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文霞
摘? ?要: 在“三全教育”思政指導下,不可忽略和放棄思政教師在課程思政推進中的作用。新形勢下,思政教師應該有條件地向課程思政方向發(fā)展,實現(xiàn)教育功能的拓展或延伸,實現(xiàn)課程思政中的新作為。
關鍵詞:思政教師? ?課程思政? ?新作為
一、引言
習近平同志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方面,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實現(xiàn)全員立德樹人、鑄魂育人,必須強化課程思政,推進所有課程的育人建設,形成職業(yè)院校思政課程與思政課程共生共促效應。在新的教育要求和時代背景下,思政教師必須具備更強的責任擔當意識,重新理解自身的職業(yè)定位,在課程思政建設中有新作為。
二、思政教師的傳統(tǒng)教育功能
我國職業(yè)院校的思政課擔負著對學生進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理論常識教育和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的教育職能,與我國社會主義國家性質緊密相連。這種密切聯(lián)系決定了思政教師具有三大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功能。
1.政治教育功能
思政教師通過貫徹思政課程教學,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政治素質,引領學生自覺領會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引導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幫助學生堅定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
2.品格教育功能
思政教師通過貫徹思政課程教學,不斷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心理素養(yǎng),教育引導學會正確處理個人、集體、國家利益三者之間的關系,啟迪學生正確對待成長道路上的挫折和成功,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健全的人格。
3.文化教育功能
思政教師通過貫徹思政課程教學,使學生對社會科學的基礎知識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特別是通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理論的內容教學,開闊學生的格局和眼界,培養(yǎng)學生熟練運用馬列主義的科學觀點和方法觀察、分析問題的思維能力,進一步強化有效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思政教師的課程思政優(yōu)勢
課程思政的本質是非思政課程要能上出思政教育的味,要有思政教育的價值,這是對非思政課程教師職業(yè)的新要求。思政教師雖然沒有非思政課程知識的優(yōu)勢,但是依然能夠在課程思政中發(fā)揮作用,因為思政教師具有社會科學知識和思維的優(yōu)勢。
1.思政教師具有社科知識優(yōu)勢
課程思政大多數(shù)處于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結合部,是不同領域的交叉點,社會科學處于主導角色,思政教師具有明顯的社科知識優(yōu)勢。
思政教師的社科知識優(yōu)勢得益于現(xiàn)代大學思政教育專業(yè)的課程體系具備較強的完備性和系統(tǒng)性,在本科與碩士研究生學習階段學習和掌握的知識內容較為全面,主要涵蓋社會科學類學科,諸如哲學、政治學、經(jīng)濟學、法學、邏輯學、歷史學等。這種深厚的社科知識優(yōu)勢背景,為思政教師在課程思政中實現(xiàn)思政與課程的結合提供了現(xiàn)實的可能性,特別是職業(yè)學院的學生處在關鍵的人格塑造期,思政教師將豐富的人文社科知識融入非思政課程教學中,必然會為學生的人格塑造提供豐富的養(yǎng)料。
2.思政教師具有社科思維優(yōu)勢
任何一門學科知識都有利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習者的學科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社科知識經(jīng)過一定的努力和轉化,同樣會在社科思維方面具有優(yōu)勢。在教學中,思政教師發(fā)揮社科思維優(yōu)勢,更好地引導學生理解和把握社會思潮,更敏銳地觀察和洞見世界政治格局。對于開闊學生的國際視野和格局意識具有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
思政教師的社科思維優(yōu)勢在課程思政建設中表現(xiàn)為,善于發(fā)現(xiàn)和捕捉非思政課程中的各種思政元素,在具體學科知識中提煉有思政價值的觀點;善于運用哲學上所稱的概括和總結,準確發(fā)現(xiàn)非思政課程中嵌入思政教育機會,并通過資源整合把各種思政元素連接起來。
四、思政教師在課程思政中的新作為
1.提煉非思政課程中的思政元素
從理論上而言,各門非思政課程都有思政元素,都有思政教育價值。那么,就具體的一門一門課程而言,思政元素在哪里呢?需要逐一具體分析,并且具有智者見智、仁者見仁的特點。非思政課程教師有這方面的能力,但其關注的重心是學科育人、專業(yè)育人,對學科及專業(yè)中顯見的思政元素能夠甄別;對需要提煉概括,需要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思政元素,就會顯得力不從心,有時會出現(xiàn)走過路過卻“錯過”的情況。思政教師有著寬厚的社科知識背景,在非思政課程中捕捉、提煉思政元素,有著天然的優(yōu)勢。
2.把控思政切入課程的機會和深度
如果說提煉非思政課程的思政元素,思政教師能借助思政教育專業(yè)而有所作為的話,那么,在一門課程的哪個部位切入思政,不同思政元素在同一門課程的哪些不同環(huán)節(jié)切入,以及怎樣把控思政切入課程的深度,思政教師還可以進一步作為。一般而言,依據(jù)課程內容的順序,思政教育隨機切入。但是在把控思政切入深度方面,是點到為止還是渲染一番,怎樣結合時政形勢和政策,在課堂還是在實訓場所切入更適宜,思政教師同樣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能較好地把握分寸。當然,在思政切入課程的機會和深度把握上,思政教師和非思政教師需要細究切磋,尋覓最佳機會,把控最佳深度。
3.甄別梳理課程思政的原始素材
在課程思政中,思政元素需要相應的思政素材支撐和豐富。思政素材包括各種文字、圖表、影像資料等。現(xiàn)代信息社會,思政素材來源極為廣泛,尤其是互聯(lián)網(wǎng)、微信使用,各種素材不免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為了保證思政的科學性和嚴肅性,對各種思政素材不能拿來就用,或者抱著獵奇的心態(tài)選用,需要嚴肅甄別、篩選。對此,思政教師可依托思政教育專業(yè)背景的優(yōu)勢,依據(jù)事物的本來面目和規(guī)律,對各種信息素材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保證進課堂的思政材料是健康、科學、正能量的。
4.提高非思政教師的課程思政能力
課程思政是一個全新的理念,但課程思政的實踐早已有之,只是處在不完全自覺狀態(tài)。應該說,整個社會缺少對教師的課程思政專項訓練,教師的課程思政能力比較有限。當今教育界全面推進“三全育人”,提高教師課程思政能力是一個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思政教師在提高非思政教師的課程思政能力上能夠有所作為。在各種課程思政理論研究、課程思政課堂實踐、課程思政教師培訓中,吸收思政教師參與,讓他們依托思政專業(yè)優(yōu)勢成為教師課程思政能力建設的引領者。
五、發(fā)揮思政教師新作為的措施
1.思政教師學習非思政課程
課程思政是借助非思政課程實現(xiàn)的,非思政課程猶如一個載體。思政教師僅僅具有思政優(yōu)勢而不具有非思政課程的相關知識,在課程思政中發(fā)揮作用將是困難的,因此,思政教師需要學習一些相關的非思政課程知識。如參與建筑類專業(yè)課程思政建設的教師需要學習和懂一點建筑專業(yè)的知識,參與護理專業(yè)課程思政建設的思政教師,要學習和懂一點醫(yī)學、護理學的專業(yè)知識。一點不懂相關課程知識,是無法深入相關課程思政建設的。但是,思政教師不必也不可能如同專業(yè)教師一樣精通專業(yè)課程,在學習和掌握專業(yè)課程的深度上,保證能滿足“提煉非思政課程中的思政元素,把控思政切入機會和深度”需要就可以了。在學習相關非思政課程時,思政教師要放下身段,學會重新當學生。
2.搭建思政教師工作平臺
發(fā)揮思政教師在課程思政中的作用,需要有必要的工作平臺。工作平臺的形式很多,至少應當包括以下兩項。
一,建立課程思政教學集體備課平臺。當下,各院校的思政課程和非思政課程的教學備課是平行的。圍繞課程思政,建立思政教師和非思政教師的集體備課平臺,能消除學科之間的隔閡感,促進兩類教師的合作。在集體備課中,思政教師主導思政元素、思政切入點及深度把控的分析,對非思政教師的課程育人提出建設性見解。同時,非思政教師可傳授或破解思政教師學習相關課程遇到的難題。
二,建立課程思政項目集體攻關平臺。在三全育人、課程思政推進中,無論理論研究還是課堂實踐,都會遇到一些前人沒有現(xiàn)成答案的難題。比如,實習實訓課程思政怎么推進、課程思政的評價體系怎么設計、外聘教師怎樣貫徹課程思政等。這些難題非一人智慧所能想得明白,非某類教師能夠獨立破解。在集體攻關中,思政教師可以發(fā)揮社科知識深厚的優(yōu)勢,古今中外多元對比,各地經(jīng)驗旁征博引。非思政教師側重研究課程中思政內涵的準確表達。在有了攻關成果之后,共同指導下一步的實踐,同享豐盛。
六、結語
課程思政是新時代對職業(yè)院校進一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思政教師在課程思政改革過程中,不僅是整個過程的參與者,還要引領非思政教師對課程思政的把控,共同貫徹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
參考文獻:
[1]李維揚.教師視域下高效推進“課程思政”改革探析[J].北京工業(yè)職業(yè)學院學報,2019(2):57-60.
[2]彭荔,潘昱州.課程思政對思政教師的新挑戰(zhàn)、新要求與新定位[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36(06):91-97.
[3]劉麗波,徐亞旭.思政課教師在高?!罢n程思政”中的引領作用初探[J].黑龍江教師發(fā)展學院學報,2020,39(05):50-52.
[4]蔡靜,張艷.高校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xié)同育人模式探析[J].蘭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6(03):35-39.
[5]關萍,劉愛榮.思政課教師黨員開展“課程思政”育人的方式方法研究[J].寧科技學院學報,2019,21(04):106-108.
[6]石書臣.正確把握“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關系[J].思想理論教育,2018(11):57-61.
[7]李微,孫義明,張長江.協(xié)同育人視域下高職“課程思政”建設探析[J].遼寧高職學報,2020,22(11):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