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麗
摘要:課堂學習共同體是現代教學模式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重點和難點。將對話性教學融入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不僅有利于學生之間的交流和討論,還有利于交流觀點、智慧和情感,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語文能力?;诖耍酒恼轮饕懻摶趯υ捊虒W的小學語文課堂學習共同體教學模式。
關鍵詞:對話教學;小學語文;課堂學習共同體
引言
學習共同體教學模式的核心是通過合理分組將學生分為幾個學習單元。教師教學和學生參與以學習單元為基本單元,鼓勵學生為完成相關教學任務而相互競爭,培養(yǎng)學生的輔助能力、學習興趣等良好的習慣。本文以對話教學為具體手段,探討學習共同體教學模式的應用。
一、小學語文課堂學習共同體的特點
在不同情況下,它們以不同的方式運作,并有不同運作方式。但總的來說,小學語文課堂學習共同體通常具有以下特點:
1.以共同學習目標為基礎
在傳統(tǒng)課堂上,學生和老師之間的關系是“各自為政”,老師只是教授知識,學生則單方面被動地接受知識;但是在小學語文課堂學習共同體中,教師應以學生學習為目標,成為共同體中所有成員的共同目標。因此,學習目標應該由學習共同體中的成員根據學生的個人愿望共同制定。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個人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也是一個為全班實現共同愿景的過程。在大力開展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學生的學習目標應該是生動、積極的,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目標。小學語文課堂學習共同體的目標也應建立在學生對多元文化的習得、正確人生觀和態(tài)度的樹立、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等基礎上。
2.以成員自主學習以及分享為原則
學生在小學語文課堂學習共同體中的角色已經發(fā)生了變化,學生從被動的接受者變成了主動地探索者。學習共同體不僅強調個人的積極參與,而且強調不同思想在交際中的交流和碰撞。要求教師和學生在課堂討論中進行對話、提問、協(xié)商和分享,以及互動對話。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矛盾和思維要點,促使學生之間進行討論,交流觀點,進行思維碰撞和交流,促進學習共同體成員思維縝密、邏輯性強、范圍廣、知識結構完整、文化多樣性等。
3.以成員互幫互助以及共生為原則
在課堂學習共同體,教師和學生被賦予了更多的責任和權力。教師不僅要發(fā)揮自身的教學素質,合理、積極地組織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相互學習,還要體現教師終身學習的態(tài)度,在與學生的互動中繼續(xù)學習、促進學生成長。
二、構建對話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學習共同體教學模式
1.協(xié)商學習任務,加強課堂學習共同體的情感歸屬
教師作為小學語文課堂的組織者,往往會出現“越俎代庖”現象。例如,在每節(jié)課開始時,教師將這門課的教學目標引導到多媒體投影上的PPT來讓學生回答,以確定課堂的研究問題。這種行為似乎是整個班級都在討論的問題,但它忽略了學習本體論的主觀性,這不符合學習共同體談判學習目標的要求。在實際教學活動中,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界定自己的學習任務是課堂學習共同體有效實施的前提和條件。在開始上課的時候,老師就應該問學生你想知道什么和要探索什么問題。
比如說在教授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紙的發(fā)明》這節(jié)課的過程中,老師首先可以詢問學生們:“初步閱讀了文章,你們有哪些最想了解的地方?”學生們紛紛舉手回答,并表達了他們的觀點。有的同學表示想知道是誰發(fā)明的紙,還有的同學想知道紙是怎么被發(fā)明出來的。根據合作和互助的原則,學生們先解決彼此的問題,然后留下大家都想知道的一些問題。最終學生們能夠確定是誰發(fā)明的紙、紙又是怎么被發(fā)明出來的。在共同確定學習任務的基礎上,學生們積極探索,以達到學習的目的,這不僅加強了語言課堂學習群體的情感自主權,而且也確保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2.建立課堂規(guī)則,確保課堂學習共同體的科學實施
課堂上的規(guī)則是保證課堂教學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之一。不管是什么類型的課堂都需要制定規(guī)章制度,特別是小學語文課堂學習共同體課堂。課堂學習共同體的規(guī)則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課堂日常規(guī)則,如課前準備學習用品、講座等。另一部分為上課過程中制定的,例如人員安排以及時間安排等。
比如說在教授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總也倒不了的老屋》這節(jié)課的過程中,成員共同確定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這個老屋為什么總也倒不了?最后老師詢問學生:“你們打算怎樣去研究這個問題?”最后,基于學生們的能力以及學生們共同學習的意愿,決定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來進行研究。老師再根據實際情況來提問:“你覺得要多久?討論情況并給出你的意見?!苯涍^討論,學生們認為四個人為小組比較好。教師和學生制定正式的課文學習規(guī)則,確保課堂討論和交流的順利進行。此外,在交流討論中,教師與學生達成協(xié)議,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然后舉手發(fā)表意見。這使學生在聽力理解中進行思考,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討論,并確保有效的課堂秩序
3.創(chuàng)設對話,促進課堂學習共同體的動態(tài)生成
學習共同體對話的過程不僅僅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問答,也不是教師為促進深入思考而刻意進行的“深度探索”。相反,它涉及一系列復雜而深刻的動態(tài)構成,如互動交流、問題探究、合作對話、解決問題、情感交流、對話等。
課堂學習共同體是學習口語和交流的主體,教師在整個對話中起著監(jiān)督、及時引導、拓寬對話內容的作用。特別是學習共同體的成員,此時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想法,并樂于與他人分享他們的觀點和想法。
三、結束語
從本質上講,基于對話教學的小學語文課堂學習共同體教學模式是師生通過對話式教學進行互動交流、問題探究和情感交流的過程。在小學語文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構建對話教學的效果是否顯著,還需要在未來的實際工作中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楊玲霞.基于對話教學的小學語文課堂學習共同體教學模式探究[J].新課程,2021(20):188.
[2]錢玉婷.小學語文課堂學習共同體教學探究——以對話教學為基礎[J]. 新智慧,2018(33):96-96.
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qū)第七小學 52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