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預設與生成的共舞

2021-06-28 00:38周潔明
小學教學研究 2021年3期
關鍵詞:故事預設

周潔明

【摘 要】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是預設與生成、封閉與開放的矛盾統(tǒng)一體。課堂是開放的,教學是生成的,教學過程是靜態(tài)預設在課堂中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生成,不是對預設的否定,而是對預設的挑戰(zhàn)。如何處理好兩者的關系,使其和諧共舞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關鍵。

【關鍵詞】預設 生成 故事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而“發(fā)展”是一個動態(tài)的生成過程。一方面是教師課前的教學設計,即“預設”;另一方面是實際教學過程的發(fā)生、發(fā)展與變化,即“生成”。兩者看似矛盾,實質上相輔相成,只有使預設與生成達到平衡,在課堂教學中和諧共舞,才能較好地落實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這也是現(xiàn)代課堂教學追求的一種境界,更是一種教學藝術的完美演繹。

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總少不了教師的課前預設,也不乏隨時出現(xiàn)的“意外”,于是,我們的課堂變幻莫測,豐富多樣,隨時演繹著一個個精彩且耐人尋味的故事。

一、直線預設,虛化生成

課前,教師總是會圍繞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對教學的過程、教學的方法進行預先的設計,以期教與學能順利展開,達成教學目標。但是,教師一味按照預設的板塊展開,那么平鋪直敘的故事會索然無味。

【事件回放】

這是筆者聽到的蘇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三單元“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一課中的一個片段。

教師在引導學生明確了什么是“公因數”后,出示了例題:

問:8和12的公因數有哪些?你會找一找嗎?

學生嘗試后交流。(學生基本上采用了方法一,教師介紹了另兩種方法)

方法一,分別列舉出8和12的因數,再找一找它們公有的因數。

方法二,先寫出8的因數,再從中找出12的因數,即它們的公因數。

方法三,先寫出12的因數,再從中找出8的因數,即它們的公因數。

進入了鞏固練習階段,教師基本采用第一種方法和學生進行校對,學生對此沒有提出什么意見或建議,逐一完成相應的練習題。

【分析】

這樣的課堂看似很流暢,教師設計的環(huán)節(jié)一一完成,學生在尋找兩個數的公因數時也沒有遇到很大的困難,但這樣的“順風順水”讓人覺得索然無味。其中固然有學生的“不敢”“不解”心態(tài),但作為教師完全可以制造“水花”,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

實際上,學生確實很難會想到另外兩種方法,教師介紹也無可厚非,關鍵是我們的目的僅僅是告知嗎?怎樣使這兩種方法也能讓學生接受并喜歡呢?這時花點時間“辯一辯”很值得:一辯三種方法有何區(qū)別和聯(lián)系;二辯三種方法哪種更簡便;三辯方法二、三又有何區(qū)別與優(yōu)勢。學生從本質上溝通了三者的關系,明白了所學知識的意義和用處,等到練習時何愁不會出現(xiàn)“質疑或建議”的聲音呢?

二、留白預設,預約生成

中國的國畫有個繪畫技巧叫“留白”,畫面留有空白處才能維持平衡,才令人有想象的空間。教學亦是如此。預設要有,不必過滿,給學生留一點空間,學生會回以一個精彩的世界。

1.充滿懸念的故事火花閃現(xiàn)

【事件回放】

蘇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數學“三角形面積的計算”一課,筆者摒棄了往常的教學方式,設計了一份課前預習作業(yè)。

訪談:你認為三角形的面積大小與什么有關?知道它的面積計算公式嗎?

操作:你打算怎么研究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你能根據提供的材料得到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嗎?

(每人一個等腰三角形、一個不等邊三角形)

思考:通過操作,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課上,學生的反饋如下:

成功的:用等腰三角形,沿底邊上的高剪開,可以拼成一個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

不成功的:無法轉換成已經學過的圖形(主要是不等邊三角形)。

【分析】

課前了解到大部分學生其實是知道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只是不知道“為什么”。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要引領學生知道“為什么”,經歷探索的過程。

根據教材編排,給學生提供了6個分成3組的三角形,課上組織大家通過拼一拼再觀察對比數據歸納出計算公式。這樣的方式學生是被動地進行操作、觀察的。而筆者不走尋常路,課前給學生提供了不一樣的材料,每人一個等腰三角形和一個不等邊三角形,讓他們嘗試研究。學生的表現(xiàn)證明,利用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知識遷移,他們也能利用1個三角形的剪拼推導出計算公式,而不等邊三角形的剪拼不成功,給學生制造了障礙,同時留下了“為什么一個成功另一個不成功”的懸念。

課堂上,學生帶著這樣的疑問,求知若渴,激發(fā)出了一探究竟的興趣,自是積極思考踴躍發(fā)言。面對“不等邊三角形”,有個學生蹦出來“剪兩次再拼”的想法,雖然沒有成功,但是火花已然閃現(xiàn),在生生、師生的不斷撞擊下,離目標是越來越近了。

2.一波三折的故事精彩紛呈

【事件回放】還是“三角形面積的計算”一課,有這么幾個片段,

片段一:

課前操作成果展示

成功的:用等腰三角形,沿底邊上的高剪開,可以拼成一個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不成功的:用不等邊三角形沒法轉換成已經學過的圖形。

師:都是沿著三角形的高剪開的,為什么一個成功,一個不成功呢?

片段二:

師:像這樣大小、形狀都相同的三角形稱為“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剪出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就可以轉化成平行四邊形。那么,像這樣的一般三角形,有沒有辦法也能使它轉化成平行四邊形呢?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再剪一個這樣的三角形去拼拼看)

師:看來,只要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就可以轉化成平行四邊形了。

片段三:

師(質疑): 這個不等邊的三角形如果只用1個,能不能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呢?(學生猜想)讓老師來演示給你看。(操作:把三角形底邊上的高對折、分割、拼補后轉化成長方形)

師(小結):看來,任意一個三角形通過一定的方法都能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有興趣的同學課后還可以去探討一下還有什么方法可以進行轉化。

【分析】

課始,學生展示了自己課前探究的成果,有獲得成功的喜悅,也留有不成功的遺憾和疑惑。課中,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有了“用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就可以轉化成平行四邊形”的想法,解決了一開始沒有成功的“不等邊三角形”的問題,由此推導出了面積計算公式。當學生覺得問題解決了時,教師突然“殺了個回馬槍”,重提“1個不等邊三角形”的轉化,提出質疑,引發(fā)學生的再次思考。

為什么教材安排學生要從“2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入手去探討,1個三角形就不行嗎?在學習借鑒專家的教學經驗后,筆者嘗試設計了如上的教學過程,讓學生順應思維從1個三角形的探究入手,既可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又培養(yǎng)了他們的遷移類推能力。而在“成功”與“不成功”的推拉轉折中,學生思維不斷受到沖擊,時時冒出精彩的想法,經歷了從“特殊”到“一般”的思維活動,更是獲得了全面的、嚴謹的認識。

三、動態(tài)預設,捕捉生成

課堂教學千變萬化,再充分的預設也不能預見課堂上可能出現(xiàn)的所有情況,再完美的準備也不可能做到“一切盡在掌握中”。預設之外的生成是必然的,教師需要做的是沉著應對、熱情迎接、見招拆招。

1.節(jié)外生枝的故事引人入勝

【事件回放】

筆者在教學蘇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比的基本性質”中“化簡比”這個環(huán)節(jié)時:

(1)指整數比,問:這兩個比已經是整數比了,你有辦法使它變成最簡單的嗎?用12︰18試一試。

(學生討論嘗試,反饋,教師板書)

師:為什么要同時除以6?整數比化簡的方法是什么?

(2)我們再來看看分數比

師:3/7︰2/7,你們準備怎樣把這個分數比化成整數比呢?

生1:我準備用3/7÷2/7求出比值來化。

師:你這是求比值,和化簡比有什么聯(lián)系呢?

生1:我就覺得這樣也可以。(說不出所以然)

師:這位同學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真不錯。但是他還有些小困難,其他同學來幫幫他,一起想一想,這種方法可以嗎?如果可以,為什么呢?

【分析】

這是本課的重點部分,原以為有了“整數比的化簡”方法做鋪墊,學生會明確“整數”和“互質”這兩個要素,在進行分數比的探究時,能從“變成整數”這個角度入手去思考,即把兩個分數同時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數。筆者也根據這條路線做好了預設與準備。

然而學生“另辟蹊徑”,想到了用3/7÷2/7求出比值的方法進行化簡,不過這個學生自己也解釋不清“為什么”。因為學生無法釋疑,筆者將問題“丟”到學生中去,讓大家共同探討,看看有沒有人能從中受到啟發(fā)打開思維之門。

事實證明,當這種方法被說清道明之后,深受部分思維靈活的學生的青睞,在練習中頻頻應用。面對學生的“節(jié)外生枝”,只要教師處理得當,一樣能深深吸引學生的目光,甚至煥發(fā)動人光彩。

2.隨手拈來的故事令人回味

【事件回放】

蘇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數學“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一課中,筆者引導學生列出了式子4÷1-21/2,并問道:“根據你已有的經驗,你能說說這個式子的結果會是多少嗎?”

按照教材的引導方法,是出示一張把4個橙子一一切開成兩半的圖片,讓學生通過對圖片的觀察、思考,理解成:每人吃1/2個橙子,就表示1個橙子是分給了2個人吃,那么4個橙子就是分給了4×2個人吃。通過這樣的分析,讓學生明白4÷1/2=4×2=8這樣一個計算過程,由此初步感知整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

再上這節(jié)課時,筆者突然靈機一動,沒有到材料袋中去拿出這張掛圖,課上省去了圖片的出示,索性將問題開放化。于是,聽到了這些回答:

生1:4÷1/2=4×2/1 ?(只有模糊感知,沒有辦法說明道理)

生2:4÷1/2=1/4×1/2 ? (模仿上節(jié)課方法:分數不變,整數要變成它的倒數。雖有錯誤,但嘗試遷移,勇氣可嘉?。?/p>

生3:把1/2想成0.5,4÷0.5我們已經會算了?。ǚ浅0舻囊粋€想法,用力表揚?。?/p>

生4:我發(fā)現(xiàn)1個橙子可以分給2個人吃,那么2個橙子可以分給4個人吃,3個橙子可以分給6個人吃,4個橙子就可以分給8個人吃。(直達目的,可見其理解能力很強,理由充分并闡述清晰明了,深得其他同學的認可,由此揭示了算理和算法)

【分析】

聽著這些回答,筆者激動不已,忍不住為他們精彩的表現(xiàn)喝彩!盡管有的方法存在錯誤,有的方法還不夠完善,但它們是學生積極思考之后的想法,代表著他們真實的思維過程。平時,我們總是希望學生能多動腦,多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哪怕是錯誤的回答,也有其存在的價值,卻不得不又常常失望于他們在課堂上的隨波逐流,情愿做個“應聲蟲”的表現(xiàn)。

只因筆者偶然的一次“偷懶”,使學生失去了對著圖片直觀的感知,使學生的思維失去了可以依賴的媒介,反而激發(fā)出了他們異彩紛呈的想法,這真是一個意外的收獲!有時候,過于細膩的教學,可能也會阻礙學生自主獨立性的發(fā)揮,而恰當的松一松、放一放,反而能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堂的所有細節(jié),而是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做出相應的變化?!闭n堂教學需要預設,呼喚生成,讓我們努力使預設與生成和諧共生,舞出一個魅力課堂。

猜你喜歡
故事預設
使用RAW預設調整你的照片
網購廣告語中的漢俄語用預設
一課三磨:淺談化學課堂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
論德語網絡新聞標題中的預設觸發(fā)語
一道中考試題解答的預設與生成
故事細節(jié)語言
“故事”是中國動漫的短板
徐州廣播電視臺:講好特色故事雕刻城市形象
淺析預設的應用