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于平
摘? 要:黨和國家最為重視的教育內容就是家校合作共育,中小學家校合作在新時代的根本任務就是以德智體美勞為目標,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中小學目前所開展的家校合作存在的問題就是觀念淡化、錯誤的家校功能定位等等,迫切需要及時解決。想要做到對時代發(fā)展需求的滿足,就需要國家對政策空白的填補,家校雙方對自身責權的明確,并做好相應的工作計劃制定等等。
關鍵詞:中小學;家校共育;個案研究;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G78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16-0013-02
Case Study and Problem Strategy of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Co-Education
QIU Yuping? (Suzhou Experimental School,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Suzhou city,Jiang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 The most important educational content of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is the home-school cooperation and co-education.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the home-school cooperation in the new era is to take morality,intelligence,physical fitness,beauty and labor as the goal and to cultivate all-round talent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home-school cooper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re the dilution of ideas and the wrong function orientation of home-school,which urgently need to be solved in a timely mann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Times,the state needs to fill the policy gap,the two sides of the family and school to their own responsibilities and rights,and make the corresponding work plan,and so on.
【Keywords】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Home-school co-education;Case studies;Problem of strategy.
“我國根本的教育任務就是以德智體美勞為目標,對人才進行全面的培養(yǎng),以此來為社會主體提供建設和接班人員”。想要實現(xiàn)對這一根本任務的完成,不僅需要學校的教育,還需要發(fā)動社會的力量,特別是家庭教育。因此,本文根據(jù)個案研究,對中小學所開展的家校共育進行了分析,探討了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策略,以供參考。
1.家校合作共育目前存在的問題
本文對某市重點中學進行了問卷調查,總共發(fā)放了200份問卷,177份被收回,達到了80%的有效回收率。調查問卷中所選取的調查對象為家校合作活動參與最頻繁的各科教師,對教師、家長以及學生所發(fā)放的問卷數(shù)量分別為40份、100份以及60份。根據(jù)問卷調查結果可以得知:
(1)薄弱的家校合作觀念
據(jù)調查得知,家長和學校最為常見的溝通方式如下:1.最主要的就是家長會,達到了98%的比例;2.家長、教師以及學生三者之間的談話,占據(jù)了16%的比例;3.電話溝通,占據(jù)了61%的比例;4.家長來校訪問,占據(jù)了28%的比例;5.接送子女時的日常交流,占據(jù)了20%的比例。在非畢業(yè)班的保持頻率為每學期1-2次,畢業(yè)班的保持頻率為每學期4-5次。通常在周內安排召開家長會,但是大部分家長更傾向于周末時間。
根據(jù)問卷調查結果得知,所有家長和教師覺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學校教育相同,兩者需要進行相互輔助,大部分教師從相關政策和內容方面,對家校工作進行了大致的了解,但是學校卻沒有實施相應的工作。只有少數(shù)家長對家校合作模式有所了解,但是也沒有機會參與管理學校的任何事務;44%的家長表示并沒有過多的機會參加,也沒有什么看法,對于學校是否對家長委員會進行了設立,62%的家長也表示并不知情,28%的表示沒有,說明不論是組織宣傳還是工作實效方面,學校所開展的家校合作工作都存在著各種問題,以至于大部分家長和教師缺乏對此項工作的正確認識、缺乏積極的參與度。在家長和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工作中,很少有與家校合作及家校溝通有關的知識和技能培訓。截止到目前,家長會、面談等依然是主要的家校合作方式,無法實現(xiàn)對目前多樣化教育需求的滿足。教育部在2020年的相關規(guī)劃綱要中提到:“家校共育的目標就是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通過對家長委員會的建立,能夠促進家長作用的發(fā)揮,推動家校合作的開展、提供優(yōu)化的育人環(huán)境,促進現(xiàn)代學校制度的建設,其意義十分重大?!钡遣糠值貐^(qū)和學校缺乏有效的執(zhí)行,試點工作只在少數(shù)學校得到了開展,許多教師和家長沒有大致的了解家校合作工作,也沒有從職責方面對家長委員會加以了解。
(2)家校溝通不暢
根據(jù)調查問卷得知,40%的家長表示雙方關系良好;17%表示學校能夠對家長所提出的需求予以努力的配合,24%表示家長能夠配合學校的需求;11%表示雙方之間的距離較遠,甚至互相不滿。
在實際生活中,家長與學校之間存在著諸多矛盾,大部分學校為了提升管理效率,并不希望家長對學校的教學和管理進行過多的日常參與,無形中加大了家長與學校之間的距離,家長對學校和教師的工作并不了解;部分家長在陪伴孩子方面缺乏充足的時間,全權將孩子托付給學校教育,卻對學校和教師的教育存在懷疑;部分家長對孩子十分疼愛,不允許孩子受一點委屈,甚至拿偶爾的磕磕碰碰向老師進行長時間的訴苦,以至于部分一年級的孩子缺乏自我意愿表達能力,語言和行為方面的發(fā)展都不如別的孩子;還有部分家長不斷的向班級“貢獻”自己的力量,目的是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多受到教師的關注和照顧;部分社會媒體夸大了家校矛盾事件,或是所作出的報道不符合實際,從心理和名譽上對家校雙方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大部分時間內,家長之所以尊敬教師是出于追求功利,老師抱著“敬而遠之”的態(tài)度與家長溝通,正是由于彼此缺乏信任才導致了家校矛盾的出現(xiàn),家長與學校缺乏透明的溝通渠道,他們在將信息傳遞給彼此的時候,采用了自己的方式,但是又無法相互信任,由于“橋梁”的搭建基礎缺乏信任,因此坍塌的可能性較大。
(3)過于追求成績
問卷調查顯示,家長與教師更傾向于對成績的溝通。72%家長和教師最先關注的是孩子的成績,23%的教師會在學生表現(xiàn)優(yōu)異時聯(lián)系家長,77%的教師在學生出現(xiàn)不良表現(xiàn)時會聯(lián)系其家長。大部分孩子以消極的情緒面對家長會,在選擇“希望教師和家長對什么內容展開談話”時,沒有人選擇成績項。因此可以得知,家長會和家訪往往將孩子的成績和不良表現(xiàn)等作為了話題的重點,教師將無法解決的矛盾交由家長解決,希望家長能夠制約孩子的行為。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方式,與家長個人所具備的文化素養(yǎng)和教育能力有著密切的關系,而每個家長有著不同的水平,因此教育效果也存在著較大的差別。長時間如此,不僅會使孩子抵觸家校溝通,家長也會不滿意這樣的合作。
由于部分年輕教師初次步入工作崗位,他們滿心期望能夠達到合格的標準,但是由于缺乏充足的實踐經驗,多多少少會存在一些缺陷。每個人都需要經歷新人階段,只有給予他們機會,才能夠促進他們的成長,年輕教師有著開闊的思維,能夠良好的掌控全新的知識和信息,能夠與孩子進行近距離的溝通,這從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孩子的健康發(fā)展,如果對教師合格與否的衡量標準僅僅只是成績,卻沒有對孩子的身心發(fā)展予以關注的話,是無法滿足素質教育的標準的。
2.中小學如何促進家校合作共育工作的開展
雖然學校、教師以及家長是導致家校合作共育出現(xiàn)問題的主要原因,但是由于家校合作共育這一工程具有系統(tǒng)性,想要解決其存在的問題,不能夠僅僅依靠學校的力量,而是需要從整體和相關環(huán)節(jié)方面,對相關政策和學校內外部力量進行系統(tǒng)的整合,以此來促進問題的根本厘清和解決。
(1)國家對政策空白的填補
為了使中小學在新時代能夠有效、科學的開展家校合作共育工作,國家需要通過對頂層設計的加強,與實際情況的結合,來為家校合作共育工作提供相應的政策法規(guī)指導,通過對相關政策法規(guī)的出臺,來為家長和學校提供明確的責任、義務和權利,以此來使學校、教師以及家長在進行家校合作共育時,能夠明晰自身的角色定位。國家還需要從資金和技術等方面,對家校合作共育工作予以相應的支持,將家校合作共育工作納入到考核教育行政部門的相關體系中,為中小學在新時代所開展的家校合作共育工作的制度化發(fā)展提供政策保障,以此來全面、科學的發(fā)展學生的德智體美勞。
(2)學校對工作計劃的制定
站在學校的角度來說,需要對家校合作共育工作予以更多的重視,將學校各項工作的重心放在家校合作共育工作方面,并將其作為發(fā)展學校和年度工作的其中一項規(guī)劃和計劃。結合學生的實際發(fā)展情況,根據(jù)學校的層次、類型以及特點來計劃家校合作共育工作,并從目標、內容以及形式等方面,將具體意見和具體目標提供給家校合作共育工作,確定由誰來專門負責這一工作,此外,學校還需要安排專門的場所用于開展家長會議以及家長活動等家校合作共育工作,必須要撥出專門的資金,用于開展這一工作。同時,還需要重點關注計劃是否可操作性、可執(zhí)行,并為相應的工作和考核評估制定詳細的計劃和指標,以此來為家校合作共育工作的開展提供相應的參考和指導。
(3)學校對家校合作共育平臺的搭建
為了使家校合作共育工作能夠得到有效的開展,就需要在家校合作共育的家長會以及網(wǎng)絡交流等主要形式中,將學習成績和行為習慣養(yǎng)成作為學生的重點,并對家校合作共育的內容進行進一步的拓展,對家校合作共育現(xiàn)有的形式和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和彌補,并從合作渠道方面對家校合作共育工作進行積極的拓展,促進教育主管部門、學校以及社會等各方力量對家校合作共育工作的參與。學??梢蚤_展校園開放日活動,用心的為家校共育工作提供豐富多彩的活動,以此來實現(xiàn)對學生主體的凸顯,并為學校和家長提供平臺進行溝通。通過對信息技術的充分利用,來對校園網(wǎng)站進行建立,并專門對家校合作共育欄進行設立,將預制相關的政策、要求及活動專題等推送給家長,以此來促進網(wǎng)站上的家長和家長、家長和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使網(wǎng)絡服務能夠更加可及、有效。學校還可以對新媒體平臺進行大力的拓展,例如微博、微信以及手機等,以此來為家校共育工作提供更廣闊的信息服務渠道,使家長所獲得的指導服務能夠更加便捷、個性。
(4)對常態(tài)化、規(guī)范化運行機制的構建
想要規(guī)范、常態(tài)的開展家校合作共育工作,就需要對相關部門進行專門的設立,或是以自上而下的形式組織家校合作共育工作,專門規(guī)范和設計家校合作共育工作該如何開展,并專門安排相應的人員來進行有效的實施,也可以將組織運行也可以委托第三方機構,以家長、教師以及學校領導等為基礎,對專業(yè)力量進行整合,并對運行機制進行科學的建立,以此來使家校合作共育工作能夠得到有效的開展。同時以家校合作共育工作為基礎,對相應的跟蹤反饋機制進行建立,對評價指標進行科學的制定,對該工作的開展過程進行追蹤,并評價和總結家校合作共育工作的開展效果,以此來對存在于家校合作共育工作中的問題進行不斷的改進,為家校合作共育工作的運行提供有效的保障。
目前,家校合作共育的發(fā)展已經逐漸專業(yè)化,各地從深度和廣度方面,不斷的對家校合作共育進行了開拓,通過國家對政策空白的填補,學校對工作計劃的制定、對家校合作共育平臺的搭建、對常態(tài)化、規(guī)范化運行機制的構建,來為家校合作共育工作的運行提供有效的保障。
參考文獻
[1]王笑圓.中小學家校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及策略研究[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6):106-108.
[2]鄭瓊麗.小學一年級家校共育策略探究——市橋中心小學尚學班"家校共育活動"側記[J].少男少女,2019,003(033):85-87.
[3]吳宜.新媒體環(huán)境下小學家校溝通的問題及解決策略研究[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9(009):P.43-44.
[4]劉曉青.家校共育,促進小學生學習習慣養(yǎng)成的策略研究[J].兒童大世界,2018(004):36-38.
[5]曾祥芬,張彤.是誰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淺談家校共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策略[J].新課程(中),2017(12).
[6]蔡娟.家校合作,和諧共育——論班主任對家庭教育的指導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線,2019(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