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泡性中鼻甲伴黏液囊腫1例報道并文獻分析

2021-09-06 02:08:02彭雪梅高珊
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志 2021年4期
關鍵詞:鼻甲鼻中隔鼻竇

彭雪梅,高珊

(自貢市第四人民醫(yī)院 耳鼻咽喉科,四川 自貢 643000)

泡性中鼻甲(concha bullosa,CB)即氣化的中鼻甲,是中鼻甲最常見的解剖變異;大部分為中鼻甲內含氣空腔,少部分氣化的中鼻甲內含黏液、膿液或真菌球等,伴黏液囊腫則較少見。本文通過對近期收治的1例CB伴黏液囊腫患者的報道及文獻復習,以提高臨床診斷及治療CB水平,減少漏診、誤診,并探討該病正確的處理方式及其預后。

1 臨床資料

患者,女,47歲,因“體檢發(fā)現左側鼻腔腫物3個月”于2019年8月2日入院?;颊邿o鼻阻、發(fā)熱、流涕,無頭痛、鼻出血、面部麻木,無視力下降、復視、溢淚等。查體:鼻中隔稍向右偏,左側鼻腔內可見淡紅色光滑腫物,來源不清,不能窺及左側下鼻甲、中鼻甲等鼻腔內結構。鼻竇CT示:左側中鼻道軟組織密度影,未見顱底及眼內交通,考慮占位(息肉或囊腫),見圖1。鼻竇增強MRI:左側鼻腔內(中上鼻道區(qū))見約3.3 cm×1.4 cm×3.2 cm大小混雜信號影,以稍短T1等/長T2信號為主,邊界較清楚,彌散未受限,未見強化,如圖2。術前診斷:左側鼻腔腫瘤。于2019年8月6日在全麻下行左側鼻腔腫塊切除術,術中使用直徑4 mm 0°鏡及相關成像系統(Karl Storz,Tuttlingen,德國),探查發(fā)現腫物系左側CB,用11號尖刀片于左側中鼻甲前緣自下向上行縱行切口,可見CB內大量黃色黏稠膠凍狀黏液,無膽固醇結晶樣物,吸盡黏液,尖刀片刀口向上將切口向上延長至中鼻甲根部,自CB后端由后向前行下緣切口,與第一切口相交,鼻甲剪剪除左側中鼻甲根部外側部分,0°咬鉗夾出,保留內側部分,見圖3~5;生理鹽水沖洗左側術腔,填塞抗生素膨脹海綿1根,予以抗炎治療,48 h后取出填塞物。術后定期清理;術后隨訪5個月無復發(fā),患者無特殊不適,中鼻甲固定好,無內外飄移,中鼻道引流良好,CT復查見圖6。

圖1 術前鼻竇CT 圖2 術前鼻竇MRI 圖3 術前鼻內鏡可見CB 圖4 鼻內鏡下切開CB 圖5 鼻內鏡術后 圖6 術后5個月復查鼻竇CT

2 討論

2.1 CB的發(fā)育

CB是指中鼻甲球部或垂直部甚至整個中鼻甲廣泛氣化的一種變異現象,這一概念最早由Zucherkand (1893) 提出。經過后來國內外研究發(fā)現這種氣泡是中鼻甲的一種常見解剖變異。國內報道其發(fā)病率為13%~66%[1],與國外報道的發(fā)生率17%~55%基本相同[2]。32周胎兒可見中鼻甲細胞發(fā)育的跡象[3]。有觀點認為CB系鼻腔鼻竇結構在發(fā)育過程中代償的結果,如鼻中隔偏曲合并雙側CB時,鼻中隔偏向側中鼻甲氣化程度較對側更大。但Uzun等[4]通過研究兒童及成人CB發(fā)生率及鼻中隔偏曲程度的相關性發(fā)現兒童和成人的鼻甲骨間率(interturbinate ratios)相似,鼻甲骨間率與鼻中隔偏曲程度無關,故得出CB不是代償過程,而是來源于遺傳的結論。Chaiyasate等[5]研究雙胞胎鼻竇的解剖,發(fā)現在同卵雙胞胎中,CB的存在與否相似性為70%,而異卵雙胞胎中,CB存在與否的相似性為25%,說明CB存在遺傳因素的影響。Subramanian 等[6]通過研究慢性鼻竇炎并CB患者數據發(fā)現CB與年齡、性別有顯著關系,年齡范圍為11~56歲,女性多于男性;與種族沒有顯著關系。即使同卵雙胞胎CB存在的相似性也不是100%,故我們考慮CB有遺傳易感性,但仍與后天發(fā)育因素有關,如年齡、性別、鼻中隔偏曲、鼻腔鼻竇腫瘤、鼻腔炎癥等,是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2.2 CB的分型、引流

根據CT所示CB的發(fā)生部位,Bolger等[7]將CB分為3種類型,板狀型:發(fā)生于中鼻甲的垂直板;球狀型:發(fā)生于中鼻甲的前端呈球狀;廣泛型:發(fā)生于中鼻甲垂直部及前端。國內張萬紅等[8]通過觀察CB的CT表現后發(fā)現以廣泛型最常見。Calvo-Henríquez等[2]認為Bolger的分類方法僅考慮到冠狀平面的氣化程度,沒有考慮到軸向平面的氣化,考慮臨床意義較小。他們通過觀察當地三甲醫(yī)院200例CB患者鼻竇CT片,統計數據后提出另一種分型方法:根據CB軸向氣化程度,將其分為6型:0型:中鼻甲無氣化形成;I型:中鼻甲前1/3氣化;II型:中鼻甲前2/3氣化或中間1/3氣化;III型:整個中鼻甲完全氣化;IV型:中鼻甲后2/3氣化;V型:中鼻甲后1/3氣化。其中最常見為I型,其余按III型、II型、IV型、V型逐漸減少。這種分類方法考慮到空間位置變化,可以更容易尋找中鼻甲泡的引流口。而CB引流現在亦存在爭議,一種觀點認為其開口于額隱窩,少數引流至基板周圍氣房或篩漏斗。

另有觀點認為多數引流至前篩竇,少數引流至后篩竇,少數存在雙向引流至篩竇。如果CB引流不通暢,可能會導致CB開口堵塞,CB內分泌物潴留,以致逐漸形成黏液囊腫。囊內分泌物滲透壓逐漸增高,吸收水分,導致囊內壓力隨之增高,進而壓迫骨壁,同時骨髓中破骨細胞在破骨細胞激活因子作用下,致使骨壁破壞。本例患者因及時發(fā)現,尚未導致鼻竇炎形成,未見顱底、眼眶的骨質破壞。

2.3 CB的并發(fā)癥

2.3.1 并發(fā)周圍器官損害 無論是否形成黏液囊腫,CB形成后導致中鼻甲體積增大,也可能侵犯周圍組織或者占用周圍組織空間,導致周圍組織結構改變導致一系列病理生理變化。如泡甲阻塞鼻淚管導致淚囊炎;也曾有報道CB內襯黏膜發(fā)生感染,發(fā)生泡甲內息肉;CB伴膿腫侵犯同側額竇、眶紙板及眼球;CB黏液囊腫侵及篩骨水平及眶骨。CB導致鼻后側空氣流量減少,影響嗅覺[9]。雖然中鼻甲體積增大后會導致一系列不良結果,但值得高興的是有研究表明,增大、氣化的鼻甲可以成為變應性鼻炎患者吸入變應原的物理屏障[10]。近年還有關于CB與鼻中隔偏曲、鼻結石等相關性個案報道。

2.3.2 鼻竇炎 現在眾多學者對CB是否為導致鼻竇炎的原因之一進行研究,結果存在較大爭議。Tiwari 等[11]一部分學者認為CB可能導致同側慢性鼻竇炎的發(fā)生,考慮與CB導致竇口鼻道復合體區(qū)域被阻塞有關,并對60例慢性鼻竇炎患者通過鼻內鏡和CT掃描進行評估,發(fā)現CB為慢性鼻竇炎最常見的解剖變異,CB在慢性鼻竇炎的發(fā)生發(fā)展中起著重要作用。但另一些研究結果與之相反,他們通過觀察大量CB患者影像學檢查結果數據統計,未見CB與慢性鼻竇炎有相關性[2,10]。而Kalaiarasi等[12]研究發(fā)現任何類型的CB與慢性鼻竇炎無相關性,但廣泛型比其他類型CB與慢性鼻竇炎關系更密切。我們考慮慢性鼻竇炎可能與CB類型有關, I、IV、V型不會阻塞竇口鼻道復合體,而II、III型則可能阻塞竇口鼻道復合體,可能是導致慢性鼻竇炎的因素。

2.3.3 感染 Bulut 等[13]報道CB的鼻甲泡內真菌感染病例,排名較前的真菌為煙曲霉素、黃曲霉素、梭狀芽孢桿菌,術中真菌的外觀呈砂礫狀或泥狀。Fuglsang 等[14]報道患者因偏頭痛就診,最后確診為CB伴膿腫形成的病例,查閱國內外文獻,均未發(fā)現CB細菌感染的細菌譜;目前為止,未發(fā)現支原體、寄生蟲、病毒感染的報道。

2.4 CB癥狀及影像學檢查

鼻腔是呼吸道第一個門戶,其中中鼻甲在提供鼻腔阻力,對吸入的空氣進行加溫、加濕,感知氣味等方面有重要作用[15]。中鼻甲氣化將導致一系列臨床癥狀,最常見癥狀為鼻塞,其次為頭痛和鼻漏。另外也有一些罕見癥狀的報道,如Bulut等[13,16]分別報道CB伴面部疼痛的病例。可見CB的臨床表現多樣,結合其感染及與周圍組織的關系,我們推測可能會存在鼻中隔偏曲、鼻竇炎、鼻淚管阻塞、眼眶等周圍組織被擠壓或破壞導致的一系列癥狀。本文所報道的患者無任何臨床表現,是在健康體檢中發(fā)現的。該病診斷主要依據相關臨床表現、內鏡檢查及影像學檢查。內鏡檢查主要表現為中鼻甲肥大、光滑、麻黃堿收縮反應差。CT檢查是該病常規(guī)檢查,它簡便易行,經濟實惠,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鼻腔內骨結構、鼻竇情況。CB的CT主要表現為中鼻甲膨大,呈骨性環(huán)狀,內呈氣體密度[17];若內含黏液時氣化腔內表現為低密度或等密度影;合并真菌感染時表現為混雜密度團塊影,極少數表現為高密度影;其中骨性環(huán)狀影被認為是與鼻腔腫瘤等其他疾病鑒別的關鍵。而MRI主要在鑒別鼻腔內腫瘤及評估血管分布時使用。CB臨床表現及影像學表現多樣,在臨床診斷中,特別是在前顱底腫瘤、腦膜腦膨出、嗅母細胞瘤等腫瘤的診斷中須考慮本病。

2.5 CB的治療

該病治療上應結合患者癥狀及影像學檢查進行臨床分型及評估,進行個性化治療。手術仍為CB的主要治療方法。當它引起鼻塞、影響竇口鼻道復合體功能或發(fā)生慢性感染時,就需要手術治療[16]。常用的手術方式有中鼻甲外側或內側部分切除術、中鼻甲壓碎術、黏膜下切除術及中鼻甲全切術。Ko?ak等[15]研究發(fā)現中鼻甲壓碎術可以有效減少CB的容積,且能較好地保護鼻腔黏膜,可用于各種類型的CB,特別是球狀型。Eren等[18]則發(fā)現中鼻甲壓碎術+鼻甲泡剝離術較單純的壓碎術能顯著減少中鼻甲的體積。但一味減少中鼻甲的體積并不是手術最終追求,保護鼻甲黏膜的重要性仍不能忽視。通過對比CB內或外側切除術與壓碎術對嗅覺的影響,提出壓碎術可較好的保護中鼻甲黏膜,可有效提高患者嗅覺,故建議在適應證合適情況下優(yōu)先選擇壓碎術;對于較大的CB(完全阻塞竇口鼻道復合體)優(yōu)先采用側切除術,以獲得較大的空間面積。Apuhan等[19]研究發(fā)現CB患者嗅覺神經主要分布在CB外側面。故側切術時應首選切除內側面。中鼻甲側切術存在術后中鼻甲漂移可能,在鼻中隔與中鼻甲之間用電凝吸引管進行燒灼,形成黏連帶可有效固定中鼻甲[20]。我們的經驗是行中鼻甲部分切除術一般使用11號尖刀片于CB前緣自根部往上行縱行切口,自后向前行下緣切口,兩切口相交,此時須注意中鼻甲基板后方的碟腭動脈中鼻甲支出血,兩切口融合,用鼻甲剪剪除需切除部分。該手術方式可以大大提高鼻腔內空間,且能很好地保護中鼻甲黏膜。術中嚴禁牽拉、撕扯,防止篩骨水平板破裂、腦脊液漏。中鼻甲是鼻內鏡手術的重要標志,故中鼻甲全切法較少使用。另外IV、V型氣化部分靠后,術中容易被忽視。目前為止,CB解剖變異較多,CB內黏膜增厚、內含雙隔甚至三分隔,所以醫(yī)生在術前應充分閱讀CT或MRI片,了解CB及周圍組織的結構,避免不必要的損傷。少數觀點認為對橫徑在0.5 cm以下、周圍無阻塞性改變及無癥狀者可不手術。但對伴隨真菌感染者都應采取手術治療,清除病灶后輔以伊曲康唑等懸液沖洗術腔,急性者可全身抗真菌治療。

CB是常見的中鼻甲解剖變異,病情發(fā)展緩慢,但若不及時處理,可能導致周圍組織受壓、受侵犯、局部細菌或真菌感染等,在臨床工作中應注意與鼻腔腫瘤進行鑒別。手術是該病的主要治療方式,可根據患者情況個體化治療。

猜你喜歡
鼻甲鼻中隔鼻竇
鼻竇內窺鏡在耳鼻喉病變臨床診治中的應用分析
鼻腔、鼻竇神經鞘瘤1例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鼻內鏡下兩種中鼻甲處理模式的對比觀察
兩種鼻腔手術治療鼻中隔偏曲的對比性探究
微波在鼻內鏡手術治療鼻腔鼻竇內翻性乳頭狀瘤中的應用
慢性肥厚性鼻炎采用下鼻甲粘膜下切除術與下鼻甲部分切除術的臨床對比
鼻內鏡下手術結合咪康唑鼻竇內灌注治療NIFRS療效觀察
238例鼻中隔偏曲手術的切口選擇
鼻內鏡手術中病變中鼻甲的處理
确山县| 如皋市| 江陵县| 宁都县| 邮箱| 江油市| 杨浦区| 壤塘县| 莆田市| 南投市| 浦县| 富川| 西丰县| 阜阳市| 新余市| 老河口市| 阿克陶县| 峨边| 博野县| 金平| 岢岚县| 响水县| 景东| 沅陵县| 从化市| 肥西县| 东乌珠穆沁旗| 宁海县| 肃宁县| 深圳市| 房山区| 新干县| 白水县| 寻乌县| 托克逊县| 来宾市| 新疆| 额尔古纳市| 筠连县| 儋州市| 巴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