品內容輕松隨和,多采用圓體字或字體變體與之呼應,其中《拐杖狗》《烏龜一家去看海》等9本圖書表現明顯,圖書內容講述與具體生活事物、生活場景有關的故事,其風格處于前兩類圖書之間,趣味性較強,字體或是風格活潑的圓體字,或是一些板正字體的變體,較為契合圖書內容的表達,貼合兒童實際感知。
其次是字號方面。獲獎作品一者因圖畫書封面簡潔,二者因為適應3歲到6歲為主的讀者的閱讀習慣,所以整體字號選擇較大。部分較長書名根據實際排版的需要或相應縮減字號,或通過標題轉行來達到方便讀者閱讀的實際效果。
最后是排列方面。適宜的字體同樣需要合適的排列方式,師聰以內容風格為基礎,共總結出聚集式、垂直式、水平式三類主要字體排列形式[4]。第一類聚集式排列的圖書內容活潑有趣,字體多以變體為主,書名將文字進行聚集,縮小字體空間,增強視覺沖擊,給讀者以秩序感。第二類垂直形式排列的圖書內容哲理韻味突出,在趣味中講述哲理,增添莊嚴、嚴肅之感。第三類水平式排列的圖書內容輕松嫻靜,氛圍愉悅,書名或水平居中,如《想要不一樣》表達出沉穩(wěn)和古典的特點;或水平居上,如《一園青菜成了精》《西西》等,封面下部空間更廣,更顯飄逸靈動。
(四)意境氛圍濃厚
意境是藝術辯證法的基本范疇之一,指一種能令人感受與領悟到意味無窮卻又難以明確言傳、具體把握的境界,其結構特征在于神行統一、虛實相生,擅長以直觀具體的客觀“境”來表達見于言外的主觀“意”,使兩者相互滲透,相互制約,形成“意境”。獲獎作品的設計者們從書籍封面設計的獨立性出發(fā),不過分拘泥于圖書的整體風格,著重表現書籍的內容、氣質與精髓,營造濃厚的意境氛圍,增添圖書的藝術表現力,總體塑造滿含哲理、啟迪明智的深遠意境。
如《看不見》著重于人性呼吁,一書全黑底色打底,白色的書名配上一只白色的四處摸索的手,表達視障者對現實的適應與不屈,呼吁讀者以行動幫助弱勢群體,同時也要更加感恩惜福;《盤中餐》主打走近自然,以米粒作為主要構圖元素,以特色梯田的形式作為構圖框架,形成了一只黑色大碗以及碗中綠色的飯食,以黑色的碗對應生產糧食的土地,碗中的飯食堆成山河蜿蜒的形狀,上方懸著一輪太陽,既有直觀凸顯“盤中餐”的視覺效果,又具有走進農耕生活、體會勞動不易、珍惜所吃食糧的呼吁內涵;《迷戲》意在批判戰(zhàn)亂,封面里的小女孩輕輕掀開京劇表演者的面紗,卻發(fā)現唱戲的人毫無蹤影,只留下戲服的殼子,傳達出表觀是戲,原來是謎的深刻內涵,從而表達了對戰(zhàn)爭奪走百姓平靜生活的悲憤與無奈。
二、兒童繪本封面設計的啟示
一方面,隨著經濟與社會的快速進步,人們對物質之外的精神需求開始逐步增長,這就要求華文原創(chuàng)兒童繪本首先要具備優(yōu)質內容。另一方面,出版“走出去”的推進為華文兒童繪本走向世界舞臺、弘揚中華文化提供了機遇,再加上人們對繪本接觸與感知的逐漸增多與美學鑒賞能力的不斷提高,推動著圖書封面進行不斷的創(chuàng)新設計,綜合運用多種元素和方法靈活創(chuàng)作作品,設計出能更好地凸顯圖書主題、激發(fā)讀者興趣、提升視覺體驗的優(yōu)質兒童繪本封面。
(一)綜合各種元素,彰顯內容
封面具有的語義功能使得封面設計的元素不得過分偏離圖書的主要內容與思想。繪本封面設計中可在強調視覺效應下,將設計元素貼合主題的要求進行美學創(chuàng)新與設計,使其分則各項特點鮮明,合又形成和諧整體。
(二)加強內容聯想,傳遞立意
獨特設計的封面具有別樣的內涵韻味,是彰顯圖書魅力的一種重要方式。對其創(chuàng)新要求封面設計不局限于畫面通俗易懂的層面,而是盡可能以內容為基礎適當地進行封面立意的延展,這有益于圖書內涵的傳遞,增強圖書整體的表現力與感染力。
(三)改變形狀與材質,增添特色
奇巧的封面形狀設計,如圓形、多邊形等能夠打破傳統的視覺體驗,帶來非常規(guī)的新鮮感。精美的封面材質安排,如布料、牛皮紙等能夠打破傳統的觸覺體驗,體現元素本身的特色,給予讀者不同的選擇。兩者的巧妙運用,要盡可能發(fā)揮原有元素的特色,使封面設計既符合人們的審美觀,又能滿足少年兒童的閱讀需求。
(四)構建品牌效應,加強影響
在37部獲獎作品中,擁有兩部及以上作品的作者共有7位,出版兩部及以上作品的出版社或出版集團共有9家,單部獲獎作品也開始結集成冊,如“信誼繪本”系列。無論是作品接連發(fā)表或由同一家出版社、出版集團出版,抑或是多部作品的結集成冊都在潛移默化中構建起作者、出版社與系列書的品牌效應,擴大了繪本的對外影響力。因此,在繪本滿足國內讀者需求、走向國際的過程中,積極構建作者品牌、出版社品牌、圖書品牌乃至中國品牌是擴大繪本影響力的一項創(chuàng)新舉措。
三、結語
“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見證了十年間華文原創(chuàng)兒童圖畫書的成長歷程,得到了大量圖畫書相關從事者及家長的關注與支持。而優(yōu)異的華文原創(chuàng)兒童圖畫書的不斷出現是對讀者閱讀需求的滿足與圖畫書市場空缺的填補。隨著我國出版“走出去”的進一步發(fā)展,華文原創(chuàng)兒童繪本創(chuàng)作除了做好繪本形式設計,還要更加關注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其中的直觀體現或巧妙內化,以此發(fā)揮中國的“品牌”效應,滿足“走出去”的兒童繪本需求,進而滿足國外讀者需求,促進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傳播力和影響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彭迪.陳一心家族基金會“愛上”閱讀[J].社會與公益,2014(09):70-71.
[2]黃培堯.淺析書籍封面設計的重要性及其設計方法[J].藝術科技,2014(03):340.
[3]溫斌.淺談圖書封面主色調的情感—以陳希學的三本圖書的封面為例[J].今傳媒,2011(10):128-129.
[4]師聰.文字要素在封面設計中的運用探討[J].中國包裝工業(yè),2013(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